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乐演唱中“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的分析研究——以歌剧选段《父亲的哀伤》为例
1
作者 李俊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6期176-178,共3页
歌剧选段中角色的心理过程蕴含多个"动作任务"。结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以创造角色的心理任务为结合点,把心理任务转变为动作任务运用到歌剧表演中来。围绕角色塑造及其演唱处理的中心任务,通过对歌剧选段的剧情及... 歌剧选段中角色的心理过程蕴含多个"动作任务"。结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以创造角色的心理任务为结合点,把心理任务转变为动作任务运用到歌剧表演中来。围绕角色塑造及其演唱处理的中心任务,通过对歌剧选段的剧情及词、曲的剖析,将选段《父亲的哀伤》划分为两个贯穿动作,并对每个贯穿动作和其中的歌剧表演任务进行二度创作的微观研究,最终体现出歌剧选段"最高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的哀伤》 贯穿动作 最高任务 歌剧表演
下载PDF
戏剧艺术眼点:戏眼与诗眼
2
作者 李思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9-71,共3页
诗是一切纯文学应有的特质,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情感物化和心灵的活雕塑。戏剧艺术除了要有"戏"外,还必须有"诗",这样就构成了戏剧的两个艺术眼点:"戏眼"与"诗眼"。为了挖掘出"戏"与&... 诗是一切纯文学应有的特质,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情感物化和心灵的活雕塑。戏剧艺术除了要有"戏"外,还必须有"诗",这样就构成了戏剧的两个艺术眼点:"戏眼"与"诗眼"。为了挖掘出"戏"与"诗",作家一方面根据戏剧艺术的叙事性与抒情性文体特点,遵循着"永远的追问"和"永远的情感"思维模式;另一方面又以某种精神探索的意味,把舞台变成灵魂的自白与拷问场,迫使观众和剧中人,连同作者自己一起接受精神的审判。曹禺因此而创作出大师级作品《雷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眼 诗眼 艺术眼点 贯穿动作
下载PDF
潜台词赋予台词生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林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4期130-130,共1页
台词里包含潜台词,没有潜台词的台词是不完整的,潜台词蕴含着台词的深层意思与价值。当演员在体验和表演剧作人物的时候,应该理解作者在写剧本台词时的思想,以及台词里蕴含的深意。演员要自己挖掘出台词中的潜台词,并且把作者的思想以... 台词里包含潜台词,没有潜台词的台词是不完整的,潜台词蕴含着台词的深层意思与价值。当演员在体验和表演剧作人物的时候,应该理解作者在写剧本台词时的思想,以及台词里蕴含的深意。演员要自己挖掘出台词中的潜台词,并且把作者的思想以及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潜台词同样也是人物的心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词 潜台词 逻辑重音 贯穿动作
下载PDF
“超越”文本的“阮玲玉”
4
作者 吴丹妮 《上海艺术家》 2016年第6期32-33,共2页
"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戏剧,其编剧难点在于如何找到明确的"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来串起散碎的情节段落,使得整部话剧有较强的整一性。从这条标准来看,香港焦媛实验剧团演出的《阮玲玉》留给我们的是不小的遗憾。日前观摩香港焦媛... "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戏剧,其编剧难点在于如何找到明确的"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来串起散碎的情节段落,使得整部话剧有较强的整一性。从这条标准来看,香港焦媛实验剧团演出的《阮玲玉》留给我们的是不小的遗憾。日前观摩香港焦媛实验剧团演出的《阮玲玉》,最大的感受便是,文本中人物塑造的空洞与苍白是演员的卖力表演所无法掩饰的。该剧采用北京人艺1994年演出本,人物设置与台词部分基本尊重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玲玉 贯穿动作 实验剧团 北京人艺 人物设置 人物塑造 整一性 人物形象 鳄鱼皮 角色塑造
下载PDF
川剧表现手法例析
5
作者 管健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5-26,共2页
