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
1
作者 魏莲 刘虹伶 +7 位作者 伍兴隆 陈河竹 彭应力 肖科军 蔡鹏 房超 李跃建 蒲德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 为明确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能力和捕食规律,将野外采集的十斑大瓢虫置于室内饲养2代,再测定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以倒数法拟合Holling II圆盘方程,明确了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十斑大瓢虫对豆蚜的捕食量随着虫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N→∞时,十斑大瓢虫的1~4龄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在1 d内对豆蚜的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0.1628、158.7003、556.3928、988.1128、841.0084、589.4011头。十斑大瓢虫幼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为y=3.9123x^(2.2092)(R^(2)=0.8093),随着日龄的增加捕食数量呈指数关系逐渐增加。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量与日龄的拟合方程分别为y=0.9453x^(2)-28.274x+827.44(R^(2)=0.456)和y=0.8762x^(2)-31.511x+635.38(R^(2)=0.7188),随着日龄期的增加捕食数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斑大瓢虫 豆蚜 捕食量 天敌昆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豆蚜为害对黄芪叶片总叶绿素及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润红 高娜 孙永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9,136,共8页
为了明确豆蚜与寄主黄芪的互作关系及机理,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内培育黄芪幼苗至15~20 cm左右时,分别接入10日龄成蚜10、20、30头/株和40头/株,并以0头/株作为空白对照,在豆蚜持续取食2、4、6 d和8 d后,分别采集黄芪叶片,测定总叶绿素和... 为了明确豆蚜与寄主黄芪的互作关系及机理,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内培育黄芪幼苗至15~20 cm左右时,分别接入10日龄成蚜10、20、30头/株和40头/株,并以0头/株作为空白对照,在豆蚜持续取食2、4、6 d和8 d后,分别采集黄芪叶片,测定总叶绿素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和取食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内总叶绿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总叶绿素含量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和取食时间延长均逐渐下降。在4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处理2 d,总叶绿素含量降低至11.06 mg/g,比对照降低41.97%。在相同处理时间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0、20头/株和3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但在4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随取食时间延长,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下降,处理8 d,其含量为8.39 mg/g和27.33 mg/g,分别比对照下降41.86%和37.79%;在相同处理时间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其他虫口密度处理下,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取食时间的延长,均呈逐渐递减趋势;在30和40头/株虫口密度处理下,为害2 d,游离氨基酸含量为8.49μmol/g和7.69μmol/g,分别比对照降低40.30%和45.92%,以后(4~8 d)其含量与处理2 d时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随着虫口密度增加和取食时间的延长,黄芪叶片内叶绿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均发生变化,这对中草药黄芪的蚜虫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黄芪 为害 叶绿素 营养物质
下载PDF
宏病毒组测序检测豆蚜田间种群病毒种类
3
作者 朴君 靳道然 +3 位作者 朴敬爱 季英华 孙枫 李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1-198,共8页
为探究蚜虫体内携带的病毒种类,采集江苏地区豆蚜田间种群,鉴定种类后,提取豆蚜总RNA,以片段化的mRNA为模板构建测序文库,利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检测分析豆蚜体内的病毒种类,并对获得的2个新病毒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测序数据经拼接... 为探究蚜虫体内携带的病毒种类,采集江苏地区豆蚜田间种群,鉴定种类后,提取豆蚜总RNA,以片段化的mRNA为模板构建测序文库,利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检测分析豆蚜体内的病毒种类,并对获得的2个新病毒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示,测序数据经拼接、比对和分类注释,最终共得到病毒序列177条,与24种病毒序列一致或同源性较高,包括5种植物病毒(属于5个病毒科)和19种昆虫病毒(涉及9个科和6种暂未分类病毒);对植物病毒中测序丰度最高的种类进行基因检测,获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其同源性较高的病毒均来自细胞质弹状病毒属,并且它们具有相同的保守区,确定该病毒为一种新的细胞质弹状病毒,暂命名为Aphis craccivoraassociated rhabdovirus(AcARV);基于病毒L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AcARV与水稻条纹花叶病毒(RSMV)构成最小分支,说明这2种病毒在进化上最为近缘;鉴定的多数昆虫病毒种类在蚜虫中鲜有报道;通过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在豆蚜体内均检测出昆虫病毒(HiPV)衣壳蛋白VP1,证实了HiPV对豆蚜的感染,这是首次在蚜虫体内发现HiPV,HiPV豆蚜分离物VP1基因与日本、江苏灰飞虱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5%,99.0%。研究结果表明,豆蚜体内携带多种植物病毒,并含有一种新的弹状病毒AcARV,同时,豆蚜体内昆虫病毒种类非常丰富,HiPV可感染蚜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病毒种类 宏病毒组测序 细胞质弹状病毒 HiPV病毒
