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5
篇文章
<
1
2
…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澳门
1
作者
沈世培
胡忠仁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43-446,共4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澳门独特的政治条件和地理位置,从事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澳门见证了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兴衰。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澳门
郑观应
《知新报》
庚子勤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理财方略
2
作者
赵书刚
《领导科学》
1987年第6期19-20,共2页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有无可取之处呢?长期以来,人们忌讳莫深,少有直言。我以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治国安邦的方略,至今仍值得借鉴。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就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即早期资...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有无可取之处呢?长期以来,人们忌讳莫深,少有直言。我以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治国安邦的方略,至今仍值得借鉴。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就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一问世,就显示出崭新的政治面貌,在治国安邦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本文简要论述他们的施政理财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安邦
政治派别
民族资本主义
可取之处
王韬
郑观应
政治面貌
白银外流
西方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中西会通”教育思想
3
作者
王丽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4-6,共3页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批判继承早期洋务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教育思想基础上,倡导“中西全通”,一方面用“中学”来阐释接受“西学”;另一方面用所理解的西学来充实改造中学。由此在教育目的、学制系统、教育内容诸方面推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批判继承早期洋务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教育思想基础上,倡导“中西全通”,一方面用“中学”来阐释接受“西学”;另一方面用所理解的西学来充实改造中学。由此在教育目的、学制系统、教育内容诸方面推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其“中西会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西会通”
教育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为“报人”正名——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词义探讨
4
作者
沈荣华
《新闻世界》
2009年第8期91-92,共2页
本文从当代语境入手,归纳了"报人"作为一种职业称谓的使用情况,并论证了"报人"的本质含义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办报活动的密切关系:维新派的办报人物是"报人"的发源。本文还对"报人"的内在含义做...
本文从当代语境入手,归纳了"报人"作为一种职业称谓的使用情况,并论证了"报人"的本质含义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办报活动的密切关系:维新派的办报人物是"报人"的发源。本文还对"报人"的内在含义做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人
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
报人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
被引量:
2
5
作者
林建曾
成晓军
《贵州社会科学》
1984年第6期45-51,共7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六十年里,帝国主义列强以武装侵略等手段,威逼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的四百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它是帝国主义侵...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六十年里,帝国主义列强以武装侵略等手段,威逼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的四百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它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将其在华攫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权益,以法律、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更“合法地”侵略和掠夺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压迫手段”。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及其政治代表,也正是在不平等条约问题上,集中而又突出地表明各自对帝国主义的立场和态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等条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帝国主义侵略
康有为
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
唐才常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早期改良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义和团
被引量:
2
6
作者
赵春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1-10,13,共11页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活跃于中国政治与思想文化舞台,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时刻,教案问题也在国内愈演愈烈,民间的“反洋教”连绵不断,并发展成为以“扶清灭洋”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
变法运动
《清议报》
洋教
扶清灭洋
《新民丛报》
湘学报
湘报
维新
运动
《大公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版活动
7
作者
赫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5-68,73,共5页
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去之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接受“师夷制夷”的思想,逐渐形成一股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振兴华夏的思潮。而焚毁圆明园的烈火,使卷入这股思潮的洋务官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出版活动
《时务报》
西方科学技术
述报
《新民丛报》
王韬
中文报纸
无锡白话报
胡礼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资产阶级维新派教育思想论略
8
作者
余善赋
刘克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0-24,共5页
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文化教育领域里也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他们把教育改革作为实现其政治思想、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手段.为了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躬身实践,形成...
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文化教育领域里也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他们把教育改革作为实现其政治思想、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手段.为了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躬身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梁启超
科举制度
康有为
思想论
《资料》
小学教育
教育改革
培养人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发展与归宿——论自立军运动的性质
被引量:
1
9
作者
彭平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7-32,共6页
关于1900年自立军运动的性质,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清革命,甚至断言它是辛亥革命的先声和序幕.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于此提出,就教于史学界.
