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美国课程话语系统浅析
1
作者 于秀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与具有普适性和偏重理论的课程原理相比,课程话语更加着重课程的实践性。课程话语体现了课程的语言性本质,其作为一种课程教学的普遍性交流媒介,承载了课程教学者最直接的课程思想和方法,而不同的课程话语也将起到不同的课程效果。
关键词 政治性课程话语 女性主义课程话语 现象学课程话语 后结构主义课程话语 自传性课程话语 全球 课程话语
下载PDF
后结构主义视野下我国课程话语的冲突与消解 被引量:3
2
作者 纪德奎 宋艳 朱聪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课程话语能够反映课程实体,建构课程关系。在现实课程实践中,存在着理论课程话语与实践课程话语、本土课程话语与西方课程话语、权利课程话语与学术课程话语、技术课程话语与人文课程话语、教师课程话语与学生课程话语、预设课程话语与... 课程话语能够反映课程实体,建构课程关系。在现实课程实践中,存在着理论课程话语与实践课程话语、本土课程话语与西方课程话语、权利课程话语与学术课程话语、技术课程话语与人文课程话语、教师课程话语与学生课程话语、预设课程话语与生成课程话语的冲突。从后结构主义视角来看,可通过赋权与转型、对话与扬弃、明确担当与理顺权责、回归主体与保持张力、发挥自主与重构关系、尊重生成与寻找平衡等途径来有效消解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话语 后结构主义 乡土文化课程 实践课程话语 本土课程话语 学术课程话语
下载PDF
革命课程话语的诞生——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课程改革
3
作者 刘正伟 水鑫怡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4,共13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建构了承载着红色文化的革命课程话语,其形成经历了全民族抗战的国防课程、提高质量的正规化课程、联系实际的本土化课程、转向文化知识的新型正规化课程四个历史阶段。革命课程话语的知...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建构了承载着红色文化的革命课程话语,其形成经历了全民族抗战的国防课程、提高质量的正规化课程、联系实际的本土化课程、转向文化知识的新型正规化课程四个历史阶段。革命课程话语的知识谱系与内涵集中地反映在政治、国文、历史三科之中,表现出贯穿唯物主义精神,促进语言文字大众化,以人民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等价值取向。革命课程话语的文化实践与价值意蕴体现在充分发挥育人价值,发扬人的主体自觉性;推动民族解放与独立,形成民族认同;造就民族国家共同体,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承载红色文化,形成革命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本土化的中国课程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革命文化 课程话语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借鉴西方经验推进我国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晓玉 杨道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59,共4页
不同的课程话语承载着不同的课程思想,也发挥着不同的课程效用。西方六种话语系统,可助推我国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洞析政治性课程话语,增强课程话语的公平性;借鉴女性主义话语,引导强势与弱势群体的课程话语循环;探索现象学课程话语,以... 不同的课程话语承载着不同的课程思想,也发挥着不同的课程效用。西方六种话语系统,可助推我国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洞析政治性课程话语,增强课程话语的公平性;借鉴女性主义话语,引导强势与弱势群体的课程话语循环;探索现象学课程话语,以体验、还原模式追寻课程本质;解读后结构性课程话语,鼓励课程研究跳出"圈地",深入更宽泛的课程场域;应用自传性课程话语,以自传、叙事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自我经验"话语;研读全球化课程话语,促进课程话语的跨国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课程话语 课程话语创新 课程话语
下载PDF
课程话语的学科价值、落差形态及发展机制
5
作者 张雪 罗生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57-64,共8页
作为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念的统一体,人类一切活动都无法脱离话语而存在,课程论学科亦无法脱离课程话语而独立自存。从课程话语的学科价值来看,其作为课程论的话语命题、话语结构和话语知识,演绎、诠释和形塑着课程理论及其内在结构关系,... 作为语言符号和价值观念的统一体,人类一切活动都无法脱离话语而存在,课程论学科亦无法脱离课程话语而独立自存。从课程话语的学科价值来看,其作为课程论的话语命题、话语结构和话语知识,演绎、诠释和形塑着课程理论及其内在结构关系,并在助推话语体系建设中实现构建中国特色课程论学科这一宏伟目标。然而,由于课程话语在课程形态转换中会形变生成不同的话语系统,使其面临客观存在的话语意图、思想及演绎逻辑落差,表现为课程主体的多元与话语系统的相对独立、课程话语内容的繁盛及思想指向迥异、课程话语形式的多样及叙事风格悬殊。由此,构建良性互动的话语联结机制、确立“心通器道”的话语转化机制、建立互利共生的话语行动机制是促进课程话语自觉、实现课程话语发展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话语 话语边界 话语落差 话语联结 话语自觉 话语发展
下载PDF
论我国课程话语的本土意识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晓玉 杨道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课程话语本土意识的提升关涉到本土课程研究的自主权及其学术地位的巩固问题。全球化背景下,课程话语的本土意识从四个层面予以诠释,即民族意识、自觉意识、原生意识、求实意识。当前,我国课程话语场域呈现出传统精髓内化不足、盲目趋... 课程话语本土意识的提升关涉到本土课程研究的自主权及其学术地位的巩固问题。全球化背景下,课程话语的本土意识从四个层面予以诠释,即民族意识、自觉意识、原生意识、求实意识。当前,我国课程话语场域呈现出传统精髓内化不足、盲目趋从异域范式、追求话语繁杂模式、现实与实效关照不足等问题。植根本土原创课程话语的"返本开新",创建本土课程话语协同审议共同体,倡导"思维经济原则",立足现实渗透实践意向性元素,有助于实现我国课程话语本土意识的觉醒与生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话语 本土意识 本土原创课程话语 协同审议共同体 实践意向性元素