《放裴》中的“影角”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影”形象化、立体化,并借以刻画人物和美化舞台,是川剧《放裴》的演出中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放裴》系川剧《红梅阁》中的一折,情节比较简单:与裴禹“幽会”依别的李慧娘,次日晚为救裴免遭杀... 《放裴》中的“影角”将现实生活中的“人影”形象化、立体化,并借以刻画人物和美化舞台,是川剧《放裴》的演出中别具一格的表现手法。《放裴》系川剧《红梅阁》中的一折,情节比较简单:与裴禹“幽会”依别的李慧娘,次日晚为救裴免遭杀害而再往书斋。她向裴禹倾诉了自己不幸惨死的原由,并将贾似道已派爪牙前来杀裴的阴谋相告。裴禹闻讯惊惶失措,后终在慧娘的指引和庇护下死里逃生。解放以来,《红梅阁》全本虽少上演,但《放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裴禹 红梅阁 李慧娘 刻画人物 现实生活 贯穿动作 索扇 艺术风格 夸张变形 艺术形象
下载PDF
从小说的逻辑面看高晓声的滑稽艺术
6
作者 伦海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7年第1期30-36,共7页
英国著名小说家、文艺理论家爱·摩·福斯特曾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将“情节”称为“小说的逻辑面”(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页)。这无疑是一个精当而又新颖的说法。所谓“逻辑面”,我理解主要是强调结构关系,是侧重从作品的... 英国著名小说家、文艺理论家爱·摩·福斯特曾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将“情节”称为“小说的逻辑面”(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页)。这无疑是一个精当而又新颖的说法。所谓“逻辑面”,我理解主要是强调结构关系,是侧重从作品的构成意义上来把握和分析情节。事实上,情节总是通过贯穿动作来展开作家对生活的主观评价,而贯穿动作又是依靠一种具有审美意味的结构来实现的。因此,福斯特把情节看成是小说的逻辑面,有助于把我们导向这样一种认识,即小说的事件安排、作者向读者介绍本事的方式和小说的布局是语言艺术的异常重要的课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来对高晓声的小说情节作一番审美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晓声 小说情节 花城出版社 贯穿动作 审美观照 著名小说家 农民命运 审美意味 陈奂生 系列小说
下载PDF
《二月》结构论
7
作者 王文强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年第2期75-78,共4页
一《二月》围绕两条情节线展开故事。一条是肖涧秋救助文嫂,一条是与陶岚相爱。两条线索本来都可单独构成一个小故事,不过那将是平庸的老故事,所以我们的作家不屑那么做。他让男主人公身兼二任,既是年轻寡妇的救助者,又是热情姑娘的被... 一《二月》围绕两条情节线展开故事。一条是肖涧秋救助文嫂,一条是与陶岚相爱。两条线索本来都可单独构成一个小故事,不过那将是平庸的老故事,所以我们的作家不屑那么做。他让男主人公身兼二任,既是年轻寡妇的救助者,又是热情姑娘的被追求者;而且为之安置了直接的对立形象钱正兴。钱正兴乃专搞损人利己的贵公子,其贯穿动作为千方百计占有陶岚,他把肖看作“情敌”,处处与之作对。这样的人物配置,加大了主人公的艺术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岚 肖涧秋 结构论 贯穿动作 男主人公 情节线 救助者 自戒 小说文体 孤苦无依
下载PDF
《雷雨》与《大雷雨》轮状戏剧结构的比较研究
8
作者 袁寰 《云梦学刊》 1986年第2期53-59,共7页
在世界剧坛上,戏剧结构的分析方法,种类繁多。本文不揣浅陋试图站在比较文学平行比较的视点上,鸟瞰全剧,从情节冲突线、人物关系网、心理冲突线等处着眼,用轮状分析法,对《雷雨》(1934年)与《大雷雨》(1859年)这两部名剧的艺术结构的相... 在世界剧坛上,戏剧结构的分析方法,种类繁多。本文不揣浅陋试图站在比较文学平行比较的视点上,鸟瞰全剧,从情节冲突线、人物关系网、心理冲突线等处着眼,用轮状分析法,对《雷雨》(1934年)与《大雷雨》(1859年)这两部名剧的艺术结构的相共性与相异性作一些探索。一、轮状情节冲突线布局的比较《雷雨》与《大雷雨》都是家庭悲剧。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主题特殊性,决定了作品的结构的特殊性”。两剧都不谋而合地采取了多层次线索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 戏剧结构 周朴园 艺术结构 周萍 鲁侍萍 矛盾纠葛 不揣浅陋 相异性 贯穿动作
下载PDF
痛快淋漓的鞭笞和渲泄——观《国王全都能办到……》
9
作者 中仑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8-28,共1页
