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志·诗赋略》分类论略 被引量:5
1
作者 左宜华 陈祥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汉志·诗赋略》分类义例等问题为后世论争焦点。返归历史语境考索《汉志》分类的基本义例,整体观照并辨析《诗赋略》涵盖的文体、归类方式及内部之种属关系,探讨《汉志》的流变,可以廓清《诗赋略》原本源于《诗》的荀赋、杂赋,肇... 《汉志·诗赋略》分类义例等问题为后世论争焦点。返归历史语境考索《汉志》分类的基本义例,整体观照并辨析《诗赋略》涵盖的文体、归类方式及内部之种属关系,探讨《汉志》的流变,可以廓清《诗赋略》原本源于《诗》的荀赋、杂赋,肇端楚辞的屈赋、陆赋,乐府采录的歌诗三类编目之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志·诗赋略 《汉志》 诗赋略 分类义例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分类义例新论 被引量:11
2
作者 熊良智 《中州学刊》 CSSCI 2002年第3期58-64,共7页
本文清理了清代以来《汉志·诗赋略》分类研究最有影响的观点,从题材内容、形式体制、学术源流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诗赋略》分类义例出自汉代主流意识的诗学思想,前三种赋可视为风体之赋、雅体之赋、颁体之赋,杂赋一种,附录而已... 本文清理了清代以来《汉志·诗赋略》分类研究最有影响的观点,从题材内容、形式体制、学术源流方面进行探讨。认为:《诗赋略》分类义例出自汉代主流意识的诗学思想,前三种赋可视为风体之赋、雅体之赋、颁体之赋,杂赋一种,附录而已。这是因为赋为“古诗之流”,要“侧隐古诗之义”,因而取法孔子删诗正乐,使“《雅》《颁》各得其所。”这就是班固《两都赋序》论述“孝成之世”向、歆父子校理诗赋“稽之上古则如彼”,给予我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义例 风雅颂 流别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扬雄赋”绎释 被引量:5
3
作者 俞纪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5-123,共9页
对扬雄赋的评价 ,在两汉之交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扬雄赋在扬雄生前及卒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看重 ;元、成时期经学的兴盛、辞赋家地位的卑下、扬雄创作自身存在的问题等 ,是影响扬雄赋在当时评价的主要因素。《七略》品评优劣 ,将扬... 对扬雄赋的评价 ,在两汉之交经历了不小的变化。扬雄赋在扬雄生前及卒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人所看重 ;元、成时期经学的兴盛、辞赋家地位的卑下、扬雄创作自身存在的问题等 ,是影响扬雄赋在当时评价的主要因素。《七略》品评优劣 ,将扬雄赋归入第二等 ,自有其理由。班固著《汉书》 ,始高度肯定扬雄的创作与理论。班固在《七略》著录的基础上 ,增补了扬雄的赋篇总数 ,同时还继承了扬雄的辞赋观 ,采用扬雄的见解来评论汉赋创作、续成《诗赋略》末尾的总括性评语。这不仅使扬雄赋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扬雄由此成为西汉赋坛上与司马相如齐名的大家 ,而且也使扬雄的赋论发扬光大 ,开始确立起独步西汉、沾溉后世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扬雄 篇目 类次
下载PDF
从《诗赋略》到《文集录》──论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目录的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何新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57-61,共5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目录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刘歆《七略》设立《诗赋略》,首创文学目录;晋宋“文章志”兴盛,标志文学专科目录的产生;阮孝绪《文集录》分别集、总集等子目著录文学文献,开启古代文学目录的主要... 两汉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文学目录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刘歆《七略》设立《诗赋略》,首创文学目录;晋宋“文章志”兴盛,标志文学专科目录的产生;阮孝绪《文集录》分别集、总集等子目著录文学文献,开启古代文学目录的主要形式“集部”,在目录学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目录的基本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文集录 两汉魏晋南北朝 文学目录 发展
下载PDF
从《汉志·诗赋略》看赋之渊源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金平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班固执持《诗》学经义观念,推衍赋为古诗之流,后世论赋缘起者承之并有所发挥,形成"诗—骚—赋"的流变体系,障蔽和模糊了赋体文学与楚辞的直接流承关系,并且将赋的批评纳入诗教的范畴,已偏离了"赋"的本义,疏离了赋... 班固执持《诗》学经义观念,推衍赋为古诗之流,后世论赋缘起者承之并有所发挥,形成"诗—骚—赋"的流变体系,障蔽和模糊了赋体文学与楚辞的直接流承关系,并且将赋的批评纳入诗教的范畴,已偏离了"赋"的本义,疏离了赋体文学的本真,赋非自《诗》始。《诗赋略》"赋分四家"预示了赋的渊源,揭示了赋体文学定型过程中对其他文体因素的借鉴和吸收,故赋渊源于楚辞,宋赋承之,开启汉赋之制,在"骚—赋"嬗变过程中又吸收先秦隐语、战国散文及民间文学等文体因素入赋,赋体文学在汉代逐渐成熟并走向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分类 渊源