下载PDF
制度性课程话语研究引论:问题、方法与意蕴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茂军 孟凡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4,共4页
制度性课程话语是指在学校课程领域内起到规范、型塑、约束人与课程发展作用的课程话语,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者、课程管理者以及相关人员用来表达课程问题的语句、核心概念或观念。制度性课程话语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和社会性特点,其... 制度性课程话语是指在学校课程领域内起到规范、型塑、约束人与课程发展作用的课程话语,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者、课程管理者以及相关人员用来表达课程问题的语句、核心概念或观念。制度性课程话语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和社会性特点,其研究方法侧重于"考古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制度性课程话语研究的意义在于明确不同时期课程发展的状况,理解课程话语的生成机制,预测课程发展的趋势并指导课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课程话语 强制性 社会性 课程历史 考古学方法 史学方法论
下载PDF
孕育与生成:课程话语与社会的理论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茂军 孟凡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3-56,共4页
话语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义,话语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课程话语是指在课程研究领域形成课程意义的语言,反映了课程领域以及该职业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专业特性。课程话语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孕育于... 话语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义,话语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辩证关系。课程话语是指在课程研究领域形成课程意义的语言,反映了课程领域以及该职业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专业特性。课程话语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影响并孕育于社会之中。同时,课程也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不同的课程话语会不同程度地反作用于社会的变迁过程。通过话语考察,可以了解话语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话语生成的机制,并根据当下社会的发展,预测未来课程发展的趋势,为课程设置和调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话语 课程话语 孕育 生成
下载PDF
女性主义课程话语与性别平等课程的建构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康平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分别从自己不同的立场提出了独特的课程话语,并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方面对性别平等课程的建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把对女性主义课程的理论关注转向建构性别平等课程的实践。在实... 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分别从自己不同的立场提出了独特的课程话语,并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方面对性别平等课程的建构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把对女性主义课程的理论关注转向建构性别平等课程的实践。在实践中为性别平等课程的建构提供法律保障,将性别议题纳入课程纲要,培植教师的性别意识,并以多元与对话为基础,构建致力于促进两性之间的理解、尊重、包容、对话与合作的性别平等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课程话语 性别平等课程 建构
下载PDF
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话语的形成、构成与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兆兵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2,共9页
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话语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对课程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传统课程文化中合理因素的继承、国外课程话语的引进、吸收、改造与转化,以及课程改革实践成果的学术化、理论化,采用继承、移植、创新等... 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话语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引下,通过对课程发展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传统课程文化中合理因素的继承、国外课程话语的引进、吸收、改造与转化,以及课程改革实践成果的学术化、理论化,采用继承、移植、创新等方法形成的概念体系,是思考和解决课程问题和进行课程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话语包括人民话语、马克思主义话语、社会主义话语、爱国主义话语、集体主义话语、革命与斗争话语、英雄主义话语、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话语、优秀传统文化话语、科学技术话语等内容。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话语的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发展同步,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彰显中国特色,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多元课程理念,反映自主建构成果;引领课程改革实践,反映课程改革精神;顺应国际课程发展趋势,反映课程未来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基础教育 课程话语
