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州鲈源型诺卡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尹生辉 赵桂新 +2 位作者 赵梅云 王春霞 史秋梅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4-129,137,共7页
为了确定引起河北省秦皇岛市3个养殖场加州鲈发病、大规模死亡的病原,试验共采集9尾加州鲈进行剖检,取结节内容物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基因分型、毒力基因MCEIA检... 为了确定引起河北省秦皇岛市3个养殖场加州鲈发病、大规模死亡的病原,试验共采集9尾加州鲈进行剖检,取结节内容物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革兰氏染色、镜检,对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16S rDNA基因的序列分析、基因分型、毒力基因MCEIA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耐药性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养殖场病鱼进行治疗,观察效果。结果表明:病死加州鲈肝脏、心脏、脾脏、肾脏和腹膜均有针尖大小的白色结节。从昌黎县、卢龙县和海港区3个养殖场的病死加州鲈体内各分离到1株优势菌,分别命名为CLY-1、LL-2和HG-3。3株分离菌在血琼脂培养基培养72 h均形成沙粒状、粗糙、易碎、边缘不整齐、有褶皱的淡黄色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均为紫红色分枝状的革兰氏阳性菌。3株分离菌均为过氧化酶阳性、氧化酶阴性,均能够发酵硝酸盐、七叶灵、柠檬酸,但不能利用酪素、黄嘌呤、酪氨酸、淀粉、明胶、山梨醇和甘露醇,符合诺卡氏菌的基本生化特性。3株分离菌16S rDNA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均与GenBank中的诺卡氏菌参考株16S rDNA基因相似性在99.9%以上,与鰤型诺卡氏菌参考株(ATCC 43993、NS128、JCM 3360、HSY-NS02、NParks_Aq54-21)亲缘关系较近,与杀鲑诺卡氏菌参考株(DSM 4490、DSM 44488、R89、DSM 40472、W30)和星形诺卡氏菌(LMB-7)亲缘关系较远,基因分型结果与鰤型诺卡氏菌相符,且均携带毒力基因MCEIA。接种CLY-1株的加州鲈于攻毒后第5天开始死亡,第14天死亡率高达80%,病鱼临床表现和剖检结果与3个养殖场患病加州鲈一致。3株分离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一致,均对多西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复方新诺明和磺胺间甲氧嘧啶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和磺胺二甲氧嘧啶耐药。选择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两种抗生素以拌料形式给药,迅速控制了疫情。说明3个养殖场加州鲈大规模死亡的原因均为鰤型诺卡氏菌感染,用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诺卡氏菌 鰤型诺卡氏菌 分离 鉴定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大口黑鲈鰤鱼诺卡氏菌传代弱毒株特性及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娜 黄雷 +7 位作者 蔺凌云 姚嘉赟 陈静 刘忆瀚 陈雪兰 王亿文 沈锦玉 潘晓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29,共10页
为探究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强毒株LY20810 F1与其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的特性差异,比较了两个菌株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序列、致病力及引起大口黑鲈免疫反应的差异,并评价了弱毒株LY20810 F110对大口黑鲈的免疫保护效... 为探究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强毒株LY20810 F1与其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的特性差异,比较了两个菌株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序列、致病力及引起大口黑鲈免疫反应的差异,并评价了弱毒株LY20810 F110对大口黑鲈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通过BHI培养基连续传代培养110代次后,菌株LY20810 F110的菌落、菌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其生长速度较原始毒株LY20810 F1快1倍以上。通过比较两株菌的10个毒力基因序列,发现菌株LY20810 F110的SodC和ESAT6基因发生了单位点突变。致病力测试结果显示,强毒株LY20810 F1以0.1 mL 1×10^(7) cfu/mL攻毒剂量感染大口黑鲈,30d内鱼累积死亡率为100%,而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在相同剂量下未造成鱼死亡。强毒株LY20810 F1攻毒3d后引起脾脏、头肾中IL-1β、IL-10、TNF-α、IFN-γ等炎症细胞因子显著上调,表明细菌感染引起炎症风暴。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在感染中后期(14d和28d)诱导包括IgM、CD4-α、CD8-α、MHCI-α等8种免疫因子的上调。免疫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弱毒株LY20810 F110的注射、浸泡免疫(1×10^(8) cfu/mL)对大口黑鲈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75.0%和66.7%,有效降低了鰤鱼诺卡氏菌入侵造成大口黑鲈脾脏和头肾的病理损伤。以上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传代弱毒株LY20810 F110是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候选株,将为诺卡氏菌减毒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传代培养 减毒疫苗 免疫保护 大口黑鲈