下载PDF
三品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分类遗意新说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士彪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汉书.艺文志》是据刘歆《七略》改写而成。《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的分类标准,旧说纷纭,皆不可通。《汉书.古今人表》九品论人,《诗赋略》亦用此法论赋,赋之前三种即上、中、下三品,以赋家的成就高低来划分。钟嵘《诗品》以三品论诗... 《汉书.艺文志》是据刘歆《七略》改写而成。《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的分类标准,旧说纷纭,皆不可通。《汉书.古今人表》九品论人,《诗赋略》亦用此法论赋,赋之前三种即上、中、下三品,以赋家的成就高低来划分。钟嵘《诗品》以三品论诗,实渊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诗赋略 分类标准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前三种赋二级分类原则臆探
7
作者 殷衍韬 吴冠宇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于《汉志.诗赋略》前三种赋分类原则问题,历代学者多有研究,众说纷纭。笔者在总结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其按"二级分类原则"进行划分更为合理。
关键词 《汉志.诗赋略 分类原则 二级
下载PDF
两汉“文人集”与《诗赋略》之关系考论
8
作者 刘明 《天中学刊》 2017年第2期74-81,共8页
两汉总体上不存在文集编纂的观念,《诗赋略》著录的文人赋只是篇目,而非结集形态的作品编。汉赋的单篇传播方式,使得刘向、刘歆父子以条列、编录篇目的方式编次诗赋文献,而其自身体例的局限性又造成诗赋与非诗赋作品的分置、割裂,故不... 两汉总体上不存在文集编纂的观念,《诗赋略》著录的文人赋只是篇目,而非结集形态的作品编。汉赋的单篇传播方式,使得刘向、刘歆父子以条列、编录篇目的方式编次诗赋文献,而其自身体例的局限性又造成诗赋与非诗赋作品的分置、割裂,故不宜视为文人集。结合西汉时期诗赋的传播、保存方式和刘向典籍整理"叙录"体的特点,两汉文人集有三种"体式",即史传、《别录》和前文集,类于"集"体且有着"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文人集” 体式 文集编纂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分类问题之研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郭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目录学文献,影响深远。但因其未有类序,分类标准不明,遂使后世学者歧见纷纭,言人人殊。要言之,古贤时彦有关《诗赋略》分类问题的讨论,不外乎文学、目录学及学术史三大视角。考察刘向...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目录学文献,影响深远。但因其未有类序,分类标准不明,遂使后世学者歧见纷纭,言人人殊。要言之,古贤时彦有关《诗赋略》分类问题的讨论,不外乎文学、目录学及学术史三大视角。考察刘向、刘歆父子学术身份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更能深刻理解《诗赋略》所具有的文学、文献学以及学术史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志·诗赋略 文学 目录学 学术史
下载PDF
从《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探讨班固的赋学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21-22,共2页
在赋的起源问题上,班固认为诗是赋的源头,他将屈骚定义为赋。身为大儒的班固遵循儒家诗教中美刺的原则,重视赋的"讽喻之义",并将其作为评价赋类作品与赋作家的标准。对赋的性质与功用,班固看到了文学为政治服务时经世致用的性... 在赋的起源问题上,班固认为诗是赋的源头,他将屈骚定义为赋。身为大儒的班固遵循儒家诗教中美刺的原则,重视赋的"讽喻之义",并将其作为评价赋类作品与赋作家的标准。对赋的性质与功用,班固看到了文学为政治服务时经世致用的性质,又看到了赋作为文学样式本身具有的抒情性。虽然他的赋学观存在矛盾之处,但总体而言,主导大儒班固赋学观的仍是传统的儒家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诗赋略 班固 学观
下载PDF
赋对《诗经》雅、颂之绍续——《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赋”与“歌诗”类分新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韵竹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61-72,共12页
