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甾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靶基因预测及相关预后模型的建立
1
作者 朱强 李瑞春 +1 位作者 郭世文 梁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917,共9页
目的 预测豆甾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的潜在靶基因并构建相关预后模型,以期揭示其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并探讨这些靶基因在GBM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数据库获得GBM差异表达基因及豆甾醇靶基因,使用韦恩图筛选豆甾... 目的 预测豆甾醇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的潜在靶基因并构建相关预后模型,以期揭示其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并探讨这些靶基因在GBM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数据库获得GBM差异表达基因及豆甾醇靶基因,使用韦恩图筛选豆甾醇治疗GBM的潜在靶基因并使用R语言进行富集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分析筛选与GBM患者预后相关的豆甾醇靶基因并构建相关的预后模型。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检测豆甾醇对相关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获得31个豆甾醇治疗GBM的潜在靶基因。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基因与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信号通路的激活和脂质代谢的调控有关。回归分析筛选出2个与GBM预后相关的豆甾醇靶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5(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5,FABP5)和α-1B肾上腺素能受体(alpha-1B adrenergic receptor, ADRA1B),基于这2个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能够准确预测GBM患者的预后。豆甾醇能够抑制GBM细胞中这2种基因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FABP5:t=9.909,P=0.001;ADRA1B:t=3.319,P=0.029)。结论 豆甾醇的抗胶质瘤作用可能与GPCR信号通路及脂质代谢的调控有关。通过抑制FABP5及ADRA1B的表达,豆甾醇可能具有改善GBM患者预后的潜在作用。同时,以FABP5及ADRA1B的表达水平构建的预后模型在预测GBM患者预后及监测疗效方面可能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胶质母细胞瘤(GBM) 预后模型
下载PDF
植物甾醇中豆甾醇分离提纯的工艺研究
2
作者 关国华 武文华 +6 位作者 蒋一鸣 周学晋 徐逍然 宋莲芳 胡志清 梁广震 史金柱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722-725,共4页
植物甾醇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维生素D、多种激素和甾族化合物的合成。目前工业生产常以大豆油脂的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通过甲酯化提取混合植物甾醇。已知豆甾醇在环己酮和正戊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下降。... 植物甾醇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维生素D、多种激素和甾族化合物的合成。目前工业生产常以大豆油脂的脱臭馏出物为原料,通过甲酯化提取混合植物甾醇。已知豆甾醇在环己酮和正戊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下降。采用溶剂结晶法,分离提纯植物甾醇中的豆甾醇单体。结果表明:采用料液比1∶3,加热至65℃溶解后进行控温降温养晶,经过3次结晶过程豆甾醇单体含量(本文中甾醇含量均为质量分数)可达到76.89%,收率4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豆甾醇 环己酮 正戊醇 提纯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牛大力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
3
作者 石敏 黄少军 +2 位作者 郭静婕 孙钦菊 黄林华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1期72-81,共10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牛大力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取超声提取法,提取溶剂为100%甲醇,提取料液比为1∶20 g/mL,提取时间为60 min;检测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牛大力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取超声提取法,提取溶剂为100%甲醇,提取料液比为1∶20 g/mL,提取时间为60 min;检测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7∶3),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豆甾醇、β-谷甾醇分别在0.0202~1.0120 mg/mL(r=0.9997)、0.0202~1.0075 mg/mL(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96.8%,RSD分别为1.20%、1.64%,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稳定、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牛大力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含量的测定;该方法可为牛大力进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可为牛大力进行深入开发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牛大力 豆甾醇 Β-谷甾醇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豆甾醇抗胃癌的靶点与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玉菡 胡磊 +4 位作者 吴敏瑞 徐子洋 罗婷 宋丹丹 王丽梅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38-44,共7页
