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路径下腔镜微创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残余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
1
作者 张连福 贾宗晓 +2 位作者 赫明月 胡进进 陈明会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973-980,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下腔镜微创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残余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贲门癌患者12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组与经胸腹组,各63例。经腹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根治术,经胸腹组给予胸腹... 目的:探讨不同路径下腔镜微创贲门癌根治术的疗效及对术后残余胃肠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贲门癌患者12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腹组与经胸腹组,各63例。经腹组给予腹腔镜微创根治术,经胸腹组给予胸腹联合腔镜微创根治术。对比两组疗效、围术期情况、创伤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胃肠功能指标[术后拔胃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手术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水平]、营养状况[手术前后血清白蛋白(ALB)、预后营养指数(PNI)、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法(SGA)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切缘阳性率、手术根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腹组手术时间为(131.52±18.77)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52±0.60)d、术后拔胃管时间(2.88±0.47)d、术后进食时间(4.38±0.85)d、术后下床时间(5.82±1.16)、住院时间(10.72±2.01)d,均短于经腹组的(155.94±21.67)min、(3.40±0.66)d、(3.34±0.53)d、(5.62±0.92)d、(7.10±1.24)d、(12.39±2.33)d,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12.46±14.21)mL、(160.89±22.37)mL,均低于经腹组的(124.31±16.08)mL、(186.27±20.15)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27±1.76)个,高于经腹组的(13.15±1.63)个(t=6.761、7.831、5.154、7.858、5.983、4.308、4.383、6.691、7.015,P均<0.001);术后1d、3d,经胸腹组血清CRP分别为(72.36±16.20)mg/L、(35.28±10.08)mg/L,低于经腹组的(96.58±14.77)mg/L、(51.17±11.62)mg/L,IL-6分别为(212.34±33.16)ng/L、(142.32±23.57)ng/L,低于经腹组的(254.39±37.49)ng/L、(180.67±27.13)ng/L,IL-8分别为(0.28±0.09)μg/L、(0.14±0.04)μg/L,低于经腹组的(0.42±0.11)μg/L、(0.25±0.07)μg/L,VIP分别为(28.76±4.05)pg/mL、(34.69±4.28)pg/mL,高于经腹组的(25.14±3.63)pg/mL、(30.52±3.91)pg/mL,SS分别为(18.23±3.10)pg/mL、(20.21±2.36)pg/mL,高于经腹组的(16.17±2.86)pg/mL、(18.08±2.44)pg/mL,MTL分别为(242.16±21.18)pg/mL、(257.90±23.25)pg/mL,高于经腹组的(227.43±20.64)pg/mL、(238.41±21.76)pg/mL,(t=8.769、8.199、6.668、8.470、7.818、10.829、5.283、5.709、3.877、4.980、3.953、4.858,P均<0.001);术后1个月,经胸腹组血清ALB、差值分别为(75.61±8.03)g/L、(11.95±6.51)g/L,高于经腹组的(70.58±5.95)g/L、(70.58±5.95)g/L,PNI、差值分别为(62.48±6.17)、(14.22±5.13)g,高于经腹组的(57.13±5.82)、(8.60±5.22),SGA评分与差值分别为(9.08±1.42)分、(5.49±1.58)分,高于经腹组的(11.15±1.76)分、(3.06±1.49)分(t=3.944、4.8470、5.007、6.095、7.265、8.881,P均<0.001);经胸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5%,低于经腹组的19.05(χ^(2)=4.582,P=0.032)。结论:胸腹联合腔镜微创根治术治疗贲门癌效果确切,能优化手术路径,减轻组织创伤,有助于恢复胃肠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减轻并发症发生,加快术后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经腹腔路径 胸腹联合路径 贲门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下载PDF
经腹与经左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2
作者 易超 冯苛 丁玉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目的探究经腹与经左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左胸入路治疗组(经左胸组)和经腹入路治疗... 目的探究经腹与经左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老年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贲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左胸入路治疗组(经左胸组)和经腹入路治疗组(经腹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及应激反应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经腹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87.79±24.97)min、(299.97±89.97)mL、(65.89±9.15)mL和(11.13±2.98)d,均优于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5、3.647、3.700、4.954,P均<0.05)。经腹组运动与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经左胸组,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经左胸组,C反应蛋白和丙二醛水平低于经左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腹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4.08%,低于经左胸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5);两组其他手术并发症和术后1年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腹入路治疗可减轻老年贲门癌患者术后疼痛和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贲门癌根治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经腹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贲门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爱华 闫元 龚云翔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经腹和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贲门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松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贲门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每组45例。