下载PDF
佛山地区加州鲈诺卡氏菌病防治方法
3
作者 杨思悦 《科学养鱼》 2024年第2期53-54,共2页
诺卡氏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可引起体表溃疡、出血及组织器官形成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肉芽肿疾病。该病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且无特效治疗药物,会导致患病鱼大量死亡,给加州鲈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总结了诺卡氏菌病在加州鲈养殖... 诺卡氏菌属革兰氏阳性菌,可引起体表溃疡、出血及组织器官形成结节为特征的慢性肉芽肿疾病。该病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且无特效治疗药物,会导致患病鱼大量死亡,给加州鲈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总结了诺卡氏菌病在加州鲈养殖中的防控方法。一、诺卡氏菌病的流行及发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效治疗药物 诺卡氏菌 加州鲈 防治方法 防控方法 诺卡氏菌 革兰阳性 佛山地区
下载PDF
红色诺卡氏菌高产菌的ARTP诱变选育与发酵条件优化
4
作者 陈洲琴 张祝兰 +3 位作者 杨煌建 程贤 严凌斌 连云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2,共7页
以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FIM-PO8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经筛选获得遗传较稳定的Nocardia rubra高产菌株FIM-PO8-16,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FIM-PO8-16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培养... 以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FIM-PO8为出发菌株,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进行诱变,经筛选获得遗传较稳定的Nocardia rubra高产菌株FIM-PO8-16,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菌株FIM-PO8-16的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组分为:酵母粉2.5%、葡萄糖2.5%、蛋白胨0.5%、糊精1.0%;最佳发酵条件为:种子液菌龄30 h、初始pH值7.2、接种量2.0%、装料量100 mL/500 mL、转速230 r·min^(-1)、发酵温度32℃。在此条件下,FIM-PO8-16菌体细胞浓度大幅提高,达到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诺卡氏菌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发酵条件优化 单因素实验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大刺鳅源鰤鱼诺卡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检测
5
作者 范晨杨 樊海平 +2 位作者 陈斌 薛凌展 张晶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1-678,共8页
【目的】分离、鉴定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某养殖场养殖的大刺鳅体表溃烂的病原,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大刺鳅体表脓肿处的脓汁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 【目的】分离、鉴定2022年福建省福州市某养殖场养殖的大刺鳅体表溃烂的病原,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大刺鳅体表脓肿处的脓汁中分离纯化出一株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健康大刺鳅进行人工感染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37种药物的敏感性,并对mce1A、mig、pup、dop、whiB3、phoP、phoR 7种毒力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从患病大刺鳅体表脓肿处分离到形态一致的菌株,将其命名为MSK20220613。经测序及Blast比对,该菌株与NCBI数据库中鰤鱼诺卡氏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86%,人工感染试验结果与自然发病的鱼体症状相似。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MSK20220613菌株对新霉素、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21种药物敏感;对哌拉西林、青霉素、呋喃唑酮、诺氟沙星等16种药物耐受。毒力检测结果显示,MSK20220613菌株携带mce1A、pup、phoP、phoR 4种毒力基因。【结论】患病大刺鳅的病原为鰤鱼诺卡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鰤鱼诺卡氏菌 分离 鉴定 毒力基因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朱瑞森 赵淑萍 +2 位作者 汤云 郑德璇 邹存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 目的:探讨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因HR-HPV感染引起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妇女儿童医院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术后6个月复查HR-HPV持续感染的6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r-CWS治疗1个疗程,36例)和对照组(仅观察,33例)。