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赫塔·米勒“恐惧”诗学观的多维结构
1
作者 刘春艳 巫沛霖 《海外英语》 2024年第8期199-202,共4页
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赫塔·米勒在散文集《镜中魔鬼》和《国王鞠躬,国王杀人》中提出其诗学核心概念为恐惧。基于文本细读,结合赫塔·米勒在系列作品中的恐惧书写,从源自外部的恐惧、自我指涉的恐惧、书写他者的恐... 获得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赫塔·米勒在散文集《镜中魔鬼》和《国王鞠躬,国王杀人》中提出其诗学核心概念为恐惧。基于文本细读,结合赫塔·米勒在系列作品中的恐惧书写,从源自外部的恐惧、自我指涉的恐惧、书写他者的恐惧和面对人类生存的恐惧等四个主要方面探讨恐惧与作家创作思维的关系,解析米勒“恐惧”诗学观的多维结构,进而使读者感知作品所折射出的细腻的情感表达与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塔·米勒 诗学观 恐惧 创作思维 多维结构
下载PDF
沙鸥、公木致晏明书信两通发微——“第一代”诗人晚年诗学观的分化与共生
2
作者 刘竺岩 《关东学刊》 2024年第1期139-151,共13页
沙鸥、公木致晏明的两通书信都与晏明的山水诗相关,公木的信还涉及沙鸥的《寻人记》,在相近话题中体现了“第一代”诗人晚年诗学观的分化与共生。就手稿本身而言,这些书信对补充《晏明文集》有所助益。对晏明的山水诗来说,两通书信展现... 沙鸥、公木致晏明的两通书信都与晏明的山水诗相关,公木的信还涉及沙鸥的《寻人记》,在相近话题中体现了“第一代”诗人晚年诗学观的分化与共生。就手稿本身而言,这些书信对补充《晏明文集》有所助益。对晏明的山水诗来说,两通书信展现了沙鸥、公木和晏明观点的殊途同归之处,但也彰显着分歧,即社会历史立场与审美立场的冲突。在新诗风格方面,公木对《寻人记》“晦涩”的评价是透视三位诗人晚年诗学观分化之关捩,三人的三种观点恰能代表朦胧诗论争后“第一代”诗人的三种面向。这种分化与共生是并存的,表现为诗人在通信、交游等活动中碰撞观点、交换意见,于相对缓和的接触中体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独特诗歌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鸥 公木 晏明 书信 诗学观
下载PDF
饶宗颐诗学观管窥
3
作者 赵菲菲 《武陵学刊》 2024年第4期88-93,共6页
饶宗颐学贯古今,博学通才,作为诗人建树亦丰,且对于中国诗歌创作颇具心得。他认为作诗之要在于诗风与诗旨,诗风或清新俊逸,或厚重古朴,而诗旨一以道德立场为本,即应有所“持”。在创作方法上,饶宗颐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大,注重形... 饶宗颐学贯古今,博学通才,作为诗人建树亦丰,且对于中国诗歌创作颇具心得。他认为作诗之要在于诗风与诗旨,诗风或清新俊逸,或厚重古朴,而诗旨一以道德立场为本,即应有所“持”。在创作方法上,饶宗颐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大,注重形式与内容并进,含茹古今,反复研磨字句,逐步由有法臻至无法。在饶宗颐看来,中国诗的精神境界不仅是自我身心的安顿,也是诗者家国责任的情感表达,更是对宇宙精神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宗颐 诗学观 诗风 诗旨 生命精神
下载PDF
论查慎行“唐宋互参”的诗学观
4
作者 范佳雯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0期7-9,共3页
查慎行(1650—1727),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晚号初白,浙江海宁人,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诗坛代表诗人之一。他生活的时期大家辈出,诗歌创作繁荣,诗坛上关于尊唐或者尊宋的论争十分激烈。
关键词 查慎行 雍正年间 诗学观 清代康熙 浙江海宁人 诗歌创作 尊唐 “唐宋互参”
下载PDF
伯恩斯坦与美国语言诗的诗学观 被引量:15
5
作者 林玉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30,共8页
本文首先对美国语言诗产生的背景和特征作了简要论述,并对伯恩斯坦暨语言诗的诗学观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语言诗的诗学观主要由自足的语言观和动力诗学观构成。自足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自足的,它不指向客观现实,诗歌应该突出语言的中心... 本文首先对美国语言诗产生的背景和特征作了简要论述,并对伯恩斯坦暨语言诗的诗学观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语言诗的诗学观主要由自足的语言观和动力诗学观构成。自足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自足的,它不指向客观现实,诗歌应该突出语言的中心地位;动力诗学观包括异质性、速度性、即兴性、读者文本互动性等特征。这两种诗学观点是紧密相连的,它们中又都有很强的政治性。最后,本文还对语言诗的另几个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斯·伯恩斯坦 美国语言诗 诗学观
下载PDF
