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回肠新膀胱与乙状结肠新膀胱早期贮尿囊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薛胜 李庆文 +2 位作者 张家俊 陈志军 王成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303-1305,共3页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行IN 40例,行SN 33例。采用影像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早期新膀胱的功能...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与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早期贮尿囊功能状态。方法:7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其中行IN 40例,行SN 33例。采用影像学、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控尿状态评估早期新膀胱的功能。结果:73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围手术期病死病例。术后3~6个月,IN组最大贮尿量为(485±60)ml,较SN组的(350±52)ml多(P<0.01);膀胱充盈压及排尿膀胱压均较SN组降低(P<0.01);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0.9%;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5%,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N组出现2例上尿路轻度积水,肾功能轻度受损。结论:采用去管化的回肠或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能达到足够的贮尿容量和可接受的尿动力学改变,获得满意的日间控尿。SN夜间控尿较IN差。夜间尿失禁仍是肠道膀胱替代术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原位新膀胱 尿动力学 贮尿囊
下载PDF
贮尿囊壁外隧道作为输尿管抗反流方法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徐月敏 张心如 +6 位作者 张炯 撒应龙 陈忠 陈嵘 吴登龙 乔勇 徐佑璋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1年第12期513-514,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抗反流可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的输尿管与贮尿囊再植新方法。方法 :对 17例可控性尿流改道患者采用双输尿管分别在W形贮尿囊壁外隧道或双输尿管末端合并为一根在U形贮尿囊或W形贮尿囊壁外隧道潜行 3~ 4cm ,然后与贮尿... 目的 :介绍一种抗反流可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的输尿管与贮尿囊再植新方法。方法 :对 17例可控性尿流改道患者采用双输尿管分别在W形贮尿囊壁外隧道或双输尿管末端合并为一根在U形贮尿囊或W形贮尿囊壁外隧道潜行 3~ 4cm ,然后与贮尿囊壁端侧吻合作为输尿管抗反流的方法行可控性尿流转向术 ;对 3例回肠通道术后 (Bricher术 )患者采用保留原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缩窄远端回肠后在贮尿囊壁外隧道潜行作为抗反流的方法行可控性尿流转向术。结果 :贮尿囊造影示输尿管无反流 ;静脉肾盂造影示肾盂无积水 ,输尿管无扩张 ,蠕动良好。结论 :贮尿囊壁外隧道是一种抗反流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分流术 膀胱切除术 贮尿囊 膀胱输尿管反流
下载PDF
奥曲肽减少回肠代膀胱术后贮尿囊黏液分泌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李剑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5期588-589,共2页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膀胱肿瘤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可使患者术后从原尿道自行排尿,排尿方式与健康人相似,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转化为尿道后,肠道仍长期保持黏液分泌功... 膀胱肿瘤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治疗膀胱肿瘤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可使患者术后从原尿道自行排尿,排尿方式与健康人相似,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转化为尿道后,肠道仍长期保持黏液分泌功能,容易造成贮尿囊引流管的堵塞和尿液排出不畅,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并发症。本研究利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皮下注射,显著减少了回肠代膀胱术后贮尿囊的黏液分泌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膀胱术后 黏液分泌 贮尿囊 奥曲肽 临床研究 生长抑素类似物 泌尿生殖系统 膀胱肿瘤
下载PDF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冲洗的观察与护理
4
作者 刘洪松 沈素卿 《中原医刊》 2004年第23期44-45,共2页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以升结做贮尿囊、因升结肠分泌肠粘液 ,粘液易堵塞尿液流出道。用冲洗液冲洗贮尿囊 ,抑制贮尿囊的分泌 。
关键词 可控膀胱术 贮尿囊 冲洗 护理
下载PDF
肠代膀胱后减少贮尿囊粘液分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潘杰 岑和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11期98-100,共3页
肠代膀胱后 ,肠粘膜分泌过多粘液可于术后早期引起粘液堵塞尿路及促进结石的形成从而干扰膀胱或者尿液的排空。减少因粘液分泌而产生的并发症的方法有多种 ,各有优缺点 ,作者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关键词 贮尿囊 并发症 粘液分泌 术后 研究进展 尿路重建 膀胱肿瘤
下载PDF
可控回肠贮尿囊冲洗:安全、简单、经济的饮用水可代替无菌溶液
6
作者 吴嘉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1年第2期104-104,共1页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可控回肠贮尿囊需要定期进行灌注冲洗,以降低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通常我们都采用无菌溶液进行灌注冲洗。23名患者参与了此项前瞻性单中心双组交叉随机实验研究。在两阶段各90d的研究时间中,2组患者先后运用...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的可控回肠贮尿囊需要定期进行灌注冲洗,以降低菌尿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通常我们都采用无菌溶液进行灌注冲洗。23名患者参与了此项前瞻性单中心双组交叉随机实验研究。在两阶段各90d的研究时间中,2组患者先后运用无菌的0.9%NaCl溶液和饮用水通过间歇性导尿的方式对可控回肠贮尿囊进行灌注冲洗。在每日灌注冲洗后都会进行亚硝酸盐尿试纸测试,每月进行尿培养和患者自身感觉的检测并记录每项花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贮尿囊 灌注冲洗 无菌溶液 饮用水 可控 安全 患者参与 NACL溶液