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①69例患者中,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0.56%)明显高于对照组(3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乳杆菌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增加明显(77.78%vs.45.45%,P<0.05);治疗组pH值≥4.6、白细胞酯酶(LE)阳性患者的比率较对照组及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36例患者中发热5例,下腹坠胀感5例,腹泻1例,皮疹1例。结论:Nr-CWS治疗子宫颈锥切术后持续HR-HPV感染疗效较好,阴道微生态环境指标(乳杆菌、LE、pH值≥4.6)改善明显,且无严重副反应发生,但仍需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 锥切术后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下载PDF
鰤鱼诺卡氏菌疫苗对石斑鱼免疫效果研究
7
作者 高浩峰 邵蓬 +2 位作者 武尊 吴雅婷 汪笑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为探究鰤鱼诺卡氏菌灭活疫苗对石斑鱼的免疫效果,通过免疫基因表达量分析疫苗对石斑鱼的免疫保护。利用鰤鱼诺卡氏菌制备福尔马林灭活全菌疫苗,通过腹腔注射法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免疫,利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免疫后该鱼的肾脏、肝脏和脾3... 为探究鰤鱼诺卡氏菌灭活疫苗对石斑鱼的免疫效果,通过免疫基因表达量分析疫苗对石斑鱼的免疫保护。利用鰤鱼诺卡氏菌制备福尔马林灭活全菌疫苗,通过腹腔注射法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免疫,利用荧光定量法检测免疫后该鱼的肾脏、肝脏和脾3个器官中TLR2、MyD88、TNF-α、IL-1β免疫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注射灭活疫苗后,TNF-α、IL-1β基因表达量在肾脏组织中较高,MyD88基因表达量在脾组织中较高,TLR2基因表达量在肝脏组织中较高;除脾组织中的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出现下降趋势外,其余基因的表达量在所有器官中都呈现出上调的趋势。研究结果为探索珍珠龙胆石斑鱼与诺卡氏菌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基础,为渔业疫苗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石斑鱼 灭活疫苗 TLR2 MYD88 TNF-Α IL-1Β
下载PDF
[鱼師]诺卡氏菌口服疫苗的制备与免疫效果研究
8
作者 吴雅婷 武尊 +3 位作者 高浩峰 何学欣 程浩森 邵蓬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海藻酸钠为包被体,[鱼師]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全菌灭活疫苗为内芯,制备[鱼師]诺卡氏菌口服微球疫苗,口灌体质量(45±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一周灌3 d停4 d,4周后每尾... 以海藻酸钠为包被体,[鱼師]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全菌灭活疫苗为内芯,制备[鱼師]诺卡氏菌口服微球疫苗,口灌体质量(45±5)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lanceolatus♂)。一周灌3 d停4 d,4周后每尾腹腔注射100μL[鱼師]诺卡氏菌液,攻毒浓度为1×10~8CFU/mL,对照组口服生理盐水微球,然后测定保护率及肝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用RT-PCR研究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口服疫苗免疫保护率(RPS)为67%,疫苗组ACP活力在免疫1周时达到峰值;CAT活力在免疫后先升高再降低,在免疫1周时达峰值,第3周时仍与对照组差异显著;LSZ活力第2 d、21 d、28 d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活力整体显著低于对照组;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口服疫苗免疫后的珍珠龙胆石斑鱼激发TLR信号通路,促进TLR2、TLR3、MyD88基因表达量上调。细胞因子类相关基因IL-12p40、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免疫球蛋白IgM,及适应性免疫相关基因MHC表达量均有上调,但不同组织上调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師]诺卡氏菌 珍珠龙胆石斑鱼 口服疫苗 免疫基因 免疫保护率 酶活性
下载PDF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刘美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9期92-95,共4页
目的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简称:红卡,Nr-CWS)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研究组选用红卡治疗。比较... 目的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简称:红卡,Nr-CWS)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及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研究组选用红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HPV治疗效果,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阴道灌洗液中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4^(+)、CD4^(+)/CD8^(+)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CD4^(+)(40.04±2.15)%、CD4^(+)/CD8^(+)(1.30±0.16)较对照组的(36.46±3.61)%、(1.18±0.16)高(P<0.05)。