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含油性量化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宋明水 赵乐强 +3 位作者 宫亚军 曾治平 沈扬 陈雪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72,共9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总体上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圈-源距离较远、圈闭含油性差异大等特点。圈闭含油性主要受控于断层-砂体(断-砂)输导体系的输导性能、油气运移距离、储-盖物性差等因素。其中,断层、砂体的输导性能分别可用断...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总体上具有分布广、埋藏浅、圈-源距离较远、圈闭含油性差异大等特点。圈闭含油性主要受控于断层-砂体(断-砂)输导体系的输导性能、油气运移距离、储-盖物性差等因素。其中,断层、砂体的输导性能分别可用断层启闭指数、砂体输导指数进行表征,油气运移距离可用圈-源平面距离表征,圈闭储集性能可用遮盖层与储集层孔隙度差值进行表征。圈闭是否含油取决于断层-砂体输导指数是否超过临界值,圈闭含油程度与断层-砂体输导指数、圈闭储-盖孔隙度差呈较好正相关关系,而与圈-源平面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在圈闭含油性与单因素关系分析基础上,通过多因素综合,建立了超剥带圈闭含油性多参数拟合关系式,应用结果表明,该拟合关系式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较高,可用来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圈闭含油性进行量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闭含油性 主控因素 量化评价 超剥带 西北缘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油气运聚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扬 林会喜 +4 位作者 赵乐强 曾治平 宫亚军 郭瑞超 闵飞琼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毯砂边缘-壳下聚集"的成藏特征。超剥带主要有"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淋滤层-毯砂"等3种油气输导样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总体具有"远源供烃,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输导效能主控成藏与富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超剥带 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 油气运聚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轻质油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景坤 周基贤 +5 位作者 王海静 米巨磊 寇晨辉 王岩 周妮 曹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含油气盆地超剥带的勘探以重质油-油砂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的中生代油砂中发现了轻质油,报道了其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并探讨了勘探意义。结果表明,轻质油呈黄绿色荧光,与呈黄褐色荧光的重质油共生。油砂连续抽提发现,重质油... 含油气盆地超剥带的勘探以重质油-油砂为主。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的中生代油砂中发现了轻质油,报道了其基本特征与成藏模式,并探讨了勘探意义。结果表明,轻质油呈黄绿色荧光,与呈黄褐色荧光的重质油共生。油砂连续抽提发现,重质油充注在前(颗粒吸附烃/包裹体烃),轻质油充注在后(孔隙游离烃),油源均来自研究区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典型生标特征为Pr/Ph值小于1,伽马腊烷/C_(30)藿烷为0.43~0.82,C_(20)、C_(21)、C_(23)三环萜烷呈上升型分布。油砂无机地球化学研究发现,2期原油充注明显,形成了2期方解石胶结物,早期MnO和FeO含量在1%~1.5%之间,晚期大于1.5%。白垩纪前,风城组生源成熟油在充注过程中遭受降解,形成重质油-油砂;白垩纪至今,风城组生源高熟轻质油沿横断裂直接运移至超剥带,在断裂"纵横交叉"之处最富集。据此认为,研究区横断裂沿线是这类轻质原油勘探值得考虑的领域。超剥带的勘探可能不仅局限于传统认为的重质油-油砂,若存在有利的成藏条件,亦有可能形成轻质油气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剥带 油砂 轻质油 横断裂 玛湖凹陷
下载PDF
超剥带残留地层测井划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钢花 尚翠红 +2 位作者 刘书会 贾光华 陈涛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68-372,共5页
针对东营南部超剥带地层沉积间断时间短、地层倾角及成像资料缺乏、只用地震资料难以准确确定不整合界面的情况,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Ⅰ级不整合与Ⅱ级不整合2种类型,在地震资料的宏观调控下,运用有序数列分割法,基于常规测井资料,提取... 针对东营南部超剥带地层沉积间断时间短、地层倾角及成像资料缺乏、只用地震资料难以准确确定不整合界面的情况,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Ⅰ级不整合与Ⅱ级不整合2种类型,在地震资料的宏观调控下,运用有序数列分割法,基于常规测井资料,提取相应的敏感性参数,构建综合分层测井曲线,实现不同级别不整合面位置的准确确定。运用测井资料确定的不整合面深度与地质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为超剥带残留地层测井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常规测井资料 超剥带 不整合面 有序数列分割 地层划分
下载PDF
盆缘超剥带成藏规律分析——以坨154块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康晏 乔俊 +2 位作者 刘军锷 朱德燕 王天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1年第12期95-97,102,共4页
胜北断层上升盘二台阶坨154块稠油油藏与郑家-王庄地区地层-岩性油藏同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盆缘超剥带,通过对两个构造带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坨154块自身成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坨154块的成藏规律,认为坨154块馆陶组、沙三上的... 胜北断层上升盘二台阶坨154块稠油油藏与郑家-王庄地区地层-岩性油藏同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盆缘超剥带,通过对两个构造带成藏条件的对比分析,同时对坨154块自身成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坨154块的成藏规律,认为坨154块馆陶组、沙三上的成藏关键是断层切割砂体形成构造-岩性油藏;通过地化指标对胜北断层上下盘油气的运移分析,认为坨154块稠油油藏的油源来自北部洼陷带,胜北断层以及坨154块的次级断层对油气运移提供了输导作用;通过综合分析该区构造及储盖特征,认为构造位置控制了油气藏的类型及油气的富集程度;有效输导体系及优势运移通道是该区油气藏成藏的关键;断层不仅切割砂体形成断块圈闭,起到控藏的作用,并且可沟通油源形成油气运移通道。通过以上分析初步认识了坨154块油气聚集的潜力和规模并可指导坨154块下步的滚动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缘超剥带 稠油油藏 成藏规律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哈山南缘浅层超剥带圈闭识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鲁红利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3年第1期12-16,22,共6页