下载PDF
冷冻豆蚜为猎物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4
作者 韩明港 刘倩宇 +4 位作者 赵洪洋 陈科 何运转 刘顺 秦秋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4-210,共7页
为探究冷冻豆蚜Aphis craccivora是否适合作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种群扩繁的饲料,本文研究了冷冻豆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 为探究冷冻豆蚜Aphis craccivora是否适合作为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种群扩繁的饲料,本文研究了冷冻豆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分别为19.6、18.4 d和19.3 d,饲喂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显著长于饲喂活豆蚜处理(16.6 d)。饲喂不同饲料处理的异色瓢虫总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饲喂冷冻豆蚜、交替饲喂活豆蚜与冷冻豆蚜和幼虫期饲喂冷冻豆蚜成虫期饲喂活豆蚜的异色瓢虫产卵前期分别为41.2、14.8 d和9.6 d,显著长于饲喂活豆蚜(8.8 d);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17.8、546.2粒和564.5粒,显著低于饲喂活豆蚜(1221.4粒)。从幼虫发育历期、总存活率、成虫寿命等方面综合考虑,冷冻豆蚜可以作为异色瓢虫的替代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豆蚜 异色瓢虫 生长发育 繁殖
下载PDF
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的鉴定及其对豆蚜的生物防治潜力
5
作者 刘盛科 陈聪玲 +3 位作者 沈钰莹 李金花 谭志琼 靳鹏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500,共15页
【目的】蚜虫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对从死亡蚜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的一株真菌HK-1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其分生孢子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常用化学农药... 【目的】蚜虫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对从死亡蚜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的一株真菌HK-1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其分生孢子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常用化学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HK-1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独改变培养基、pH、碳源和氮源来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悬浮液对豆蚜成蚜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LT_(50));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常用农药对该菌株的半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结果】经鉴定本研究分离的菌株HK-1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L.araneicola HK-1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的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状态均较其他培养基上的表现好;pH 9.0时生长速率最快,pH 6.0和7.0时产孢最多,pH 6.0时孢子萌发最好;碳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最适碳源为山梨醇和麦芽糖,孢子萌发最适碳源为甘露醇和葡萄糖;氮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产孢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室内毒力测定发现,1×108孢子/mL L.araneicola HK-1悬浮液处理豆蚜成蚜6 d内累计死亡率为61.67%;其对豆蚜成蚜的LT_(50)值为3.35 d,且LT_(50)值随着所测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啶虫脒乳油、10%烯啶虫胺乳油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L.araneicola HK-1的EC_(50)值分别为32.01,3250.46和164.02μg/mL。【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蜡蚧菌L.araneicola HK-1对豆蚜成蚜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蚧菌 豆蚜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化学农药
下载PDF
大草蛉幼虫捕食豆大蓟马和豆蚜的功能反应及生长发育 被引量:38
6