两组CD8^(+)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阴道灌洗液中IL-2、IFN-γ、TNF-α高于本组治疗前,IL-4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IL-2(97.24±4.13)ng/L、TNF-α(36.68±3.14)ng/L、IFN-γ(32.35±2.14)ng/L较对照组的(92.15±5.04)、(33.23±2.21)、(28.78±2.11)ng/L高,IL-4(12.79±1.88)ng/L较对照组的(14.52±2.13)ng/L低(P<0.05)。两组IL-6、IL-10治疗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或不适感。结论使用红卡治疗对改善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的转阴率、治愈率有积极作用,安全性高,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 免疫细胞 免疫因子
下载PDF
杂交鳢诺卡氏菌病及防治方法
10
作者 杨菁 张家豪 +1 位作者 江飚 苏友禄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10期57-60,共4页
杂交鳢是斑鳢(Channa maculata♀)与乌鳢(C.argus♂)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易运输和适宜加工等优良特性,其肉质佳,味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喜爱。《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全国... 杂交鳢是斑鳢(Channa maculata♀)与乌鳢(C.argus♂)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易运输和适宜加工等优良特性,其肉质佳,味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喜爱。《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22年全国杂交鳢养殖年产量高达55.3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方法 杂交鳢 诺卡氏菌 中国渔业统计 生长速度 营养丰富
下载PDF
一例室内微流水养殖加州鲈“诺卡氏菌、指环虫”并发病的诊治
11
作者 李建平 李永吉 +1 位作者 李立新 张小洋 《渔业致富指南》 2024年第10期58-60,共3页
诺卡氏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对加州鲈的危害较大。流行季节恰好在鲈鱼养殖的高峰期,即每年的4~11月,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在水温15~32℃均可发病,25~30℃水温时发病最为严重。该菌是从鱼体损伤部位、消化道或通过鳃感染鱼体,通常情... 诺卡氏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对加州鲈的危害较大。流行季节恰好在鲈鱼养殖的高峰期,即每年的4~11月,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该病在水温15~32℃均可发病,25~30℃水温时发病最为严重。该菌是从鱼体损伤部位、消化道或通过鳃感染鱼体,通常情况下该病潜伏期较长,传染率高达15%~30%,鱼体一旦感染,死亡率可达到60%以上。笔者在进行室内微流水养殖加州鲈期间,发生了一例感染诺卡氏菌并寄生指环虫的病例,现将该病例的防治心得分享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鲈 指环虫 诺卡氏菌 传染率 革兰阳性 发病高峰期 流行季节 潜伏期
下载PDF
基于SecA基因的鰤鱼诺卡氏菌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可欣 潘晓艺 +6 位作者 蔺凌云 黄雷 穆雪姣 王丛旭 姚嘉赟 劳顺健 沈锦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3-1560,共8页
为对诺卡氏菌病进行快速早期诊断,建立了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TaqMan qPCR检测方法。以鰤鱼诺卡氏菌的管家基因SecA为靶标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制作标准曲线,进行灵敏性、重复性和特异性测试,并将建立的方法... 为对诺卡氏菌病进行快速早期诊断,建立了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TaqMan qPCR检测方法。以鰤鱼诺卡氏菌的管家基因SecA为靶标设计引物和探针,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制作标准曲线,进行灵敏性、重复性和特异性测试,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优化后,引物和探针终浓度分别为0.3和0.1μmol/L,退火延伸温度60℃时,qPCR在9.85×1010—9.85×100copies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最高达9.85 copies;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特异性结果表明,对无乳链球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维氏气单胞菌等13种病菌均无扩增曲线;临床对42份大口黑鲈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qPCR检出率比普通PCR提高14.24%;对发病大口黑鲈的组织及结节部位检测显示,结节部位菌载量大幅高于非结节部位,最高相差1000倍;Sec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SecA基因在传代中和种内高度保守,种间具有一定的离散性,是个很好的用于诺卡氏菌种鉴定的靶基因。研究建立的鰤鱼诺卡氏菌qPCR检测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对鰤鱼诺卡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和定量检测,为诺卡氏菌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qPCR 诺卡氏菌 大口黑鲈