"分类"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与认识标准,是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态度,理解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一代有一代之思潮,刘向、刘歆、班固当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类辑"歌诗"与"赋"必定是胸有伦次... "分类"反映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与认识标准,是看待事物的视角与态度,理解事物的深度与广度。一代有一代之思潮,刘向、刘歆、班固当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类辑"歌诗"与"赋"必定是胸有伦次,本文以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与《两都赋序》为基础,比次条理,管括机要,本根推原,再与先秦《诗经》风、雅、颂分类参互考寻,爬梳剔抉,远览深思,探究《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歌诗"与"赋"分类之立意发想,最后证得班固《汉志·诗赋略》关于"歌诗"、"赋"之类分判准,并不在于传播方式之"歌"或"不歌而诵",也不在于"文艺形式"之铺陈、铺排、铺张扬厉或铺彩摛文,而是对于古圣王典制之追摹;"歌诗"远绍古圣王采诗以观风俗,知得失之政治典制,是承继《诗经》"国风"编定之理念;"赋"远绍古圣王,公卿列士献诗讽谏以补察时政之典制,或美或刺,是承继《诗经》"雅""颂"编定之精神,此亦班固所以言"赋者,古诗之流也"之核心义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 风雅颂
下载PDF
从《隋志》集部与《汉志》诗赋略之比较看文学观念的演变
12
作者 赵文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班固编撰《汉书·艺文志》诗赋略,首次将文学文献单独著录,其作为文学目录的肇始,对之后文学目录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中集部与经、史、子部的并立为文学文献的... 班固编撰《汉书·艺文志》诗赋略,首次将文学文献单独著录,其作为文学目录的肇始,对之后文学目录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后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其中集部与经、史、子部的并立为文学文献的独立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汉志》诗赋略与《隋志》集部在文学史叙述、文体收录和分类标准上的不同,恰与自汉以降至有唐一代之文学观、文体观和文学史观的发展演变相呼应。这三方面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文学观念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 《隋书·经籍志》集部 文学观 演变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中赋的界定探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祚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66-69,共4页
《汉志·诗赋略》中赋的界定探考汪祚民汉赋是一种很复杂的文体,界定起来,比较困难,自古至今,众说不一.要弄清赋体的本来面目.我们就不能不追溯到赋体的兴起和繁盛的汉代,看着汉代人对赋体的论述.《汉志·诗赋略》从刘... 《汉志·诗赋略》中赋的界定探考汪祚民汉赋是一种很复杂的文体,界定起来,比较困难,自古至今,众说不一.要弄清赋体的本来面目.我们就不能不追溯到赋体的兴起和繁盛的汉代,看着汉代人对赋体的论述.《汉志·诗赋略》从刘向父子的著录到班固的最后删定,历酉汉后期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体创作 汉志 成相杂辞 《离骚》 《屈原列传》 《九歌》 《左传》 东方朔 《九章》
下载PDF
从《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到《隋书·经籍志》“集部”看文学观念的发展变化
14
作者 彭妍 《文教资料》 2020年第4期12-14,共3页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作为两本重要的目录书,实现了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转变,其中《汉志》"诗赋略"到《隋志》"集部"的变化:单设楚辞类,设别集和总集。这些变化的背... 《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作为两本重要的目录书,实现了从"六分法"到"四分法"的转变,其中《汉志》"诗赋略"到《隋志》"集部"的变化:单设楚辞类,设别集和总集。这些变化的背后反映出了文学观念的变化:提高《楚辞》的文学地位,注重文学的个人创作,扩大了"文"的概念,这些变化促使文学向着独立迈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志》 诗赋略 《隋志》 集部 文学观念
下载PDF
王粲诗赋略论
15
作者 阮忠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63-67,共5页
“建安风骨”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作家群在创作中共同体现出来的悲凉慷慨的文学风格。它—直为以后的许多文人津津乐道。在这一作家群中,建安七子是难得的生力军,而王粲在建安七子中,因为诗赋的成就,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 “建安风骨”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的作家群在创作中共同体现出来的悲凉慷慨的文学风格。它—直为以后的许多文人津津乐道。在这一作家群中,建安七子是难得的生力军,而王粲在建安七子中,因为诗赋的成就,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他生活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社会环境中,有“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詠,下笔成篇”的良好天赋和卓绝才华,在文学上,成绩斐然。《隋书·经籍志》记载,王粲诗文十一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建安七子 思若涌泉 作家群 下笔成篇 文学风格 建安时期 建安风骨 荆州文学 寡妇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正义