豆甾醇是来源于食物中的一种植物不饱和甾醇,在胃癌防治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豆甾醇抗胃癌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借助PharmMapper数据库得到药物相关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Genecard和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 豆甾醇是来源于食物中的一种植物不饱和甾醇,在胃癌防治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豆甾醇抗胃癌的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借助PharmMapper数据库得到药物相关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Genecard和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获得胃癌相关靶点;对潜在标靶进行GO(Gene Ontology)、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富集分析得到相关作用通路;随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治疗靶点之间蛋白的相互作用,借助Cytoscape3.8.0中CytoHubba插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获得Hub基因,预测豆甾醇抗胃癌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借助数据库得到豆甾醇潜在胃癌治疗靶点19个,涉及77个生物过程与10条信号通路;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取排名前5的Hub基因,分别为TERT、MET、SRC、MDM2、HIF1A。结果显示,网络药理学可以准确预测豆甾醇抗胃癌的作用靶点并揭示其分子机制与PI3K(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AKT(蛋白激酶B)和RAS(Rat Sarcoma)通路上TERT、MET、SRC、MDM2、HIF1A这些关键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胃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豆甾醇与琥珀酸酐单酯化反应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文林 计明洁 +1 位作者 邵强 王雅琼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6年第2期69-73,共5页
研究了甲苯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豆甾醇与琥珀酸酐的酯化反应工艺和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吡啶用量、反应物的摩尔配比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豆甾醇与琥珀酸酐的反应产物为豆甾醇琥珀酸单酯;当吡... 研究了甲苯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豆甾醇与琥珀酸酐的酯化反应工艺和反应动力学。探讨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吡啶用量、反应物的摩尔配比和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豆甾醇与琥珀酸酐的反应产物为豆甾醇琥珀酸单酯;当吡啶的体积分数为1.5%,反应物的摩尔比为1.0∶1.6,回流下反应20 h后,豆甾醇的酯化率大于97%,反应后的溶液经蒸发回收溶剂甲苯,固体产物分别经乙醇和水洗涤除杂,所得固体在60℃下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的豆甾醇琥珀酸单酯的单程收率大于86%。单酯化反应满足二级不可逆反应动力学规律,反应的活化能为8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琥珀酸酐 豆甾醇琥珀酸单酯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大豆甾醇提取物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英霞 谷颜杰 马承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豆甾醇提取物 Β-谷甾醇 豆甾醇
下载PDF
β-谷甾醇、豆甾醇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 被引量:72
7
作者 李庆勇 姜春菲 +2 位作者 张黎 邱伟 孟祥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73-1175,共3页
目的研究β-谷甾醇、豆甾醇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观察β-谷甾醇、豆甾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OS、钙离子Ca2+含量、线粒... 目的研究β-谷甾醇、豆甾醇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观察β-谷甾醇、豆甾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细胞内活性氧ROS、钙离子Ca2+含量、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结果β-谷甾醇、豆甾醇均明显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使细胞形态发生典型凋亡变化,凋亡率和细胞内Ca2+、ROS的含量均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β-谷甾醇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豆甾醇则同时阻滞在S期和G2/M期。结论β-谷甾醇、豆甾醇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谷甾醇 豆甾醇 凋亡 人肝癌细胞SMMC-7721
下载PDF
