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8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实践及其翻译理论探索——诗歌翻译家飞白访谈录
1
作者 孟璐西洋 飞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1,共8页
飞白是我国著名多语种诗歌翻译家和理论家,他依托中国诗学传统,提出“信息译、风格译、功效译”三分法,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以风格译为特色的诗歌翻译,总结出系统的翻译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外语诗歌翻译的理论,拓展了汉语/外语诗歌翻译... 飞白是我国著名多语种诗歌翻译家和理论家,他依托中国诗学传统,提出“信息译、风格译、功效译”三分法,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以风格译为特色的诗歌翻译,总结出系统的翻译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外语诗歌翻译的理论,拓展了汉语/外语诗歌翻译的经验,并在2024年荣获了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项——“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白 诗歌翻译 “风格译” 中国诗歌翻译美学
下载PDF
翟理斯编译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诗歌翻译修改研究
2
作者 王娅婷 冯全功 《外语与翻译》 2024年第3期24-33,I0001,共11页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学界多有研究,其中的翻译修改却鲜有涉及。本文以5部收录翟理斯诗歌翻译的编译著作为语料来源,辅以其他文献资料,对比其中诗歌译文的前后修改,分析其翻译修改的具体表现与动因。研究发现,翟理斯...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学界多有研究,其中的翻译修改却鲜有涉及。本文以5部收录翟理斯诗歌翻译的编译著作为语料来源,辅以其他文献资料,对比其中诗歌译文的前后修改,分析其翻译修改的具体表现与动因。研究发现,翟理斯诗歌翻译修改类型主要有9种,即整体重译、增译、短句修改、时态改变、标题修改、诗节修改、标点修改、字母大小写修改与内副文本信息修改。受自身翻译观的改变与外界因素影响,翟理斯进行修改时对前译的语法句法、语义表达、整体风格都有所改动。深入研究翟理斯的诗歌翻译修改有利于揭示翻译的动态生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修改 翟理斯 诗歌翻译 翻译生成过程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阈下英语诗歌翻译教学研究
3
作者 罗巍鑫 朱立华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5期108-111,共4页
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对译本的接受程度,从读者的角度进行译本创作。诗歌翻译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在翻译教学中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以“隐含读者”“审美距离”为切入点,论述接受美学在诗歌翻译中的融合作用,... 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强调读者对译本的接受程度,从读者的角度进行译本创作。诗歌翻译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在翻译教学中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依据,以“隐含读者”“审美距离”为切入点,论述接受美学在诗歌翻译中的融合作用,培养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树立期待视阈,以促进其对诗歌进行批判、创作与欣赏,并收获全新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诗歌翻译教学 隐含读者 审美距离
下载PDF
归化理论视角下汉朝诗歌翻译赏析——以尹东柱《数星星的夜》全勇先译本为例
4
作者 鄢倩 南明玉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51-157,共7页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主张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在诗歌翻译中,讲究“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其中以内容美为主的意美原则是“三美原则”的主要内容。归化理论主张译文清晰易懂,让读者能够无限接... 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主张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在诗歌翻译中,讲究“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和形美,其中以内容美为主的意美原则是“三美原则”的主要内容。归化理论主张译文清晰易懂,让读者能够无限接近原文所表达的内容,从而更容易接收和理解原文信息,达到诗歌翻译的“意美”。本文以尹东柱《数星星的夜》全勇先先生的译本为例,从诗歌题目、词汇、句子三方面来赏析归化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翻译理论 诗歌翻译 意美原则
下载PDF
言事、传情、说理:华兹生陆游诗歌翻译的价值生成
5
作者 梅思玲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4期58-69,共12页
美国汉学家和翻译家伯顿•华兹生翻译大量陆游诗歌,有力推动陆游在海外的接受和传播。陆游诗歌关注日常生活琐事,题材丰富,诗境开阔,善发议论,情理兼长,展现了宋诗的独特魅力。在美国社会文化语境和主流诗学以及日本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影响... 美国汉学家和翻译家伯顿•华兹生翻译大量陆游诗歌,有力推动陆游在海外的接受和传播。陆游诗歌关注日常生活琐事,题材丰富,诗境开阔,善发议论,情理兼长,展现了宋诗的独特魅力。在美国社会文化语境和主流诗学以及日本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影响下,华兹生在翻译陆游诗歌时,力图再现陆游日常生活诗、抒情诗和哲理诗作言事、传情和说理的特质,并传达其中蕴涵的生活价值、情感价值和哲理价值。华兹生注重传递陆诗中的日常生活经验和乐观情感态度,展现陆游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哲学的内省体悟,以此引发读者共鸣,实现陆诗内在价值的域外生成。华兹生对陆游诗歌的英译兼具宋诗翻译史、汉学史和文化交流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兹生 陆游诗歌翻译 价值 生成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齐鲁农耕诗歌翻译与传播研究——以《诗经》齐风和鲁颂为例
