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晚清翻译小说中的“译意”现象 被引量:9
1
作者 陆国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小说空前繁荣,其间普遍采用一种“译意”的翻译方法。所谓“译意”,就是“译意不译词”,译者在保持原文主要内容不变或主要故事情节完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要或阅读习惯、审美情趣进行删改、增补或发挥... 晚清时期,中国翻译小说空前繁荣,其间普遍采用一种“译意”的翻译方法。所谓“译意”,就是“译意不译词”,译者在保持原文主要内容不变或主要故事情节完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目的语读者的需要或阅读习惯、审美情趣进行删改、增补或发挥。其操作比“意译”还要宽松,涵盖了“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式;而且在语篇层面上进行,不以句子为基本单位。长期以来,学术界往往把它与“意译”混为一谈,对其特征和意义未有足够的重视。因此,有必要界别“译意”和“意译”这两个概念,分析“译意”现象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翻译小说 译意 目的论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译意与译味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大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8期41-45,14,共6页
文章在金岳霖的"译意"与"译味"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者以为,译意与译味的区别归根结底是概念和意象的区别,这为概念思维与意象思维、可译与不可译等问题大致划出了界限。但是这种划界并... 文章在金岳霖的"译意"与"译味"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者以为,译意与译味的区别归根结底是概念和意象的区别,这为概念思维与意象思维、可译与不可译等问题大致划出了界限。但是这种划界并不意味着译意与译味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二者又存在着内在的关联,译味不可能离开译意而单独存在,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意 译味 概念 意象 可译 不可译
下载PDF
译字、译意与译味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建平 王鹏举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英汉翻译有三种处理手段 :译字 (直译 )、译意 (意译 )与译味 (风格、神韵 )。“译味”是沟通不同语言文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翻译手段 ,尤其是在处理跨文化交际 ,在涉及不同语言文化、社会风俗等情况下 。
关键词 英汉翻译 译字 译意 译味
下载PDF
于融合中建构——“译意”导向下的翻译教学思辨 被引量:1
4
作者 蒋知洋 张建佳 +3 位作者 武俊辉 邓思 李香 张薇 《湘南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97-101,共5页
翻译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和翻译教学的课堂操作表现为谓之"道"的形而上与谓之"技"的形而下对应。本文基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译意"为导向,以认知语言学"意义建构观"和哲学解释学"视域融合&qu... 翻译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和翻译教学的课堂操作表现为谓之"道"的形而上与谓之"技"的形而下对应。本文基于课堂教学实践,以"译意"为导向,以认知语言学"意义建构观"和哲学解释学"视域融合"为观照,旨在帮助学生训练心智思维,探求认知规律,明晰翻译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域融合 意义建构 译意
下载PDF
“白雪公主”与“青春蒙太奇”:中国现代影院的译意风小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勇军 柳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30-136,6,共8页
作为外国电影放映时专门从事国语翻译的“译意风小姐”,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末现身于中国早期影院,销声匿迹于20世纪50年代初。虽短短流行有十余年,但仍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泛起自己的“涟漪”,提示着自己的... 作为外国电影放映时专门从事国语翻译的“译意风小姐”,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末现身于中国早期影院,销声匿迹于20世纪50年代初。虽短短流行有十余年,但仍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出自己的“声音”,泛起自己的“涟漪”,提示着自己的“在场”。她们的出现与发声不仅象征着中国早期影院的现代化发展与演变进程,同时也从侧面勾勒出特定时代下电影声音史的若干细节,更在彼时中国的复杂多元现代化语境中展示出多重文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影院 外国电影 译意风小姐
下载PDF
译意与译味的艰难抉择:金岳霖的翻译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大亮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8-44,86,共8页
金岳霖的翻译问题主要表现在译意与译味的二元对立以及文学不可译两个方面,他站在知识论的立场上选择了译意,抛弃了译味,结果把文学翻译推向了死胡同。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需要摆脱知识论对文学翻译的限制,运用境界论的思想实现从译意到... 金岳霖的翻译问题主要表现在译意与译味的二元对立以及文学不可译两个方面,他站在知识论的立场上选择了译意,抛弃了译味,结果把文学翻译推向了死胡同。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需要摆脱知识论对文学翻译的限制,运用境界论的思想实现从译意到译味的层级超越,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构翻译语境与创造新的表达方法突破文学的不可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不可译 译意 译味 知识论 境界论
下载PDF
译意与译味——读汪榕培英译《牡丹亭·闺塾》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瑞凌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0期149-151,共3页
汪榕培在戏剧《牡丹亭·闺塾》的翻译上运用了3种翻译策略:舍意取味、意味兼得和化意入味。译意是基础,在译意和译味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译味是他翻译的主旨和目标取向。在译味过程中,他不拘泥于原作的表达形式,在忠实原作意味的前提... 汪榕培在戏剧《牡丹亭·闺塾》的翻译上运用了3种翻译策略:舍意取味、意味兼得和化意入味。译意是基础,在译意和译味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译味是他翻译的主旨和目标取向。在译味过程中,他不拘泥于原作的表达形式,在忠实原作意味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再创作,表现了原作的神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榕培 《牡丹亭·闺塾》 译意 译味
下载PDF
译字迷惑译意清,译者下笔应分明 被引量:5
8
作者 吴伟雄 《英语知识》 2012年第10期F0002-F0002,1,4,5,共4页