混合植物甾醇中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许文林 沙鸥 +1 位作者 钱俊红 鲁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8-101,共4页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豆甾醇、β_谷甾醇和重结晶法分离精制的混合甾醇进行了分析测定 ;实验采用的色谱柱为HypersilODS反相柱(4.6×1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 ,恒溶剂洗脱 ,混合植物甾醇在10min内得到了很好...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豆甾醇、β_谷甾醇和重结晶法分离精制的混合甾醇进行了分析测定 ;实验采用的色谱柱为HypersilODS反相柱(4.6×150mm ,5μm) ,流动相为甲醇 ,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 ,恒溶剂洗脱 ,混合植物甾醇在10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液相色谱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混合甾醇中豆甾醇和 β_谷甾醇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 豆甾醇 Β-谷甾醇 高效液相色谱 天然醇类化合物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抑制人肝癌细胞体外生长的靶基因调控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硕 王宏韬 +3 位作者 石振艳 张丽 宋衍芹 岳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Stigmasterol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lld.,SHD)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靶基因调控。方法:MTT法评价SHD在0、5、10、50、100mg/L浓度下,于24、48、72h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白花蛇舌草豆甾醇(Stigmasterol from Hedyotis diffusa willd.,SHD)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靶基因调控。方法:MTT法评价SHD在0、5、10、50、100mg/L浓度下,于24、48、72h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抑制率变化。分别提取人正常肝细胞、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SHD作用后的SMMC-7721细胞的总RNA,逆转录合成单链、双链cDNA后,体外转录合成生物素标记的cRNA与人HO4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杂交芯片图像,利用软件获得SHD抑制人肝癌的靶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SHD对SMMC-7721具有体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SHD使癌基因fos、myc、ras、pim-1、met、rel下调至正常水平,使抑癌基因NF-2和磷酸激酶MAP2K6的表达上调至正常水平。结论:SHD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SHD抑制SMMC-7721细胞的作用由多条靶基因协同,并通过胞内外信号转导途径协调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豆甾醇 人基因芯片 人肝癌细胞SMMC-7721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结晶法分离精制混合植物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 被引量:21
10
作者 许文林 黄一波 +1 位作者 钱俊红 沙鸥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9,共7页
利用豆甾醇和b谷甾醇在正戊醇和环己酮中的溶解性差异以及两种甾醇在环己酮中溶解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不同,研究了以正戊醇和环己酮为溶剂,用结晶法从精制植物甾醇中分离豆甾醇和b谷甾醇的工艺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以环己酮为溶剂,混合植物... 利用豆甾醇和b谷甾醇在正戊醇和环己酮中的溶解性差异以及两种甾醇在环己酮中溶解度对温度的依赖性不同,研究了以正戊醇和环己酮为溶剂,用结晶法从精制植物甾醇中分离豆甾醇和b谷甾醇的工艺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以环己酮为溶剂,混合植物甾醇经过3次分级结晶后,b谷甾醇含量达到87%;以环己酮或正戊醇为溶剂,通过5次重结晶后,豆甾醇含量达到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Β-谷甾醇 分离 结晶
下载PDF
混合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紫外光谱法分析测定 被引量:17
11
作者 许文林 沙鸥 +1 位作者 钱俊红 张小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33-936,共4页
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β-谷甾醇和豆甾醇与Deniges磺基醋酸汞络合物的紫外光谱,探讨了显色反应时间、显色剂用量及浓硫酸与冰醋酸配比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甾醇络合物的吸光度A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并利用紫... 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β-谷甾醇和豆甾醇与Deniges磺基醋酸汞络合物的紫外光谱,探讨了显色反应时间、显色剂用量及浓硫酸与冰醋酸配比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甾醇络合物的吸光度A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并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混合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此法所得结果与用气相色谱法测试的结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甾醇 Β-谷甾醇 豆甾醇 紫外光谱法 测定 Deniges磺基醋酸汞络合
下载PDF
豆甾醇的研究及开发进展 被引量:123
12
作者 周志远 卢群 +2 位作者 刘洋 谢哲 罗少洪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24期15-17,共3页
