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诬告陷害:以监督之名行利己之实
- 1
-
-
作者
杨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4年第1期18-20,共3页
-
文摘
“检举人、控告人、申诉人在检举、控告、申诉活动中必须对所检举、控告、申诉事实的真实性负责……如有诬陷、制造假证行为,必须承担纪律和法律责任。”2019年9月2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地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12388举报网站”功能升级,新增了诬告陷害纪法责任提示。
-
关键词
诬告陷害
法律责任
申诉人
纪检监察机关
功能升级
检举
真实性
-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向诬告陷害亮剑
- 2
-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4年第1期16-17,共2页
-
文摘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教育整顿”……年终岁尾,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2023年度十大反腐热词”,回顾2023年全年正风肃纪反腐热点,展现全面从严治党的丰硕成果。
-
关键词
全面从严治党
诬告陷害
教育整顿
反腐
正风肃纪
党性党风党纪
中央纪委
丰硕成果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关于诬告陷害,这些规定要知道
- 3
-
-
作者
仲荷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3年第4期39-40,共2页
-
文摘
检举控告是党员、群众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获取问题线索的重要来源。但现实工作中,一些失实举报客观存在,尤其对党员、干部的诬告陷害时有发生,这不仅会浪费执纪执法机关办案资源,还严重影响被诬告陷害者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污染一地的政治生态。
-
关键词
诬告陷害
纪检监察机关
问题线索
监督权
执纪
执法机关
办案
客观存在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严惩诬告陷害行为,为担当作为者“撑腰”
- 4
-
-
作者
韦香惠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3年第4期38-39,共2页
-
文摘
严惩诬告陷害行为、明确容错免责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近日,多地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强调鼓励干部干事创业,为担当作为干部“撑腰”。专家对此分析,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需进一步提升干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对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展开调研2023年3月,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将“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不担当不作为”列入调研内容。
-
关键词
诬告陷害
干部管理制度
干事创业
担当作为
精气神
实施细则
容错免责机制
调研内容
-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诬告陷害罪探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谢彤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学论坛》
2001年第1期61-68,共8页
-
文摘
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不是公民的其他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行为人捏造的不需是犯罪事实 ;向谁告发也不是成立本罪的关键问题 ;本罪是属于与行为犯。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犯罪构成
告发
情节犯
名誉权
"捏造事实"
"情节严重"
既遂认定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干部监督中诬告陷害的动机分析与源头防治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马雪松
-
机构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吉林大学廉政研究与教育中心
中国政治学会
-
出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6-50,共5页
-
基金
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课题“腐败治理进程中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的关系定位研究”(项目编号:2017LZY0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渔利自保的倾险心理、借端泄愤的报复心理、乘间抵隙的侥幸心理、妨功害能的嫉妒心理驱使下,干部监督中的诬告陷害时有发生。干部监督中的诬告陷害严重干扰工作秩序、社会风气、政治生态以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源头层面限制并预防诬告陷害可明确事前疏导思路、做好事后反馈工作并构建全过程监督体系,从执行层面甄别核查异常的检举控告可在执行前提上界定诬告陷害的基本内涵、在执行过程中优化调查取证与案件分析流程、在执行机制上规范审查工作程序。净化检举控告环境需要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创新运行机制、引导观念更新。
-
关键词
干部监督
诬告陷害
检举控告
监督体系
-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比较研究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张成法
吴兵
-
机构
中国刑警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出处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10,共3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和伪证罪进而论述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及相关问题,其旨为引起刑事司法机关在认定处理此类案件时高度重视,稳、准、狠地打击诬告陷害和伪证犯罪行为。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伪证罪
刑事司法机关
犯罪构成
刑事责任
-
Keywords
false charge, perjury, study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法条竞合视野下的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
被引量:2
- 8
-
-
作者
赖正直
黄书建
-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46-48,共3页
-
文摘
传统犯罪构成四分论在区别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这一重要问题上 ,引发了诸多争议。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确保法官能够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的定罪和量刑。在比较和研究国内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发现 ,法条竞合理论中的交叉理论对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关键词
伪证罪
诬告陷害罪
法条竞合
-
Keywords
perjury crime
implication crime
concurrence of rules
-
分类号
DF626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诬告陷害罪若干问题辨析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梅传强
孙策平
-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
-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3年第2期50-55,共6页
-
文摘
诬告陷害罪是一种常见的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目前,学术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该罪的定义、犯罪构成、既遂标准、一罪与数罪的区分等基本问题尚存在着分歧。本文从该罪的立法原意出发,通过对各种代表性观点的比较,辨析出符合立法原意的该罪定义和构成要件。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定义
犯罪构成
中国
刑法
侵犯人身权利犯罪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关于诬告陷害罪构成要件的理论问题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孙战国
周清水
-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检察院
-
出处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42-44,共3页
-
文摘