一,为什么说“译字迷惑译意清”? 人们经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The lookers—on see the most of thegame.)奈达论翻译的名言“Translating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说的正是“翻译即译意”。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会... 一,为什么说“译字迷惑译意清”? 人们经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The lookers—on see the most of thegame.)奈达论翻译的名言“Translating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说的正是“翻译即译意”。中国典籍英译研究会会长、著名翻译家汪榕培在他的《英译陶诗·自序》中也强调译意而非译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意 应分 译者 典籍英译 means 翻译家 MOST 旁观者
下载PDF
影像狂欢:译制片从“译意”到“原声”
9
作者 朱淑华 卓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33-134,共2页
译制片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是媒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态。译制片让人们在影像的观赏过程中,实现了对语言符号系统的识别,使人们重新回到了人们对语言最初的直观感知阶段,“原声”译制片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仍能将我们导入角色,构... 译制片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是媒介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态。译制片让人们在影像的观赏过程中,实现了对语言符号系统的识别,使人们重新回到了人们对语言最初的直观感知阶段,“原声”译制片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仍能将我们导入角色,构成现场“当事人”。《暮光之城》中爱德华的家、全家人在一起玩棒球等,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都构成了一个真实的世界。电影无疑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译制片更是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外面的世界,观众坐在影院或大屏幕前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我离世界不那么遥远,世界就在我身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制片 语言 “原声” 译意 影像
下载PDF
关于“译意不译词”的几点思考——以梁启超的翻译实践为中心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林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6-30,共5页
"译意不译词"是由梁启超首先提出的。国内学术界对此虽时有论及,但一直缺乏深入的阐发。作为一种翻译方法,"译意不译词"不仅是梁启超翻译主张的具体投射,而且自始至终贯穿于他整个译事活动之中。拟对"译意不译... "译意不译词"是由梁启超首先提出的。国内学术界对此虽时有论及,但一直缺乏深入的阐发。作为一种翻译方法,"译意不译词"不仅是梁启超翻译主张的具体投射,而且自始至终贯穿于他整个译事活动之中。拟对"译意不译词"的基本内涵进行初步挖掘,并以梁译拜伦诗歌《哀希腊》为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译意 意图 翻译实践
下载PDF
译心译意译味——以《雪夜林边小驻》谈诗歌翻译之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覃军 《海外英语》 2012年第7X期144-146,共3页
有关诗歌可译性的争论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达不成一致的看法。文章首先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肯定了诗歌的可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作者之心灵与原诗之意境是诗的灵魂,原诗之诗味是诗的精髓。故翻译诗歌要译诗之灵魂与精髓,即要译心、译... 有关诗歌可译性的争论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达不成一致的看法。文章首先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肯定了诗歌的可译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作者之心灵与原诗之意境是诗的灵魂,原诗之诗味是诗的精髓。故翻译诗歌要译诗之灵魂与精髓,即要译心、译意、译味。然后,结合实例讨论了诗歌翻译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译心 译意 译味
下载PDF
“辨义”即“译意”的本体诠释
12
作者 赵荣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3,共5页
从认知和交际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了“辨义论”与“译意论”的译者主体、翻译主体及其间性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所涉及的“语言符号转换”与“意义再生”的层次和维度,旨在揭示高屋建瓴的“辨义论”和条分缕析的“译意论”都是以原文... 从认知和交际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比分析了“辨义论”与“译意论”的译者主体、翻译主体及其间性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所涉及的“语言符号转换”与“意义再生”的层次和维度,旨在揭示高屋建瓴的“辨义论”和条分缕析的“译意论”都是以原文为取向的译意“忠实”论,“辨义”即“译意”,原意是本源。因此“辨义论”与“译意论”一样,对宏观的文化交流和微观的语言转换具有相同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义 译意 符号转换 意义再生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文学翻译的境界:译意、译味、译境》评介
13
作者 杨立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48-153,共6页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随着以奈达、纽马克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范式的翻译理论进入我国,中国传统译论被认为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而遭到冷落,西方理性的翻译理论被广泛译介与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文化研究学派被介绍...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随着以奈达、纽马克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范式的翻译理论进入我国,中国传统译论被认为缺乏科学性、系统性而遭到冷落,西方理性的翻译理论被广泛译介与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西方翻译理论中的文化研究学派被介绍到国内,中国译论研究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这时国学又开始复兴,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思想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译论 西方翻译理论 译意 语言学范式 纽马克 译味 译介与研究 译论研究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译论现代转换的有益尝试--评《文学翻译的境界:译意·译味·译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梦杰 任东升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不仅要促进中国传统译论向现代译论转换,同时要在理性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建构面向新的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陈大亮教授的专著《文学翻译的境界:译意·译味·译境》在现代视野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 构建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不仅要促进中国传统译论向现代译论转换,同时要在理性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建构面向新的翻译实践的翻译理论。陈大亮教授的专著《文学翻译的境界:译意·译味·译境》在现代视野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译论的关键范畴,提出文学翻译的三种境界:译意、译味、译境,建构了翻译境界的理论体系,体现出译学理论的中国主体性与创造性,是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重要成果,其研究思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换与建构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译论 境界 译意 译味 译境