6
作者 祝雪婷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300-306,共7页
《诗经》是我国传统诗歌典型代表,蕴含中国古代各地域特色。其英译本得以在海外传播广泛,许渊冲先生的中国古诗英译研究功不可没。齐鲁农耕文化根植于齐鲁地区悠久的农耕经验和乡土气息,集中体现在《诗经》齐风、鲁颂两篇中。本文以许... 《诗经》是我国传统诗歌典型代表,蕴含中国古代各地域特色。其英译本得以在海外传播广泛,许渊冲先生的中国古诗英译研究功不可没。齐鲁农耕文化根植于齐鲁地区悠久的农耕经验和乡土气息,集中体现在《诗经》齐风、鲁颂两篇中。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版《诗经》为研究对象,在接受美学视域下研究齐鲁农耕诗歌翻译与传播,论证接受美学对诗歌翻译的适用性,提出从“期待视野”与“召唤结构”两方面制定翻译策略,盘活传统农耕之美。以此为地域特色文化传播提供全新视角,提高农耕诗歌翻译质量与海外接受度,打造文化传播齐鲁样板,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As a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The Book of Songs con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regions in ancient China. The outstanding overseas effect of its English version is inseparable from Xu Yuanchong’s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he agriculture-oriented culture of Qilu (Shandong province in east China) is rooted in its long farming experience and local flavor, which is embodied in Qifeng and Lu song (two chapters in The Book of Songs). Taking Xu Yuanchong’s English vers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rtation of Qilu farming poe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ory, and demonstrates its applicability to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 and “calling structure”, so as to develop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onducive to revive the beauty of traditional farming. This will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reader acceptance of farming poetry, and create a Qilu model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齐鲁农耕文化 诗歌翻译 对外传播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茨维塔耶娃诗歌翻译——以汪剑钊译本为例
7
作者 朱媛媛 李玉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7期181-184,共4页
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女诗人、散文家、文学翻译家,被誉为“20世纪的第一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作品在俄罗斯文坛和中国诗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是20世纪俄罗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目的... 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是20世纪俄罗斯著名女诗人、散文家、文学翻译家,被誉为“20世纪的第一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作品在俄罗斯文坛和中国诗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是20世纪俄罗斯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目的论将翻译视为一种有目的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该文以目的论为指导,结合诗歌翻译中的常见问题,从宏观上探讨了诗人茨维塔耶娃诗歌翻译中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实原则的体现。通过对汪剑钊译本与原作进行对比,发现汪剑钊译本对诗歌文本内涵及诗歌风格特点的呈现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诗歌翻译 茨维塔耶娃诗歌 汪剑钊译文 忠实原则 连贯原则
下载PDF
王佐良诗歌翻译中的反映意义探析
8
作者 梁艳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109-111,共3页
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有着鲜明的特色,诗歌翻译有利于促进诗歌的传播与发展。本文从反映意义的角度,对王佐良诗歌翻译中诗歌内容、形象、韵律、文化的反映意义进行探析。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王佐良 反映意义
下载PDF
浅析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 被引量:4
9
作者 顾力豪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许渊冲教授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实践家和理论家,在诗歌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应采取怎样的科学态度尚无明确定论.在借鉴众多学者对许教授诗歌翻译理论评述的基础上,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 许渊冲教授是著名的诗歌翻译实践家和理论家,在诗歌翻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许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应采取怎样的科学态度尚无明确定论.在借鉴众多学者对许教授诗歌翻译理论评述的基础上,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应采取“扬弃”的态度,继承和发展许渊冲教授的诗歌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诗歌翻译理论 扬弃
下载PDF
许渊冲诗歌翻译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灿 《宿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0期67-70,共4页
