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西部地区牧草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1
作者 耿琦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0122-0125,共4页
随着辽宁西部地区牧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牧草生产现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本文针对辽宁西部地区现阶段牧草栽培、生产的实际,简要叙述了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特点的牧草整地、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种、日常管理以... 随着辽宁西部地区牧草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牧草生产现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本文针对辽宁西部地区现阶段牧草栽培、生产的实际,简要叙述了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特点的牧草整地、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播种、日常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高产高效配套种植技术。以期为辽西西部地区牧草产业的高效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牧草 高产高效 种植技术
下载PDF
辽宁西部义县组被子植物花粉的首次发现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宪曾 任东 王宇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5-272,共8页
对辽宁西部晚侏罗世义县组中的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发现了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该花粉植物群可分为三大类,即无孔沟粉类、原始单远极沟粉类和原始三沟粉类。该发现表明在晚侏罗世原始被子植物已经存在,... 对辽宁西部晚侏罗世义县组中的孢粉植物群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发现了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该花粉植物群可分为三大类,即无孔沟粉类、原始单远极沟粉类和原始三沟粉类。该发现表明在晚侏罗世原始被子植物已经存在,并且已呈现出多类型特点。义县组中被子植物花粉的新发现为研究被子植物起源问题提供了新的化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子植物花粉 晚侏罗世 义县组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植被恢复研究:基于演替理论和生态系统退化程度 被引量:18
3
作者 杜晓军 姜凤岐 焦志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07-1511,共5页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 ,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在辽宁西部地区 ,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 在对辽宁西部地区植被演替分析的基础上 ,选用不同演替阶段的生境指标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 ,定量确定了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 .在辽宁西部地区 ,南刘杖子林场的天然栎林、天然油松林、杨栎林、牛河梁和欺天林场坡地的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松栎林的平均相异系数分别为 0 6 5 5、0 6 6 5、2 0 2 9、3 919,综合反映了其在生态系统演替 /退化中的相对位置 .研究表明 ,辽宁西部低山丘陵区现有油松林 (阴坡 )立地大多已退化到灌木林和先锋乔木林之间的演替阶段 ,并且接近于先锋乔木林阶段 ;建议在现有人工林经营改造或营造混交林时 ,应适当增大灌木树种和先锋乔木树种的比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退化程度 演替理论 植被恢复 油松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宁西部晚中生代鱼群──辽宁西部晚中生代地层和鱼群研究之三 被引量:10
4
作者 金帆 张江永 周忠和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9-193,249-251,共25页
文中主要依据辽宁西部凌源、建昌、喀左、朝阳、北票、义县和阜新七个市县25个鱼化石点的新材料,对首次发现于辽西晚中生代地层中的古鳕类未定种、师氏中华弓鳍鱼、中华狼鳍鱼、三棵榆树狼鳍鱼、华夏鱼、副狼鳍鱼、聂尔库鱼和真骨鱼类... 文中主要依据辽宁西部凌源、建昌、喀左、朝阳、北票、义县和阜新七个市县25个鱼化石点的新材料,对首次发现于辽西晚中生代地层中的古鳕类未定种、师氏中华弓鳍鱼、中华狼鳍鱼、三棵榆树狼鳍鱼、华夏鱼、副狼鳍鱼、聂尔库鱼和真骨鱼类未定种做了简单记述;对辽西已知的戴氏狼鳍鱼和室井氏狼鳍鱼的部分形态特征做了较详细的补充描述和订正。目前能较肯定地归入狼鳍鱼科的有狼鳍鱼、吉南鱼和固阳鱼三个属。亚洲鱼属与狼鳍鱼属仅在尾上骨的有无及尾鳍分叉鳍条的数目上有差异。狼鳍鱼属在辽西包含四个种──戴氏、室井氏、中华和三棵榆树狼鳍鱼。辽西的德永氏狼鳍鱼应为戴氏狼鳍鱼的同物异名。常氏鱼和辽西鱼均为吉南鱼的晚出异名。副狼鳍鱼的形态特征已与骨舌鱼科的现生种类很相近,可将其归入该科。山东的宁家沟谭氏鱼是张氏副狼鳍鱼的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群 晚中生代 鱼纲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宁西部农村环境近50年最高最低气温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梁群 张国林 +1 位作者 刘月英 包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S1期47-50,73,共5页