作者 唐良德 王晓双 +3 位作者 赵海燕 付步礼 邱海燕 刘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大草蛉2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成虫、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416.67头和588.24、1250.00、909.09头。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大草蛉2和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豆蚜。大草蛉取食豆蚜和豆大蓟马的未成熟期发育历期(1龄至成虫)分别为18.01和19.89 d,存活率分别为96.67%和93.33%,表明豆蚜和豆大蓟马均是适宜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天然猎物。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各参数,表明大草蛉对豆大蓟马和豆蚜均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草蛉 大蓟马 豆蚜 功能反应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新型杀虫剂HNPC-A990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的杀虫活性和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欧晓明 王永江 +5 位作者 乔广行 裴晖 林雪梅 喻快 柳爱平 黄明智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31-34,共4页
HNPC -A990 8,化学名称为O -(3 -苯氧苄基 ) -2 -甲硫基 -1-(4-氯苯基 )丙基酮肟醚 ,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杀虫剂。本文采用农药生测技术测定了HNPC -A990 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的杀虫作... HNPC -A990 8,化学名称为O -(3 -苯氧苄基 ) -2 -甲硫基 -1-(4-氯苯基 )丙基酮肟醚 ,是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杀虫剂。本文采用农药生测技术测定了HNPC -A990 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的杀虫作用方式 ,结果表明 ,HNPC-A990 8对稻黑尾叶蝉和豆蚜等害虫具有较强的综合毒力和触杀作用 ,且击倒迅速 ,但内吸作用较差。该药剂对昆虫的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表现出正温度效应。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HNPC -A990 8对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在施用剂量为 10~ 50 ga .i./ 667m2 时 ,药后 1、15和 2 5d的防效分别达 65.6%~ 69.7%、80 .2 %~ 90 .7%和 96.7%~ 99.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HNPC—A9908 稻黑尾叶蝉 豆蚜 杀虫活性 田间防治 药效评价 稻飞虱
下载PDF
海芋凝集素对豆蚜的抗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潘科 侯学文 黄炳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4,共4页
从海芋Alocasia odora (Roxb)C.Koch不同部位提取出海芋凝集素粗品,并将其分离纯化得到层析纯样品.研究表明,海芋凝集素对豆蚜有较强的抗生作用,其中以胃毒作用为主,有一定的生殖抑制作用,对豆蚜的蜜露分泌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海芋凝集素 豆蚜 抗生作用 胃毒作用 生殖抑制作用 害虫防治
下载PDF
日本柄瘤蚜茧蜂与其寄主豆蚜的相互作用:寄主龄期选择及其对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甘明 苗雪霞 丁德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8-604,共7页
在 2 5℃下研究了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japonicusAshmead对寄主豆蚜AphiscraccivoraKoch龄期的选择和被寄生豆蚜的龄期对蚜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混合虫态寄主中 ,日本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 ,其中 2龄若蚜... 在 2 5℃下研究了日本柄瘤蚜茧蜂LysiphlebusjaponicusAshmead对寄主豆蚜AphiscraccivoraKoch龄期的选择和被寄生豆蚜的龄期对蚜茧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混合虫态寄主中 ,日本柄瘤蚜茧蜂通常选择较小龄期的若蚜寄生 ,其中 2龄若蚜的相对被寄生率最高 ,为 2 6 4 % ;其次是 1龄若蚜 ,为 2 0 6 % ;无翅成蚜与 3、 4龄有翅若蚜和成蚜的相对被寄生率较低。日本柄瘤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豆蚜若蚜的发育 ,其中 1龄若蚜被寄生后 ,1~ 3龄历期显著延长 ;有翅 3龄若蚜被寄生后 ,3、 4龄历期明显延长 ;但无翅和有翅 4龄若蚜被寄生后的发育历期均不受影响。各龄若蚜被寄生后羽化的成蚜寿命明显缩短 ,其中 ,被寄生的 1龄若蚜不能发育至成蚜 ,其它较早龄期被寄生的若蚜羽化的成蚜繁殖力均显著降低。寄生时寄主的发育期也影响寄生蜂的发育 ,2龄豆蚜被寄生时的日本柄瘤蚜茧蜂个体发育最快 ,为 194 10h ;1龄寄主被寄生时蚜茧蜂的发育最慢 ,需 2 15 8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日本柄瘤茧蜂 寄主-寄生蜂的相互关系 寄主龄期选择 繁殖力曲线
下载PDF
豆蚜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文礼章 陈永年 潘桐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6-31,共6页
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20个实验种群生命表,列出了20种不同温、湿度、光周期组合下豆蚜种群生命表的重要参数(净增殖率R_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_m)及其与温、湿、光周期关系的二次回归模型。温度... 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20个实验种群生命表,列出了20种不同温、湿度、光周期组合下豆蚜种群生命表的重要参数(净增殖率R_0,平均世代周期T,内禀增长率r_m)及其与温、湿、光周期关系的二次回归模型。温度,湿度,光周期对R_0,T,r_m影响的相对大小各依次为72.78(温),7.38(湿),19.84(光)%;79.13,10.95,9.92%;85.48,14.52%(光周期对r_m的影响不显著)。使r_m最大的温、湿度组合为25℃温度和72%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生命表参数