经胸组行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经腹组行... 目的:探究经腹和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贲门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松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贲门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每组45例。经胸组行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经腹组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生存率。结果:经腹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经胸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腹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经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经胸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经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贲门癌效果确切,该术机体创伤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可提高3年生存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 经胸贲门癌根治术 贲门癌
下载PDF
贲门癌组织FOXC1、SOX11表达及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廖汉琪 唐羿 +1 位作者 胡凯 姜耕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 观察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组织叉头框C1(FOXC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OX1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确诊的94例贲门癌病人,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近端... 目的 观察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和癌旁正常组织叉头框C1(FOXC1)、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SOX1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确诊的94例贲门癌病人,所有病人均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胃食管吻合术,根据病人3年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54例)和死亡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FOXC1、SOX11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贲门癌病人癌组织FOXC1、SOX11表达水平与3年生存率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贲门癌病人3年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SOX11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组织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率和SOX11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病理分期Ⅰ+Ⅱ期、组织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病人(P<0.05)。死亡组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FOXC1阳性表达、SOX11阴性表达病人比例高于生存组(P<0.05)。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FOXC1阳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低于FOXC1阴性表达病人(P<0.05);贲门癌病人癌组织中SOX11阴性表达病人3年生存率低于SOX11阳性表达病人(P<0.05)。FOXC1是贲门癌病人3年随访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OX11是贲门癌病人3年随访期内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FOXC1高表达、SOX11低表达可能参与贲门癌的发生发展,与病人不良预后有重要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叉头框C1 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1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切缘残留癌68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英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92-293,共2页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切缘残留癌68例分析杨英祥(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外科221009)食管癌与贲门癌切除术后切缘残留癌并非少见。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手术切除食管癌与贲门癌1446例,术后病理检查切...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切缘残留癌68例分析杨英祥(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外科221009)食管癌与贲门癌切除术后切缘残留癌并非少见。我院自1980年1月至1995年12月共手术切除食管癌与贲门癌1446例,术后病理检查切缘有残留癌68例,现作一分析。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缘残留 食管切除术后 贲门癌术后 贲门癌 例分析 食管贲门癌 颈部吻合 肿瘤临床 切除长度 食管肿瘤
下载PDF
经腹与经胸根治术对贲门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向前 孙晓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9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根治术对贲门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贲门癌根治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胸组和经腹组,各36例。经胸组行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经腹组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根治术对贲门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贲门癌根治术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经胸组和经腹组,各36例。经胸组行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经腹组行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术后两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经胸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经腹组(P<0.05)。经腹组淋巴清扫数目多于经胸组,住院时间短于经胸组(P<0.05)。手术后,两组生活质量及KPS评分均明显提高,且经腹组高于经胸组(P<0.05)。结论经腹贲门癌根治术优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经腹手术淋巴清扫更彻底,术后肺部并发症少,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较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贲门癌根治术 经腹贲门癌根治术 贲门癌