选择周边环境近50a相对改变较小,位于农村的气象观测站资料,应用序列相关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分析辽西农村环境下的气温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农村近50a年平均气温增暖幅度远小于周边城市的增温幅度。就年均值而言,平均气温... 选择周边环境近50a相对改变较小,位于农村的气象观测站资料,应用序列相关和气候倾向率等统计方法,分析辽西农村环境下的气温趋势变化。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农村近50a年平均气温增暖幅度远小于周边城市的增温幅度。就年均值而言,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呈增温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序列相关显著,增温明显。四季平均最高气温呈增温趋势,其中冬季、春季和秋季增温明显,冬季是增温的主要时段;四季平均最低气温上升、下降均不明显。周边城市升温幅度是辽宁西部农村的2.6倍。日最高气温是升温的主体,日最低气温不存在升温趋势,这一点与众多专家的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在对研究对象气象站的选择时,尽量避开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旨在为研究农村气候变化,描述农村气候特征,评价农村气候生态环境提供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农村环境 气温 趋势变化 倾向率
下载PDF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作物生长季降水特征及对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韩秀君 杨青 +4 位作者 孙晓巍 王桂春 李爽 潘忠义 贾旭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利用1961—2012年辽宁西部地区16个气象观测站的历史逐日降水资料,应用降水趋势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和莫莱(Morlet)小波函数,对玉米作物各生长阶段及整个生长季的降水特征及其对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在玉米作物播... 利用1961—2012年辽宁西部地区16个气象观测站的历史逐日降水资料,应用降水趋势分析、降水距平百分率和莫莱(Morlet)小波函数,对玉米作物各生长阶段及整个生长季的降水特征及其对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在玉米作物播种期、苗期的降水呈增加趋势,发生春旱的概率降低;拔节孕穗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成熟期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发生夏旱、秋旱的概率增大;玉米作物在整个生长季内的降水总体上呈减少趋势;玉米作物各生长期和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小尺度为2-3年的短周期,大尺度为14-16年的长周期。综合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小尺度的周期变化,结合降水年际、年代际变化特点,得出玉米作物在整个生长季的降水量在近2年处于偏多期,有利于玉米作物增产;播种期和苗期降水在近2年处于偏多期,对玉米播种非常有利;拔节孕穗期降水在近2年处于偏少期,应加强灌溉及人工增雨作业;抽雄吐丝期降水虽呈加速减少趋势,但综合分析显示,近2年的降水处于偏多期,对玉米增产至关重要;灌浆成熟期降水在近2年处于偏少期,缺水可造成穗粒质量降低,进而导致减产,因此应根据玉米作物需水情况,科学制定需水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let)小波函数 多时间尺度 玉米作物 降水周期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驰龙类(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星 汪筱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其中包括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伤齿龙类和窃蛋龙类 (Xu ,2 0 0 2 )。本文报道该层位产出的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确认这一标本不同于热河群已...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其中包括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伤齿龙类和窃蛋龙类 (Xu ,2 0 0 2 )。本文报道该层位产出的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确认这一标本不同于热河群已知的其他 3种驰龙类 ,并建立了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陆家屯纤细盗龙 (Graciliraptor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 .)。驰龙类最初发现于北美晚白垩世地层中 (MatthewandBrown ,1 92 2 ) ,随后在蒙古晚白垩世地层中也有发现 (Osborn ,1 92 4 ) ;现在已知驰龙类的化石记录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亚地区的白垩纪地层中 (Xu ,2 0 0 2 )。千禧中国鸟龙 (Sinornithosaurusmillenii)曾代表最早的确定无疑的驰龙属种 (Xuetal.,1 999) ,其生存时代大约为 1 2 5Ma (Swisheretal.,1 999)。陆家屯纤细盗龙正型标本产于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 ,其上覆和下伏岩层的同位素年代分别为 1 2 8Ma和 1 39Ma (Swisheretal.,2 0 0 1 )。因此 ,陆家屯纤细盗龙代表已知最早的驰龙属种。陆家屯纤细盗龙和其他驰龙类共享以下近裔特征 :尾椎前关节突和脉弧极度加长、上颌齿后缘锯齿明显大于前缘锯齿和指节III- 2明显缩短。陆家屯纤细盗龙的以下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驰龙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早白垩世 义县组 驰龙类 系统发育 鸟类
