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4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n复合薄膜的磁控溅射制备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共芹 时孟杰 +2 位作者 王欣琳 蓝春波 武桐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铜箔上制备了C/Sn复合薄膜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C/Sn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的增加,其首圈放电比容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Sn质量分数,首...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铜箔上制备了C/Sn复合薄膜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C/Sn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的增加,其首圈放电比容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Sn质量分数,首圈库仑效率增加,但当Sn质量分数过多时其库仑效率降低。Sn质量分数分别为89.20%、91.61%、93.85%、95.81%的四种复合薄膜,在电流密度为500 mA/g时的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95.4、1372.97、1574.86、1642.30 mA·h/g,首圈库仑效率分别为86.84%、87.88%、94.06%、80.66%。循环200圈后,四种复合薄膜的比容量衰减率分别为0.70%、6.13%、11.32%、18.88%。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为89.20%时,其具有最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随着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磁控溅射 C/Sn复合薄膜 电化学性能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2
作者 张利锋 王凯 +2 位作者 王晓飞 刘毅 郭守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5,共7页
本文以管状和盘状两种天然硅藻土作为初始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系统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晶... 本文以管状和盘状两种天然硅藻土作为初始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系统表征了所制备样品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化学组成.将制备的硅藻土衍生硅碳负极材料作为活性物质组装为锂离子电池,对比了管状和盘状两种形貌对其储锂性能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沥青衍生碳包覆层的加入量对硅碳负极材料比容量及循环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管DE-1∶3和管DE-1∶6在0.2 A g^(-1)较低电流密度下均具有较好的容量保持率,循环500次之后比容量分别可保持443 mAh g^(-1)和414 mAh g^(-1),而样品管DE-1∶6则在0.5 A g^(-1)较大电流密度下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材料 硅藻土 比容量
下载PDF
Sb_(2)S_(3)/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旭 杨观华 +2 位作者 李翼宏 张志国 张杰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具有成本低的潜在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的储能设备。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开发出适应钠离子脱嵌的负极材料尤为重要。硫化锑(Sb_(2)S_(3))因其理论比容量...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具有成本低的潜在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的储能设备。为提升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开发出适应钠离子脱嵌的负极材料尤为重要。硫化锑(Sb_(2)S_(3))因其理论比容量高被认为是较好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使用简单水热法将Sb_(2)S_(3)与石墨烯复合,制备Sb_(2)S_(3)/石墨烯复合材料(Sb_(2)S_(3)/Gr)。结果表明:Sb_(2)S_(3)/Gr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时,不仅表现出良好的电导率(3.5×10~(-3)S/cm)和钠离子扩散速率(4.853×10~(-13)cm~2/s),而且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首圈库伦效率为76.27%,经15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稳定在488 m A·h/g,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Sb_(2)S_(3)/Gr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潜力,为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硫化锑(Sb_(2)S_(3)) 石墨烯 负极材料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银纳米线的锂化机制
4
作者 刘海辉 张欣欣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59,共5页
为了探究银纳米线在不同工作电压下的锂化机制,借助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技术和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工作电压条件下,银纳米线在锂化过程中的相变过程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金属银用于电池负极材料时,其工作电压对电极材... 为了探究银纳米线在不同工作电压下的锂化机制,借助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技术和电子衍射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的工作电压条件下,银纳米线在锂化过程中的相变过程和形貌变化。结果表明:金属银用于电池负极材料时,其工作电压对电极材料的活性有较大影响;银在低工作电压下的储锂量大,电极材料不易失效;当工作电压为-1 V时,Ag纳米线在储存锂离子过程中会先变成LiAg相,无明显体积形变;后续随着锂化时间增加,Li_(x)Ag合金中x>1时,纳米线粉碎化,生成Li3Ag、Li9Ag4相;当外加的电压为-2 V时,锂离子会快速在纳米线表面运输并与Ag发生反应,导致纳米线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AG纳米线 锂化反应机制 原位透射电镜