关键词
唐才常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孙中山
康有为
光绪帝
反清革命
革命派
毕永年
梁启超
正气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时期文学鸟瞰
10
作者
郭延礼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时期(1873—1905)的文学,是近代文学史中收获最丰富、成就最突出的一段。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唤醒民众、启迪民智,进而革新政治、救亡图存,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动了一次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这次文学革新运...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时期(1873—1905)的文学,是近代文学史中收获最丰富、成就最突出的一段。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唤醒民众、启迪民智,进而革新政治、救亡图存,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动了一次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这次文学革新运动包括“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范围之广、成就之大、影响之巨,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是仅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
时期
革新运动
近代
资产阶级
梁启超
中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二十世纪初
维新
变法
谭嗣同
积极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
被引量:
12
11
作者
崔志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43,共6页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崔志海一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早在20年前的戊戌维新时期。19世纪末,资...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崔志海一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早在20年前的戊戌维新时期。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
改造国民性思想
维新派
中国近代
传统民族
《饮冰室合集》
封建专制制度
康有为
资产阶级维新派
梁启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维新派与中国妇女解放
被引量:
1
12
作者
张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妇女解放
资产阶级维新派
早期
维新派
男女平等
康有为
妇女问题
郑观应
西方妇女
戊戌变法时期
妇女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维新派的“民权”观
13
作者
刘轶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3期44-45,72,共3页
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改良中国社会的政治方案.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项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乃至社会习俗的改革,似乎都是促使中国富强的“根本之道”.当他们反对封建科举制度时,好像“八股” 一废,就可人才辈...
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改良中国社会的政治方案.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项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乃至社会习俗的改革,似乎都是促使中国富强的“根本之道”.当他们反对封建科举制度时,好像“八股” 一废,就可人才辈出,中国也就可以立臻富强了,所以他们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梁启超
兴民权
康有为
《清代学术概论》
戊戌变法
谭嗣同
资产阶级维新派
改良主义者
《盛世危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
被引量:
6
14
作者
赵春晨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96-101,共6页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赵春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康梁维新而人士普遍对义和团采取敌视态度,呼之为“匪”、为“盗”、为“乱民”,指责义和团“召怒各国”、“贻祸国家”;而对借口镇压义...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赵春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康梁维新而人士普遍对义和团采取敌视态度,呼之为“匪”、为“盗”、为“乱民”,指责义和团“召怒各国”、“贻祸国家”;而对借口镇压义和团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康梁等人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议报》
康有为
帝国主义侵略
清政府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梁启超
“扶清灭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早期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被引量:
1
15
作者
吴湉南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5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早期
维新派
君主立宪政体
君主立宪思想
议会政治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
思想
戊戌变法
君民共主
资产阶级维新派
设议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维新派人才思想初探
16
作者
宾长初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63-68,88,共7页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他们把选才、育才和用才作为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关键和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因而,他们迫切地要求改革封...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他们把选才、育才和用才作为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关键和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因而,他们迫切地要求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建立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教育制度,培养和造就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变革人才。在变法活动中,维新派还选拔和培养了许多维新志士,充实了维新运动的领导队伍,推动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因此,对维新派的人才思想进行考察,有助于从另一角度加深对维新运动的理解,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维新派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新派
人才思想
维新
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时期
官吏制度
政治理想
政治主张
教育制度
新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人才观
17
作者
王翔
《江海学刊》
1985年第6期83-87,共5页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异军突起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他们上承地主阶级改革派,下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从重才、育才、选才、用才四个方面,对早期改良派的人才观作一初步评述。
关键词
资产阶级
改良派
中国早期
人才观
地主
阶级
改革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国思想史
早期改良派
六十年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戊戌维新派“腹地自立”维新方略初探
18
作者
田毅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8-73,共6页
所谓“维新方略”,是指以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戊戌时期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而采取的政治手段及策略。从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到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短短的3年间,维新派先后采取了:上书皇帝,打动圣衷而变法;开学会,“合...
