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民众政治生存状态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游海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81,共9页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民众的生存状态,学界尚无专门研究。已有的一些相关论述,主要是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此后主要是针对中共游击区的。依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对...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民众的生存状态,学界尚无专门研究。已有的一些相关论述,主要是关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此后主要是针对中共游击区的。依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对于原中央苏区军民,除顽强抵抗的加以枪杀外,其他均视不同情况或不追究、或抓捕后释放、或"感化"、或关押,大都陆续获得自由。重获自由或停止对抗的原中央苏区军民,绝大部分得以生存。总体看来,1935年夏以后的赣闽边区(不包括游击区),尽管不乏阶级报复的行为和情绪,但基本上恢复了普通民众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这也是赣闽边区得以成长为中国东南抗战大本营的中心,并发挥其东南抗战堡垒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赣闽边区 原中央苏区军民 政治生存状态
下载PDF
赣闽边区发展红色旅游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汤锦春 罗嗣平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61-62,共2页
红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业,它具有政治上的教育功能和经济上的发展功能。为此,在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要充分考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在建设红色旅游景点中要不断提升其文化内涵,避免同质性带来的过度竞争,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赣闽边区 红色旅游 五次反围剿 客家人
下载PDF
艺术学视域下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造型艺术观探析
3
作者 王志强 廖智悦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4-88,共5页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传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不仅拥有丰富的种类资源和造型资源,而且极具地方特色,是客家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出发,以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客家地区传统灯彩的实地... 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传承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不仅拥有丰富的种类资源和造型资源,而且极具地方特色,是客家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出发,以赣闽粤边区客家传统灯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客家地区传统灯彩的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梳理出客家传统灯彩源流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运用我国传统手工艺研究方法,对灯彩造型和装饰进行分析,提出具象模仿和抽象移情的客家传统灯彩的造型艺术观,为客家民间传统手工艺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区 客家传统灯彩 造型艺术
下载PDF
农村合作与金融“下乡”--1934-1937年赣闽边区农村经济复苏考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游海华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83,共16页
1934年底,赣闽边区国共大规模争战的尘埃徐徐落定。如何尽快恢复因战乱而几近崩溃的"收复区"农村经济,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国民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1935年初,赣闽两省政府(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先后派员分赴边区各县成立办事处,用&... 1934年底,赣闽边区国共大规模争战的尘埃徐徐落定。如何尽快恢复因战乱而几近崩溃的"收复区"农村经济,是处于执政地位的国民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1935年初,赣闽两省政府(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先后派员分赴边区各县成立办事处,用"快干手段""组社贷款"和"恢复春耕",构建了以利用合作预备社为基干的现代农村金融网络,政府的"扶农"资金因此得以迅速而有效地"下乡";当年底,江西第8行政区(原中央苏区中心瑞金、兴国等7县)30万户居民中的约15万农户,获得农业、农仓和特种救济贷款共约70万元。正是由于执政政府指导农民创办农村合作的"主动",从而使得农村合作在边区"战后救灾"这一特殊环境和历史时段中,能够充分发挥它的金融"下乡"与资本扶助功能,并启动与刺激了赣闽边区农村经济的复苏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边区 农村合作 金融下乡 农村经济 复苏
原文传递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造物艺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王志强 权亚楠 《天工》 2024年第22期6-8,共3页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窥视客家传统工艺审美的窗口。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客家花灯的民俗文化、音乐与舞蹈文化、手工艺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等内容展开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对现有赣闽粤边区客家造物艺术研究进行分门...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窥视客家传统工艺审美的窗口。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客家花灯的民俗文化、音乐与舞蹈文化、手工艺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等内容展开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对现有赣闽粤边区客家造物艺术研究进行分门别类的综述,探析客家花灯造物艺术的研究动态与路径,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区 花灯 造物艺术
下载PDF
苏区革命后赣闽边区地方公产处置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游海华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73,161,共14页
