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踏车训练和呼吸训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淑月 孙婉婷 +5 位作者 龚翔 陈珺雯 杨家慧 曾鸣 鲁俊 许光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692,共6页
目的:评估和比较踏车训练和呼吸训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60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踏车组(n=20)、呼吸组(n=20... 目的:评估和比较踏车训练和呼吸训练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60例MH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踏车组(n=20)、呼吸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踏车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中等强度的透析中踏车训练共12周,每周3次,每次时间40min。呼吸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以及膈肌呼吸训练)共12周,每周3次,每次时间40min。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VO_(2)/HR_(peak))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评估患者的肺功能,肺功能指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表示,即FVC%、FEV1%、MVV%。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包括生理健康(PCS)、精神健康(MCS)、总分。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VO_(2peak)、AT、VO_(2)/HR_(peak)、FVC%、FEV1%、MVV%、PCS、MCS及总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踏车组VO_(2peak)、AT、VO_(2)/HR_(peak)、PCS、总分较本组治疗前增加且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组FVC%、FEV1%、MCS、总分较本组治疗前增加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踏车训练和呼吸训练均能改善MHD患者的心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其中踏车训练在提高运动耐力及生理健康方面疗效更显著,呼吸训练在提高肺功能及精神健康方面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透析中踏车训练 呼吸训练 运动耐力 肺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电动踏车训练仪联合放松训练在经桡动脉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贯怀琳 《医疗装备》 2024年第5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电动踏车训练仪联合放松训练在经桡动脉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接收的92例接受经桡动脉心脏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 目的探讨电动踏车训练仪联合放松训练在经桡动脉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接收的92例接受经桡动脉心脏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电动踏车训练仪联合放松训练。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及心脏康复指标。结果电动踏车训练仪联合放松训练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排出量、左心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动踏车训练仪联合放松训练可改善经桡动脉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促进心脏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踏车训练 放松训练 经桡动脉心脏支架植入术 睡眠质量 心脏康复
下载PDF
床上踏车训练联合股四头肌电刺激对危重患者肌力的影响
3
作者 胡琴 张苓莉 +1 位作者 谢飞飞 文丹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1期861-865,共5页
目的:评估在重症监护室(ICU)早期标准化康复运动中加入股四头肌电刺激联合床上踏车训练的康复治疗对ICU危重患者全身肌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ICU收治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IC... 目的:评估在重症监护室(ICU)早期标准化康复运动中加入股四头肌电刺激联合床上踏车训练的康复治疗对ICU危重患者全身肌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ICU收治的8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ICU收治的72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ICU标准化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股四头肌电刺激联合床上踏车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肌肉力量、自主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ICU活动量表(IM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标准化的早期康复计划中增加早期床上踏车训练和股四头肌电刺激可以改善患者出院时的肌肉力量、活动能力和自理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康复训练 床上踏车训练 股四头肌电刺激
下载PDF
时效性激励联合有氧踏车训练仪在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4
作者 康佳丽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1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联合有氧踏车训练仪在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82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与观察组(41例,予...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联合有氧踏车训练仪在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医院收治的82例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护理)与观察组(41例,予时效性激励联合有氧踏车训练),比较两组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训练计划执行、自我管理及与医护人员协作的依从性评分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力、医疗状况、病情、社会心理状况、一般生活、工作状况等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效性激励联合有氧踏车训练仪可提高起搏器植入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心功能,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性激励 有氧踏车训练 起搏器植入 依从性 心功能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踏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5
作者 江海 康有存 +2 位作者 陈艳华 刘发金 王翠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踏车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踏车训练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药物治疗和常规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n=20)采用FES治疗,试验组(n=2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踏车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肩关节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试验组VAS评分(1.75±0.94)分低于对照组的(2.75±0.91)分,FMA上肢部分评分(22.30±6.01)分、MBI评分(68.25±9.7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9.30±7.04)分、(58.75±12.83)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FES联合踏车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踏车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肩痛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两种下肢踏车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罗予 王翔 +5 位作者 王盛 卞荣 顾绍华 吴玉霞 周秋敏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2-873,共2页
脑卒中患者的行走训练往往需先进行长时间的直立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再进行独立站立和平衡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而且一般需要2—3人搀扶。这样的训练耗时长,效率低,加重治疗师工作负担。目前对一些不具备步行能力的脑... 脑卒中患者的行走训练往往需先进行长时间的直立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再进行独立站立和平衡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而且一般需要2—3人搀扶。这样的训练耗时长,效率低,加重治疗师工作负担。目前对一些不具备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有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加对下肢运动模式的输入和运动再学习,帮助他们改善下肢功能,加速步行功能的恢复,其中包括坐位下肢踏车、直立位下肢踏板训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 踏车训练 下肢肌力训练 行走训练 脑卒中患者 运动再学习 平衡训练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白金柱 洪毅 +3 位作者 关骅 张军卫 唐和虎 姜树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不完全性T10~T12脊髓损伤患者,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均为C级,病程3~4个月,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不完全性T10~T12脊髓损伤患者,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均为C级,病程3~4个月,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理疗和梯度气压助动等),训练组比对照组仅增加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1个项目。治疗时间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FIM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IA感觉评分、FIM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胸腰段 经颅磁刺激 踏车训练 康复