所谓“维新方略”,是指以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戊戌时期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而采取的政治手段及策略。从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到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短短的3年间,维新派先后采取了:上书皇帝,打动圣衷而变法;开学会,“合大群”以挽世变;办报刊以“开绅智”、“开官智”、“开民智”;兴学堂以培养变法人才等“维新方略”。对此,史学界已作详尽的阐释。而笔者则认为:除了上述方略之外,戊戌时期维新派还曾经模仿日本明治维新,以湖南为中心,设计实行过“腹地自立”,建立变法基地的维新方略。这一计划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却对维新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划山东为其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新狂潮。其他列强也相继效尤,瓜分中国,亡国灭种的惨祸再一次降临华夏大地,为救亡图存,变法自强,维新志士心怀“胶东之耻”,加快了维新变法的政治步伐。1897年冬,康有为赶赴北京,递“上清帝第四书”,北京城内再度出现维新变法的热潮。但令人疑惑的是,在此前后,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却没有奔赴北京,而是纷纷云集湖南。1897年11月梁启超应时务学堂之邀,离沪抵湘。1898年2月,谭嗣同也离开官场,由鄂返湘。梁、谭二人,再加上在湘的康才常、皮锡瑞、樊锥等维新志士,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方略
资产阶级维新派
湖南
维新
运动
维新
变法
康有为
陈宝箴
时务学堂
谭嗣同
日本明治
维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比较
19
作者
熊国荣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07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近代
资产阶级
维新
变法运动
预备立宪
西方思想文化
新式学校
儒家思想
激进民主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维新派编辑思想特点短论
20
作者
李自茂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8-10,共3页
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丰富的的编辑实践,使其编辑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现代化意识、鲜明爱国主义精神和较全面的编辑知识等特点,在中国编辑思想史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编辑实践
编辑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澳门
1
作者
沈世培
胡忠仁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滁州电视大学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443-446,共4页
文摘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澳门独特的政治条件和地理位置,从事维新思想的宣传和变法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前后,澳门见证了维新派和维新运动的兴衰。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澳门
郑观应
《知新报》
庚子勤王
Keywords
the bourgeois reformists
Macao
Zhen Guanying
Zhi Xin newspaper
the movement of rescuing the Emperor in gengzi year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理财方略
2
作者
赵书刚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出处
《领导科学》
1987年第6期19-20,共2页
文摘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有无可取之处呢?长期以来,人们忌讳莫深,少有直言。我以为,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治国安邦的方略,至今仍值得借鉴。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就形成一个独立的政治派别即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一问世,就显示出崭新的政治面貌,在治国安邦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本文简要论述他们的施政理财方略。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安邦
政治派别
民族资本主义
可取之处
王韬
郑观应
政治面貌
白银外流
西方科学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中西会通”教育思想
3
作者
王丽娟
机构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0期4-6,共3页
文摘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批判继承早期洋务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教育思想基础上,倡导“中西全通”,一方面用“中学”来阐释接受“西学”;另一方面用所理解的西学来充实改造中学。由此在教育目的、学制系统、教育内容诸方面推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其“中西会通”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当前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西会通”
教育思想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报人”正名——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词义探讨
4
作者
沈荣华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学系
出处
《新闻世界》
2009年第8期91-92,共2页
文摘
本文从当代语境入手,归纳了"报人"作为一种职业称谓的使用情况,并论证了"报人"的本质含义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办报活动的密切关系:维新派的办报人物是"报人"的发源。本文还对"报人"的内在含义做了总结。
关键词
报人
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
报人特征
分类号
G219.29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
被引量:
2
5
作者
林建曾
成晓军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1984年第6期45-51,共7页
文摘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至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六十年里,帝国主义列强以武装侵略等手段,威逼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的四百多个不平等条约、协定、章程和合同。它是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将其在华攫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权益,以法律、条约的形式固定下来,更“合法地”侵略和掠夺中国“使中国一步一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压迫手段”。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及其政治代表,也正是在不平等条约问题上,集中而又突出地表明各自对帝国主义的立场和态度的。