下载PDF
外涂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并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转阴和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丽娜 马丽辉 平昕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5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外涂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Nr-CWS)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并宫颈上皮瘤变(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HPV转阴率和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95... 目的探讨外涂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Nr-CWS)对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并宫颈上皮瘤变(CIN)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HPV转阴率和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邯郸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95例HPV感染并CIN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所有患者均行LEEP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Nr-CWS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HPV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情况,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宫颈局部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2及IL-10水平。结果治疗2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HPV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17%vs.30.42%、72.92%vs.51.06%,P<0.05)。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17%vs.59.57%,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CD8^(+)及阴道灌洗液IFN-γ、IL-2较治疗前升高,而阴道灌洗液IL-10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涂Nr-CWS可提高HPV感染并CIN患者LEEP术后HPV转阴率,纠正阴道微生态,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宫颈局部免疫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宫颈上皮瘤变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制剂 宫颈环形电切术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鰤鱼诺卡氏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惠源 陈国权 +2 位作者 温依铭 夏洪丽 夏立群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为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快速检测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的方法,针对鰤鱼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基因组片段,设计重组酶介导扩增引物,通过检测7株鰤鱼诺卡氏菌近缘菌和9种水... 为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快速检测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的方法,针对鰤鱼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基因组片段,设计重组酶介导扩增引物,通过检测7株鰤鱼诺卡氏菌近缘菌和9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原菌,筛选出特异性RAA检测引物,并通过将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进行梯度稀释以分析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最后采用RAA方法检测患病鱼、健康鱼及11种不同来源的鰤鱼诺卡氏菌菌株,以评价该检测方法的应用性和覆盖度。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设计的引物仅针对鰤鱼诺卡氏菌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检测灵敏度为100 pg/μL,人工感染鰤鱼诺卡氏菌的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肝脏、体肾和脾脏等组织基因组DNA能够扩增出阳性条带,不同来源的鰤鱼诺卡氏菌菌株可以扩增出阳性条带。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所建立的鰤鱼诺卡氏菌重组酶介导等温检测方法具有准确、简便的特点,可对鰤鱼诺卡氏菌进行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中草药复方制剂对乌鳢鰤诺卡氏菌病药效研究
15
作者 朱宇嘉 朱盛山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8期1-5,28,共6页