下载PDF
课程话语体系演变中透出的课程改革动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惟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16,共6页
"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体系"等已经成为当下课程改革的热词。回顾4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轮都可以看到不少新出现的热词熟语,形成新的课程话语体系。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其中传递的改革动态信... "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核心素养体系"等已经成为当下课程改革的热词。回顾4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轮都可以看到不少新出现的热词熟语,形成新的课程话语体系。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其中传递的改革动态信息,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能迅速地适应新的课程话语,以确保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梳理每轮课改中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目标、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评价、学校课程等课程话语体系在改革中的演变情况,提高广大教师对改革目的要求的认识,进行教师适应性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话语演变 课程改革趋势 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
下载PDF
项目学习的课程话语和行动路径——兼论项目学习的中国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泽林 王宜好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2期5-10,共6页
从设计教学法的思想发端到项目学习的正式确立,项目学习经历了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应用到对技能和素养追求的两次中国化历程,并且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本土化生机。当前,项目学习逐渐从边缘活动成为主流学科的课程实施模式,但也存在着研究... 从设计教学法的思想发端到项目学习的正式确立,项目学习经历了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应用到对技能和素养追求的两次中国化历程,并且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本土化生机。当前,项目学习逐渐从边缘活动成为主流学科的课程实施模式,但也存在着研究缺乏系统性、价值理解存在偏差、课程缺乏统整性、教师素养有待提高以及支持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立项目学习的中国话语体系,明确指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本质,实现从分化到融合的课程统整,提升教师项目化课程教学的素养,以及形成多方联动的项目学习课程生态等,这是推动项目学习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项目学习课程话语的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学习 课程话语 行动路径 中国化
下载PDF
借鉴女性主义经验推进我国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
13
作者 李晓玉 杨道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64,共5页
作为当代西方思想学界的一大重要思潮,女性主义于20世纪70年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关注并深入课程领域的性别歧视问题,并对该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的话语脉络及风格,有助于拓宽我国本土课程话语的研究视域。借鉴女性主... 作为当代西方思想学界的一大重要思潮,女性主义于20世纪70年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关注并深入课程领域的性别歧视问题,并对该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的话语脉络及风格,有助于拓宽我国本土课程话语的研究视域。借鉴女性主义课程研究经验,可从以下方面推进我国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建构课程认同,关照两性话语;创设关怀空间,共享个体声音;重拾实践视野,修善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课程话语 自主建构
下载PDF
现象学视野下课程话语的自主建构
14
作者 李晓玉 杨道宇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共3页
创生于20世纪初期的现象学思潮广泛蔓延于西方思想学界,它以独特的欧洲风格、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影响了各领域的众多学科,毫无疑问也不乏对课程领域的深远影响。通过深入探究现象学及其课程话语的背景、特征及局限,揭示其蕴含的深刻课程理... 创生于20世纪初期的现象学思潮广泛蔓延于西方思想学界,它以独特的欧洲风格、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影响了各领域的众多学科,毫无疑问也不乏对课程领域的深远影响。通过深入探究现象学及其课程话语的背景、特征及局限,揭示其蕴含的深刻课程理念,旨在把握现象学课程研究的话语脉络及风格,拓宽我国课程话语的研究视域,引发对我国本土课程话语的相关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课程话语 生活世界 交互主体性
下载PDF
当代美国政治性课程话语对我国课程建设的启示
15
作者 张雪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2-74,共3页
