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时间在4.5~9.0 h的104例AIS患者。均完善一站式多模式CT检查,采用F-stroke软件处理分析脑CT灌注成像,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按照采用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组(0.6 mg/kg体质量,n=53)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体质量,n=54)。通过对比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临床有效性,通过比较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率、泌尿道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病死率评估临床安全性。结果小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8.49%(31/53),标准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9.26%(3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低于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24 h HT发生率、24 h SICH发生率、泌尿道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分别为1.89%(1/53)、1.89%(1/53)、3.77%(2/53)、1.89%(1/53)、1.89%(1/53),标准剂量组分别为9.26%(5/54)、7.41%(4/54)、1.85%(1/54)、5.56%(3/54)、1.85%(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筛选指导下发病在4.5~9.0 h的AIS患者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小剂量更安全。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4.5~9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5-9 h内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且(PWI-DWI)/DWI×100%≥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依达拉奉+溶栓组)...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4.5~9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5-9 h内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且(PWI-DWI)/DWI×100%≥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依达拉奉+溶栓组)和单纯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1 d、7 d、14 d、90 d NIHSS评分,溶栓前与溶栓后14 d、90 d BI指数。结果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14 d、90 d NIHSS评分较单纯溶栓组显著降低,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90 d BI指数较单纯溶栓组显著升高。结论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PWI/DWI不匹配指导下,依达拉奉联合rt-PA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适当延长溶栓时间窗。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文摘目的探讨发病4.5~9.0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多模式CT筛选下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或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临沂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发病时间在4.5~9.0 h的104例AIS患者。均完善一站式多模式CT检查,采用F-stroke软件处理分析脑CT灌注成像,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并按照采用剂量大小分为小剂量组(0.6 mg/kg体质量,n=53)与标准剂量组(0.9 mg/kg体质量,n=54)。通过对比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临床有效性,通过比较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率、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率、泌尿道出血率、消化道出血率、病死率评估临床安全性。结果小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8.49%(31/53),标准剂量组预后良好率为59.26%(3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低于基线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低于入院时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溶栓后7 d NIHSS评分、溶栓后90 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24 h HT发生率、24 h SICH发生率、泌尿道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分别为1.89%(1/53)、1.89%(1/53)、3.77%(2/53)、1.89%(1/53)、1.89%(1/53),标准剂量组分别为9.26%(5/54)、7.41%(4/54)、1.85%(1/54)、5.56%(3/54)、1.85%(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CT筛选指导下发病在4.5~9.0 h的AIS患者超时间窗应用小剂量和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小剂量更安全。
文摘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rt-PA超时间窗(4.5~9 h)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4.5-9 h内完成磁共振成像检查,且(PWI-DWI)/DWI×100%≥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依达拉奉+溶栓组)和单纯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组(单纯溶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与溶栓后1 d、7 d、14 d、90 d NIHSS评分,溶栓前与溶栓后14 d、90 d BI指数。结果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14 d、90 d NIHSS评分较单纯溶栓组显著降低,依达拉奉+溶栓组患者90 d BI指数较单纯溶栓组显著升高。结论在多模式磁共振成像PWI/DWI不匹配指导下,依达拉奉联合rt-PA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适当延长溶栓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