下载PDF
分化型早期贲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7
作者 王文真 谢晨晨 +3 位作者 陈小梦 郑欣雨 夏兴洲 刘谦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5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早期贲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分化型早期贲门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评价ESD的短期与长期疗... 目的探讨分化型早期贲门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分化型早期贲门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评价ESD的短期与长期疗效,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28例分化型早期贲门癌的患者共计病灶135个,其中肿瘤直径≤2.0 cm的88个(65.19%),部位以后壁69个(51.11%)和小弯侧48个(35.56%)为主;分型以0~Ⅱc为主76个(56.30%);浸润深度以黏膜层为主93个(68.89%);肿瘤浸润生长模式(INF)以INFa 70个(51.85%)、INFb 59个(43.70%)为主;组织学类型中管状腺癌病灶122个(90.37%),乳头状腺癌13个(9.63%);高分化病灶98个(72.59%),低分化病灶37个(27.41%)。ESD整块切除128例(100.00%),完全切除123例(96.09%),治愈性切除106例(82.81%),11例(8.59%)出现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中位随访21个月,总体生存125例(97.66%),总体死亡4例(3.12%);治愈性切除和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9.05%、86.36%。4例随访死亡患者具有1个或2个病灶,肿瘤直径均>2.0 cm,1例病灶分型为0~Ⅱb,其余均为0~Ⅱc,浸润深度黏膜下层≥500μm,浸润模式均为INFc,病理类型为低分化乳头状腺癌或低分化管状腺癌。结论分化型早期贲门癌病灶以高分化管状腺癌为主,分型以0~Ⅱc为主,浸润深度以黏膜层为主,浸润生长模式以INFa、INFb为主,其预后可能受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分化型 临床病理特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患者的效果对比
8
作者 杜文斌 张会来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1353-1354,共2页
目的对比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贲门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胃切除组(35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组(35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 目的对比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贲门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全胃切除组(35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切除组(35例,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组手术时间短于近端胃切除组,术后胃管引流量低于近端胃切除组(P<0.05)。两组的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胃切除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近端胃切除组(P<0.05)。结论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相比,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胃管引流量更低,且可明显减少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根治性全胃切除术 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 围术期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硬化剂治疗后食管狭窄合并贲门癌一例
9
作者 江素鑫 王怀宇 +2 位作者 蒲猛 刘承利 韩勇 《新医学》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贲门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因肝功能较差,往往存在化学治疗等全身用药禁忌,外科手术成为这类贲门肿瘤患者的治疗首选方案。手术适应证的评估、手术方案的优化和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成了这类手术安全、成功实施的关键... 贲门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因肝功能较差,往往存在化学治疗等全身用药禁忌,外科手术成为这类贲门肿瘤患者的治疗首选方案。手术适应证的评估、手术方案的优化和围手术期管理策略成了这类手术安全、成功实施的关键。该文报道1例65岁男性患者同期实施腹腔镜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左开胸贲门癌根治术,术后恢复满意,2周可半流饮食,术后随访1年余,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能正常饮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已纠正,肝功能正常,门静脉超声未见血栓形成。该例提示对于贲门恶性肿瘤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食管狭窄的复杂病情的患者,该手术方式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可以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功能亢进 食管狭窄 贲门癌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下载PDF
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标准 被引量:19
10
作者 赵刚 吴志勇 +4 位作者 卞正乾 孙勇伟 罗蒙 陈炜 顾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45-848,共4页
目的 探讨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269例贲门癌对所采用的切口、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左胸入路110例,经腹入路113例,胸腹联合切口46例,切除率为88.5%(238... 目的 探讨贲门癌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方法 2000年2月~2004年2月,对269例贲门癌对所采用的切口、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左胸入路110例,经腹入路113例,胸腹联合切口46例,切除率为88.5%(238/269),联合脏器切除共30例。经左胸切口、经腹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1.8%(90/110)、84.1%(95/113)和91.3%(42/46),胸腹联合切口的根治性切除率最高。经腹切口上切缘癌残留率为3.5%(4/113),与其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5年生存率:经胸切口为30.9%,经腹切口为31.8%,胸腹联合切口为34.8%,胸腹联合切口组的生存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腹联合切口有利于贲门癌的根治,肿瘤浸润食管是选择胸腹联合切口的合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贲门癌根治术 胸腹联合切口 标准
