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地理学视域下个人媒介对地方感构建的影响研究——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
1
作者 狄乾斌 刘颖 王敏 《东南传播》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一个人,究竟能对他人心中的地方产生多大的影响?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利用ROST CM6软件与微词云对微博、豆瓣数据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个人媒介对地方感建构与重塑的作用。结果表明:贾樟柯通过影视书籍、节事活动... 一个人,究竟能对他人心中的地方产生多大的影响?以贾樟柯之于山西省为例,基于媒介地理学视角,利用ROST CM6软件与微词云对微博、豆瓣数据文本进行分析以探究个人媒介对地方感建构与重塑的作用。结果表明:贾樟柯通过影视书籍、节事活动等方式让大众对山西产生基础认识的同时,从文化层面切入,借助时代变迁下的集体记忆将故乡山西汾阳打造成中国人的乡土精神家园,让受众对山西产生了“熟悉”“亲切”的正向情感,并激发受众在行动中进一步地探索山西。由此可见,媒介是地方感再造的重要途径,而人作为媒介以及媒介的使用者,在地方意象的塑造、地方认同的形成等地方感的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地理学 地方感 媒介地方感 贾樟柯
下载PDF
从“声景”进入思考:贾樟柯电影声音的时空建构
2
作者 曲玮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134,共5页
当“声景”的概念被移植到电影中,电影的声音就被赋予了配合画面叙事、营造情感氛围以外的空间意义,成为人们感受影像内外景观的又一尺度。“声景”研究将声音当作一种媒介,在“声景”视域下,声音有了其自身的文化表征、空间承载及互动... 当“声景”的概念被移植到电影中,电影的声音就被赋予了配合画面叙事、营造情感氛围以外的空间意义,成为人们感受影像内外景观的又一尺度。“声景”研究将声音当作一种媒介,在“声景”视域下,声音有了其自身的文化表征、空间承载及互动属性,能够中介人与环境的关系,并连接人们的现实生活环境与过往时空经验。从声音景观的角度考量电影创作,相较而言现实主义影片中声音的媒介属性更为凸显,也更具有“景观社会”的现实意义。如贾樟柯影片中各种嘈杂的环境音响、彰显地域特色的方言、超越时空维度的流行音乐,都构建着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生活空间,引导人们与特定时空建立真实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景观 贾樟柯电影 电影声音 时空建构
下载PDF
论贾樟柯电影对戏曲元素的借鉴与运用
3
作者 刘娜娜 徐建国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当今许多影视作品出现了现代与传统艺术互相融合的特有现象,较为突出地表现为对一些戏曲情节、戏曲唱段、戏曲音乐等戏曲元素的借鉴和运用。贾樟柯电影将戏曲元素成功地运用到电影叙事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当代电影与... 当今许多影视作品出现了现代与传统艺术互相融合的特有现象,较为突出地表现为对一些戏曲情节、戏曲唱段、戏曲音乐等戏曲元素的借鉴和运用。贾樟柯电影将戏曲元素成功地运用到电影叙事中,彰显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独特魅力。当代电影与传统戏曲的融合也使中国电影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元素 贾樟柯电影 戏曲文化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中的小城情结
4
作者 信博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贾樟柯电影中的县城是被公共舆论和大众文化忽视的真实中国的一角。贾樟柯敏锐地捕捉到当今社会中县城失语这一过程。在古人的笔记中,每一座城市都有不一样的生命,各自有不同的面貌、性格特点,在贾樟柯的作品中呈现的却只是一些没有生... 贾樟柯电影中的县城是被公共舆论和大众文化忽视的真实中国的一角。贾樟柯敏锐地捕捉到当今社会中县城失语这一过程。在古人的笔记中,每一座城市都有不一样的生命,各自有不同的面貌、性格特点,在贾樟柯的作品中呈现的却只是一些没有生命的存在,麻木的民众行走其间。在城市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在生活习惯全方位的戏剧性展示中,大多数的县城化身为大都市的影子,已经同质化的面目早已遗忘了自身的存在,直至《三峡好人》中县城被无情拆除,最终完成县城精神与实体的双重沦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县城 情结 现代化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空间视阈下方言介入贾樟柯电影叙事的分析
5
作者 聂胜男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期132-134,共3页
艺术理论的空间转向研究,早期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的空间叙事上,后来在各门类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方言元素作为空间表达的符号听觉语言,从空间维度分析贾樟柯电影中底层人物的叙事逻辑。其一,展现物理空间下特... 艺术理论的空间转向研究,早期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的空间叙事上,后来在各门类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以方言元素作为空间表达的符号听觉语言,从空间维度分析贾樟柯电影中底层人物的叙事逻辑。其一,展现物理空间下特定的地理形象和地方感。其二,关注边缘性人物生存的精神空间。其三,反映社会空间中突出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叙事 方言电影 山河故人 贾樟柯
