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小鼠胚胎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产生神经管畸形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小鼠神经管闭合阶段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已获得的小鼠胚胎神经管闭合关键期[胚胎发育第8.5日(embryonic day 8.5,E8.5)、E9.5、E10...目的·探究小鼠胚胎在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下产生神经管畸形的分子调控机制,揭示小鼠神经管闭合阶段基因表达规律。方法·基于已获得的小鼠胚胎神经管闭合关键期[胚胎发育第8.5日(embryonic day 8.5,E8.5)、E9.5、E10.5]高质量脑泡转录组数据,利用短时间序列表达挖掘器(Short Time-series Expression Miner,STEM)软件分别得到RA处理组和正常组在3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趋势数据。对处理组与正常组基因表达趋势不一致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并随机筛选候选基因以验证测序数据可靠性。利用RA诱导构建神经管畸形小鼠模型,分为处理组和正常组,每组各9只。处理组和正常组孕鼠在E7.5分别接受28 mg/kg RA和香油灌胃处理,在E8.5、E9.5、E10.5收集胎鼠脑泡组织,对筛选的候选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验证。结果·正常组共检测出18255个基因的表达量数据,处理组共检测出19037个基因的表达量数据;正常组基因可归纳至7个具有显著意义的表达模式中,处理组基因可归纳至6个具有显著意义的表达模式中;正常组和处理组检测到表达的基因数目足够、表达的模式相似,具有可比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正常组中呈现上升表达趋势但在处理组中呈现下降表达趋势的基因共有46个,在生物学过程层面富集在器官发育、神经元凋亡的正负调控、少突胶质细胞增殖、成纤维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等;在细胞组分层面,主要参与组成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在分子功能层面,主要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有关。正常组中呈现下降表达趋势而在处理组中呈现上升表达趋势的61个基因,在生物学过程层面富集在细胞溶解、氨基酸/离子转运等功能上;在细胞组分层面,富集在胞内分子、皮质颗粒、胞外区域、细胞间隙等;在分子功能层面,与一系列酶及转运蛋白的活性有关。RT-qPCR验证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数据真实可靠。结论·RA干预使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表达失调和应激反应,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机体自我保护相关信号通路激活,维持胚胎正常发育的基因受到抑制。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2016-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道路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6-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目的分析2016-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道路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6-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及标化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及标化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等指标对道路交通伤害所致疾病负担进行描述,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及性别差异,并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2016-2021年共有死亡例数329例;粗死亡率为12.10/10万,标化死亡率12.20/10万;YLL为11950.76人年,标化YLL为12861.22人年,YLL率为4.39‰,标化YLL率为4.73‰。除2021年外,2016-2020年不同性别道路交通伤害所致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死亡人数、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性别的年龄分布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中位死亡年龄为50(31~62)岁,男性中位死亡年龄为45(29~58)岁,女性中位死亡年龄为57.5(43~69)岁。不同性别发生道路交通伤害时使用交通工具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使用摩托车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例数最多。不同性别疾病负担不同;男性疾病负担有时间变化趋势,女性疾病负担稳定无明显趋势。结论不同性别道路交通伤害疾病负担不同;男性疾病负担有随时间下降的变化趋势。男性发生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年龄更年轻;使用摩托车是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2016-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道路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防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6-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道路交通伤害死亡人群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及标化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及标化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率等指标对道路交通伤害所致疾病负担进行描述,并分析其年龄分布及性别差异,并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2016-2021年共有死亡例数329例;粗死亡率为12.10/10万,标化死亡率12.20/10万;YLL为11950.76人年,标化YLL为12861.22人年,YLL率为4.39‰,标化YLL率为4.73‰。除2021年外,2016-2020年不同性别道路交通伤害所致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死亡人数、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性别的年龄分布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中位死亡年龄为50(31~62)岁,男性中位死亡年龄为45(29~58)岁,女性中位死亡年龄为57.5(43~69)岁。不同性别发生道路交通伤害时使用交通工具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使用摩托车发生道路交通伤害例数最多。不同性别疾病负担不同;男性疾病负担有时间变化趋势,女性疾病负担稳定无明显趋势。结论不同性别道路交通伤害疾病负担不同;男性疾病负担有随时间下降的变化趋势。男性发生道路交通伤害死亡年龄更年轻;使用摩托车是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