下载PDF
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下肢重度烧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谢肖霞 刘付明英 +1 位作者 彭冲 李延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在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下肢重度烧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观察组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入院时和住院治疗6周...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在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下肢重度烧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观察组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入院时和住院治疗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Berg平衡量表(BBS)和6分钟步行测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NRS评分均明显降低(t>3.636,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319,P<0.05);观察组BBS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t>2.541,P<0.05)。结论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下肢 卧位踏车训练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减重踏车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季瑞芬 杨绍青 +1 位作者 崔玉玲 彭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3期1952-1952,共1页
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受限和情绪障碍,常常影响其生活质量。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物理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活动能力的改善仅具有短期效应,而且很少有特殊针对帕金森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几个研究者曾报道,减重踏车训练对于改善帕金森... 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受限和情绪障碍,常常影响其生活质量。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物理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活动能力的改善仅具有短期效应,而且很少有特殊针对帕金森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几个研究者曾报道,减重踏车训练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和脊髓损伤患者的活动能力非常有效。通过许多研究显示,接受物理治疗的患者,在卧位时,比行走更容易快速灵活地移动下肢。作者认为,减少体重也许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活动能力,所以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减重踏车训练是否有效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 踏车训练 帕金森病 疗效 运动功能受限 情绪障碍 物理治疗
下载PDF
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济红 张玉明 张明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如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功能性电刺激、直立床训练、肌...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如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功能性电刺激、直立床训练、肌电生物反馈及针灸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卧位踏车训练,使用德国ReckMotomedlett02型智能运动训练系统。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balance scale,BBS)、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Barthel指数(the Barthel index of ADL,BI)对患者的平衡、下肢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2组患者的平衡、适动、步行和ADL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卧位踏车活动能有效改善及提高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车训练 脑卒中 功能预后 评估
下载PDF
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踏车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瑾 张丽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0期1606-1608,共3页
目的:探究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踏车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踏车训练治疗,两组... 目的:探究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踏车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施踏车训练治疗,两组均连续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运动功能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训练前,两组UPDRSⅢ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训练后,观察组UPDRS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同时,训练前及训练1周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训练4周及3个月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联合踏车训练可显著提高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同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性听觉注意刺激 踏车训练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踏车训练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
12
作者 刘亚丽 王宏 +1 位作者 刘艳霞 余丽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983-983,共1页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踏车训练 康复疗法
下载PDF
减重、功能电刺激和踏车训练联合治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13
作者 刘卫民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4期2095-2095,共1页
许多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都具有潜在行走能力。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步态训练对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的功效。步态训练实验方法主要有功能性电刺激(FES)和减重支持(BWS),减重支持常与药物联合应用。结果显示,两者均... 许多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都具有潜在行走能力。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步态训练对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的功效。步态训练实验方法主要有功能性电刺激(FES)和减重支持(BWS),减重支持常与药物联合应用。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有效改善患者步行能力。采用减重、功能性电刺激和踏车训练联合治疗提高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所有选取的研究对象在损伤后步行能力至少在1年内无明显改善。经本实验训练后,不论是在踏车时,还是在地面步行速度均有改善,同时还可改善下肢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能力 功能电刺激 踏车训练 联合治疗 脊髓损伤 成重支持 减重支持
下载PDF
踏车训练结合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中的作用
14
作者 张鹏 陈贵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8期1264-1265,共2页