下载PDF
原位合成Si/(SiO+Ag)复合负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
5
作者 王帅 唐梦 +3 位作者 蔡振飞 曹瑞 马扬洲 宋广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将微米Si和纳米Ag_(2)O进行机械球磨,通过原位固相反应合成了Si基复合材料[Si/(SiO+Ag)],以沥青为碳源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了碳包覆Si基复合材料[Si/(SiO+Ag)-C]。采用XRD、XPS、SEM、T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 将微米Si和纳米Ag_(2)O进行机械球磨,通过原位固相反应合成了Si基复合材料[Si/(SiO+Ag)],以沥青为碳源采用高温煅烧法制备了碳包覆Si基复合材料[Si/(SiO+Ag)-C]。采用XRD、XPS、SEM、TEM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微米Si和纳米Ag_(2)O在球磨破碎过程中原位形成Si O和Ag颗粒,并附着在基体Si上,两种复合材料都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在低电流密度(0.12 A/g)下Si/(SiO+Ag)和Si/(SiO+Ag)-C循环5次后分别表现出1422和1039 mA·h/g的可逆比容量,而在高电流密度(2.40 A/g)下仍能获得672和393 mA·h/g的可逆比容量;当电流密度再次恢复到0.12 A/g时,可逆比容量可恢复到1329和961m A·h/g,Si/(SiO+Ag)-C表现出更好的循环稳定性,经8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仍稳定在943 m A·h/g,其突出的倍率性能归因于微米Si的颗粒细化以及球磨过程中原位反应形成纳米Ag颗粒导电特性,而循环稳定性的提高与原位形成Si O和包覆碳构成的双相缓冲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复合材料 Si负极材料 固相反应 机械化学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氮掺杂碳包覆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阳 赵露 +3 位作者 黄健 何鹏 周海辉 袁斌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12-14,共3页
传统的沥青碳包覆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安全性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氮元素掺杂可以调控碳包覆层的界面结构,提升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且氮掺杂碳包覆是在当前的负极材料... 传统的沥青碳包覆石墨负极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锂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充电、安全性等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氮元素掺杂可以调控碳包覆层的界面结构,提升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且氮掺杂碳包覆是在当前的负极材料产业链条件下最具潜力和最容易实现产业化的改性方式之一。因此,本文从氮掺杂碳的结构特征及氮掺杂碳包覆负极材料两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氮掺杂碳包覆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其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掺杂 碳包覆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7
作者 曹东学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和储能领域应用广泛。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储能容量、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循环性、倍率性。文中简要概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归纳总结了负极材料的... 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和储能领域应用广泛。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储能容量、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循环性、倍率性。文中简要概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归纳总结了负极材料的分类及特点,对石墨负极材料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其原材料的生产工艺和石墨化过程等,并研判了石墨负极材料的市场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石墨化过程 市场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共价有机骨架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晋恺 李佳莉 +1 位作者 刘晓明 母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制备了两种热稳定性高、结晶性好和比表面积大的共价有机骨架(COF-1,COF-2)材料.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时,均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容量(经过150次循环后,COF-1和COF-2的充电比容量分别为484和327 mA·h/g... 通过缩合聚合反应制备了两种热稳定性高、结晶性好和比表面积大的共价有机骨架(COF-1,COF-2)材料.将它们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时,均表现出较高的可逆容量(经过150次循环后,COF-1和COF-2的充电比容量分别为484和327 mA·h/g)、出色的倍率性能(2和10 A/g电流密度下,COF-1和COF-2的可逆容量分别为296,180 mA·h/g和265,166 mA·h/g)、超大电流密度下的工作能力(5 A/g电流密度下循环2000次,COF-1和COF-2的充电比容量分别为572和332 mA·h/g)以及极端温度下的运行性能(50和‒15℃环境中循环40次后,COF-1和COF-2的充电比容量分别为2101,218 mA·h/g和1760,172 mA·h/g).两种COF均具有随着充放电的持续进行,电化学活性基团被激活的能力,COF-1和COF-2在不添加导电剂的情况下循环400次,充电比容量分别从23和16mA·h/g增长到45和31mA·h/g;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证明了在大电流密度以及高温环境等能使离子扩散速率加快的条件下,更有利于这种激活效应的发生.通过对比两种COF材料,发现含有三嗪环结构的COF-1的储锂性能及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性质优于全部为苯环结构的COF-2,表明芳香环中的C=N可能是一种具有较高电化学活性的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骨架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比容量上升 电化学活性
