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慎谈“新轴心时代” 被引量:3
1
作者 何二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39,共5页
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理论,同时也非常谨慎地对“新轴心期”作了一些预测。然而,现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往往未作严谨的论证便轻易宣布“新轴心时代”(或“第二个轴心时代”)已经到来,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 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理论,同时也非常谨慎地对“新轴心期”作了一些预测。然而,现在国内外许多学者,往往未作严谨的论证便轻易宣布“新轴心时代”(或“第二个轴心时代”)已经到来,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利于今天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 艾森斯塔特 杜维明 汤一介
下载PDF
论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型——兼与陈来教授商榷 被引量:2
2
作者 谌中和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0-144,共5页
前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主要是围绕生产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所以小国寡民是夏商时代社会生活的必然状况。由于生产的规律慢慢为人们所认识,剩余产品的增加导致大国时代的到来。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周公和孔子... 前轴心时代的社会生活主要是围绕生产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所以小国寡民是夏商时代社会生活的必然状况。由于生产的规律慢慢为人们所认识,剩余产品的增加导致大国时代的到来。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周公和孔子是这一时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就如何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进行的探索与讨论奠定了后世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 中国文化 转型
下载PDF
略论中国神话的“轴心时代”
3
作者 谷颖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中国神话在其“轴心时代”,先民凭借原始的感性思维创造了无数著名神话,流传至今。然而“神话轴心”又决不仅仅满足于神话的丰产,更关注的是神话对后世的无法估量的影响。神话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并不张扬于表面,更多的是... 中国神话在其“轴心时代”,先民凭借原始的感性思维创造了无数著名神话,流传至今。然而“神话轴心”又决不仅仅满足于神话的丰产,更关注的是神话对后世的无法估量的影响。神话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并不张扬于表面,更多的是在人们无意识的状态下对生活产生影响。无论是前轴心时代、轴心时代、轴心时代以后,乃至今天,神话的魅力仍未见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神话 轴心时代
下载PDF
新轴心时代哲学走向的特点 被引量:9
4
作者 汤一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共4页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无疑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得到发展的 ;新的轴心时代将是一个多元对话、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时代 ;2 1世纪将是精英哲学与大众哲学相结合。中国哲学必须在发挥自身固有的内在精神的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以便跟上当前世... 新轴心时代的文化无疑是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得到发展的 ;新的轴心时代将是一个多元对话、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时代 ;2 1世纪将是精英哲学与大众哲学相结合。中国哲学必须在发挥自身固有的内在精神的同时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以便跟上当前世界哲学发展的总趋势而成为新轴心时代的哲学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精英哲学 发展 大众哲学 中国
下载PDF
哲学与时代精神——轴心时代中国与希腊哲学产生之初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邹之坤 刘成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47-50,共4页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东西方哲学在产生之初就确立了哲学这一特征。"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提出的人类共同的精神突破期,正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这一时期,东西方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产生了哲学思维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东西方哲学在产生之初就确立了哲学这一特征。"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提出的人类共同的精神突破期,正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这一时期,东西方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产生了哲学思维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正是轴心时代的人类社会的剧变和失序,使先民和圣贤们思考人类的命运和时代的走向,从而在哲学产生之初就确立了它从思想上把握时代精神的使命。而那些没有在这一轴心期产生哲学思考和理论思维的文明,以后逐渐走向了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与时代精神 轴心时代 中国与希腊
下载PDF
论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的中国思想来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雪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6,共11页
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文明之梳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明是以何种方式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的。而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达至终极真理的方式方面,给予了雅斯贝尔斯以极大... 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文明之梳理,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察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文明是以何种方式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的。而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达至终极真理的方式方面,给予了雅斯贝尔斯以极大的启发。本文考察了中国资源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观念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进而指出,如果没有中国思想参与的话,"轴心时代"这一概念会不会出现,都是值得考虑的。反过来,正是借助于作为存在哲学大师的雅斯贝尔斯的复述,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实际上,中国只是雅斯贝尔斯寻求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对世界不同文明发展进程的探寻,来思考和揭示人性存在的现状,进一步发现共同的起源和未来,从而为他的世界哲学理念提供一个更加广泛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轴心时代 中国思想 孔子 老子
下载PDF
海派文化与新轴心时代的中国开端形态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士林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82,共13页