下载PDF
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肠肌动力学和尿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虎林 刘春晓 +3 位作者 朱晓应 叶小岳 余良 徐亚文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48-750,共3页
目的 比较完整肠管、间断去带及全去带 3种情况下贮尿囊壁肠肌动力学的变化 ,探讨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的尿动力学特征及机制。 方法 将 18头猪随机分成 3组 ,分别施以完整肠管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A组 ) ,间断去结肠带可控盲结肠膀... 目的 比较完整肠管、间断去带及全去带 3种情况下贮尿囊壁肠肌动力学的变化 ,探讨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的尿动力学特征及机制。 方法 将 18头猪随机分成 3组 ,分别施以完整肠管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A组 ) ,间断去结肠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B组 )和完全去结肠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C组 ) ,测定 3种贮尿囊压力与容量的关系 ,3种贮尿囊壁环、纵形肌收缩曲线的变化。 结果 A、B、C 3组贮尿囊最大容量平均分别为 (35 6 .6 7± 30 .17)、(4 30 .0 0± 2 0 .98)、(5 15 .0 0± 2 8.11)ml。C组容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 (P <0 .0 1) ;容量同为 30 0ml时 ,C组囊内压 (2 7.2± 3.0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明显低于A、B两组 (P <0 .0 0 1)。C组贮尿囊壁环、纵形肌收缩振幅和频率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 (P <0 .0 5 )。 结论 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较完整肠管和间断去带贮尿囊有更好的尿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尿囊 肠肌动力学 尿动力学 实验研究 去结肠带
原文传递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贮尿囊结石的防治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绍平 温清振 袁忠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06-406,共1页
关键词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 贮尿囊结石 防治 膀胱癌 外科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三种可控性结肠贮尿囊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心男 徐刚 +5 位作者 季敬伟 吴海啸 李瑞阳 余谦 汪定海 王先道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寻求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 方法  3 7例患者 ,采用去带盲升结肠贮尿囊者 13例 ,采用penn贮尿囊者 11例 ,采用改良Indiana贮尿囊者 13例。其中 3 5例行尿动力学检查 ,对不同贮尿囊的容量和压力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去带... 目的 寻求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 方法  3 7例患者 ,采用去带盲升结肠贮尿囊者 13例 ,采用penn贮尿囊者 11例 ,采用改良Indiana贮尿囊者 13例。其中 3 5例行尿动力学检查 ,对不同贮尿囊的容量和压力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去带盲升结肠尿囊组 3个月时的容量和压力与另 2组贮尿囊的结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3种贮尿囊的容量、囊内压均可随时间的推移得到改善 ,术后 12个月时其容量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enn贮尿囊能有效降低收缩压。阑尾作输出道者均可获得良好的尿控。 结论 Penn贮尿囊和改良Indiana贮尿囊是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贮尿囊 效果 尿流改道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回结肠膀胱贮尿囊腺癌并结石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顺业 卢洪凯 +3 位作者 臧运江 曾绍文 梁利芹 乔梁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7-667,共1页
患者,女,69岁。因持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周,发热1周于2006年4月7日人院。14年前因膀胱肿瘤(T2G2)在我院行全膀胱切除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尿常规示红细胞(++++),白细胞(+++)。查体:体温38.9℃。造瘘口未见异常。... 患者,女,69岁。因持续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周,发热1周于2006年4月7日人院。14年前因膀胱肿瘤(T2G2)在我院行全膀胱切除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尿常规示红细胞(++++),白细胞(+++)。查体:体温38.9℃。造瘘口未见异常。实验室尿细胞学检查阴性。血清癌胚抗原(CEA)19.5μg/L(正常值〈4.0μg/L),SCr123μmol/L。CT平扫示右肾、输尿管扩张积水;贮尿囊右后壁有一团块状实质性均匀占位;右侧壁有一结石,长径约1.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 贮尿囊 结石 囊腺癌 无痛性肉眼血尿 尿细胞学检查 血清癌胚抗原 全膀胱切除
原文传递