苏联戏剧家C·米哈尔科夫的剧作《国王全都能办到……》,被搬上了舞台,导演是张仲年。这个剧本原属于正宗的平铺直叙,其“贯穿动作”是一目了然的。说的是一个为了获取国家科学技术奖金,并以此跳到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荣誉宝座的科学博... 苏联戏剧家C·米哈尔科夫的剧作《国王全都能办到……》,被搬上了舞台,导演是张仲年。这个剧本原属于正宗的平铺直叙,其“贯穿动作”是一目了然的。说的是一个为了获取国家科学技术奖金,并以此跳到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荣誉宝座的科学博士,使出全身解数去敲开一扇扇“后门”,竟然能过五关斩六将,从修建高架桥为夺奖项目,到收买评委最终胸挂国家银质奖牌,其进程真可谓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哈尔科夫 贯穿动作 国家科学院院士 渲泄 审美接受 人物关系 现实动因 讽刺意味 展开过程 现实生活
下载PDF
回不去的旧梦,逃不掉的现实 评话剧《异乡人》
10
作者 张郢格 《上海戏剧》 2016年第5期34-35,共2页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异乡人》成功撩拨到了我的心弦。在各种爆笑喜剧、改编剧广受欢迎的市场,原创话剧《异乡人》如一首散发着淡淡哀愁的散文诗,显得格外清新。 开场时两位主人公遭受的厄运(有同性恋倾向的儿子早逝)已经发生,全剧...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异乡人》成功撩拨到了我的心弦。在各种爆笑喜剧、改编剧广受欢迎的市场,原创话剧《异乡人》如一首散发着淡淡哀愁的散文诗,显得格外清新。 开场时两位主人公遭受的厄运(有同性恋倾向的儿子早逝)已经发生,全剧展示的是两人走出煎熬、试图恢复正常生活的心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过程 心灵慰藉 在路上 人道关怀 贯穿动作 主题表达 外部矛盾 人从 玛格丽特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下载PDF
浅论经济法制新闻
11
作者 陈应革 《新闻实践》 1993年第4期16-18,共3页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客观上就要求加强经济宣传的力度和深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本文不想论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新闻,而着重就异军突起的经济法制新闻谈些浅见。一我之所以称经济法...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条党的基本路线,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客观上就要求加强经济宣传的力度和深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本文不想论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新闻,而着重就异军突起的经济法制新闻谈些浅见。一我之所以称经济法制新闻为“异军突起”,是因为各种报刊上这类新闻与日俱增。它在改革的大潮中,悄然出现,迅速成长,由此也就使它在经济宣传中所处的地位日趋显著,并已成为经济新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读者所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新闻 党的基本路线 经济管理 编采人员 经济生活 贯穿动作 报纸工作 现代化建设 经济运行 法制观念
下载PDF
在上海人艺《柔蜜欧与幽丽叶》的排练场上
12
作者 王华英 《上海戏剧》 1980年第4期61-62,共2页
1962年,上海人艺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决定排演《柔蜜欧与幽丽叶》,由黄佐临导演,两位富有才华的青年演员严翔和王频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可是,不久,一阵冷风吹淡了人艺院内浓浓的创作气氛,那时在上海的“左派”,提出了所谓“大写... 1962年,上海人艺为纪念莎士比亚诞辰四百周年,决定排演《柔蜜欧与幽丽叶》,由黄佐临导演,两位富有才华的青年演员严翔和王频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可是,不久,一阵冷风吹淡了人艺院内浓浓的创作气氛,那时在上海的“左派”,提出了所谓“大写十三年”的口号,接着就掀起了一股批判“洋名古”的浊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人艺 写十三年 黄佐临 严翔 王频 奚美娟 对我说 贯穿动作 就这样 爱情悲剧
下载PDF
探析如何理清戏剧人物行动线索
13
作者 邓添天 《新世纪剧坛》 2024年第1期4-10,共7页