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原中央苏区暨赣闽边区重新被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版图。1934—1937年间,在社会重构背景下,如何处置历经中央苏区产权变革的赣闽边区祠堂、寺庙、会社等地方公产,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对南京国民政府行为与职... 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原中央苏区暨赣闽边区重新被纳入南京国民政府的控制版图。1934—1937年间,在社会重构背景下,如何处置历经中央苏区产权变革的赣闽边区祠堂、寺庙、会社等地方公产,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对南京国民政府行为与职责的一种考验。经过地方公产处置规则的初步确定、处置规则的变更和实际处置三个阶段,最终,南京国民政府依照相关法律重新确定地方民间组织原有公产的所有权,发放管业证书,同时每年提取民间组织公产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发展以义务教育为主的地方公共事业建设。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公产的处置行为,体现了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责,及其在特殊历史进程和环境下的抉择,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公产经济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边区 地方公产 公产处置 社会秩序 政府职责
原文传递
南京国民政府对赣闽边区战争难民的救济
7
作者 游海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7-82,共6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成为国共激烈争战的战场,涌现出大量难民。针对不同性质的难民,南京国民政府采用了急赈、冬赈、设立收容所等消极赈济,工赈、农赈等积极赈济,以及"免政"等不同方式或政策分别加以救济。其明显特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成为国共激烈争战的战场,涌现出大量难民。针对不同性质的难民,南京国民政府采用了急赈、冬赈、设立收容所等消极赈济,工赈、农赈等积极赈济,以及"免政"等不同方式或政策分别加以救济。其明显特点和作用有:国共争战难民救济的需要催生了地方现代的社会救济事业;战时难民救济工作的重心在于救急;难民救济工作尽管并非尽善尽美,但是,多种救济举措的施行,毕竟给部分难民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不仅保证了他们基本的生活权利,而且为全体难民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这为战时社会的延续和战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重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赣闽边区 战争难民 救济
原文传递
社会秩序与政府职责——1934—1937年赣闽边区地方公产处置探讨
8
作者 游海华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3年第1期303-323,共21页
1934年底,在大规模国共争战结束以后的赣闽边区,如何处置历经中央苏区产权变革的赣闽边区祠堂、寺庙、会社等地方公产,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对政府职责与行为的一种考量。在两难的困境下,南京国民政府一面秉承'保护产权'的理念,依... 1934年底,在大规模国共争战结束以后的赣闽边区,如何处置历经中央苏区产权变革的赣闽边区祠堂、寺庙、会社等地方公产,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对政府职责与行为的一种考量。在两难的困境下,南京国民政府一面秉承'保护产权'的理念,依照相关法律重新确定民间组织原有公产的所有权,发放管业证书;一面每年提取民间组织公产一定比例的收益,用于发展以义务教育为主的地方现代化建设。尽管其具体实施中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保护产权'这一社会发展基本规则的重新厘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与经济效用。认真检讨并学习南京国民政府上述行为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新世纪的今天进一步推进政府主导的产权改革,以及奠定和谐社会发展基石,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边区 地方公产 公产处置 社会秩序 政府职责
原文传递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民众生存状态考察
9
作者 游海华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2年第1期405-426,共22页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民众的生存状态,学界素无专门研究。已有的一些相关论述,主要是关于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此后主要是针对中共游击区的。依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南京国民政...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赣闽边区民众的生存状态,学界素无专门研究。已有的一些相关论述,主要是关于中央苏区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此后主要是针对中共游击区的。依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的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和主力红军长征以后,南京国民政府对于原中央苏区军民,除顽强抵抗的加以枪杀外,其他均视不同情况或不追究,或抓捕后释放、或'感化'、或关押,后来都陆续获得自由。重获自由或停止对抗的原苏区军民,绝大部分在赣闽边区得以生存。总体看来,1935年夏以后的赣闽边区(不包括游击区),尽管不乏阶级报复的行为和情绪,但基本上恢复了普通民众所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这也是赣闽边区得以成长为中国东南抗战大本营的中心,并发挥其东南抗战堡垒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赣闽边区 原中央苏区军民 生存状态
原文传递
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以毛泽东中央苏区时期农村调查为中心的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建新 曾过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2-88,共7页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伴随着中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了更好地得到赣闽粤边区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需要很好地了解当地社会和文化。为此,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特别是对赣南、闽西的集中调查。从空间区域上来看中央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伴随着中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为了更好地得到赣闽粤边区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就需要很好地了解当地社会和文化。为此,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做了大量的农村调查,特别是对赣南、闽西的集中调查。从空间区域上来看中央苏区与赣闽粤边区这个客家大本营地区大致吻合,换句话说就是,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做的农村调查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客家社会的调查,因而这些调查对研究20世纪初期赣闽粤边区的客家社会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边区 农村调查 客家社会