为评价中草药复方制剂(HNK)对乌鳢鰤诺卡氏菌病药效,开展了体外抑菌试验、攻毒试验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HNK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49 g/L,低于受试的穿梅三黄散以及大黄流浸膏;对乌鳢经腹腔注射鰤诺卡氏菌后,出现的典型症状为体表溃... 为评价中草药复方制剂(HNK)对乌鳢鰤诺卡氏菌病药效,开展了体外抑菌试验、攻毒试验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HNK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49 g/L,低于受试的穿梅三黄散以及大黄流浸膏;对乌鳢经腹腔注射鰤诺卡氏菌后,出现的典型症状为体表溃疡、肾脏肿大和内脏结节,乌鳢死亡率与攻毒菌液浓度成正相关,其中诺卡氏菌株菌液浓度2×10^(8)和2×10^(9)cfu/mL试验组,14 d内死亡率均为100%;药效试验中,低、中、高剂量HNK组死亡率分别为45%,20%和5%,抗生素组及阴性对照组分别为45%和90%,中、高剂量HNK组乌鳢出现结节等症状的数量最少。指出,HNK能够有效抑杀鰤诺卡氏菌,防治因鰤诺卡氏菌感染引起的乌鳢诺卡氏菌病,效果优于抗生素,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复方制剂 乌鳢 诺卡氏菌 诺卡氏菌
下载PDF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鰤鱼诺卡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迪 阮泽超 +4 位作者 王跃斌 张鼎元 张燕 许文军 柴学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82-1190,共9页
为探明舟山海域网箱养殖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暴发的以体表溃疡、眼球溃烂、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对患病小黄鱼体表溃疡处和结节病灶处采集组织样本,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到同一优势菌株ZH... 为探明舟山海域网箱养殖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暴发的以体表溃疡、眼球溃烂、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病因,对患病小黄鱼体表溃疡处和结节病灶处采集组织样本,在血琼脂平板上划线培养,通过分离、纯化到同一优势菌株ZHNK210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及序列比对,确定该菌株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ZHNK2101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敏感。回归感染试验表明,该菌株可以感染小黄鱼并引起和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半致死浓度LD50为7.28×10^(4)CFU/尾。另外,该病株会引起小黄鱼鳃、肝、肾和脾脏发生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鳃丝紊乱,肝脏、肾脏、脾脏组织细胞纤维化形成病理性结节。试验首次报道了小黄鱼感染鰤鱼诺卡氏菌的病例,并从理化特性、药敏试验、回归感染及组织病理变化等方面对该菌株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小黄鱼养殖过程中由鰤鱼诺卡氏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 药敏试验 回归感染 组织学病理
下载PDF
基于泛基因组学和消减蛋白质组学挖掘新型抗诺卡氏菌药物靶点
17
作者 黎尔彤 苏雅琳 +1 位作者 刘文彬 金小宝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4-982,共9页
【目的】诺卡氏菌是一种病原体,可引起人体的机会性感染,呈全球性分布。近年来发现诺卡氏菌对常用药物已产生耐药性,因此,挖掘新抗诺卡氏菌药物靶点、开发新药物具有迫切需求。【方法】取GenBank数据库中31株诺卡氏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利... 【目的】诺卡氏菌是一种病原体,可引起人体的机会性感染,呈全球性分布。近年来发现诺卡氏菌对常用药物已产生耐药性,因此,挖掘新抗诺卡氏菌药物靶点、开发新药物具有迫切需求。【方法】取GenBank数据库中31株诺卡氏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BPGA进行泛基因组学分析,利用消减蛋白组学筛选药物靶点。在此基础上,同源建模预测靶点蛋白的3D结构,采用DrugBank对靶点蛋白进行潜在药物的预测,并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药物与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31株诺卡氏菌的泛基因组中有1421个核心蛋白,消减蛋白组学分析获得15个候选药物靶点蛋白。其中,OG1493蛋白的理化性质(氨基酸数目、分子量、等电点、总平均亲水性、脂肪指数和不稳定性指数Ⅱ等)最符合作为靶点蛋白的理化性质。运用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Adenosine-5'-Rp-Alpha-Thio-Triphos⁃phate、alpha,beta-Methyleneadenosine 5'-triphosphate、Phosphoaminophosphonic Acid-Adenylate Ester、Radicicol、2-Hydroxyestradiol、p-Coumaric acid、Ethylmercurithiosalicylic acid等7个化合物可能会针对该靶点蛋白发挥抗诺卡氏菌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靶点与化合物结合力良好。经实验验证发现根赤壳霉素可能是针对该靶点的抗诺卡氏菌药物。【结论】泛基因组学和消减蛋白质组学可应用于挖掘新型抗诺卡氏菌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氏菌 泛基因组学 消减蛋白质组学 核心基因 药物靶点
下载PDF
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对大口黑鲈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18
作者 杨星 张美彦 +3 位作者 张效平 赵振新 商宝娣 周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4-150,共7页