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冠炤 曾国华 +2 位作者 袁坚 钟东亮 单炽昌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42-343,346,共3页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对11例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患者采用摄像监视系统、灌洗泵、不同内窥镜及碎石系统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进行...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对11例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患者采用摄像监视系统、灌洗泵、不同内窥镜及碎石系统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进行碎石及取石,其中3例阑尾输出道患者采用F8/9.8Wolf输尿管硬镜或输尿管软镜进入贮尿囊内行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4例回肠输出道患者采用F19.5Wolf尿道膀胱镜进入贮尿囊内行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4例回肠输出道患者采用F21Wolf肾镜进入贮尿囊内行EMS超声碎石。结果:11例患者经输出道将贮尿囊内结石全部取出,并发症出现少,对输出道的抗尿失禁作用影响少。结论:对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可采用不同的碎石系统和不同的内窥镜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内进行碎石,其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分流术 贮尿囊结石 内窥镜术
原文传递
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尿动力学的研究
12
作者 李虎林 刘春晓 +3 位作者 朱晓应 叶小岳 余良 徐亚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去带、间断去带及全去带三种情况下贮尿囊尿动力学特征 ,探讨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的尿动力学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将 18头猪随机分成 3组 ,分别施以完整肠管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A组 ) ,间断去结肠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B... 目的 比较不去带、间断去带及全去带三种情况下贮尿囊尿动力学特征 ,探讨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的尿动力学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将 18头猪随机分成 3组 ,分别施以完整肠管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A组 ) ,间断去结肠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B组 )和完全去结肠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C组 ) ,分别测定 3种贮尿囊压力和容量的关系 ,测定 3种贮尿囊的半径和长径。结果 全去带贮尿囊半径和长径均增加 ,容量增加。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容量较大压力较低。结论 全去带可控盲结肠贮尿囊较不去带和间断去带贮尿囊有较好的尿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贮尿囊 尿动力学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黏膜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亚文 刘春晓 +3 位作者 郑少波 李虎林 张凤林 周兴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 研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贮尿囊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 10例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按术中、术后 6,12 ,2 4个月 ,取贮尿囊黏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年内 ,光镜下变化不显著。扫描电镜下 ,绒毛变短、倒... 目的 研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贮尿囊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 10例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按术中、术后 6,12 ,2 4个月 ,取贮尿囊黏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年内 ,光镜下变化不显著。扫描电镜下 ,绒毛变短、倒伏、间距加宽 ,黏液减少。透射电镜下 ,1年后分裂相增加 ,线粒体、内质网不同程度肿胀。结论 术后肠道贮尿囊黏膜适应外环境 ,超微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超微结构 贮尿囊黏膜 术后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可控性回盲肠膀胱23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养民 万维喜 +4 位作者 张绍增 景德善 贾继浩 牛天力 胡利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后可控性膀胱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观察。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23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后采用回直升结肠形成贮尿囊,进行尿流改道。结果 随访4月到4年均获得满意的疗效。贮尿囊容量达300~550ml,... 目的 探讨膀胱全切后可控性膀胱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观察。方法 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23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后采用回直升结肠形成贮尿囊,进行尿流改道。结果 随访4月到4年均获得满意的疗效。贮尿囊容量达300~550ml,最大压力40cmH_2O,阑尾流出道的压力为54cmH_2O,4~5小时导尿1次,无尿外溢,无高氯性酸中毒。有2例术后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回盲肠袋做贮尿囊,阑尾做流出道,可控性好,并发症少,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尿囊 阑尾 盲肠 患者 膀胱 并发症 术后 酸中毒
下载PDF
膀胱替代术式肠管选择及趋势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虎林 刘春晓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9年第4期152-154,共3页
膀胱全切术后用肠管代替膀胱已是公认和流行的术式。大肠和/或小肠、去管和/或非去管的肠管均可用来代替膀胱形成贮尿囊。虽然膀胱替代术式层出不穷,但理想的贮尿囊标准总是相同的,即高容、低压、可控、抗返流,究竟何种肠管、何种... 膀胱全切术后用肠管代替膀胱已是公认和流行的术式。大肠和/或小肠、去管和/或非去管的肠管均可用来代替膀胱形成贮尿囊。虽然膀胱替代术式层出不穷,但理想的贮尿囊标准总是相同的,即高容、低压、可控、抗返流,究竟何种肠管、何种术式最为理想,一直是泌尿外科学者长期探索和追求的。文本就膀胱替代术式肠管选择及趋势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管 膀胱替代术 贮尿囊 手术方式