现代化进程是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战略调整过程,对于上海而言,在初步具备了参与城市竞争的资格与身份之后,上海开埠又为自身迅速获得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国际资源打开了通道。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国际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 现代化进程是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战略调整过程,对于上海而言,在初步具备了参与城市竞争的资格与身份之后,上海开埠又为自身迅速获得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国际资源打开了通道。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国际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大都市,是因为在上海发展的每一关键时刻,都能吸收到当时对世界和中国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念、智慧与精神。上海在每一重要阶段都与不同形态的轴心期智慧直接相关。始于上海开埠至1930年代确立的上海文化中心,对深入了解中国文明如何融入全球化的新轴心时代,是一个最值得关注与研究的精神文化形态。在中西、古今的矛盾与冲突中,上海成功地完成了新的精神觉醒并创造出独特的新文化形态,在充满血与火、生与死的现代深渊中探索出一条生命之路,为中国开始纳入新轴心时代的世界新文明体系充当了先锋。上海在新轴心时代的精神觉醒与新文化形态则直接开启了中国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审美趣味。海派文化精神与海派生活方式,在促进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日常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转型上,是现代中国任何一个区域文化都无法相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文化 轴心时代 开端形态
下载PDF
回望“轴心时代”——“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 被引量:4
8
作者 洪峻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6-113,共8页
胡适等新文化人提出"五四文艺复兴"之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他们发现先秦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媲美的"轴心时代",发掘了久已衰落的先秦诸... 胡适等新文化人提出"五四文艺复兴"之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他们发现先秦诸子并立、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媲美的"轴心时代",发掘了久已衰落的先秦诸子之学,从而确立了"五四文艺复兴"的目标和内容。通过对"轴心时代"思想文化和精神传统的复兴,为新文化的创造提供本土资源与动力,这是新文化人倡导的"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文艺复兴 轴心时代 诸子学
下载PDF
前轴心时代背景下的中华文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永华 李彦武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7,60,共3页
中华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弹性和张力,在前轴心时代背景下,这种文化的哲学源头可归结为《易》。《易》的因顺执守、通变包容和贴近人性的人文内涵,奠定了中华文化后世的儒道对立互补、刚柔相济的韧性特质,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并形... 中华文化有着非同寻常的弹性和张力,在前轴心时代背景下,这种文化的哲学源头可归结为《易》。《易》的因顺执守、通变包容和贴近人性的人文内涵,奠定了中华文化后世的儒道对立互补、刚柔相济的韧性特质,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延续,并形成张弛有度、兼收并蓄的最有生命力的韧性和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中华文化 韧性 儒道互补
下载PDF
古典儒学与轴心时代的突破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灏 卢华 《政治思想史》 2014年第1期10-21,共12页
史华慈先生近来出版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重新开启了古代中国轴心时代的突破这个话题。②我在这篇文章中想要探讨两个特定的问题:第一,这个突破之开端的时间定位问题;第二,古典儒学的发展当中所体现的这个突破的特质问题。
关键词 轴心时代 古典儒学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定位问题 史华慈
下载PDF
新“轴心时代”的文明对话——论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 被引量:3
11
作者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5-30,共6页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一发表,在世界上就引起了很大反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是对这一思潮反映的产物。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作为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他通过对...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理论一发表,在世界上就引起了很大反响。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是对这一思潮反映的产物。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作为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他通过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批评,揭示了文明对话的时代内涵;第二,他主要借助于雅斯培尔斯"轴心时代"理论,通过时启蒙反思和多元现代性论域的开展,论证了新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后,主要讨论文明对话的三种形态,指出新轴心时代文明对话的一些基本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文明对话 当代新儒家 杜维明 文化哲学
下载PDF
前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早期中西文明比较研究论纲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毓周 王志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5-10,2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文明形成的途径、社会结构、政治模式、思想文化四个方面的比较 ,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人性及人类文明起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同时在复杂的历史条件激荡下各自适应所属环境和自身背景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并从制度经济学... 本文通过对文明形成的途径、社会结构、政治模式、思想文化四个方面的比较 ,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人性及人类文明起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同时在复杂的历史条件激荡下各自适应所属环境和自身背景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公元前 11世纪中国和希腊由于迁徙和征服造成的社会结构变迁 ,对中国和希腊“轴心时代”因何产生 ,为何同时产生等问题 ,提出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文明比较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轴心时代”中国体育文化本源及其当代传承创新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仁盛 赵宪恒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126,共5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治格局、文化思想及经济背景,探究体育文化精神、道德与意识的本源。研究结论:在着力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背景下,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要通过体育文化本源的当代传承创新,引领体育...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治格局、文化思想及经济背景,探究体育文化精神、道德与意识的本源。研究结论:在着力推进国家软实力建设背景下,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要通过体育文化本源的当代传承创新,引领体育人文精神建设,将其扩展至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中,擢升国民道德素质,夯实中国体育强国梦,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体育文化本源在当代的传承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史 体育文化 轴心时代 传承创新 中国