下载PDF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手盗龙类(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星 汪筱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5-202,共8页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化石 ,已知兽脚类恐龙包括 8属 1 0种 ,其中 6属 8种保存有原始羽毛或者羽毛结构。已经报道的属种均产自朝阳地区。 2 0 0 1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野外...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热河群义县组和九佛堂组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化石 ,已知兽脚类恐龙包括 8属 1 0种 ,其中 6属 8种保存有原始羽毛或者羽毛结构。已经报道的属种均产自朝阳地区。 2 0 0 1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野外考察队在邻近朝阳的锦州地区义县头台乡王家沟义县组下部采集到一件恐龙标本。这一标本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肩带和前肢 ,在骨骼化石附近还保存了皮肤结构。通过研究对比 ,我们建立了手盗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长掌义县龙 (Yixianosauruslongimanusgen .etsp .nov .)。依据以下特征将长掌义县龙归入手盗龙类 :肩胛骨明显短于肱骨、肩臼窝的乌喙骨部分小、乌喙骨近四方形、尺骨向后弯曲以及挠骨细。长掌义县龙手部的相对长度以及手指各指节的相对比例不同于已知手盗龙类。原始兽脚类恐龙的手部一般短于肱骨 ;手盗龙手部加长 ,长于肱骨 ;原始鸟类的手部相对更长 ,但进步鸟类出现反转 ,手部次生变短。长掌义县龙手部的相对长度在非鸟兽脚类恐龙当中仅比原始祖鸟 (Protarchaeopteryx) (Jietal.,1 998)和树息龙 (Epidendrosaurus) (Zhangetal.,2 0 0 2 )短。次末端指节加长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进步特征 ,长掌义县龙具有这一特征。比如 ,长掌义县龙的手指指节Ⅱ 2长于掌骨Ⅱ ,在已知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早白垩世 义县组 手盗龙类
下载PDF
辽宁西部一新的帆翼龙类化石(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 李莉 +1 位作者 段冶 程绍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740,共4页
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一具有部分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命名一新的帆翼龙——赵氏龙城翼龙(新属新种)。头骨和牙齿形态显示龙城翼龙与宽齿帆翼龙的关系要比与其他翼龙的关系密切,龙城翼龙是目前辽西九佛堂组中发现的唯一的帆翼龙类。... 根据发现于辽西朝阳九佛堂组一具有部分头骨的不完整骨架,命名一新的帆翼龙——赵氏龙城翼龙(新属新种)。头骨和牙齿形态显示龙城翼龙与宽齿帆翼龙的关系要比与其他翼龙的关系密切,龙城翼龙是目前辽西九佛堂组中发现的唯一的帆翼龙类。帆翼龙科原仅一属种,发现于英国早白垩世地层中,辽西早白垩世新帆翼龙的发现,不但扩大了其地理分布,也证明辽西是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翼龙辐射、分异的重要地区。这对研究翼龙的起源和演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城翼龙 帆翼龙科 九佛堂组 早白垩世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宁西部地区玉米发育期的降水满足度与干旱风险 被引量:7
10
作者 戴海燕 张国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90-194,共5页
为玉米生产防灾减灾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采用辽宁西部气象监测站1953—2013年气候资料,运用积分湿度指数、干湿指数、气候倾向率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评价辽西地区玉米全生育期降水满足度、干旱频率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53—201... 为玉米生产防灾减灾服务,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采用辽宁西部气象监测站1953—2013年气候资料,运用积分湿度指数、干湿指数、气候倾向率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评价辽西地区玉米全生育期降水满足度、干旱频率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1953—2013年期间玉米全生育期大气降水减少,气候变化率为-11.594mm/10a,近10年(2004—2013年)减少76.7mm;耗水量增加,气候变化率为3.842mm/10a,近10年增加11.6mm;玉米全生育期水分平均亏缺66.9mm,近10年亏缺122.7mm;2)降水满足度为84.0%,气候倾向率为-2.512mm/10a,近10年降水满足度下降16.3%;3)辽西地区玉米全生育期内属于半湿润气候类型,半干旱年景占27.9%,近10年干湿程度升级为半干旱气候类型;4)干旱风险度平均为26.9%,干旱风险度升高趋势明显,2004—2013年比1953—1962年干旱风险度增加14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发育期 降水量 耗水量 满足度 干旱风险 辽宁西部地区
下载PDF
辽宁西部地区霜冻致灾风险指数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黎 尹洪涛 张国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6期204-209,共6页