下载PDF
石油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曙民 刘天波 +2 位作者 赵雷 冯震恒 王际童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1-16,31,共7页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人造石墨是重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油焦的热膨胀系数低,空隙度低,灰分、硫、金属元素含量低,导电率高,易石墨化。此次研究选择3种普通石油焦,并通过石墨化制备人造石墨。对3种石油焦原样... 负极材料是决定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人造石墨是重要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油焦的热膨胀系数低,空隙度低,灰分、硫、金属元素含量低,导电率高,易石墨化。此次研究选择3种普通石油焦,并通过石墨化制备人造石墨。对3种石油焦原样和石墨化样品进行分析表征,比较其各种性能,研究石油焦石墨化后的变化,并通过电化学分析验证石油焦石墨化后其性能是否达到商用锂电池负极材料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2750℃石墨化处理后,相较于原石油焦样品,3种石墨化样品结构重排,拥有更明显的规整层状结构;含碳量提升,其他例如氢、氧等杂元素和金属元素含量下降;均显现出较低的电极电位和稳定的充放电平台,首次库伦效率分别为85.00%、78.20%、82.96%。经过150次循环后,比容量分别保持在273.00、259.00、226.20 mAh/g,库伦效率接近100%,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在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石墨化程度 首次库伦效率 比容量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嘉玲 宋焕巧 +1 位作者 何志宏 罗明生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锂离子电容器是弥补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缺陷的选择之一。锂离子电容器由电容型正极和电池型负极组成,但电池型负极材料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导致与电容型正极材料性能不匹配,阻碍了其应用。对负极材料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 锂离子电容器是弥补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缺陷的选择之一。锂离子电容器由电容型正极和电池型负极组成,但电池型负极材料较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导致与电容型正极材料性能不匹配,阻碍了其应用。对负极材料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介绍锂离子电容器的工作原理,讨论锂离子电容器对负极材料的要求及转化型、合金型和插层型等3种负极材料的发展现状,对未来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容量 能量密度 功率密度 循环稳定性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容器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SnSbCuFeZn高熵合金/碳纳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 被引量:1
11
作者 辛玉 潘石 +2 位作者 聂淑晴 缪畅 肖围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共6页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将SnSbCuFeZn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导电互联的碳纳米纤维中,成功制备了SnSbCuFeZn@CNFs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有重要影响,且直接影响SnSbCuFeZn...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将SnSbCuFeZn高熵合金纳米颗粒均匀地锚定在导电互联的碳纳米纤维中,成功制备了SnSbCuFeZn@CNFs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有重要影响,且直接影响SnSbCuFeZn高熵合金纳米颗粒的晶相、尺寸和分布,决定SnSbCuFeZn@CNFs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其中SnSbCuFeZn@CNFs-900电极展现出优良综合性能:0.1 A/g时,初始放电比容量达1232.8 mA/g,循环200次后可逆放电比容量保持在786.0 mA/g;1.0 A/g时,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有433.8 mA/g;2.0 mV/s扫描速度下,赝电容贡献率高达9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法 SnSbCuFeZn高熵合金 碳纳米纤维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Mo_(0.05)Ti_(1.95)Nb_(10)O_(29)/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昊 党兆涵 +3 位作者 韩现英 卫高阳 刘奇豪 李建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35,146,共6页
Ti_(2)Nb_(10)O_(29)具有理论容量高、结构稳定、安全性好等优势,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用新型负极材料,但其电子导电率极低,限制了应用。采用Mo掺杂和碳包覆双协同策略,经优化葡萄糖添加量所制Mo_(0.05)Ti_(1.95)... Ti_(2)Nb_(10)O_(29)具有理论容量高、结构稳定、安全性好等优势,是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容器用新型负极材料,但其电子导电率极低,限制了应用。采用Mo掺杂和碳包覆双协同策略,经优化葡萄糖添加量所制Mo_(0.05)Ti_(1.95)Nb_(10)O_(29)/C复合负极材料显著提升了充放电性能,0.1C充放电的可逆容量达到了313.6mAh/g,10C倍率下的可逆容量比Ti_(2)Nb_(10)O_(29)的提升了72.3mAh/g,高达174.3mAh/g,且0.5C循环100圈后容量损失仅2.4%。第一性原理分析证明,该电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Mo掺杂导致的Ti_(2)Nb_(10)O_(29)材料本征电子导电性提高及碳包覆导致的材料颗粒间电子传输行为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Ti_(2)Nb_(10)O_(29) Mo掺杂 碳包覆
下载PDF
磷掺杂硅碳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玉 侯晓川 +1 位作者 王志杰 刘云建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4,140,共5页