论弗罗斯特的二元诗学观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尚荣 王冬梅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95,共4页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诸多声誉与成就,很多人既感到迷惑又有争议。本文从其诗学观入手,分析了他与其前辈以及同时代诗人的渊源。他不追随任何诗歌潮流,但吸取各派精华,在各种对立的因素中保持平衡、中庸,形成了他独特的二元诗学观,...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诸多声誉与成就,很多人既感到迷惑又有争议。本文从其诗学观入手,分析了他与其前辈以及同时代诗人的渊源。他不追随任何诗歌潮流,但吸取各派精华,在各种对立的因素中保持平衡、中庸,形成了他独特的二元诗学观,成为美国诗坛的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罗斯特 矛盾 和谐 诗学观
下载PDF
林语堂诗学观与诗词翻译策略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宁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118-121,125,共5页
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并将许多优秀作品译成英语,在西方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林语堂的诗词翻译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并受到广泛欢迎,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正确的诗学观保证对原作深度的理解,他所创立的翻译美学观为其翻... 著名翻译家林语堂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并将许多优秀作品译成英语,在西方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林语堂的诗词翻译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并受到广泛欢迎,主要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正确的诗学观保证对原作深度的理解,他所创立的翻译美学观为其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驾驭中英双语水平则成就其翻译达到高超境界。三者结合使林语堂的诗词翻译成为中国诗词翻译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诗学观 古典诗词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同光体诗人的诗学观与创作实践 被引量:5
8
作者 关爱和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6,共9页
同光体是清末民初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本文对同光体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予以概括描述与探讨。同光体的诗学取向,体现了末代传统诗人宽泛而慎重的选择。同光体诗人的诗歌创作,其学古方向、诗学路径、诗歌风格各有不同,但都体现着打通... 同光体是清末民初颇有影响的诗歌流派。本文对同光体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予以概括描述与探讨。同光体的诗学取向,体现了末代传统诗人宽泛而慎重的选择。同光体诗人的诗歌创作,其学古方向、诗学路径、诗歌风格各有不同,但都体现着打通唐宋、转益多师、力破余地的实践精神,也为旧体诗歌的存在与发展拓展了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体 诗学观 创作实践 诗人 诗歌创作 诗歌流派 清末民初 诗歌理论
下载PDF
疏凿微旨 泾渭分明——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的诗学观 被引量:3
9
作者 茅国华 马德生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1-43,共3页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通过对魏晋至北宋诗歌作品的系统评论,疏凿微旨、泾渭分明地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主张以“诚”为本,即“诚”是诗歌创作之根本;他主张以“雅”为准,即“雅”是诗歌风格之标准。
关键词 《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诗学观 诗歌 绝句 文学创作 文学风格
下载PDF
“吞吐百川归领袖,往来万国奉梯航”——康熙帝诗学观与清初诗风之转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卫中 陈宇舟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1期145-147,2,共3页