下载PDF
虚拟的真实:贾樟柯电影中的超现实影像
6
作者 张敏 《视听》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对于贾樟柯的电影来说,构成其真正的功能性部件的是固定长镜头、静物影像和超现实影像。超现实影像通过造假的行动,让真实与虚假变得不可分辨,在潜在的可能不断生成中,时间以影像的方式直接呈现,观众在感官上遭遇一次情动,产生无限的意... 对于贾樟柯的电影来说,构成其真正的功能性部件的是固定长镜头、静物影像和超现实影像。超现实影像通过造假的行动,让真实与虚假变得不可分辨,在潜在的可能不断生成中,时间以影像的方式直接呈现,观众在感官上遭遇一次情动,产生无限的意义与遐想。观众跟随超现实影像,所体验到的是从一种强度到另一种强度的流变。贾樟柯电影的影像并不指向深度的寓意,重要的是电影带给人的感觉,是影像的情动带给人的影响,观众进入贾樟柯电影机器,意味着生成一次新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动 超现实 虚拟影像 贾樟柯电影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中的地域文化符号辨析
7
作者 刘子润 戚文来 《视听》 2024年第11期71-75,共5页
地域文化的影像呈现往往需要符号化的凝练。从山西汾阳小县城到繁华的城市乃至走向世界,贾樟柯创作中的在地性表达融入了其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符号化的呈现形成了其具有个人特色的影像风格。贾樟柯从小城走出去,又从都市返回来,他常... 地域文化的影像呈现往往需要符号化的凝练。从山西汾阳小县城到繁华的城市乃至走向世界,贾樟柯创作中的在地性表达融入了其对不同地域文化的理解,符号化的呈现形成了其具有个人特色的影像风格。贾樟柯从小城走出去,又从都市返回来,他常常在影片创作中用地域表情达意,影像中变化的地域承载着生命集体的沉浮与时代的变迁。以文化为落脚点,深挖贾樟柯在呈现不同地域时的共性与差异,提炼出其在地性表达的文化符号,对探索贾樟柯电影的创作具有作者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地域文化 符号
下载PDF
从《任逍遥》到《江湖儿女》看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延续与蜕变
8
作者 王靖娅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是他电影艺术中的独特存在,这些女性鲜活生动,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引着观众、推动着剧情。“巧巧”这一女性角色从《任逍遥》到《江湖儿女》都有出现,其看似是同一个人,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本文从女...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是他电影艺术中的独特存在,这些女性鲜活生动,其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牵引着观众、推动着剧情。“巧巧”这一女性角色从《任逍遥》到《江湖儿女》都有出现,其看似是同一个人,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比分析贾樟柯两部电影中“巧巧”这一女性形象的塑造,审视贾樟柯电影中女性形象在时代变迁中的延续与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电影 巧巧 女性形象 延续与蜕变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以《山河故人》与《三峡好人》为例
9
作者 王可心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6期178-180,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著名导演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以他的两部作品《山河故人》和《三峡好人》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论文介绍了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点和人性探索在他的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随后,通过对《山河故人》进行剧情... 本文旨在探讨著名导演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以他的两部作品《山河故人》和《三峡好人》为具体案例进行分析。首先,论文介绍了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点和人性探索在他的作品中的地位和意义。随后,通过对《山河故人》进行剧情梗概和背景介绍,探讨贾樟柯是如何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来揭示人性困境和情感冲突,并展现人性的救赎和希望。接着,本文以《三峡好人》为例,分析了贾樟柯如何通过剧情和人物的呈现,反思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并呼唤对人性的关怀。在对比与讨论部分,本文探讨了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探讨了人性探索与情感表达的共性与特殊性。最后,通过对贾樟柯电影的总结与评价,本文展望了贾樟柯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人性探索 情感表达
下载PDF