关键词
不平等条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帝国主义侵略
康有为
中国民族
资产阶级
唐才常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
早期改良派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义和团
被引量:
2
6
作者
赵春晨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1-10,13,共11页
文摘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活跃于中国政治与思想文化舞台,掀起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时刻,教案问题也在国内愈演愈烈,民间的“反洋教”连绵不断,并发展成为以“扶清灭洋”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
变法运动
《清议报》
洋教
扶清灭洋
《新民丛报》
湘学报
湘报
维新
运动
《大公报》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版活动
7
作者
赫戈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65-68,73,共5页
文摘
当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散去之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接受“师夷制夷”的思想,逐渐形成一股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以求振兴华夏的思潮。而焚毁圆明园的烈火,使卷入这股思潮的洋务官僚。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出版活动
《时务报》
西方科学技术
述报
《新民丛报》
王韬
中文报纸
无锡白话报
胡礼垣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产阶级维新派教育思想论略
8
作者
余善赋
刘克辉
机构
开封师专
出处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0-24,共5页
文摘
戊戌维新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文化教育领域里也提出了一系列思想主张,他们把教育改革作为实现其政治思想、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手段.为了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他们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并躬身实践,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梁启超
科举制度
康有为
思想论
《资料》
小学教育
教育改革
培养人才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发展与归宿——论自立军运动的性质
被引量:
1
9
作者
彭平一
机构
株洲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7-32,共6页
文摘
关于1900年自立军运动的性质,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清革命,甚至断言它是辛亥革命的先声和序幕.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于此提出,就教于史学界.
关键词
唐才常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孙中山
康有为
光绪帝
反清革命
革命派
毕永年
梁启超
正气会
分类号
K2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时期文学鸟瞰
10
作者
郭延礼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文摘
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时期(1873—1905)的文学,是近代文学史中收获最丰富、成就最突出的一段。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唤醒民众、启迪民智,进而革新政治、救亡图存,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发动了一次资产阶级文学革新运动。这次文学革新运动包括“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范围之广、成就之大、影响之巨,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是仅见的。
关键词
维新
时期
革新运动
近代
资产阶级
梁启超
中国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二十世纪初
维新
变法
谭嗣同
积极作用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
被引量:
12
11
作者
崔志海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43,共6页
文摘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崔志海一改造国民性思想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并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是早在20年前的戊戌维新时期。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中...
关键词
民族文化心理
改造国民性思想
维新派
中国近代
传统民族
《饮冰室合集》
封建专制制度
康有为
资产阶级维新派
梁启超
分类号
K25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新派与中国妇女解放
被引量:
1
12
作者
张媛
机构
河南省教育学院历史系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妇女解放
资产阶级维新派
早期
维新派
男女平等
康有为
妇女问题
郑观应
西方妇女
戊戌变法时期
妇女教育
分类号
C91-09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维新派的“民权”观
13
作者
刘轶强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出处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3期44-45,72,共3页
文摘
戊戌变法期间,资产阶级维新派曾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改良中国社会的政治方案.对于他们来说任何一项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乃至社会习俗的改革,似乎都是促使中国富强的“根本之道”.当他们反对封建科举制度时,好像“八股” 一废,就可人才辈出,中国也就可以立臻富强了,所以他们说。
关键词
维新派
梁启超
兴民权
康有为
《清代学术概论》
戊戌变法
谭嗣同
资产阶级维新派
改良主义者
《盛世危言》
分类号
K2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
被引量:
6
14
作者
赵春晨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96-101,共6页
文摘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赵春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康梁维新而人士普遍对义和团采取敌视态度,呼之为“匪”、为“盗”、为“乱民”,指责义和团“召怒各国”、“贻祸国家”;而对借口镇压义和团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康梁等人则...