诗学潮流的转换,一方面固然受到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亦需考虑政治因素的作用。讨论清代诗学,宗唐与宗宋的争端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康熙诗坛唐、宋诗风的消长,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尤深。当诗歌被用来作为一种显示国... 诗学潮流的转换,一方面固然受到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亦需考虑政治因素的作用。讨论清代诗学,宗唐与宗宋的争端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康熙诗坛唐、宋诗风的消长,受到政治因素影响尤深。当诗歌被用来作为一种显示国运盛衰的工具,并由帝王亲为示法时,士人们尊唐抑宋的诗学选择也就不难理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康熙 诗学观 诗风转变 宗唐 宗宋
下载PDF
英国实验派诗人J.H.蒲龄恩的诗学观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山柯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31,共8页
本文讨论了英国剑桥大学实验派诗人J.H.蒲龄恩的诗歌及其诗学思想。蒲龄恩诗学观的核心是:通过采用抽象手法,刻意增加诗歌的阅读难度,让诗歌出现严重的客观真实缺失现象,以创造出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颖"效果,从而使读者能够发... 本文讨论了英国剑桥大学实验派诗人J.H.蒲龄恩的诗歌及其诗学思想。蒲龄恩诗学观的核心是:通过采用抽象手法,刻意增加诗歌的阅读难度,让诗歌出现严重的客观真实缺失现象,以创造出能够吸引读者的"新颖"效果,从而使读者能够发现杂乱、无常的意象所繁衍出来的不确定的多重"可能"意义,而不是像在阅读规范的传统诗歌文本时可以从中找到比较恒定的、客观的"真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H.蒲龄恩 诗学观 抽象 阅读难度
下载PDF
乡邦意识与地域诗学观之建构——以明清之际的岭南诗坛为个案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婵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明清之际岭南诗坛的繁兴预示着以地域性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岭南诗社的世代承传、诗歌创作中对地域文化特质的建构及对岭南精神的提炼,均蕴含着岭南诗人深沉的乡邦意识及寻源以自壮的隐微心理。岭南诗人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并通... 明清之际岭南诗坛的繁兴预示着以地域性为主要特征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岭南诗社的世代承传、诗歌创作中对地域文化特质的建构及对岭南精神的提炼,均蕴含着岭南诗人深沉的乡邦意识及寻源以自壮的隐微心理。岭南诗人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并通过为先贤立传、编修方志、梳理乡邦诗学史等手段,在不断描绘与强化中,编纂和建构出了岭南地方诗学传统,其中洋溢着浓郁的桑梓情怀。在地域诗学观念的建构中,岭南诗人努力探寻经典大传统与地域小传统的完美契合:突破"温柔敦厚"之传统,渴求"变徵之音";既确立标准的诗歌范式以维护大传统,也编选郡邑性、地方性诗集以宣扬小传统。他们在诗学时尚与地域传统的离合间游走,建构出独特的地域诗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邦意识 地域诗学观 建构 明清之际 岭南
下载PDF
从《援鹑堂笔记》看姚范的诗学观 被引量:4
13
作者 温世亮 《阅江学刊》 2012年第6期135-141,共7页
以校勘之学闻名于时的姚范对诗学也有涉猎,《援鹑堂笔记》便是揭橥其诗学观的重要著述。细析《援鹑堂笔记》,大致可将姚范的诗学观归纳为师古而能自新、才与学兼顾、性情与道德并重、气势与兴味兼致等四个方面。这些观点的形成有着鲜明... 以校勘之学闻名于时的姚范对诗学也有涉猎,《援鹑堂笔记》便是揭橥其诗学观的重要著述。细析《援鹑堂笔记》,大致可将姚范的诗学观归纳为师古而能自新、才与学兼顾、性情与道德并重、气势与兴味兼致等四个方面。这些观点的形成有着鲜明的时代针对性,同时又深刻地影响着以姚鼐、方东树等为代表的桐城后学,对桐城派诗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范 《援鹑堂笔记》 诗学观 桐城派
下载PDF
沈曾植的诗学观:“雅人深致”说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瑞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沈曾植 雅人深致 诗学观 《诗》 六艺之教 “诗言志” 杨柳依依 《诗大序》 论诗绝句 忧患意识
下载PDF
赵翼、袁枚诗学观异同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永贤 吕会玲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138-142,共5页
学界谈论赵翼、袁枚,多注重二人的相同点,对其诗学观之不同,则少有探究。本文从二人在诗歌创作的性情、才思、养气三方面,探究其不同。
关键词 赵翼 袁枚 诗学观
下载PDF