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灭活疫苗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变化过程,为预防鰤诺卡氏菌病提供理论依据,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口黑鲈平均体长(10±2)cm、平均体重(30±2)g,鰤诺卡氏菌... 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鰤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灭活疫苗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变化过程,为预防鰤诺卡氏菌病提供理论依据,可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大口黑鲈平均体长(10±2)cm、平均体重(30±2)g,鰤诺卡氏菌从患病大口黑鲈身上分离鉴定获得。600尾大口黑鲈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300尾,免疫组通过腹腔注射菌浓度为1.0×10^(9)CFU/mL的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0.5 mL/尾,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免疫后的第1、7、14、21、28和35天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细胞数量、吞噬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非特异性指标。免疫接种第35天后进行攻毒试验,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免疫组血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均于第7天达峰值,分别为(4.49±0.23)×10^(6)个/mm^(3)和(3.88±0.24)×10^(3)个/mm^(3);免疫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比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65和29.85%;血清中溶菌酶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力均于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99.98 U/mL和29.88 U/m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于免疫后第14天达到峰值,为37.59 U/mL,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口黑鲈的相对免疫保护率为61.54%。鰤诺卡氏菌灭活疫苗能显著诱导大口黑鲈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主要通过增加血细胞数量,提高吞噬细胞活性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等增强机体抵抗鰤诺卡氏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氏菌 灭活疫苗 大口黑鲈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鱼的诺卡氏菌病分析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豫江 《科学养鱼》 2023年第11期54-55,共2页
诺卡氏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为丝状。现今从鱼分出4种诺卡氏菌:杀鲑诺卡氏菌、粗形诺卡氏菌、星状诺卡氏菌和鱼诺卡氏菌。其中鱼诺卡氏菌是主要致病原,可感染42种海、淡水鱼,自从1969年第一例在日本报道以来,已经严重危害到很多地区特别... 诺卡氏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为丝状。现今从鱼分出4种诺卡氏菌:杀鲑诺卡氏菌、粗形诺卡氏菌、星状诺卡氏菌和鱼诺卡氏菌。其中鱼诺卡氏菌是主要致病原,可感染42种海、淡水鱼,自从1969年第一例在日本报道以来,已经严重危害到很多地区特别是亚洲的水产养殖业,主要危害的经济鱼有大黄鱼,乌鳢,四指马鲅,红鲷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氏菌 四指马鲅 革兰阳性 大黄鱼 乌鳢 水产养殖业 淡水鱼 致病原
下载PDF
养殖乌鳢诺卡氏菌病及其病原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王国良 徐益军 +2 位作者 金珊 祝璟琳 朱文渊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7-283,共7页
2006年6月至7月,浙江萧山的部分乌鳢养殖池塘出现大规模死鱼现象,发病率达35%,死亡率100%。病死鱼鱼龄多在18个月左右,体长30-35cm。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鳍条充血,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出现直径1-5mm的乳白色结节。从病鱼的肝脏和肾脏... 2006年6月至7月,浙江萧山的部分乌鳢养殖池塘出现大规模死鱼现象,发病率达35%,死亡率100%。病死鱼鱼龄多在18个月左右,体长30-35cm。症状主要表现为体表、鳍条充血,肝、脾、肾等内脏器官出现直径1-5mm的乳白色结节。从病鱼的肝脏和肾脏中分离到菌株W060622,经光镜、电镜观察,在形态上均表现为长或短的分支状杆菌。回归感染试验证实W060622即为引起此次乌鳢结节病的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发现W060622与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JCM3360T(Z36925)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9%。结合菌株回归感染、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及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W060622为鱼诺卡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诺卡氏菌 回归感染 16S RRNA 鱼诺卡氏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