论贾樟柯电影中的个体记忆与时代症候
10
作者 白璐 《声屏世界》 2024年第9期54-56,共3页
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电影的主题、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以及电影风格等多个方面,因此,他的作品成为了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文化现象。他的电影以平民视角传递个体经验,... 贾樟柯的电影创作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电影的主题、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以及电影风格等多个方面,因此,他的作品成为了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文化现象。他的电影以平民视角传递个体经验,呈现了社会变迁中个体命运的挣扎与阵痛。他的创作理念朴素而又温情,将鲜活的个体置于历史时空中,纾解了时代焦虑,绘制出社会变迁中动人的人生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社会变迁 平民视角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中的阈限空间解析
11
作者 史佳辉 《艺术评鉴》 2024年第9期159-164,共6页
贾樟柯的电影以纪实美学风格,用宏观入微观的姿态,将人物的生存境遇放置于中国的时代变迁之中。以人类学的阈限理论为路径,对贾樟柯的电影空间展开分析,可在对文化、地理和心理阈限空间的解读中,探讨影片在不同对立交织中所形成的空间... 贾樟柯的电影以纪实美学风格,用宏观入微观的姿态,将人物的生存境遇放置于中国的时代变迁之中。以人类学的阈限理论为路径,对贾樟柯的电影空间展开分析,可在对文化、地理和心理阈限空间的解读中,探讨影片在不同对立交织中所形成的空间样态。阈限空间承载了人与社会的通道意义,从而打通了从文化层升华至历史层的内涵广度,为贾樟柯的电影空间研究提供了更宽泛的视角及价值含义。同时,贾樟柯的电影表达也凸显了阈限理论的理论活力与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文化阈限空间 地理阈限空间 心理阈限空间
下载PDF
消逝的诗学:贾樟柯的电影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旭东 王钦译 《现代中文学刊》 2011年第1期52-59,共8页
针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重新唤起去历史化场景和幻想式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统一,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搬上电影银幕。以"县城"作为电影视角的焦点,以DV技术为拍摄媒介,贾樟柯的电影刻画了中国快... 针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重新唤起去历史化场景和幻想式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统一,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选择将破碎而无序的现实的种种寓言搬上电影银幕。以"县城"作为电影视角的焦点,以DV技术为拍摄媒介,贾樟柯的电影刻画了中国快速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考察贾樟柯电影中的"消失"、"拆除"和"移动性"等母题,探讨其对于现实的记录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第六代”导演 “县城” 寓言
下载PDF
贾樟柯电影的异质空间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祥保 王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贾樟柯影片里有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异及原因、娱乐场所的意义与权力等社会景观,都被构建成具有"对抗场域"特征的"异质空间",并且非常成功地作用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底层叙事,很好地表达了社会底层的希... 贾樟柯影片里有关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贫富差异及原因、娱乐场所的意义与权力等社会景观,都被构建成具有"对抗场域"特征的"异质空间",并且非常成功地作用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底层叙事,很好地表达了社会底层的希冀及难以实现的痛楚,由此形成其影像的独特性与内涵的深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贾樟柯 电影作品 异质空间 城市化 底层叙事
下载PDF
寻找电影之美 贾樟柯十年电影之路 被引量:25
14
作者 陈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0-84,共5页
2008年10月28日上午,贾樟柯导演回到电影学院,与电影学院博士生们交流分享自己多年来的电影创作。为什么要拍那样的电影?为什么要那么拍?在这样的思考和追问之下。
关键词 贾樟柯 导演
下载PDF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一洲 叶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141,共3页