以微米硅粉为基体,通过固相热扩散法与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磷掺杂的硅碳复合材料(Si-P@C),并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果表明:Si-P@C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0.2 A/g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 164 mAh/g;与纯硅相比,循环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在电流... 以微米硅粉为基体,通过固相热扩散法与高温热解法制备了磷掺杂的硅碳复合材料(Si-P@C),并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结果表明:Si-P@C负极材料在电流密度0.2 A/g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 164 mAh/g;与纯硅相比,循环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在电流密度0.5 A/g下循环50次后可逆比容量仍有1 176 mAh/g,容量保持率73.5%。磷掺杂和碳包覆可有效地提高硅负极的电子转移能力和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负极 磷掺杂 碳包覆
下载PDF
煤基硬炭在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秋萍 满梦瑶 +6 位作者 宋帅超 丛锦 程俊霞 赖仕全 朱亚明 赵雪飞 刘海丰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4年第6期29-36,共8页
煤炭是全球储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且使用最经济的能源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在“双碳”背景下,探索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本文简述了硬炭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存储机理,分析了以4种不同... 煤炭是全球储量最丰富、分布最广泛且使用最经济的能源之一。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仍将是世界主要能源。在“双碳”背景下,探索煤炭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本文简述了硬炭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存储机理,分析了以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作为前驱体调控硬炭结构的方式和电化学性能的差异,总结了煤基硬炭材料在钠离子电池应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了目前煤基硬炭的研究重点和改进方向。研究成果可为煤基硬炭原料选择、结构调控、缺陷设计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硬炭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存储机理 结构调控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稻壳基无定形碳的负极材料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泊源 杨宗松 +1 位作者 董伟 王宗花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9-4028,4050,共11页
碳基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电极材料,然而低温使基于碳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LIB)容量损失巨大。本文将农业废弃物——稻壳通过高温碳化制得多孔碳,多孔为锂离子(Li^(+))提供更多传输路径及活性位点,并促进Li^(+)在低温下的传输与... 碳基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最常用的电极材料,然而低温使基于碳基电极的锂离子电池(LIB)容量损失巨大。本文将农业废弃物——稻壳通过高温碳化制得多孔碳,多孔为锂离子(Li^(+))提供更多传输路径及活性位点,并促进Li^(+)在低温下的传输与扩散。研究发现,不同碳化温度对稻壳衍生活性炭(RHC)的微观结构有影响,基于不同RHC电极构建的电池性能也不同。其中,碳化温度为1 000℃获得的RHC-10负极具有最高的剩余可逆比容量,在0.2 C和2 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可达230和147 mAh/g;在不同倍率下循环10圈后再次在0.2C倍率下循环时,仍能保持最高的可逆比容量;在-20和-40℃可逆比容量分别可达175和98 mAh/g,表现出优异的低温充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碳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低温性能 稻壳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翔 朱紫瑞 崔红波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1-420,共10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表面成像技术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提供材料的局域形态、化学和物理信息。近十几年来,在AFM的原有模式上已经衍生出了调幅-调频成像模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术、电化学应变显微术、扫描扩展电阻显... 原子力显微镜(AFM)是表面成像技术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提供材料的局域形态、化学和物理信息。近十几年来,在AFM的原有模式上已经衍生出了调幅-调频成像模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术、电化学应变显微术、扫描扩展电阻显微术等多种成像模式,能够提供更多的力学、电学和电化学信息。目前这些先进的显微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储能系统,特别是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在纳米尺度上提供电极表面的物理化学信息,并为深入了解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电化学过程、降解机制及动态性能等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综述了AFM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介绍了AFM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AFM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研究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AFM) 锂离子电池 锂金属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 硅基负极材料
下载PDF