下载PDF
世界轴心时代的诗学双峰——与亚里士多德《诗学》并峙的荀子《乐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衍柱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57,共7页
在世界轴心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之间,在诗学的历史上出现了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是中国战国末期荀子的《乐论》。人论是二人诗学思想的共同出发点,亚里士多德是性善论者,荀子是性恶... 在世界轴心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之间,在诗学的历史上出现了两座并肩而立的高峰:一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一是中国战国末期荀子的《乐论》。人论是二人诗学思想的共同出发点,亚里士多德是性善论者,荀子是性恶论。荀子在诗学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关于诗的存在论、诗的创作论、诗本与诗象论、诗的价值论几个方面。荀子的诗学思想影响深远,应在世界诗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双峰 亚里士多德 苟子 《诗学》 《乐论》
下载PDF
书写媒介对中国“轴心时代”思想变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鑫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3-98,共6页
"轴心时代"是人类主要文明都经历过的关键变革时期。春秋到汉初是中国的"轴心时代",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主流思想和传播媒介。思想的变革与书写媒介共同发展。作为思想传播的新载体,书写媒介加速旧时... "轴心时代"是人类主要文明都经历过的关键变革时期。春秋到汉初是中国的"轴心时代",变革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主流思想和传播媒介。思想的变革与书写媒介共同发展。作为思想传播的新载体,书写媒介加速旧时代礼乐思想的瓦解与转向,推动百家思想的融合,促进新思想的相对普及。书写媒介迎合变革时期的思想传播要求,给予了书写媒介对思想变革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写媒介 轴心时代 思想变革
下载PDF
从黄帝到孔子——前轴心时代的文化传统 被引量:3
16
作者 姜广辉 《中华文化论坛》 1999年第3期75-85,共11页
从中国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学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在进入文明前的原始时代,诸侯万邦,人口渐众,人们共同面临多灾的生存环境的挑战。为了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巨大矛盾,古代中国人以同祖同根的理念在幅员广大的地区内建构一种社... 从中国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学所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在进入文明前的原始时代,诸侯万邦,人口渐众,人们共同面临多灾的生存环境的挑战。为了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巨大矛盾,古代中国人以同祖同根的理念在幅员广大的地区内建构一种社会管理组织,在社会的公共事务方面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心时代 黄河流域 德治 孔子 “礼治” 上古时代 “大同” “小康” 氏族 黄帝
下载PDF
先秦子书的编集与“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以《韩非子》成书过程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世年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8,167,共8页
先秦子书的成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关涉到古书体例与"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作为诸子集成之作的《韩非子》,其编集过程在先秦子书中颇具代表性。其成书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韩非去世后已有门徒整理师说,将其著述搜集汇... 先秦子书的成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关涉到古书体例与"轴心时代"的经典生成。作为诸子集成之作的《韩非子》,其编集过程在先秦子书中颇具代表性。其成书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韩非去世后已有门徒整理师说,将其著述搜集汇为一编,但此本与今本相比并不完整;第二,汉初能见到宫廷内府藏书者,又将《初见秦》、《存韩》等秦廷档案文书编入,这是在武帝建元元年罢黜申、商、韩非等诸家学说之前完成的。以此为个案考察先秦子书的成书,可以对"轴心时代"的意义作更为深刻的理解:所谓此时期的"精神导师",更多是就文化元典的创制者而言,他固然主要指学派创始人,却也与整个学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轴心时代 元典生成 古书体例
下载PDF
论新轴心时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与普世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方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 处于崭新的"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建设需要立足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实,并且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包容的胸怀。当代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大体上可以展现为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现代范型、融入中国文化的西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等四种主要形态,文化民族性的精髓就是我们时代应有的民族精神和我们民族应有的时代精神。世界多元文化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文明"、"幸福"、"和谐"等理念集中呈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普世性特质,它们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普世的价值原则、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轴心时代 民族性 普世性
下载PDF
互联网社会与新轴心时代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劲 陈洪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50-56,共7页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人们的生存时空基础、思维方式和交往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改变。当前互联网社会预示着新轴心时代已经到来,它具有不同于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的新特点:以"后物欲...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对人们的生存时空基础、思维方式和交往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改变。当前互联网社会预示着新轴心时代已经到来,它具有不同于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的新特点:以"后物欲"和认知盈余为前提,促进精英与大众相融合,创生人类统一文化,指向互联互通基础上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以及地域统一体基础上精神统一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 互联网社会 轴心时代 交往关系
下载PDF
仁的思想与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教典范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赟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在孔子那里,仁不能仅仅在道德或伦理的范畴内加以理解,而必须作为与帝王时代不同的政教典范而被确立。作为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教典范,它将帝王之道,即德的典范与礼的典范在人之为人的地基上再结构化,以文教与神教两个层次完成了面向一切... 在孔子那里,仁不能仅仅在道德或伦理的范畴内加以理解,而必须作为与帝王时代不同的政教典范而被确立。作为轴心时代中国的政教典范,它将帝王之道,即德的典范与礼的典范在人之为人的地基上再结构化,以文教与神教两个层次完成了面向一切个人的塑造普遍政教主体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教 轴心时代 政教典范 文教与神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