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形式的反作用”与“时代折光”——论贺敬之的新古体诗 |
崔柯
|
《长白学刊》
|
2024 |
0 |
|
2
|
郭小川与贺敬之:从延安出发的新中国歌颂者 |
吴敏敏
周思辉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贺敬之、郭小川的战时经验与“忠诚证明” |
张志忠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贺敬之“楼梯式”诗歌的艺术来源 |
邹建军
李志艳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5
|
贺敬之诗学品格论 |
黄曼君
李遇春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6
|
重释“大我”与“人”的观念——从郭沫若、贺敬之诗中的“大我”形象谈起 |
金红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7
|
激情点燃智光——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色 |
许祖华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8
|
一种新型的文学话语空间的开创——重读贺敬之的“红色经典” |
李遇春
|
《长江学术》
|
2006 |
3
|
|
9
|
从剧到诗:论贺敬之对革命话语空间的开拓 |
张江元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10
|
“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以贺敬之政治抒情诗创作为个案 |
王金胜
|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
2012 |
1
|
|
11
|
革命浪漫主义的抒情——论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
张器友
|
《唐都学刊》
|
2007 |
1
|
|
12
|
贺敬之诗歌的“红色基因”及其当下价值 |
胡功胜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3
|
浅析贺敬之诗歌的战士情怀和艺术魅力 |
史志谨
|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4
|
何其相似两巨星——谈郭小川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趋同现象及文学史的评价 |
刘江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5
|
试论贺敬之诗歌的音乐美 |
詹燕
|
《学术论坛》
|
2001 |
0 |
|
16
|
也谈贺敬之《回延安》的语音缺憾——兼与姚殿芳、潘兆明先生商榷 |
邱洪瑞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7
|
从贺敬之的诗集看歌剧《白毛女》的“原创性” |
张永健
|
《创作与评论》
CSSCI
|
2012 |
0 |
|
18
|
贺敬之诗歌的狂欢化色彩 |
赵小琪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19
|
从《乡村的夜》看贺敬之早期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
潘立文
|
《贺州学院学报》
|
2007 |
0 |
|
20
|
战士式的诗人与战士型的诗——贺敬之诗歌创作的进取精神与时代担当 |
艾 斐
|
《理论与创作》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