下载PDF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17
11
作者 张旭 岳世昌 +3 位作者 刘长宏 周绥福 周一民 吕德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725-3726,共2页
2003—2008年。我科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064例,现将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7例(1.60%)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 原因分 贲门癌 贲门癌切除术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术后非特异性心率增快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苑星 白卫云 +3 位作者 王彦业 王燕荣 务森 邢文群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术后非特异性心率增长效应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总结分析 48例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病员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变化。结果 术后 1~7d,心率 60~ 79次 /分 1 3例 ;80~ 1 0 0次 /分 30例 ,1 0 ...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术后非特异性心率增长效应的原因和机制。方法 总结分析 48例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病员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变化。结果 术后 1~7d,心率 60~ 79次 /分 1 3例 ;80~ 1 0 0次 /分 30例 ,1 0 0次 /分以上 5例。术后 8~ 1 4d,60~ 79次 /分2 6例 ;80~ 1 0 0次 /分 2 2例。结论 食管贲门癌伴窦性心动过缓术后发生非特异心率增快效应的原因和机制可能与下列四点有关 :1肿块对迷走神经的挤压刺激 ,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术后单侧切断迷走神经使其作用减弱。 3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 4手术可能引起血管活性肠肽及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癌 窦性心动过缓 非特异性心率增快效应 外科手术 食管 贲门癌
下载PDF
经瘘口插管引流联合“三管法”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剑 刘永志 +1 位作者 刘建 杜少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403-2404,共2页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主要的死因。为了更好更快控制胸内吻合口瘘发生后的纵隔腔及胸腔内感染。提高治愈率,我科在传统“三管法”的基础上。加用经鼻腔自瘘口插管到纵隔脓腔... 胸内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最主要的死因。为了更好更快控制胸内吻合口瘘发生后的纵隔腔及胸腔内感染。提高治愈率,我科在传统“三管法”的基础上。加用经鼻腔自瘘口插管到纵隔脓腔内进行引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科自2008年12月至2014年7月食管及贲门癌根治手术病例共1875例,其中左经胸贲门癌根治术106例。左经胸食管癌根治术1341例,Ivor-Lewis术343例,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术85例。共发生胸内吻合口瘘86例。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胸内吻合口瘘 食管根治术 贲门癌术后 插管引流 三管法 瘘口 治疗 贲门癌根治术
下载PDF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
14
作者 樊天友 《交通医学》 1994年第1X期143-144,共2页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本院1974~1992年共行3951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术后仅发生吻合口瘘61例(1.54%)。结合本组临床经验,提出对吻合口瘘防治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贲门癌 术后吻合口 食管胃粘膜 吻合器 临床经验 食管贲门癌手术 颈部吻合 食管手术 食管贲门癌术后
下载PDF
食管及贲门癌103例外科治疗体会
15
作者 周海舰 《青岛医药卫生》 1995年第4期13-13,共1页
我科自1987年10月至1994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及贲门癌10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男87例,女16例,年龄36~79岁。 1.2 病变部位 食管癌56例,其中上段9例,中段37例,下段10例。贲门癌47例。 1.3 手术方法 经左胸食管、贲... 我科自1987年10月至1994年12月手术治疗食管及贲门癌10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性别与年龄 男87例,女16例,年龄36~79岁。 1.2 病变部位 食管癌56例,其中上段9例,中段37例,下段10例。贲门癌47例。 1.3 手术方法 经左胸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或胸顶部吻合4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及贲门癌 治疗体 食管贲门癌 经腹贲门癌切除 食管切除 外科 食管胃吻合 吻合口狭窄 经食管 手术方法
下载PDF
经胸腹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贲门癌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可毅 闫天生 +3 位作者 崔睿 王京弟 沈祯云 刘丹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小切口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02年1月~2007年1月对60例贲门癌患者行贲门癌切除术,经胸腹联合小切口30例,经后外侧切口30例,回顾分析2组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后外侧... 目的探讨胸腹联合小切口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02年1月~2007年1月对60例贲门癌患者行贲门癌切除术,经胸腹联合小切口30例,经后外侧切口30例,回顾分析2组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后外侧切口组相比,胸腹联合小切口组的切口长度短[(12.4±0.7)cm vs(19.2±2.0)cm,t=-17.577,P=0.000],手术时间短[(207.3±76.1)min vs(260.0±85.6)min,t=-2.519,P=0.015],开始下床活动早[(2.3±0.5)d vs(3.4±0.5)d,t=-8.521,P=0.000],胸腔引流量少[(276.7±58.7)ml vs(308.7±59.5)ml,t=-2.097,P=0.040],哌替啶用量少[(66.7±27.3)mg vs(113.3±45.4)mg,t=-4.818,P=0.000],吸氧时间短[(3.8±2.0)d vs(5.1±2.6)d,t=-2.171,P=0.034],动脉血氧饱和度高[(97.6±2.7)%vs(96.1±2.7)%,t=2.152,P=0.036]。2组清扫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胸腹联合小切口 贲门癌 贲门癌根治术