豆甾醇,又称豆固醇、甾醇,是一种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其中大豆、烟草中含量丰富,其营养价值高、生物活性强,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成为当今天然药物开发的研究新热点之一,尤其是豆甾醇可... 豆甾醇,又称豆固醇、甾醇,是一种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其中大豆、烟草中含量丰富,其营养价值高、生物活性强,具有多种药用功效而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成为当今天然药物开发的研究新热点之一,尤其是豆甾醇可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将从豆甾醇的成分来源、化学制备法及分离结晶法来探讨豆甾醇的来源及制备的研究进展,并从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低胆固醇和改善记忆等方面探讨豆甾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情况,从而为豆甾醇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为医药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分离纯化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豆甾醇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中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左玉 李鹏鸽 +2 位作者 朱瑞涛 张彩凤 谢文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124,共7页
为了阐明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文中采用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磷脂制备的脂质体模拟非均相生物体系,用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考察豆甾醇对脂质氧... 为了阐明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文中采用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磷脂制备的脂质体模拟非均相生物体系,用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考察豆甾醇对脂质氧化初期和后期产物的抑制作用,从而研究豆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或VE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豆甾醇及其协同作用的抗氧化机理,为进一步应用于生命体的研究奠定基础。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豆甾醇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考察2种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时发现,各种不同浓度的豆甾醇与VC、VE共同作用时均不显示协同增效作用,且TBARS法测得0.001 6 mg/m L VE的加入使复合抗氧化剂抑制脂质氧化后期产物生成的量随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脂质氧化 抗氧化活性 协同作用
下载PDF
豆甾醇和β-谷甾醇在环己酮和正戊醇中的溶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文林 黄一波 +1 位作者 钱俊红 吴君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7-710,共4页
实验测定了豆甾醇和b -谷甾醇在环己酮和正戊醇为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特性以及豆甾醇/b-谷甾醇/环己酮(正戊醇)三组分体系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b-谷甾醇在上述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豆甾醇的大,且在环己酮中溶解度随温度... 实验测定了豆甾醇和b -谷甾醇在环己酮和正戊醇为溶剂中不同温度下的溶解特性以及豆甾醇/b-谷甾醇/环己酮(正戊醇)三组分体系相图。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b-谷甾醇在上述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比豆甾醇的大,且在环己酮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豆甾醇的变化大。同时探讨了以正戊醇和环己酮为溶剂,用重结晶法从精制植物甾醇中分离豆甾醇和b -谷甾醇的方法,并用红外和紫外光谱法定量分析了提纯产物中豆甾醇和b-谷甾醇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Β-谷甾醇 植物甾醇 溶解特性 重结晶 分离
下载PDF
豆甾醇糖苷/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的阳性脂质体体内分布和肝实质细胞靶向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石靖 严文伟 +2 位作者 齐宪荣 杨莉 张鹂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1-555,共5页
目的 研究经豆甾醇糖苷 (sterylglucoside ,SG)修饰的以DC Chol为阳性脂材的脂质体体内分布情况和达到小鼠肝实质细胞靶向的可能性。方法 合成阳性脂材 3β [N (N′ ,N′ 二甲基氨乙基 )氨基甲酰基 ]胆固醇 (DC Chol) ,制备3H 胆固醇... 目的 研究经豆甾醇糖苷 (sterylglucoside ,SG)修饰的以DC Chol为阳性脂材的脂质体体内分布情况和达到小鼠肝实质细胞靶向的可能性。方法 合成阳性脂材 3β [N (N′ ,N′ 二甲基氨乙基 )氨基甲酰基 ]胆固醇 (DC Chol) ,制备3H 胆固醇标记的阳性脂质体 (caitonicliposome,CL) ,SG和聚乙二醇 二硬酯酰磷酯酰乙醇胺 (PEG DSPE)修饰的阳性脂质体 (SG PEG CL) ,以及包封1 2 5I标记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 (asODN)的阳性脂质体 (SG PEG CL asODN) ,分别测定CL ,SG PEG CL ,SG PEG CL asODN和asODN溶液 (asODN )在小鼠不同器官及CL ,SG PEG CL肝内不同细胞中的分布。结果 CL和SG PEG CL表现较高肝脏聚集性 ,SG PEG CL在肝实质细胞中浓度显著高于CL (P <0 0 1) ,非实质细胞中浓度明显小于CL(P <0 0 1)。SG PEG CL asODN相对于asODN表现出明显的肝脾聚集性 (P <0 0 1)。结论 用阳性脂质体包载基因药物能改善药物的体内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脂质体 DC—Chol 豆甾醇糖苷 组织分布 肝实质细胞
下载PDF
重结晶法分离混合植物甾醇中豆甾醇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雅琼 许文林 黄一波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混合植物甾醇为原料 ,分别研究了甲苯、甲苯甲醇和甲苯丙酮 3种溶剂中豆甾醇的分离结晶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甲苯 ( 90 % )丙酮 ( 1 0 % )为混合溶剂 ,经过 5次结晶 ,豆甾醇含量 >70 % ,豆甾醇总收率 >5 0 % .
