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序贯压力康复疗法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手烧伤后瘢痕挛缩修复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及瘢痕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笔者科室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目的:分析序贯压力康复疗法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手烧伤后瘢痕挛缩修复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及瘢痕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笔者科室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序贯压力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手指关节活动度、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瘢痕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ity of motion,TAM)评分、手功能评分、外观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瘢痕情况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贯压力康复疗法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关节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手外观满意度,同时改善患者瘢痕情况。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炎症因子预测价值及负压创面治疗之后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感染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主...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炎症因子预测价值及负压创面治疗之后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感染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比较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炎症因子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之后用负压创面治疗对感染切口进行治疗,动态观察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有23例(7.42%);培养分离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12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2株,主要是白假丝酵母。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定耐药率较强,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氨曲南敏感性较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敏感性较强,溶血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强。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 P <0.05);ESR、hs-CRP、IL-6和PCT对术后切口感染的AUC值分别为0.810、 0.873 、0.917和0.854。通过负压创面治疗,患者创面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且验证指标都呈明显降低趋势。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其次,对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抗菌药时,应严格按照耐药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此外切口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对判断患者术后是否感染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负压创面治疗对此类患者有效,各炎症指标在治疗后明显减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序贯压力康复疗法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手烧伤后瘢痕挛缩修复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及瘢痕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笔者科室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序贯压力康复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手指关节活动度、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瘢痕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ity of motion,TAM)评分、手功能评分、外观满意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瘢痕情况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序贯压力康复疗法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手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手关节功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手外观满意度,同时改善患者瘢痕情况。
文摘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炎症因子预测价值及负压创面治疗之后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1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感染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比较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炎症因子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之后用负压创面治疗对感染切口进行治疗,动态观察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指标。结果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共有23例(7.42%);培养分离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12株,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2株,主要是白假丝酵母。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定耐药率较强,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氨曲南敏感性较强。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敏感性较强,溶血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强。术后切口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 P <0.05);ESR、hs-CRP、IL-6和PCT对术后切口感染的AUC值分别为0.810、 0.873 、0.917和0.854。通过负压创面治疗,患者创面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且验证指标都呈明显降低趋势。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其次,对切口感染患者实施抗菌药时,应严格按照耐药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此外切口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对判断患者术后是否感染病原菌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负压创面治疗对此类患者有效,各炎症指标在治疗后明显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