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应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热敏灸组、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各70例。对照组术后第1月开始试...目的:观察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应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热敏灸组、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各70例。对照组术后第1月开始试孕。热敏灸组术后第10天行热敏灸治疗,每月10次,共3疗程,治疗期间可以试孕。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热敏灸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0天在阴道侧穹窿天宫穴(自创穴)注射利多卡因,加丁胺卡那、丹参注射液2 m L,治疗期间禁止同房,术后第4月开始试孕。观察3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随访至治疗后12月,3组宫内妊娠率、累计自然妊娠率、平均受孕时间分别为:对照组25.76%(17/66)、33.33%(22/66)、(4.92±1.56)月;热敏灸组32.81%(21/64)、40.63%(26/64)、(4.89±1.56)月;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46.15%(30/65)、56.92%(37/65)、(6.93±1.44)月,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对照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热敏灸联合穴位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优于其余2组。3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可提高宫内自然妊娠率及累计自然妊娠率。展开更多
目的:在术后常规抗炎基础上,探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与单纯热敏灸治疗对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目的:在术后常规抗炎基础上,探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与单纯热敏灸治疗对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仅术后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钠抗炎1周。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阴道血止后行热敏灸治疗,穴取腰阳关、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子宫,并随证加减。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热敏灸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阴道止血后在"天宫穴"(经验穴,即宫颈下旁开1.0 cm,左右各一穴)行穴位注射(利多卡因1 m L、丁胺卡那2 m L、丹参注射液2 m L),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lu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窗口期A型子宫内膜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0/70)vs 31.4%(22/70),50.0%(35/70)vs 31.4%(22/70),均P<0.05]。各组治疗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均较治疗前增厚(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RI外,各组治疗后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应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热敏灸组、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各70例。对照组术后第1月开始试孕。热敏灸组术后第10天行热敏灸治疗,每月10次,共3疗程,治疗期间可以试孕。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热敏灸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0天在阴道侧穹窿天宫穴(自创穴)注射利多卡因,加丁胺卡那、丹参注射液2 m L,治疗期间禁止同房,术后第4月开始试孕。观察3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随访至治疗后12月,3组宫内妊娠率、累计自然妊娠率、平均受孕时间分别为:对照组25.76%(17/66)、33.33%(22/66)、(4.92±1.56)月;热敏灸组32.81%(21/64)、40.63%(26/64)、(4.89±1.56)月;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46.15%(30/65)、56.92%(37/65)、(6.93±1.44)月,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对照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与对照组比较,热敏灸联合穴位组与热敏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优于其余2组。3组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可提高宫内自然妊娠率及累计自然妊娠率。
文摘目的:在术后常规抗炎基础上,探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与单纯热敏灸治疗对经宫腹腔镜输卵管造口术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210例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仅术后静脉滴注头孢西丁钠抗炎1周。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阴道血止后行热敏灸治疗,穴取腰阳关、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子宫,并随证加减。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热敏灸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阴道止血后在"天宫穴"(经验穴,即宫颈下旁开1.0 cm,左右各一穴)行穴位注射(利多卡因1 m L、丁胺卡那2 m L、丹参注射液2 m L),左右两侧交替进行。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lu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热敏灸组窗口期A型子宫内膜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0/70)vs 31.4%(22/70),50.0%(35/70)vs 31.4%(22/70),均P<0.05]。各组治疗后窗口期子宫内膜均较治疗前增厚(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除对照组RI外,各组治疗后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热敏灸组与对照组(均P<0.05),热敏灸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