下载PDF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赣闽粤边区的人口运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丽琼 游海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赣闽粤边区,是一个战乱绵延的地区,有关这一时期该地区的人口运动与人口损失尚无准确论述。通过大量地方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的比较研究,从参军参战人数、外迁逃亡的难民、社会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避难迁入的人口(难民...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赣闽粤边区,是一个战乱绵延的地区,有关这一时期该地区的人口运动与人口损失尚无准确论述。通过大量地方资料和实地调查材料的比较研究,从参军参战人数、外迁逃亡的难民、社会人口的非正常死亡、避难迁入的人口(难民)等几个方面,可见长期战乱导致该地区社会人口运动的非正常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区 战乱 人口运动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 被引量:5
12
作者 游海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110,共10页
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作渐进性转型和变迁。近代农业完全衰败的观点在边区缺乏强有... 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向作渐进性转型和变迁。近代农业完全衰败的观点在边区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赣闽粤边区农业渐进性转型的例子说明,对近代中国农业整体变迁评价应立足于多区域的实证研究,任何单一区域的农业评价都无法涵盖近代中国农业的整体变迁内容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年间 边区 农业 转型
下载PDF
清代赣闽粤边区盐粮流通与市镇的发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琍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9-63,共5页
关键词 边区 市镇 流通 清代 行销
下载PDF
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市场网络的传承与嬗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游海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4期62-73,共12页
考察特定历史时段和特定地区的市场网络(交通通信网络)变迁,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该地区一个历史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脉搏。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市场网络(传统古商道网、公路交通网、邮电通信网、信息传递速度)传承与嬗变... 考察特定历史时段和特定地区的市场网络(交通通信网络)变迁,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该地区一个历史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脉搏。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市场网络(传统古商道网、公路交通网、邮电通信网、信息传递速度)传承与嬗变的梳理和考察,揭示了一个市场相对封闭、社会经济相对贫困的山区由传统向现代渐进转型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近代赣闽粤边区社会经济逐渐衰败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 边区 市场网络 传承 嬗变
下载PDF
略论明清时期赣粤闽边区的人口迁移——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亨江 付火水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7-129,共3页
本文对明清时期寻乌县的人口迁移作了初步的考察,对人口迁移的动因、分布的规律进行了分析,以利于我们对明清时期赣粤闽边区人口流动的研究。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边区 人口迁移 寻乌县
下载PDF
略论客家族群祈神禳灾的农耕习俗——以赣闽粤边区为中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春生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4-157,166,共5页
关键词 边区 客家族群 自然灾害 客家人 地方文献 习俗 客家文化 仪式 农耕 水旱灾害
下载PDF
盐粮贸易与清代赣闽粤边区社会经济格局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琍 《盐业史研究》 2013年第3期3-11,共9页
清代赣闽粤边区赣南盛产粮食,但赣南和闽西缺盐,闽西和粤东缺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潮盐扩大销界,随着潮盐的源源流入,在互通有无的商业规则下,赣南与闽粤边区间的盐粮贸易得以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使得盐粮贸易兴盛起来。盐粮贸易成... 清代赣闽粤边区赣南盛产粮食,但赣南和闽西缺盐,闽西和粤东缺米。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潮盐扩大销界,随着潮盐的源源流入,在互通有无的商业规则下,赣南与闽粤边区间的盐粮贸易得以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使得盐粮贸易兴盛起来。盐粮贸易成为闽粤赣边区商品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盐粮贸易往来的频繁对赣闽粤边区的社会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边区
下载PDF
20世纪农民生活变迁研究——以赣闽粤边区为例
18
作者 游海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86-92,共7页
本文在占有地方文献和实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以20世纪赣闽粤边区为例,从衣饰时尚、饮食起居、娱乐生活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农民生活的世纪变迁,并总结了这一变迁所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关键词 20世纪 边区 农民 生活变迁
下载PDF
唐宋时期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的传播
19
作者 邹春生 谢小燕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9-63,共5页
唐宋时期是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时期。通过道教人士的传教活动、地方官府的助教活动以及道教文学作品的传颂等途径,道教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传播和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推动了道教在赣闽粤边区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官府对该地... 唐宋时期是赣闽粤边区道教文化发展与传播的重要时期。通过道教人士的传教活动、地方官府的助教活动以及道教文学作品的传颂等途径,道教文化在赣闽粤边区的传播和发展十分迅速。不仅推动了道教在赣闽粤边区的发展,同时加强了官府对该地区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民俗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边区 道教文化的传播
下载PDF
社会史与革命史该如何结合?——《市场·革命·战争:近代赣闽粤边区的变动与转型》读后
20
作者 钟健 《苏区研究》 2017年第2期116-121,共6页
近几十年来,随着史学界"整体史"取向的追求以及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交互影响的深入,"区域"研究逐渐走向繁盛,并超越作为一种空间意义的分析单位,发展成为具有"范式"意义的方法论。
关键词 边区 革命史 社会史 转型 近代 战争 市场 空间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