以新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当代美国政治性课程话语把课程置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场景中,从主题、特征等综合的意义上理解课程、建构课程。通过对当代美国政治性课程话语的解读,可以为我国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启示:注重课程建设过... 以新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当代美国政治性课程话语把课程置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场景中,从主题、特征等综合的意义上理解课程、建构课程。通过对当代美国政治性课程话语的解读,可以为我国的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启示:注重课程建设过程的理解性;加强课程建设内容的互动性;尊重课程建设层次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性课程话语 新马克思主义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教师实践性课程话语探析
16
作者 伍雪辉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7年第3期42-43,共2页
实践性课程话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背景和时空条件下,在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话语,其最大特征在于生成性,同时具有即兴、具体、多样化、个别化、经验性、潜在性等特征,它是课程话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原料和... 实践性课程话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背景和时空条件下,在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话语,其最大特征在于生成性,同时具有即兴、具体、多样化、个别化、经验性、潜在性等特征,它是课程话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原料和素材。教师能否以实践性和个体性的方式对课程实践活动和课程意义进行理解和阐释,将直接影响教师能否进入课程世界的话语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话语 实践活动 教师 时空条件 活动过程 教育教学 话语系统 生成性
下载PDF
学校智慧学习空间的课程话语转向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雄 朱德全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8-84,共7页
在智慧学习空间中,新技术推动了课程知识的变革,促使课程话语的革新,使其具有“可视化”的符号表征、“智慧化”的协同交互,以及“情智交融”的意义生成等特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课程话语却出现了符号表征的“非儿童化”、对话交往的“... 在智慧学习空间中,新技术推动了课程知识的变革,促使课程话语的革新,使其具有“可视化”的符号表征、“智慧化”的协同交互,以及“情智交融”的意义生成等特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课程话语却出现了符号表征的“非儿童化”、对话交往的“去主体性”、意义表达的“工具性”等现象。鉴于此,需要从权威控制走向互动对话,再构课程话语的科学化符号表征;从主客体二元对立走向主体间性,再构课程话语主体的交互利益;从静态到动态,再构课程话语的情智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学习空间 课程话语 科技理性 情智交融
下载PDF
我国大学课程话语的实践性转向 被引量:7
18
作者 谷慧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56,共4页
大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摆脱以往以获取固定化知识的价值取向,根据知识的实践性对既有课程进行前瞻性的改造以满足知识应用的多元化要求,实际上就是以知识的实践应用为旨归的大学课程话语转向,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中普遍性话语体系的消解... 大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摆脱以往以获取固定化知识的价值取向,根据知识的实践性对既有课程进行前瞻性的改造以满足知识应用的多元化要求,实际上就是以知识的实践应用为旨归的大学课程话语转向,主要表现在:课程目标中普遍性话语体系的消解;课程内容中程式化话语体系的解构;课程实施中单向度话语体系的隐匿;课程评价从"自证性"话语体系向"他证性"话语体系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课程评价 课程目标 课程话语体系
下载PDF
近代中国课程话语与身体建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波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4,共4页
基于身体系谱学的微观权力观,对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中的"身体"加以考察表明,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在"国家—身体"的陈述中,隐含着身体的工具化倾向;在"知识—身体"的陈述中,包含着身体统一化、效率化... 基于身体系谱学的微观权力观,对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中的"身体"加以考察表明,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在"国家—身体"的陈述中,隐含着身体的工具化倾向;在"知识—身体"的陈述中,包含着身体统一化、效率化的建构。近代中国课程改革话语中的"身体"图景提醒我们,课程改革并不必然意寓进步、理性与对人的解放,课程改革应正视其中隐含的危险与冲突,切实地在知识、社会(国家)与人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课程改革话语 国家—身体 知识—身体
下载PDF
我国课程话语体系变迁的特征与经验
20
作者 金心红 龙安邦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0,共5页
我国课程话语体系经历了沉寂、复苏、繁荣三个基本阶段。这其中,课程政治话语从激进走向理性再走向开明,课程学术话语从消失走向精进再走向多元,课程实践话语从变异走向随附再走向自觉。我国课程话语体系变迁的特征表明,对于课程话语体... 我国课程话语体系经历了沉寂、复苏、繁荣三个基本阶段。这其中,课程政治话语从激进走向理性再走向开明,课程学术话语从消失走向精进再走向多元,课程实践话语从变异走向随附再走向自觉。我国课程话语体系变迁的特征表明,对于课程话语体系的发展,课程政治话语的适度调控力是基础,课程学术话语的持续创新力是关键,课程实践话语的有效融合力是支点,课程话语生态的协调共变力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话语体系 政治话语 学术话语 实践话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