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在超早期小肝癌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
1
作者 杜小萍 王嘉瑞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3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超早期小肝癌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未确诊的超早期小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检查方式为磁共振增强扫描,研究组检查方式为多层螺旋CT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超早期小肝癌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未确诊的超早期小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检查方式为磁共振增强扫描,研究组检查方式为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未确诊90例患者中阳性患者55例,阴性患者35例。对照组敏感度为76.36%(42/55),准确率为68.89%(62/90),特异性为57.14%(20/35);研究组敏感度为94.55%(52/55),准确率为90.00%(81/90),特异性为82.86%(29/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癌病灶密度的变化形式主要为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的模式,其中动脉期多为高密度变化,约为96.67%,门静脉期、延迟期多为低密度变化,约为74.44%和86.67%。结论:超早期小肝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另外其中的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明确具体的血供变化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超早期小肝癌 诊断效果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超早期小肝癌患者中的辅助诊断效果及影像学特点研究
2
作者 平冬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临床对超早期小肝癌进行诊断时,多层螺旋CT所发挥的辅助诊断作用,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基于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内,以2018年4月为开始,以2023年5月为结束,筛选100例未经确诊的超早期小肝癌患者为本文分析对象。患者疑似患有超早期... 临床对超早期小肝癌进行诊断时,多层螺旋CT所发挥的辅助诊断作用,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基于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内,以2018年4月为开始,以2023年5月为结束,筛选100例未经确诊的超早期小肝癌患者为本文分析对象。患者疑似患有超早期小肝癌,需进行最终病理检查确诊,同时愿意接受影像学检查。对患者分组,随机均等,一组所采用的检验方式是多层螺旋CT,组名是研究组,另一组50例应用MRI磁共振增强扫描。获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确诊,并与最终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统计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性三项指标数据,并对影像学成像的特点进行描述;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后续临床治疗恢复情况。结果 准确率数据:研究组为94.74%,对照组为78.38%;灵敏度数据:研究组72%,对照组58%;特异性数据:研究组85.71%,对照组61.90%,三项指标形成组间差异性对比,研究组占据更好数据优势。影像学显示,病灶密度以高密度、等密度、低密度的模式为变化,动脉期以高密度变化为主,门静脉期与延迟期主要以低密度为主。研究组生存率高,复发率低,数据与对照组形成差异性对比。结论 建议对超早期小肝癌的临床确诊中增加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式,其敏感度高,通过增强扫描能够明确肝脏内病症的血液供应状态,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是一种应用价值非常高的影像学诊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小肝癌 多层螺旋CT 敏感性 特异性 影像学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