哈山地区处于盆缘斜坡构造背景,经多期构造运动,地层超剥关系复杂,主要发育超覆-削蚀油藏,圈闭识别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对不整合面的精细刻画、超剥点的准确识别,建立了一套适合超剥带圈闭识别方法,并在研究区发现并描述了大量的圈闭,为... 哈山地区处于盆缘斜坡构造背景,经多期构造运动,地层超剥关系复杂,主要发育超覆-削蚀油藏,圈闭识别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对不整合面的精细刻画、超剥点的准确识别,建立了一套适合超剥带圈闭识别方法,并在研究区发现并描述了大量的圈闭,为哈山南缘浅层超剥带下步勘探提供了有利的勘探目标。哈山地区近年探井相继钻探成功证实了此圈闭识别方法对哈山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山浅层超剥带 不整合圈闭 覆和蚀点 圈闭有效性 泥岩遮挡 春晖油田
下载PDF
哈山南缘浅层超剥带圈闭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鲁红利 《内江科技》 2012年第12期150-150,146,共2页
哈山南缘浅层超剥带勘探潜力巨大,周缘勘探成果丰硕,但研究区内一直未获得突破。本文重点开展了圈闭落实及其发育特征研究。哈山地区处于盆缘斜坡构造背景,多期构造运动,地层超剥关系复杂。通过运用合成地震记录精细标定,区域引层及三... 哈山南缘浅层超剥带勘探潜力巨大,周缘勘探成果丰硕,但研究区内一直未获得突破。本文重点开展了圈闭落实及其发育特征研究。哈山地区处于盆缘斜坡构造背景,多期构造运动,地层超剥关系复杂。通过运用合成地震记录精细标定,区域引层及三维地震连片解释,明确了其展布特征,查明了哈山东、西部地区残余地层的差异性。根据各自地层发育展布特点开展圈闭的识别和描述工作,通过对不整合面的精细刻画、超剥点的准确识别,发现大量的圈闭。然后对已发现圈闭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圈闭的有效性,从而落实有效圈闭,为哈山南缘浅层超剥带提供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山浅层超剥带 圈闭特征 不整合面 泥岩遮挡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圣柱 林会喜 +1 位作者 张奎华 薛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0-34,142,共5页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叠加改造,构造复杂,油气运聚规律不明确,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以已发现的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结构解剖、运移路径识别与油气源精细对比,对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运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叠加改造,构造复杂,油气运聚规律不明确,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以已发现的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结构解剖、运移路径识别与油气源精细对比,对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运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剥带与推覆-冲断带分属不同的油气输导系统,具有不同的油气输导样式,建立了2类4种油气运聚模式:超剥带为玛湖凹陷远源供烃、"断-毯"横向输导、毯缘富集;推覆-冲断带为哈山近源供烃,"多断"联合垂向输导,近源富集,其中,西段推覆叠置区为"断-缝"网状输导,中段冲断叠加区为断砂阶梯输导,东段断褶变形区为断层优势输导。系统总结了输导系统类型及控藏作用,研究结果可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输导模式 地化示踪 超剥带 推覆-冲断 哈山地区
下载PDF
松南长岭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成藏启示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浩 胡烨 +3 位作者 王保华 陆建林 王苗 吕剑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和古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基于"原型控源"这一思想,利用元素化学对长岭断陷主力烃源岩,即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合古构造恢复,明确了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的... 烃源岩形成时期的古构造和古沉积环境共同控制了烃源岩的宏观分布。基于"原型控源"这一思想,利用元素化学对长岭断陷主力烃源岩,即下白垩统沙河子组烃源岩,形成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合古构造恢复,明确了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的分布特征。长岭断陷沙河子组沉积时期总体表现为较大的古水深、潮湿—半潮湿气候、淡水相、厌氧—贫氧环境,这为沙河子组优质烃源岩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条件;该时期盆地由2个较统一的断陷构成,整体为广湖,烃源岩广泛发育,受后期多次反转作用影响,沙河子组发生掀斜并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沙河子组残留烃源岩出现在现今斜坡带;这为斜坡带和盆缘超剥带油气成藏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龙凤山—东岭斜坡、查干花东斜坡和伏龙泉西斜坡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油气成藏"近水楼台",为油气勘探有利区。此外,盆缘超剥带具备了油气成藏条件,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原型控源 古环境 多期构造运动 超剥带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哈山地区东部侏罗系“断-毯”输导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同欣 张善文 +2 位作者 林会喜 王圣柱 庄嘉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5,共4页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东斜坡带侏罗系超覆、剥蚀关系复杂,致使油气输导格架配置及优势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勘探效果不佳。结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对研究区断层、砂体和不整合输导性及其配置关系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断-毯&q...