下载PDF
一种简单实用的人工营养液饲养豆蚜的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科 黄炳球 侯学文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8-730,共3页
采用经修改的半纯人工饲料配制营养液及自制饲养装置来人工饲养豆蚜Aphis craccivoraKoch。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营养液及自制饲养装置饲养豆蚜)存活率高,且操作简单、饲养装置、条件容易达到,能满足对蚜虫等同翅目昆虫生物测定的要求。
关键词 人工营养液 豆蚜 人工饲养
下载PDF
5种常用生物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菊平 杜恩强 +3 位作者 曹天文 张苗 彭福成 彭云飞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2034-2036,共3页
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藜芦碱、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不同药剂浸虫法测定结果表明,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表现出较高的毒力,LC50值为0.667 mg/L,其次是0.3%印楝素乳油,LC5... 采用浸虫法和浸叶法测定了5种生物杀虫剂(藜芦碱、苦参碱、乙基多杀菌素、鱼藤酮、印楝素)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不同药剂浸虫法测定结果表明,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表现出较高的毒力,LC50值为0.667 mg/L,其次是0.3%印楝素乳油,LC50值为1.224 mg/L;5种药剂浸叶法测定结果显示,0.3%印楝素乳油和0.3%苦参碱水剂对黄芪豆蚜的毒力较高,LC50值分别为10.948,11.149 m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对黄芪豆蚜的室内毒力较低。0.3%苦参碱水剂和0.3%印楝素乳油是防治中药材黄芪豆蚜较好的生物制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杀虫剂 黄芪 豆蚜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海芋凝集素对豆蚜淀粉酶、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潘科 黄炳球 侯学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3-105,共3页
为了研究海芋凝集素AML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作用机理,分别用AML处理豆蚜离体蛋白酶、淀粉酶,以及将AML添加到人工营养液饲喂豆蚜的方法来研究AML对蚜虫体内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离体和... 为了研究海芋凝集素AML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作用机理,分别用AML处理豆蚜离体蛋白酶、淀粉酶,以及将AML添加到人工营养液饲喂豆蚜的方法来研究AML对蚜虫体内蛋白酶活性、淀粉酶活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离体和在体的条件下,AML均能明显抑制豆蚜蛋白酶、淀粉酶活性,并且经AML处理后豆蚜体内蛋白含量也明显降低。这些结果说明AML可能通过与昆虫消化道内的各种消化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进而导致试虫营养不良成为弱质昆虫,容易继发各种病症而死亡,这或许是AML对豆蚜致毒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芋凝集素 豆蚜 作用机理 蛋白酶活性 淀粉酶活性
下载PDF
吡虫啉亚致死剂量对豆蚜生长发育和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昌燕 万正煌 +3 位作者 焦春海 李莉 刘良军 陈宏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3期89-91,共3页
为了解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试验种群参数的影响,阐明豆蚜发育及繁殖与亚致死剂量的关系。在(25±1)℃,光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70%~80%条件下,采用带叶浸虫法确定吡虫啉的亚致死剂量,通... 为了解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试验种群参数的影响,阐明豆蚜发育及繁殖与亚致死剂量的关系。在(25±1)℃,光周期L∶D=16 h∶8 h,相对湿度(RH)70%~80%条件下,采用带叶浸虫法确定吡虫啉的亚致死剂量,通过叶碟饲养,记录其发育历期、产蚜量和寿命。结果表明,豆蚜经处理后,平均寿命表现为LC_(30)处理后显著短于对照,而LC_(20)和LC_(10)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平均产蚜量表现为LC_(30)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组。LC_(10)、LC_(20)、LC_(30)处理豆蚜后,F_1代若虫和成虫期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若蚜存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吡虫啉不同亚致死剂量处理豆蚜后,对其寿命和繁殖力均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 吡虫啉 亚致死效应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绿豆蚜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定旭 田娟 张志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6,共3页
田间调查表明,绿豆上的蚜虫主要为豆蚜AphiscraccivoraKoch。其发生规律与绿豆生育期密切相关:1~3复叶期,豆蚜迁入绿豆田,始花期蚜量增长最快,盛花至初英期蚜量最大,为害最重,盛荚期后蚜量迅速下降。防治... 田间调查表明,绿豆上的蚜虫主要为豆蚜AphiscraccivoraKoch。其发生规律与绿豆生育期密切相关:1~3复叶期,豆蚜迁入绿豆田,始花期蚜量增长最快,盛花至初英期蚜量最大,为害最重,盛荚期后蚜量迅速下降。防治策略为前期加强栽培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中期辅以药剂防治,后期充分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药剂防治以40%氧敌乳油1500倍液,盛花期施用1次即可控制其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 豆蚜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六斑月瓢虫对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区焯林 崔志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62-64,共3页