下载PDF
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32例
16
作者 杜信毅 李晓东 +2 位作者 徐文超 李铁强 朱朝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9-980,共2页
关键词 原位阑尾输出道脐部造口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 膀胱肿瘤 手术治疗 贮尿囊
下载PDF
球形可控回肠原位膀胱术38例
17
作者 周荣祥 陈强 +9 位作者 祝海 扬进益 迟玉友 綦海燕 孙小庆 张劲 张延伦 刘之俊 李墨农 姜焕礼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 研制贮存和排出尿液功能近似正常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新术式。方法 用末段回肠30 cm,乙醇浸泡肠粘膜,N形排列去管后制成球形贮尿囊。输尿管与贮尿囊行抗返流吻合,贮尿囊下端与尿道断端吻合。临床应用38例。结果获得随访38例,随访时... 目的 研制贮存和排出尿液功能近似正常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新术式。方法 用末段回肠30 cm,乙醇浸泡肠粘膜,N形排列去管后制成球形贮尿囊。输尿管与贮尿囊行抗返流吻合,贮尿囊下端与尿道断端吻合。临床应用38例。结果获得随访38例,随访时间3-42(平均32)月。37例健在。排尿可控率100%。术后12月20例平均尿量585.6 mL/次。残余尿22 mL。Qmax17.3ml·s-1。膀胱测压18例,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分别为1.18、1.62、4.60kPa。尿常规正常,尿培养(-);肾功能及血生化正常。无肾、输尿管积水。病理示新膀胱粘膜变薄,粘膜腺体减少,绒毛消失,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呈鳞状化生结构。PAS、HSP阳性,p53阴性。结论 球形可控回肠原位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易接受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可控回肠原位膀胱术 膀胱肿瘤 尿夜分流 回肠贮尿囊
下载PDF
两种原位新膀胱术相关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观察比较
18
作者 杨帅 李庆文 +2 位作者 陈志军 汪盛 张家俊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31-33,共3页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和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相关并发症。方法:65例膀胱癌患者,IN 40例,SN 25例。结果:65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6个月,IN组最大贮尿量较SN组多;膀胱充盈压及膀胱排尿压均较SN组低。IN组... 目的:评价原位回肠新膀胱(IN)和乙状结肠新膀胱(SN)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相关并发症。方法:65例膀胱癌患者,IN 40例,SN 25例。结果:65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6个月,IN组最大贮尿量较SN组多;膀胱充盈压及膀胱排尿压均较SN组低。IN组白天尿控满意率为87.5%,SN组为92.0%;SN组夜间尿控满意率为48.0%,IN组为6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漏尿4例,排尿困难2例,术后感染2例,粘液堵塞2例,尿失禁1例,肠梗阻1例;勃起功能障碍6例,吻合口狭窄4例,慢性尿潴留3例,上尿路积水2例,盆腔转移1例。结论:回肠新膀胱可以达到足够的贮尿量和较好的尿流动力学改变,控尿满意。回肠是优先选择的新膀胱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原位新膀胱 贮尿囊 尿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手术的进展
19
作者 黄明 王晓雄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因肿瘤或其他原因行膀胱全切除之后必须解决尿流改道问题。自从1852年Simon报道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泌外人不断设计、改进和创新,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技术已经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和发展。Bricker手术、Kock膀胱、回肠代... 因肿瘤或其他原因行膀胱全切除之后必须解决尿流改道问题。自从1852年Simon报道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泌外人不断设计、改进和创新,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技术已经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和发展。Bricker手术、Kock膀胱、回肠代膀胱及其衍生手术是热点术式不断完善、演变、进化的缩影,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流改道 膀胱重建 抗返流 肾功能损害 回肠代膀胱术 泌尿外科 乙状结 贮尿囊 并发症 逆行感染
下载PDF
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22例疗效观察
20
作者 于满 夏志国 +3 位作者 赵立军 王庚 马光 杨明亚 《临床外科杂志》 2009年第11期-,共3页
目的 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22例,均为男性;年龄42~70岁,平均60岁.均采用膀胱全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随访12~72个月,平均32个月.膀胱容量250~500ml(平均370ml),... 目的 探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22例,均为男性;年龄42~70岁,平均60岁.均采用膀胱全切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结果 22例患者随访12~72个月,平均32个月.膀胱容量250~500ml(平均370ml),均能自主排尿,最大尿流率为15~28ml/s;3例贮尿囊残余尿量80~150ml,需间断导尿.2例分别在术后26个月和66个月死于骨盆转移和腰椎转移.1例在术后56个月时后尿道再发肿瘤.其余患者生活自理或能参加正常工作.结论 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膀胱全切尿流改道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 原位新膀胱术 膀胱全切 患者随访 最大尿流率 自主排尿 移行细胞 腰椎转移 术后 手术方式 生活自理 尿流改道 临床疗效 残余尿量 膀胱容量 贮尿囊 术治疗 后尿道 并发症 癌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