16
作者 张子薇 《蚌埠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9-22,共4页
以《汉书·艺文志》中的“诗赋略”为研究对象,结合汉代用语惯例,对“诗赋”一词的内涵进行分析:诗派生出赋,诗是汉代一切文学的源头;用“诗赋”来统称汉代文学,通过研究再现了汉人的文学观念。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诗赋略
下载PDF
《汉志·诗赋略》收录辞赋标准蠡测
17
作者 白少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9,共13页
由于《汉志·诗赋略》叙论的缺失,致使前四赋的分类标准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所记辞赋数量庞大,作者众多,出现诗赋名称颠倒和作家作品混乱的情况。鉴于汉代“品第论赋”的主观模糊性和辞赋范围的宽泛性,班固只得根据讽谏精神和... 由于《汉志·诗赋略》叙论的缺失,致使前四赋的分类标准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所记辞赋数量庞大,作者众多,出现诗赋名称颠倒和作家作品混乱的情况。鉴于汉代“品第论赋”的主观模糊性和辞赋范围的宽泛性,班固只得根据讽谏精神和学术源流依次划分为屈原赋、陆贾赋、荀卿赋、杂赋四大类,未能细分其中小类,其中渗透着班固自身的分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汉志·诗赋略 分类标准 “品第论
下载PDF
《诗》义解缚与赋体自立
18
作者 易闻晓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
班固“赋者古诗之流”的假设建立在国家盛衰和世运演变的历史推论之上,异于文体流变的观照角度。赋与《诗》制别体,才是自立之本。而“辞人之赋”“日月献纳”只就武、宣为论,在后人接受则扩大为汉赋的整体印象。“不歌而诵”则纠结讽... 班固“赋者古诗之流”的假设建立在国家盛衰和世运演变的历史推论之上,异于文体流变的观照角度。赋与《诗》制别体,才是自立之本。而“辞人之赋”“日月献纳”只就武、宣为论,在后人接受则扩大为汉赋的整体印象。“不歌而诵”则纠结讽颂歌咏,经传互训,迄今以证辞、赋可歌,比于《诗》制入乐。班固执于讽颂而否定汉赋铺陈,刘勰继以比兴批评汉赋,风、讽、诵、颂纠缠不清,赋、比、兴相与为义,都以《诗》义掩蔽赋体铺陈,卒乃消解赋体自立。经传的训释只在“赋者铺陈”的一般意义上获取《诗》赋与赋体的关联,然“赋”本义究在溥遍广大,“赋”是天下四方无数单个具体之物的类聚。唯以大赋鸿篇大制的巨丽铺陈才合“赋”本义。只有解开《诗》义的重重束缚,才能直抵“赋”义,从而彰显赋体铺陈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义 诗赋略 不歌而诵 之流
下载PDF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前三种赋分类考论
19
作者 连凡 《国际儒学(中英文)》 CSSCI 2023年第2期120-130,190,共12页
通过总结分析前人时贤对《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前三种赋,即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的分类标准的不同意见,可知班固不可能单纯以内容、体裁或者风格作为前三种赋的分类标准,而地域、源流、品第的分类标准也与... 通过总结分析前人时贤对《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前三种赋,即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的分类标准的不同意见,可知班固不可能单纯以内容、体裁或者风格作为前三种赋的分类标准,而地域、源流、品第的分类标准也与实际情况不尽符合。作为前三种赋开创者的屈原、陆贾、荀卿(孙卿)三人的作品风格各异,互不包容。屈原赋重在抒情,陆贾赋有纵横家的风格,荀卿赋有隐语的特征。陆贾赋虽不多且已亡佚,但其表现出来的新面貌标志着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结合汉代重视溯源的文化背景,可以大致推测班固划分前三种赋的依据。总之,前三种赋中其他人的赋作对于屈原、陆贾、荀卿三位开创者而言当是追随与模仿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只能从总体特征或主流倾向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 班固 屈原 陆贾 孙卿
原文传递
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的文体意识
20
作者 韩军 《华中学术》 2013年第2期84-98,共15页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就中国古代文体研究而言,是一篇极重要的文字。虽然限于文献,有些问题只能依据有限资料予以推论,但从中亦可以明确:《诗赋略》中的诗、赋分体主要来自传统诗学的说法,以合乐与否为标准;赋分四类则体现...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就中国古代文体研究而言,是一篇极重要的文字。虽然限于文献,有些问题只能依据有限资料予以推论,但从中亦可以明确:《诗赋略》中的诗、赋分体主要来自传统诗学的说法,以合乐与否为标准;赋分四类则体现出辞赋创作新的特色,以赋家语言风格及学术渊源为区分依据;相关论述,都直接影响到后世文体观念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略 校雠 文体 分四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