目的:探讨踏车训练结合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FES)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参照组(19例)和研究组(2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参... 目的:探讨踏车训练结合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FES)在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参照组(19例)和研究组(2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下肢踏车训练,研究组给予踏车训练结合循环性FES。评定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综合痉挛量表(CSS)、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AC分级、CSS、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AC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SS评分有所降低,FMA和MBI评分有所提高,且研究组的CSS评分低于参照组,FMA和MBI评分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踏车训练结合循环性FES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状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 踏车训练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减重踏车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康复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皓 姜亚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减重踏车训练 脑卒中偏瘫 步态 康复 研究现状
下载PDF
不同强度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和心肺适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光亮 韩凯月 +1 位作者 苏文龙 张皓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分别连续入组病程<1个月、1~3个月、4~6个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各60例,每个病程的患...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分别连续入组病程<1个月、1~3个月、4~6个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各60例,每个病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踏车训练,试验组为50%~80%最大心率的高强度训练,对照组为<50%最大心率的低强度训练。于训练前、训练2周后、4周后和8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lower extremity,FMA-LE)、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80例,男127例,女53例,平均年龄63.2±8.3岁。各病程内的2组患者训练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卒中病程<1个月的试验组在训练4周时6MWT(279.7±67.5 m vs.221.0±48.2 m,P<0.001)、LVEF(63.8%±0.8%vs.61.9%±0.8%,P=0.036)以及训练8周时的6MWT(355.6±74.8 m vs.307.6±69.0 m,P=0.012)、LVEF(66.4%±0.8%vs.62.3%±0.8%,P=0.001)均优于对照组;病程1~3个月的试验组在训练4周时的6MWT(297.7±46.5 m vs.254.0±43.3 m,P<0.001)、LVEF(63.3%±0.8%vs.60.8%±0.8%,P=0.031)以及在训练8周时6MWT(412.3±64.4 m vs.349.3±54.2 m,P<0.001)、LVEF(65.8%±0.8%vs.61.7%±0.8%,P<0.001)也均优于对照组。卒中病程>3个月的2组在所有评定时间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度有氧踏车训练较低强度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病程≤3个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心肺适能,并且具有剂量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有氧踏车训练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心肺适能
下载PDF
踏车训练中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宋达 施加加 +1 位作者 裴海荣 王平 《中国康复》 2017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观察踏车训练中联合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增加下肢踏车训练(RT300踏车训练系统),观察组在踏... 目的:观察踏车训练中联合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增加下肢踏车训练(RT300踏车训练系统),观察组在踏车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FES)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Berg评定法(BBS),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BBS评分及FAC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踏车训练中联合应用循环性功能性电刺激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踏车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踏车训练影响老年与年轻人体适能及脑部动作皮质的活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黎晋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496-2501,共6页
背景:老化过程会伴随体适能及脑部认知功能下降,而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脚踏车运动具有非完全负重、踩踏阻力可调的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训练中,但踏车训练能否提升个体脑部认知功能值得深入研究。目的:观察踏车运动对... 背景:老化过程会伴随体适能及脑部认知功能下降,而适当运动可以增强身体机能。脚踏车运动具有非完全负重、踩踏阻力可调的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康复训练中,但踏车训练能否提升个体脑部认知功能值得深入研究。目的:观察踏车运动对老年人的影响是否与对年轻人的影响一致。方法:招募43名健康的高校教师,依据受试者年龄分为老年组(n=18,年龄60-75岁)与年轻组(n=25,年龄:25-45岁),分别进行连续4周固定式踏车运动训练,并于运动前、训练4周及训练结束后1个月追踪测试其6 min行走、10 m行走、下肢肌力及经颅磁刺激检测。结果与结论:(1)训练前,老年组虽然在身体活动量上优于年轻组,但在功能性行走、腿肌力及脑部皮质活化度方面均弱于年轻组;(2)4周踏车训练后,老年人与年轻人功能性行走、腿肌力皆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在6 min行走及腿部肌肉力量两方面,但2组提升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年轻人在10 m行走测试上提升率显著高于老年人;(3)训练后1个月时结果显示,4周踏车对年轻人6 min行走及腿部肌肉力量所获得效益有一定延续效应,而对老年组则在10 m行走上所获得效益有一定延续效应;(4)不论是左脑或右脑,老年人在动作阈值、动作诱发电位及大脑皮质动作区域范围均比年轻人差,而踏车4周训练对老年人及年轻人脑部动作皮质活化与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连续4周踏车运动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功能性行走能力及下肢肌力,且老年人接受踏车运动训练可以达到与年轻人差不多的提升效果及延续效应,而踏车运动是否可以改善老年人及年轻人的脑部皮质活化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体育运动 组织工程 运动训练 皮质活化 体适能 功能性行走 经颅磁刺激 腿肌力 生理功能 心理功能 记忆力
下载PDF
八段锦联合有氧踏车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柯俊华 王芳 +2 位作者 张学曦 范文曦 邱福山 《福建中医药》 2022年第9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有氧踏车训练的康复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八段锦联合有氧踏车...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有氧踏车训练的康复方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八段锦联合有氧踏车训练,2组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摄氧量(PeakVO_(2))、代谢当量(MET)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VEDD、NT-proBNP均明显降低(P<0.05),LVEF、PeakVO_(2)、MET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VEDD、NT-proBNP均明显降低(P<0.05),LVEF、PeakVO_(2)、MET明显提高(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有氧踏车训练的康复方案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八段锦 有氧踏车训练 心脏康复
下载PDF
强化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生活能力及心肺适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杰 顾术理 张倩倩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6-39,共4页
目的:探究强化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生活能力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1次/d,观察组给予强化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 目的:探究强化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对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生活能力及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1次/d,观察组给予强化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2次/d,比较两组生活能力及心肺适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峰值摄氧量(VO_(2))、无氧阈(AT)高于对照组(P<0.05),峰值氧脉搏(VO_(2)/HR)水平、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_(2))斜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功能性电刺激踏车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早期康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心肺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功能性电刺激 踏车训练 脑卒中 生活能力 心肺适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