论鲁迅的诗学观及其对新诗发展的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周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31,共9页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确立了基本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典范。相对而言,鲁迅在新诗创作方面的数量有限,...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为中国现代文学确立了基本的范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典范。相对而言,鲁迅在新诗创作方面的数量有限,其产生的影响也较小,因此在一般文学史中很少介绍鲁迅的新诗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诗创作 鲁迅 诗学观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 意义 20世纪 小说
下载PDF
胡仔与张戒诗学观之比较——以《苕溪渔隐丛话》与《岁寒堂诗话》为视角 被引量:3
17
作者 殷海卫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59-63,共5页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岁寒堂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二书的诗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论诗崇尚诗骚、汉魏,称道渊明;高度肯定李、杜、韩、白等人之诗;肯定宋四家的转益多师。但其差异性更是显而易见:胡仔论诗兼...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岁寒堂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二书的诗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论诗崇尚诗骚、汉魏,称道渊明;高度肯定李、杜、韩、白等人之诗;肯定宋四家的转益多师。但其差异性更是显而易见:胡仔论诗兼取唐宋,认为诗歌代有才人,肯定了宋诗的成就及新变精神;张戒论诗宗唐黜宋,认为诗以代降,代不如人。尤其是对苏、黄的批评,前者体大包容,后者精深激切。二人对宋诗的健康发展都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 张戒 岁寒堂诗话 诗学观
下载PDF
从杨德豫译诗看其诗学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边立红 侯燕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 杨德豫先生不仅译作丰富,对译诗也有独特的见解,是现代英诗汉译的名家。文章借鉴闻一多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杨德豫的诗学观及译诗进行解读,从而得出:杨德豫坚持用汉语格律诗翻译英语格律诗,主张"以顿代步",韵式悉依原著,在译诗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诗学观,并且在诸多实践中实践着自己的诗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德豫 诗学观 格律诗 以顿代步
下载PDF
诗学观视角下探析林语堂英译《讨武瞾檄》——以林语堂译本《Lady Wu》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巍 卫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29-131,共3页
文化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勒弗维尔提出诗学观对翻译有深远影响,在翻译研究领域被广泛关注。《讨武瞾檄》是我国古代檄文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林语堂在其长篇传纪文学《Lady Wu》中将此文全篇收录并翻译。林语堂英译《讨武瞾檄》受到何种... 文化翻译学派代表人物勒弗维尔提出诗学观对翻译有深远影响,在翻译研究领域被广泛关注。《讨武瞾檄》是我国古代檄文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林语堂在其长篇传纪文学《Lady Wu》中将此文全篇收录并翻译。林语堂英译《讨武瞾檄》受到何种诗学观的影响,以及体现何种诗学特点,值得深入研究。本文考察《讨武瞾檄》英译文在字词、句式、修辞以及历史典故层面的诗学翻译策略,揭示译者诗学观对翻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弗维尔 诗学观 林语堂 《讨武瞾檄》 《Lady Wu》
下载PDF
清初虞山派诗学观分歧及其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时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48,共7页
虞山诗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影响极大。钱谦益与二冯诗学观既... 虞山诗派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虞山诗派形成了规模,在明末清初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影响极大。钱谦益与二冯诗学观既有趋同亦有分歧,尤其体现在对宋元诗的认识上。而趋同与歧异并存正是虞山诗派兼容乃大的条件,它也使虞山后代诗人继承、发展、超越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诗派 钱谦益 冯舒 冯班 诗学观 明末清初 分歧 虞山派 诗歌流派 地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