碳@硒化钴/还原氧化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新越 刘淑玲 +1 位作者 于鑫波 王佳辰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以葡萄糖和石墨烯为碳源,通过简便的水热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多孔结构的C@CoSe/rGO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进行150圈循环测试后,C@CoSe/rGO-2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为751 mAh/g;在1 000 mA/g和2 000 mA/... 以葡萄糖和石墨烯为碳源,通过简便的水热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多孔结构的C@CoSe/rGO复合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进行150圈循环测试后,C@CoSe/rGO-2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为751 mAh/g;在1 000 mA/g和2 000 mA/g大电流密度下进行150圈循环测试,其比容量仍可达525 mAh/g和285 mAh/g。该工作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用于制备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且循环稳定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化钴 石墨烯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鑫鑫 丁益宏 +2 位作者 王鹏 褚莹 曾天标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244-249,共6页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固定储能等系统,但是,锂资源有限且成本较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研究开发廉价且性能优异的二次离子电池是当前的研究热门课题之一。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具有...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固定储能等系统,但是,锂资源有限且成本较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研究开发廉价且性能优异的二次离子电池是当前的研究热门课题之一。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具有相似的工作原理,且钠资源丰富、原材料成本低,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互补或替代品。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相对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综述了当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优缺点,指出了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方向,并对前景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氮掺杂淀粉基硬碳负极材料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19
作者 张志国 杨观华 +2 位作者 张杰 王旭 李翼宏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作为未来极具竞争力的大型储能装置之一,由于没有合适的负极材料,其商业化应用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SIBs负极材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硬碳材料由于来源丰富和成本低廉受到广... 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ies,SIBs)作为未来极具竞争力的大型储能装置之一,由于没有合适的负极材料,其商业化应用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开发新型高性能SIBs负极材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硬碳材料由于来源丰富和成本低廉受到广泛关注,使用马铃薯淀粉为前驱体,采用不同的氮源对马铃薯淀粉进行掺杂改性,从而制备出氮掺杂硬碳材料。测试结果表明氮掺杂硬碳材料相比于未掺杂改性材料,其电化学性能显著提高。以二氰二胺为氮源掺杂的硬碳材料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能保持220.47 mA·h/g的可逆比容量,以尿素为氮源的硬碳材料能保持233.36 mA·h/g可逆比容量。结果表明,氮元素的掺杂可以有效地提升硬碳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增加硬碳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从而整体提升硬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SIBs) 硬碳 淀粉 氮掺杂 负极材料
下载PDF
碳基GaSn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20
作者 张剑峰 陈玉 +3 位作者 刘航 蔺多佳 徐振凯 夏鑫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95,共6页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体积膨胀导致电化学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将镓锡(GaSn)液态合金与碳纳米纤维网络相结合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别通过物理吸附和静电纺丝两种方式将GaSn合金约束或包覆在纳米纤维导电网络中,对材料的形貌、...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体积膨胀导致电化学性能严重下降的问题,将镓锡(GaSn)液态合金与碳纳米纤维网络相结合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别通过物理吸附和静电纺丝两种方式将GaSn合金约束或包覆在纳米纤维导电网络中,对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GaSn液态合金通过超声空化效应形成亚微米级合金微球。将GaSn合金吸附在碳纳米纤维膜基底上,合金团聚成大颗粒嵌在纳米纤维网络表面,导致其余合金无法渗透到内部,影响GaSn合金在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发挥。而将GaSn合金混合静电纺丝、炭化后,大量合金被碳膜包覆,均匀分布在纳米纤维网络中,粒径大小均一,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由于液态合金良好的自愈合性、流动性以及灵活性,可修复脱嵌锂时产生的破损以及充分紧附纳米纤维导电网络,提高锂离子传输效率。从第2圈充放电循环至1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镓锡液态合金 自愈合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静电纺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