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并进行了Ho lling-Ⅱ型和Ho 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的捕食量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加,其发现率和最大捕食量也增大,平均处理时间减少。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豆蚜 捕食功能反应 捕食功能反应 六斑月瓢虫 反应研究 豆蚜 模型拟合 平均处理 捕食量 增大 成虫
下载PDF
豆蚜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文礼章 陈永年 《昆虫知识》 CSCD 1990年第1期7-10,共4页
本文研究了豆蚜孤雌胎生蚜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长沙地区豆蚜孤雌胎生蚜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6±0.81℃和175.3±15.7日度。相对湿度在50%以下对豆蚜发育有抑制作用,而在50~90... 本文研究了豆蚜孤雌胎生蚜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长沙地区豆蚜孤雌胎生蚜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2.6±0.81℃和175.3±15.7日度。相对湿度在50%以下对豆蚜发育有抑制作用,而在50~90%之间对发育无多大影响。自然光周期对豆蚜发育几乎无影响(冬季可能的滞育型个体除外)。豆蚜在湖南每年发生的理论代数为29~32±4.3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下载PDF
豆蚜危害豇豆损失率及动态经济阈值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海明 文礼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为研究豇豆产量损失率与不同生育期蚜害率的关系,建立了美国无架豇豆产量损失率与豆蚜危害蚜害率的关系模型.根据该模型推算出了豇豆苗期、花蕾期、有荚期和全生育期受蚜害损失的容限分别为9.22%,3.04%,9.89%,5.... 为研究豇豆产量损失率与不同生育期蚜害率的关系,建立了美国无架豇豆产量损失率与豆蚜危害蚜害率的关系模型.根据该模型推算出了豇豆苗期、花蕾期、有荚期和全生育期受蚜害损失的容限分别为9.22%,3.04%,9.89%,5.26%.根据经济阈值的理论建立了不同豇豆产量和不同产品单价条件下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产量损失率 经济阈值
下载PDF
六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宫亚军 石宝才 +3 位作者 康总江 王泽华 朱亮 魏书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以豆蚜为供试虫源,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了6种药剂对豆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豆蚜对74.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产生极高的抗性,当测试浓度达1 000mg/L时,24h校正死亡率仅为30.36%,对95%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最... 以豆蚜为供试虫源,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了6种药剂对豆蚜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豆蚜对74.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产生极高的抗性,当测试浓度达1 000mg/L时,24h校正死亡率仅为30.36%,对95%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最高,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8.1609mg/L。6种药剂对豆蚜的毒杀效果依次为:95%高效氯氰菊酯>95%毒死蜱>98%啶虫脒>94%阿维菌素>96%吡虫啉>74.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除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外,其余5种药剂均对豆蚜具有非常好的防效,施药后3、7d的防效均达99%以上。除74.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外,目前使用的多数药剂对豆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豆蚜 生物测定 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PDF
豆蚜在不同品种扁豆上的取食行为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文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8-34,共7页
在温室栽培不同品种的扁豆(Dolichos lablab),采用接蚜,光暗对照,隔离饲育,离体饲育,蜡膜人工饲液饲育以及用昆虫取食行为自动测试仪对其取食行为进行测试等方法来鉴定不同扁豆品种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抗性,确认紫色品种对... 在温室栽培不同品种的扁豆(Dolichos lablab),采用接蚜,光暗对照,隔离饲育,离体饲育,蜡膜人工饲液饲育以及用昆虫取食行为自动测试仪对其取食行为进行测试等方法来鉴定不同扁豆品种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抗性,确认紫色品种对豆蚜具有拒食作用。分离,提取了扁豆所含的色素成分并对豆蚜进行生物测定,确定扁豆的红色“色素”是抗蚜的物质基础。用进一步提纯的红色“色素”对豆蚜进行取食行为测试,得出拒食强度的初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蚜 取食行为 不嗜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