斯氏体系把单位任务譬为珍珠,把贯穿动作喻为串珠的线,二者串联,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珍珠项链^([1])。演员作为剧中人物的阐释者,须弄清楚角色行动的前因后果,对角色行动线索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串联起斯氏这串珍珠项链。本文依次分析贯... 斯氏体系把单位任务譬为珍珠,把贯穿动作喻为串珠的线,二者串联,成为具有艺术价值的珍珠项链^([1])。演员作为剧中人物的阐释者,须弄清楚角色行动的前因后果,对角色行动线索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串联起斯氏这串珍珠项链。本文依次分析贯穿全剧最高目的、贯穿行动前后不一、片段人物、没有明显贯穿行动的戏剧人物的行动线索,拟为演员塑造角色案头准备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项链 戏剧人物 阐释者 剧中人物 斯氏体系 前因后果 贯穿动作 串联
原文传递
影像时代理想范本的塑造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嘉熠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0-108,共9页
现代社会,影像媒介不断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们应该以相适应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理想范本的塑造,其核心内容应该关注影像媒介特殊的交流语言以及社会表演学中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对于... 现代社会,影像媒介不断渗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们应该以相适应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理想范本的塑造,其核心内容应该关注影像媒介特殊的交流语言以及社会表演学中自我与角色之间的关系。对于制作者来说,塑造这样的理想范本应该观照其贯穿动作和不同层次空间的设计,这样才能与社会主流人群的意向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范本 影像媒介 自我 角色 贯穿动作 多空间
原文传递
话剧《大讼师》未尽语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启宏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6-37,共2页
话剧《大讼师》上演后,有朋友问我,从话剧到戏曲,历来触目多有,从戏曲到话剧,似乎此前未之闻,《大讼师》是第一部吧?我答,也许?我没认真查阅过,就我所知,恐怕是孤例个案。便如此,从理论上说,孤证不存在普遍意义,只是一种借鉴或参考,... 话剧《大讼师》上演后,有朋友问我,从话剧到戏曲,历来触目多有,从戏曲到话剧,似乎此前未之闻,《大讼师》是第一部吧?我答,也许?我没认真查阅过,就我所知,恐怕是孤例个案。便如此,从理论上说,孤证不存在普遍意义,只是一种借鉴或参考,我把它称作一次另类创作模式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模式 艺术群体 马派 周信芳 三勘蝴蝶梦 包待制 贯穿动作 流水行云 关汉卿 田氏
原文传递
编者与读者的一次心灵感应——读《电影新作》第4期封面想到的
16
作者 汪心水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1-61,共1页
读者认识一份刊物,往往是从它的封面开始的。因此,在十分讲究“包装”的今天,刊物编辑尤为注重封面的设计创新。一期好的封面产生的效果,远远不止于这期刊物的外形美观,还会给予读者许多画面之外的思索。读了《电影新作》今年第4期封面... 读者认识一份刊物,往往是从它的封面开始的。因此,在十分讲究“包装”的今天,刊物编辑尤为注重封面的设计创新。一期好的封面产生的效果,远远不止于这期刊物的外形美观,还会给予读者许多画面之外的思索。读了《电影新作》今年第4期封面,就有这么一种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新作 心灵感应 刊物编辑 演员表演 美术编辑 封面设计 选稿 期刊封面 摄影作品 贯穿动作
原文传递
《桃李杯》比赛对舞蹈训练的启示
17
作者 白明庆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50-51,共2页
历届舞蹈《桃李杯》比赛都出现了许多新秀,从能力到表现力上,一届比一届精彩,使人观后思绪万千,赞叹不已。人才的涌现证实《桃李杯》比赛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也给了我们教学工作许多促进和启示,
关键词 舞蹈训练 教学工作 使人 素质训练 呼吸方法 训练方法 贯穿动作 直观感觉 教学方法 形体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