下载PDF
从译意到译音——“福娃”翻译手法变因的多维视角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褚天霞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与语言本身有关,还与两语的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等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有关。由"福娃"的改译而引发对新词或是词汇空缺词翻译的思考,简要地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对其作出剖析。通过对译音和译意策略的研究,试图... 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与语言本身有关,还与两语的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等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有关。由"福娃"的改译而引发对新词或是词汇空缺词翻译的思考,简要地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对其作出剖析。通过对译音和译意策略的研究,试图从中发现一些翻译策略选择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 词汇空缺 译音 译意 文化转向
下载PDF
鲁迅早期三部译作的翻译意图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静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期38-43,共6页
鲁迅早期三部译作的翻译意图[日]工藤贵正著赵静译陈福康校鲁迅在日本留学初期,共翻译了六部作品:《哀尘》、《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世界史》(原作者不明,译稿未发现)、《北极探险记》(译稿未发现)和《物理新诠》(原... 鲁迅早期三部译作的翻译意图[日]工藤贵正著赵静译陈福康校鲁迅在日本留学初期,共翻译了六部作品:《哀尘》、《月界旅行》、《地底旅行》、《世界史》(原作者不明,译稿未发现)、《北极探险记》(译稿未发现)和《物理新诠》(原作者不明,翻译中辍,译稿未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悲惨世界》 译意 科学小说 北极 “社会” 作品 日本 中国小说 浙江潮
下载PDF
金岳霖“译意”“译味”观再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辛红娟 刘园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年第1期41-47,共7页
金岳霖在其哲学代表作《知识论》中,设专题讨论了语言和翻译问题,从哲学家的视角开创性提出了译意和译味的概念,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翻译思维范式。通过分析译意和译味的哲学基础,系统梳理了金岳霖翻译思想,并对其思想中有关文学作... 金岳霖在其哲学代表作《知识论》中,设专题讨论了语言和翻译问题,从哲学家的视角开创性提出了译意和译味的概念,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翻译思维范式。通过分析译意和译味的哲学基础,系统梳理了金岳霖翻译思想,并对其思想中有关文学作品可译性限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译意 译味 可译性限度 再解读
下载PDF
漫谈艺术性译意——从“福娃”改译看汉语词汇的翻译与文化传播
18
作者 陈晓峰 罗丹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8-109,共2页
围绕"福娃"译名的变化,文章探讨了文化在汉语词汇对外翻译中的重要性,提出应把音译作为一种艺术性译意的手法来对外推介中国文化,同时对音译的具体使用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关键词 福娃 译意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一孔之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中gegenstandliche一词的译意 被引量:2
19
作者 岳兰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94-95,共2页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下称《提纲》)是用德语写的。根据1977年柏林Dietz出版社出版的《Ludwig Feuerbach und der Ausgang der klassisehen detttschenPhilosophie》第73页所载,《提纲》第二条第一句话的原文是:“Die Frage,...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下称《提纲》)是用德语写的。根据1977年柏林Dietz出版社出版的《Ludwig Feuerbach und der Ausgang der klassisehen detttschenPhilosophie》第73页所载,《提纲》第二条第一句话的原文是:“Die Frage,ob demmenschlichen Denken gegenstandliche Wahrheit zukommt,ist keine Frage derTheorie,sondern eine praktische Frage.”其中gegenstandliche一词,汉译纷纭,有的还附上了德语原词,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在深入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意 原词 路德维希 费尔 简明哲学 Ludwig 普列汉诺夫 TRUTH attributed 中国人民大学
下载PDF
百炼译意境,苦吟音韵成——赵甄陶《毛泽东诗词》英译再版读后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天明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9-42,共4页
一位不懂汉语的美籍专家曾给我读一首英译李白诗。译作很成功:译意准确,音韵和谐,文词典雅。“Which is more beauti-ful,the original or the rendering?”他问。显然,他以为译作更佳。我微微一笑,说:“The rendering is really excell... 一位不懂汉语的美籍专家曾给我读一首英译李白诗。译作很成功:译意准确,音韵和谐,文词典雅。“Which is more beauti-ful,the original or the rendering?”他问。显然,他以为译作更佳。我微微一笑,说:“The rendering is really excellent.But Ithink one can never truly appreciate thebeauty of a Chinese classical originalwithout reading the original its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赵甄陶 英译 音韵和谐 中国古诗词 译意 苦吟 《清平乐·六盘山》 意境美 《念奴娇·昆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