诬告陷害罪的客体应该采用人身权利说的观点;诬告的对象必须是“他人”,而且是特定的;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但有例外;客观要件具有量化因素的限制;主观方面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客体
直接故意
构成要件
-
Keywords
The crime of malicious accusation
Object
Invent stories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诬告陷害罪的刑事立法完善与展望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杨凯
-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5期49-52,共4页
-
文摘
新刑法典对诬告陷害罪作了重大完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 ,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 )表述不规范 ;(二 )犯罪主体范围欠全面 ;(三 )对该罪的法律规定有遗漏。因而 ,应当进一步设置刑法典中的相关法条 ,以提高刑事立法质量 ,完备我国刑事法制。
-
关键词
新刑法典
诬告陷害罪
刑事立法完善
刑事立法展望
-
Keywords
the new criminal code
crime of false charge
improvement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prospects for criminal legislation
-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诬告陷害罪研究
- 12
-
-
作者
谢彤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处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6-11,共6页
-
文摘
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不是公民的其他人身权利与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行为人捏造的不需是犯罪事实;向谁告发也不是成立本罪的关键问题;本罪是属于与行为犯、结果犯并列的情节犯。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捏造
告发
情节犯
名誉权
故意犯罪
犯罪既遂
认定
-
Keywords
frame
fabricate
report
looking into
circumstances offense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海峡两岸刑法中的诬告陷害罪之比较
- 13
-
-
作者
黄春燕
-
机构
山东政法学院科研处
-
出处
《菏泽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6-78,99,共4页
-
文摘
海峡两岸对于打击诬告陷害犯罪都十分重视,但海峡两岸刑法对于诬告陷害罪的规定则不尽相同,无论是罪名、犯罪构成,还是刑事处罚都有很大的差异。海峡两岸诬告陷害罪的有关规定对于彼此而言都具有参照意义,无论是我国大陆刑法还是台湾地区刑法,都存在进一步完善之处。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犯罪构成
刑事处罚
罪名
-
Keywords
crime of malicious accusation
criminal structure
criminal punishment
accusation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对诬告陷害犯罪不能姑息
- 14
-
-
作者
罗志坚
-
出处
《求实》
1988年第6期25-26,共2页
-
文摘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诬告陷害他人的行为为犯罪行为,并要追究刑事责任。这对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诬告陷害犯罪又有所抬头,而且伪装得更为巧妙,危害也更大。 诬告陷害犯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并向国家机关告发,意图陷害他人。
-
关键词
诬告陷害
犯罪事实
人身权利
现行刑法
国家机关
刑事
犯罪行为
司法机关
诬告陷害罪
民主权利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浅论诬告陷害罪
- 15
-
-
作者
兰惠君
周伟萍
-
机构
湘潭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36-37,共2页
-
文摘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诬告陷害罪的认定,通常认为捏造的事实必须是犯罪事实,侵害的对象也仅限于个人。本文作者从犯罪构成各个方面来探讨诬告陷害罪的认定,认为该犯罪的对象上不仅限于个人,亦应包括单位;捏造的事实不仅局限于犯罪事实等方面来论述。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捏造事实
犯罪构成
刑法
-
Keywords
The crime of falsely accuses frames
Fabricating the fact
ACCuses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海峡两岸诬告陷害罪之比较研究
- 16
-
-
作者
黄春燕
-
机构
烟台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台湾法研究学刊》
2004年第3期36-39,共4页
-
文摘
本文认为,海峡两岸诬告陷害罪的有关规定对于彼此而言都具有参照意义。文章从罪名、犯罪构成、犯罪既遂及刑事处罚四个方面对诬告陷害罪的规定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就诬告陷害罪的规定而言,无论是大陆刑法还是台湾地区刑法,都存在进一步完善之处。
-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台湾省
诬告陷害罪
比较研究
刑法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27.584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谈诬告陷害罪的特征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郑大群
-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
1985年第9期49-50,18,共3页
-
文摘
诬陷,通常是指捏造事实、陷害他人的行为。法律上构成犯罪的,则仅指那些捏造在法律上构成犯罪的事实诬告他人,而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诉以进行陷害的行为。诬陷罪有下面几点特征。 (一)本罪的侵犯客体是复杂客体。 诬陷罪不但干扰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
关键词
行为人
犯罪主体
司法机关
诬告陷害罪
法律
犯罪事实
捏造事实
本罪
构成
规定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诬告陷害罪若干问题探析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袁广琳
-
机构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
-
出处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
文摘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诬告陷害罪的相关问题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在本罪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学者之间仍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就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既遂与罪数等问题发表一管之见。
-
关键词
诬告陷害
构成要件
既遂与未遂
罪数
-
分类号
D918
[政治法律—法学]
-
-
题名认定诬告陷害罪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青锋
朱建华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1986年第5期18-19,共2页
-
文摘
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严禁用任何方法、手段诬告陷害干部、群众。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包括犯人)的,参照所诬陷的罪行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近年来,在认识和处理诬告陷害案件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尚待探究。一、构成诬告陷害罪是否必须具有“使他人受刑事处分的目的”?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行为方式
客体
刑事处分
我国刑法
捏造事实
量刑标准
行为人
伪证罪
认定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略论诬告陷害罪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钟仁伟
-
出处
《现代法学》
1983年第3期46-48,共3页
-
文摘
我国新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新宪法这条规定,对于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和人身权利,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国家工作人员
从重处罚
公安机关
人身权利
捏造事实
公民
刑事处分
广大人民
犯罪事实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