介绍了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所倡导的翻译原则"三美论",即"音美、意美、形美"。通过对许渊冲几首中国古代诗歌优秀译作的研究,分析了许渊冲在中国古代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三美论"的具体运用,尤其是如何... 介绍了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所倡导的翻译原则"三美论",即"音美、意美、形美"。通过对许渊冲几首中国古代诗歌优秀译作的研究,分析了许渊冲在中国古代诗歌翻译过程中对"三美论"的具体运用,尤其是如何对"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这一要求进行实际执行。提出"三美论"是许渊冲先生翻译观的精髓,是其进行诗歌翻译所仰仗的理论基础。"三美论"有助于将中国古代诗歌所具有的言简意赅、结构整齐和意境悠远等诸多特点原滋原味地呈现给西方读者。建议广大诗歌翻译爱好者把"三美论"作为翻译实践和译作欣赏的重要视角和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美论” 诗歌翻译研究 诗歌翻译欣赏
下载PDF
多元系统中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的互动——一项基于胡适、郭沫若作品分析的描述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秋霞 郭来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80,共11页
本文运用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学系统内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文学系统微观要素与社会文化宏观系统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通过对胡适、郭沫若诗歌作品进行个案描述,分析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相互影... 本文运用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学系统内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文学系统微观要素与社会文化宏观系统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通过对胡适、郭沫若诗歌作品进行个案描述,分析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相互影响,从一个侧面研究文学系统中部分组成元素的相互作用形态;另一方面,本研究结合文学翻译的多元系统理论原理,深入分析了诗歌创作及诗歌翻译等元素与社会文化、文学系统的内在联系。主要形成以下两个方面的结论: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具有相互作用的影响;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均受到社会文化及文学系统的宏观影响与潜在作用。此项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文学系统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深入认识民族文学(诗歌)—子系统的发展变化与世界文学(诗歌)—母系统发展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创作 诗歌翻译 互动 多元系统
下载PDF
尽善尽美——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益民 宋欣蓝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26-131,共6页
诗歌翻译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四大挑战,分别为:"隐"之琢磨不透;"玄"之表意不清;"想"之不合逻辑;"巧"之难以比拟。鉴于此,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把握四大原则:"感受音形美"... 诗歌翻译对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四大挑战,分别为:"隐"之琢磨不透;"玄"之表意不清;"想"之不合逻辑;"巧"之难以比拟。鉴于此,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应把握四大原则:"感受音形美";"揣摩立意美";"体会境界美";"重现综合美"。把"尽善尽美"作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出发点,译者主体性实现的归宿点,以"综合美"的实现,来平衡诸"美"间的冲突,有助于译诗者主体性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尽善尽美 译者 主体性
下载PDF
忠实对等,形神兼求:诗歌翻译的理想原则——兼析李正栓诗歌翻译实践 被引量:9
13
作者 陶沙 张亚蜀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6-59,共4页
诗歌翻译标准众多,原则纷繁。有重神似者,有重形似者,有信达雅,有信达切,有信达优,也有传神达意等原则与标准。国外译界也有各种各样的翻译理论与原则,这些理论对我国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我... 诗歌翻译标准众多,原则纷繁。有重神似者,有重形似者,有信达雅,有信达切,有信达优,也有传神达意等原则与标准。国外译界也有各种各样的翻译理论与原则,这些理论对我国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我们认为,忠实原文,对等表达,力求形神兼备,是诗歌翻译应该遵守的一条简便易行、容易操作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忠实对等 形神兼求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评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的翻译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郑元会 苗兴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诗歌是翻译中最难的,因为缺乏理论共识,对诗歌翻译的评价也是颇具争议的。本文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和评价系统三方面对一首十四行诗的翻译进行讨论,旨在揭示诗歌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建构过程,并对诗歌翻译的批评进行理论上的尝试。
关键词 诗歌翻译 人际意义 语气 情态 评价
下载PDF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龙泉明 汪云霞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4,共7页