作为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导演的作品有着一以贯之的影像风格和导演印记。《山河故人》是贾樟柯导演2015年的电影作品。从《山河故人》中我们能看到贾樟柯电影创作中的变化与坚守。变化的是形式——是导演的眼界视野,是... 作为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导演的作品有着一以贯之的影像风格和导演印记。《山河故人》是贾樟柯导演2015年的电影作品。从《山河故人》中我们能看到贾樟柯电影创作中的变化与坚守。变化的是形式——是导演的眼界视野,是电影的叙事结构,是拍摄的画面风格;坚守的是内容——是贾氏电影骨子里的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而不论是这种变化还是坚守,都带给我们欣慰和惊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山河故人》 错位 孤独
下载PDF
迷失在“世界”中——看贾樟柯的《世界》 被引量:7
16
作者 陆绍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贾樟柯 导演 《世界》 电影 批判精神
下载PDF
山河故人情依旧?--贾樟柯新片《山河故人》研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旭光 李雨谏 +1 位作者 张俊隆 娄逸(整理)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47-54,共8页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今天我们的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的主题是以贾樟柯导演的新作《山河故人》,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围绕这部电影在当下电影态势、在贾樟柯自身创作历程中的位置,它在技术、风格、内容、结构等... 陈旭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今天我们的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的主题是以贾樟柯导演的新作《山河故人》,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围绕这部电影在当下电影态势、在贾樟柯自身创作历程中的位置,它在技术、风格、内容、结构等各方面的追求,包括全球化的语境、呼应下,那种多地的、跨国的拍摄等角度、层面进行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文艺沙龙 创作历程 三峡好人 电影史 作者电影 文艺片 影像风格 中国电影 商业片
下载PDF
灰色体验与辩证诉求——论贾樟柯小城电影的价值追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艳云 李菲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2-14,51,共4页
当下的电影创作中,都市意识得到空前的彰显。贾樟柯的电影却坚定地描述默默无闻的“小城”,用镜头呈现了小城生存的灰色体验,同时,又对小城文化进行了辩证反思。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五代后电影创作中“小城”主题的缺失。
关键词 贾樟柯 小城电影 灰色体验
下载PDF
“场域”理论视阈下的贾樟柯电影创作 被引量:6
19
作者 周仲谋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1-106,共6页
贾樟柯的电影创作是近年来电影界的一个重要现象,从处女作《小山回家》到荣膺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三峡好人》,贾樟柯一直以真诚的目光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底层现实,并因此受到国内外专业影评人的尊敬和较高赞誉。然而,随着贾樟柯及... 贾樟柯的电影创作是近年来电影界的一个重要现象,从处女作《小山回家》到荣膺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的《三峡好人》,贾樟柯一直以真诚的目光关注着中国社会的底层现实,并因此受到国内外专业影评人的尊敬和较高赞誉。然而,随着贾樟柯及其团队由“地下”浮上“地面”,贾樟柯的电影创作发生了一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创作 贾樟柯 视阈 场域 《三峡好人》 中国社会 电影界 金狮奖
下载PDF
别现代:转型中国的现代影像与尊严坚守——以贾樟柯电影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维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以别现代视角来看,转型中国的现代影像与尊严坚守,构成了贾樟柯影像世界的内在张力,此张力可从三方面来看:一是就物质现代而言,转型之初人们的物质缺失及对底层尊严的坚守,构成了贾樟柯影像世界中关于现代化的初始面貌;二是就体制现代而... 以别现代视角来看,转型中国的现代影像与尊严坚守,构成了贾樟柯影像世界的内在张力,此张力可从三方面来看:一是就物质现代而言,转型之初人们的物质缺失及对底层尊严的坚守,构成了贾樟柯影像世界中关于现代化的初始面貌;二是就体制现代而言,随着现代影响的深入,基于体制应对的不同方式及人物不同的命运,贾樟柯所推崇的兼顾现代物质与传统情义的时代新人开始出现;三是就文化现代而言,在社会不公平、不近情理等精神缺失之际,贾樟柯倡导情义传统的解决方案,显示着其基于民间经验的底层尊严。贾樟柯以新现实主义及后现代艺术技巧,揭示出转型中国的现代化步履,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多元并存而又对抗融合的别现代社会形态,以及在此历程中诸多人物身上折射出的传统情义与人性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现代 贾樟柯 现代影像 底层尊严 时代新人 情义传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