关键词 重结晶法 分离 混合植物甾醇 豆甾醇 有机容剂 结晶条件 皂化反应
下载PDF
豆甾醇在葵花油水包油乳状液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左玉 张彩凤 +1 位作者 贾泽慧 谢文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2,共7页
用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20稳定的葵花油水包油乳状液模拟非均相食品体系,用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研究豆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和VE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用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20稳定的葵花油水包油乳状液模拟非均相食品体系,用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研究豆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和VE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豆甾醇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最佳抗氧化质量浓度为0.02 mg/mL。在考察两种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时发现各种不同浓度的豆甾醇与VC或VE共同作用时均不显示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氧化 抗氧化活性 协同作用 生物抗氧化剂 豆甾醇
下载PDF
混合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红外光谱法分析测定 被引量:20
18
作者 钱俊红 许文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2-694,共3页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了混合甾醇中 β 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 ,结果表明 β 谷甾醇和豆甾醇中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面积比与 β 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比成线性关系 ,红外光谱法测得混合物中各组成的含量与由气相色谱法得到的结果相近 ...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了混合甾醇中 β 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 ,结果表明 β 谷甾醇和豆甾醇中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面积比与 β 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比成线性关系 ,红外光谱法测得混合物中各组成的含量与由气相色谱法得到的结果相近 ,表明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混合甾醇的含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甾醇 Β-谷甾醇 豆甾醇 红外光谱法分析 测定 定量分析
下载PDF
悬浮法制备豆甾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永萍 林强 王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6-559,共4页
以豆甾醇(stig.)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VB)为交联剂、碳酸钙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物为分散剂、过硫酸钠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平均粒径小于100μm、分布较窄的分子... 以豆甾醇(stig.)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VB)为交联剂、碳酸钙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物为分散剂、过硫酸钠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平均粒径小于100μm、分布较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最佳配方为3g豆甾醇∶40mLMMA或30mLMMA+10mLMAA∶15mLVB∶4gCaCO3+2gSDS∶0.4mLNa2S2O8。其中过硫酸钠应分多次加入,在聚合反应初期采用高速搅拌,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搅拌速度应逐渐减小。制备的MIPs对豆甾醇表现出较好的特异吸附性能,分离因子超过1.65,吸附容量高达1.28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豆甾醇 吸附容量 特异吸附性能
下载PDF
溶剂法富集豆甾醇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瑜莹 裘爱泳 +1 位作者 谢光 陈宗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59-162,共4页
论及用溶剂方法从混合植物甾醇中富集豆甾醇的工艺研究。各个甾醇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有所差异 ,可以通过多级分步结晶的方法实现分离。由实验对不同的溶剂进行了比较 ,确定正丁醇的富集效果最佳。以大豆混合植物甾醇为原料 ,通过调... 论及用溶剂方法从混合植物甾醇中富集豆甾醇的工艺研究。各个甾醇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有所差异 ,可以通过多级分步结晶的方法实现分离。由实验对不同的溶剂进行了比较 ,确定正丁醇的富集效果最佳。以大豆混合植物甾醇为原料 ,通过调节料液比和结晶温度 ,通过 2~ 3级分步结晶 ,就可以得到纯度 >60 %的豆甾醇。通过 4~ 5级结晶 ,纯度可达 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甾醇 分离 富集 溶解度 溶剂法 正丁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