下载PDF
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9例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克能 熊宏超 +2 位作者 顾振东 张卫民 苏文忠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10期616-617,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1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接受了食管内翻拔脱术 ,其中食管鳞癌 15例 ,颈段 3例 ,胸中段 6例 ,胸下段 6例 ;贲门腺癌 4例。 0期 1例 ;Ⅰ期 4例 ;Ⅱa期 4例 ;Ⅱb期 1例 ... 目的 探讨食管内翻拔脱术在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中的地位。方法  19例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接受了食管内翻拔脱术 ,其中食管鳞癌 15例 ,颈段 3例 ,胸中段 6例 ,胸下段 6例 ;贲门腺癌 4例。 0期 1例 ;Ⅰ期 4例 ;Ⅱa期 4例 ;Ⅱb期 1例 ;Ⅲ期 9例。 3例因有上消化道手术史行结肠代食管。结果  19例均获切除 ,食管切缘阴性 ,无手术死亡。术后声音嘶哑 1例 ,心律失常1例 ,双侧胸腔积液 1例 ,左侧气胸伴左膈下脓肿 1例 ,5例出现小的颈部吻合口瘘。结论 食管内翻拔脱术扩大了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适应证 ,使某些常规手术高危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 治疗 食管贲门癌 贲门癌 声音嘶哑 膈下脓肿 高危患者 常规手术 颈段 切缘
下载PDF
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肺功能综合量化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国仁 戴建华 +4 位作者 刘晓峰 陈光辉 苗福禄 何炳虹 邵仲凡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5期518-520,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肺功能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常规肺功能检测、临床肺功能试验以及影响肺功能的高危因素 3个方面进行综合量化评价。总分 10 .0~ 12 .0分属正常肺功能 ,9.5~ 6 .5分属临界肺功能 ,<...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肺功能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从常规肺功能检测、临床肺功能试验以及影响肺功能的高危因素 3个方面进行综合量化评价。总分 10 .0~ 12 .0分属正常肺功能 ,9.5~ 6 .5分属临界肺功能 ,<6 .5分属异常肺功能。结果 本组 45例中 ,属肺功能正常者 36例 ,发生呼吸衰竭 1例 ,占 2 .78% ;属肺功能临界者 7例 ,发生呼吸衰竭 5例 ,占 71.43 % ;属肺功能异常者 2例 ,均不宜手术。结论 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生理性肺功能综合量化评价 ,是合理选择和扩大手术适应证、指导围手术期处理和预测预后的 1项较合理而明确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贲门癌 肺功能 综合量化评价 食管 贲门癌 老年人
下载PDF
术后体位改变方式对贲门癌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晓红 赵滨 +1 位作者 李艳玲 刘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8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术后体位改变方式对贲门癌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将105例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35例。在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改变体位,Ⅰ组由仰卧位0°改为50°半卧位;Ⅱ组由... 目的探讨术后体位改变方式对贲门癌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将105例贲门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35例。在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改变体位,Ⅰ组由仰卧位0°改为50°半卧位;Ⅱ组由仰卧位0°改为30°半卧位,10min后再将体位改为50°半卧位;Ⅲ组仰卧位0°改变为15°低坡卧位,10min后改为30°半卧位,再10min后改为50°半卧位。分别记录三组患者体位改变前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恶心发生情况。结果体位改变后三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值及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Ⅰ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及恶心发生率相对较高;组内比较,Ⅰ组除体温外,其余各项指标体位改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Ⅱ、Ⅲ组各项指标体位改变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逐步改变体位方式(先由0°至30°,10min后再改变至50°)可避免由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的生命体征波动,减轻患者的不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贲门癌根治术 体位 仰卧位 半卧位 生命体征 恶心 舒适度
下载PDF
Smad 4在贲门及非贲门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强 周永宁 +3 位作者 张志镒 姬瑞 路红 刘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研究Smad4在胃贲门和非贲门癌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探讨贲门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对78例贲门癌、113例非贲门癌组织中的Smad4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贲门及非贲... 目的:研究Smad4在胃贲门和非贲门癌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探讨贲门癌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对78例贲门癌、113例非贲门癌组织中的Smad4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贲门及非贲门癌中Smad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和66.4%.在贲门癌中Smad4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及分化程度有关(P<0.05);在非贲门癌中Smad4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均P>0.05).生存分析表明,Smad4表达仅与非贲门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10).结论:在胃贲门和非贲门癌中Smad4的表达对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不尽相同.Smad4蛋白表达对非贲门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贲门胃癌不仅在分子水平上同非贲门癌存在差异,在生存预后方面亦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贲门癌 SMAD4 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