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东斜坡带侏罗系超覆、剥蚀关系复杂,致使油气输导格架配置及优势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勘探效果不佳。结合地质与地球化学方法,对研究区断层、砂体和不整合输导性及其配置关系进行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具有"断-毯"输导运聚成藏的特点;八道湾组一段和西山窑组二段厚层砂体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和横向连通性,构成了油气长距离横向运移的毯状输导层;夏红北断层等大断层沟通了风城组烃源岩与侏罗系毯砂,具有幕式活动的特点,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源断层;哈浅30井南等侏罗系层内断层控制了油气在毯砂中的横向运移遮挡成藏和毯砂之上砂体的垂向分配成藏,为油藏断层;"断-毯"高效输导格架是侏罗系源外供烃、长距离运聚成藏的关键。上述认识对研究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剥带 砂体连通性 “断-毯”输导 哈山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哈浅101地区三叠系稠油油藏勘探成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勇 王学忠 +1 位作者 董臣强 席伟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14,141,共5页
针对乌夏断裂带哈山南缘南东倾斜坡地层超剥带构造特征及地层超剥关系复杂的情况,改进了地震采集和解释技术,得到了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时间域、深度域三套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重建了工区中生界构造模式,地层呈底超顶剥特征,整... 针对乌夏断裂带哈山南缘南东倾斜坡地层超剥带构造特征及地层超剥关系复杂的情况,改进了地震采集和解释技术,得到了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时间域、深度域三套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重建了工区中生界构造模式,地层呈底超顶剥特征,整体呈单倾斜坡,内部被次级断层切割,形成多个断块.建立了哈浅101地区三叠系成藏模式,油源断层沟通,垂向运移,毯内横向运移,在高部位聚集成藏.钻探的哈浅101井首次在该区钻遇到三叠系油层,埋深为202 ~258 m,厚度为52.1 m/3层,热采获得了工业油流,从而找到了1块相对优质的储量.建议在直井热采获工业油流基础上,试验水平井热采,提高单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成效 哈浅101地区 三叠系 稠油油藏 前缘超剥带 哈山地区 准噶尔盆地北缘
下载PDF
准北缘哈山斜坡带侏罗系原油稠化机理及充注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圣柱 林会喜 +1 位作者 张奎华 吴倩倩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7-485,共9页
近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地区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春晖油田和阿拉德油田,目前已在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上报探明稠油地质储量超过5 850×104t。利用研究区原油地球化学指标、储层流体包裹体产状、显微荧光特征及... 近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地区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春晖油田和阿拉德油田,目前已在侏罗系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上报探明稠油地质储量超过5 850×104t。利用研究区原油地球化学指标、储层流体包裹体产状、显微荧光特征及均一温度分析,结合烃源岩埋藏生烃史研究,明确了侏罗系原油的稠化成因机理和充注成藏演化过程。侏罗系原油主要来自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其在运移过程中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埋藏变浅,轻质组分散失,受生物降解作用、氧化作用和水洗作用等综合作用影响不断稠化,成藏之后由于保存条件较差再次稠化,属以生物降解作用为主的次生型稠油。从原油成熟度差异及地球化学叠合属性特征分析,侏罗系油藏存在2期烃类充注过程,第一期为晚侏罗世;第二期为晚白垩世,且以第一期充注为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期充注和2期充注2种油气成藏演化模式,为研究区有利稠油油藏分布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成因机制 地球化学特征 充注期次 成藏模式 侏罗系 超剥带 哈山地区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阿拉特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类型及运聚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祥磊 吴倩倩 +1 位作者 林会喜 张奎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9-618,共10页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阿拉特山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地质结构复杂,油气运聚规律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以已发现油气藏为研究对象,采取地质解剖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示...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拉阿拉特山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地质结构复杂,油气运聚规律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以已发现油气藏为研究对象,采取地质解剖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原油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等示踪指标在运移过程中的地质色层效应原理,对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输导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剥带与推覆—冲断带属于不同的油气输导系统,两者之间存在侏罗系八道湾组底不整合风化黏土层、不整合面之上灰(泥)质砾岩和推覆体顶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硬壳"多重致密分隔层;且两者具有不同的油气来源和油气输导样式。浅层超剥带原油来源于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为远源"断—毯"横向输导模式;中深层推覆—冲断带油气来源于哈山地区风城组烃源岩,为近源"多断"联合垂向输导模式,其中,推覆叠置区为"断—缝"网状输导,冲断叠加区为"断—砂"阶梯输导,断褶变形区为断层优势输导。不同构造单元的输导要素差异配置控制了油气运聚成藏,形成了研究区立体含油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结构 输导模式 地球化学示踪 超剥带 推覆—冲断 哈山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