该文从诗歌主题、意象以及形式、技巧与风格等方面对穆旦前后期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说明外国诗歌翻译是影响中国新诗发展变化的巨大内驱力。
关键词 穆旦 诗歌翻译 诗歌创作 外国诗歌 中国新诗
下载PDF
意象重构与诗歌翻译 被引量:12
16
作者 彭振川 王晶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1-127,共7页
从意象的体验性、建构性与文化性出发,首先探讨了意象的认知特性及文化特性。意象的建构基于人类的体验认知之上,而人类的认知又有着共同的物理、生理和心理基础,所以意象以及意象的建构能力为人类所共有,可以作为沟通不同语言和文化的... 从意象的体验性、建构性与文化性出发,首先探讨了意象的认知特性及文化特性。意象的建构基于人类的体验认知之上,而人类的认知又有着共同的物理、生理和心理基础,所以意象以及意象的建构能力为人类所共有,可以作为沟通不同语言和文化的桥梁。这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同的文化中,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同时也为诗歌的可译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诗歌翻译应该把意象对等当做最高准则,首先考虑意象的处理,并根据意象的文化特性作出适当的调整,尽量实现意象对等,以使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人们能够根据诗歌语言的线索重新建构诗歌意象,实现意象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意象 认知 建构
下载PDF
形式与意义,谁主沉浮?——对诗歌翻译形式与意义对等争论的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万华 冯奇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124,共7页
本文以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和意义对等的对立立场为基础,从语言是形义结合的体系的角度,讨论了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从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认为形式和意义既有对立也有统一。由于形式是表达意义的手段,故形式代表意义,并参与意义的建构... 本文以诗歌翻译中形式对等和意义对等的对立立场为基础,从语言是形义结合的体系的角度,讨论了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从基本原理出发,我们认为形式和意义既有对立也有统一。由于形式是表达意义的手段,故形式代表意义,并参与意义的建构。我们的结论是,诗歌翻译既要反映主题思想,又要给文体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形式对等 意义对等
下载PDF
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重构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蕾 黄乙玲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2-135,共4页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诗歌中的文化意象传达是诗歌翻译的关键。诗歌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语言、文化、意境等方面的重建过程。语言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学创造力构成影响翻译中意境传递与重构的主要因素。异化策略、模糊策略等运用在翻译...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诗歌中的文化意象传达是诗歌翻译的关键。诗歌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语言、文化、意境等方面的重建过程。语言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学创造力构成影响翻译中意境传递与重构的主要因素。异化策略、模糊策略等运用在翻译实践中能有效地传递和重构原文的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文化意象 传递与重构 异化策略 模糊策略
下载PDF
诗歌翻译的认知意象编码 被引量:9
19
作者 钱志富 倪捷鸣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意象是认知主体主观情感体验和客观现实世界相互契合的产物。不同认知主体面对同一情景,会由于视域焦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意象和不同的外部语言表征,因而意象的传达是诗歌翻译的一大难点。本文以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意象理论为视... 意象是认知主体主观情感体验和客观现实世界相互契合的产物。不同认知主体面对同一情景,会由于视域焦点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知意象和不同的外部语言表征,因而意象的传达是诗歌翻译的一大难点。本文以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意象理论为视角,结合诗歌意象和认知意象的概念,探讨四大认知识解因素,即认知域的选择、视角、突显和详细程度对于诗歌翻译的指导评价作用。本文提出,译者通过语言线索解读原作认知意象时,需根据初始认知视域加以焦点调整,以使译作认知意象与原作认知意象达到最佳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意象编码 认知语法 视角 突显 详细程度
下载PDF
从翻译主体角度谈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立锦 任静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文章指出: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是显而易见且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诗歌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进而通过对英汉诗歌翻译个案的分析,从翻译主体角度探讨和阐释了诗歌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读者的创造性叛逆等若干问题,以期在今后的翻... 文章指出: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是显而易见且不可避免的,这一点在诗歌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进而通过对英汉诗歌翻译个案的分析,从翻译主体角度探讨和阐释了诗歌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读者的创造性叛逆等若干问题,以期在今后的翻译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诗歌翻译 翻译主体 译者 读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