关键词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议报》
康有为
帝国主义侵略
清政府
资产阶级
革命派
梁启超
“扶清灭洋”
分类号
K256.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早期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被引量:
1
15
作者
吴湉南
机构
华东师大史学所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98年第5期17-19,共3页
关键词
早期
维新派
君主立宪政体
君主立宪思想
议会政治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
思想
戊戌变法
君民共主
资产阶级维新派
设议院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新派人才思想初探
16
作者
宾长初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63-68,88,共7页
文摘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家们,与他们的政治主张相适应,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他们把选才、育才和用才作为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的关键和救亡图存的重要手段。因而,他们迫切地要求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和官吏制度,建立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教育制度,培养和造就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变革人才。在变法活动中,维新派还选拔和培养了许多维新志士,充实了维新运动的领导队伍,推动了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因此,对维新派的人才思想进行考察,有助于从另一角度加深对维新运动的理解,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维新派的地位和作用。基于这一点。
关键词
维新派
人才思想
维新
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时期
官吏制度
政治理想
政治主张
教育制度
新思想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人才观
17
作者
王翔
出处
《江海学刊》
1985年第6期83-87,共5页
文摘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异军突起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他们上承地主阶级改革派,下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从重才、育才、选才、用才四个方面,对早期改良派的人才观作一初步评述。
关键词
资产阶级
改良派
中国早期
人才观
地主
阶级
改革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中国思想史
早期改良派
六十年代
分类号
F092.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戊戌维新派“腹地自立”维新方略初探
18
作者
田毅鹏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68-73,共6页
文摘
所谓“维新方略”,是指以康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戊戌时期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而采取的政治手段及策略。从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到1898年“戊戌政变”爆发,短短的3年间,维新派先后采取了:上书皇帝,打动圣衷而变法;开学会,“合大群”以挽世变;办报刊以“开绅智”、“开官智”、“开民智”;兴学堂以培养变法人才等“维新方略”。对此,史学界已作详尽的阐释。而笔者则认为:除了上述方略之外,戊戌时期维新派还曾经模仿日本明治维新,以湖南为中心,设计实行过“腹地自立”,建立变法基地的维新方略。这一计划虽然没有最后成功,却对维新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划山东为其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新狂潮。其他列强也相继效尤,瓜分中国,亡国灭种的惨祸再一次降临华夏大地,为救亡图存,变法自强,维新志士心怀“胶东之耻”,加快了维新变法的政治步伐。1897年冬,康有为赶赴北京,递“上清帝第四书”,北京城内再度出现维新变法的热潮。但令人疑惑的是,在此前后,维新派的核心人物却没有奔赴北京,而是纷纷云集湖南。1897年11月梁启超应时务学堂之邀,离沪抵湘。1898年2月,谭嗣同也离开官场,由鄂返湘。梁、谭二人,再加上在湘的康才常、皮锡瑞、樊锥等维新志士,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关键词
梁启超
新方略
资产阶级维新派
湖南
维新
运动
维新
变法
康有为
陈宝箴
时务学堂
谭嗣同
日本明治
维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比较
19
作者
熊国荣
出处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07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近代
资产阶级
维新
变法运动
预备立宪
西方思想文化
新式学校
儒家思想
激进民主派
分类号
G634.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维新派编辑思想特点短论
20
作者
李自茂
出处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8-10,共3页
文摘
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丰富的的编辑实践,使其编辑思想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现代化意识、鲜明爱国主义精神和较全面的编辑知识等特点,在中国编辑思想史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关键词
资产阶级维新派
编辑实践
编辑思想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澳门
沈世培
胡忠仁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理财方略
赵书刚
《领导科学》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中西会通”教育思想
王丽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为“报人”正名——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的词义探讨
沈荣华
《新闻世界》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
林建曾
成晓军
《贵州社会科学》
198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教案及义和团
赵春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版活动
赫戈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资产阶级维新派教育思想论略
余善赋
刘克辉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发展与归宿——论自立军运动的性质
彭平一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时期文学鸟瞰
郭延礼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先声──论戊戌维新派对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思
崔志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维新派与中国妇女解放
张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评维新派的“民权”观
刘轶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康梁维新派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态度
赵春晨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简论早期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
吴湉南
《贵州文史丛刊》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维新派人才思想初探
宾长初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人才观
王翔
《江海学刊》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戊戌维新派“腹地自立”维新方略初探
田毅鹏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比较
熊国荣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维新派编辑思想特点短论
李自茂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