为了掌握辽宁西部霜冻发生频率和致灾风险,建立霜冻致灾风险性等级,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达到防霜减灾的目的,笔者利用朝阳地区1953—2012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和农业生产播种出苗、作物成熟期物候资料,应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霜冻发生... 为了掌握辽宁西部霜冻发生频率和致灾风险,建立霜冻致灾风险性等级,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达到防霜减灾的目的,笔者利用朝阳地区1953—2012年日最低气温资料和农业生产播种出苗、作物成熟期物候资料,应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对霜冻发生时间、强度、频率等致灾因子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终霜冻日期80%保证率在4月27日,年际变化存在提前趋势,但不明显;致灾风险指数为0.41,年际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近20年致灾风险指数下降至0.14。初霜冻日期80%保证率在9月26日,年际变化呈明显后推趋势,近20年平均后推9天;致灾风险指数为0.20,年际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近20年致灾风险指数仅有0.03。年度霜冻致灾风险指数为0.47,致灾频率为75%,年际变化呈明显减少趋势,近20年致灾风险指数降至0.15,致灾频率降至35%。霜冻致灾风险等级的划分和特征分析,可拓宽气象为"三农"服务领域,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致灾风险指数 频率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宁西部旱地农业土壤的主要问题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真 赵艳艳 +1 位作者 魏铁霞 黄毅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205-1208,1211,共5页
对辽宁西部旱作农业土壤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主要存在旱、薄、瘦三大问题,在有限的降水中,陆地蒸发和径流损失占总降水量的74.6%;不同作物农田土壤的平均耕层厚度为16.08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厚度(16.50 cm)低0.42 ... 对辽宁西部旱作农业土壤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主要存在旱、薄、瘦三大问题,在有限的降水中,陆地蒸发和径流损失占总降水量的74.6%;不同作物农田土壤的平均耕层厚度为16.08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厚度(16.50 cm)低0.42 cm;按国家的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辽宁西部旱农区多数旱地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5级以下,辽西土壤问题十分严峻。该区的土壤问题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从辽宁西部土壤环境入手,分析辽西旱地农业的主要问题,并找寻解决的方法,对辽西地区农业环境改善及经济增长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旱地土壤 主要问题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辽宁西部地区冻土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学强 张国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7期198-201,共4页
为了给工农业生产及冻土研究提供依据,利用辽宁西部1960/1961—2009/2010年冬季的气候资料,分析辽西半干旱区冻土持续期、冻土最大深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地区冻土持续期变暖明显,气温倾向率为0.787℃/10a... 为了给工农业生产及冻土研究提供依据,利用辽宁西部1960/1961—2009/2010年冬季的气候资料,分析辽西半干旱区冻土持续期、冻土最大深度变化特征以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地区冻土持续期变暖明显,气温倾向率为0.787℃/10a,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升高3.2℃。在气候变暖环境下,冻土封冻始期变化平缓;冻土层化通日期存在提前趋势,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提前7天;冻土持续期存在缩短趋势,但不明显;冻土最大深度明显变浅,倾向率为-4.120cm/10a,近10年比20世纪60年代变浅12cm。气温、地面温度及降水量对冻土最大深度影响显著,与气温存在线性关系,当气温每升高1℃,冻土最大深度将变浅5.74cm。冻土层变浅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同时也有利于病虫越冬和界限北移,对防虫防疫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冻土 变化特征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宁西部热量资源及霜期变化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富荣 尹洪涛 +1 位作者 张国林 苏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4期183-187,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预防霜冻灾害,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采用1953—2012年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和霜期变化。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年平均气温、夏半年平均气温、冬半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分别为0.... 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预防霜冻灾害,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采用1953—2012年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和霜期变化。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年平均气温、夏半年平均气温、冬半年平均气温变化速率分别为0.311℃/10 a、235℃/10 a、219℃/10 a;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在1986—1988年出现暖突变;暖突变之后使得近20年(1993—2012年)≥0℃、≥10℃活动积温增加256℃·d、233℃·d,初霜冻日期后推8天。热量资源虽然增加,而终霜日期并未提前结束,故大田播种期也不能提前;初霜日期明显后推,可考虑成熟期也后推的原则,如果播种期退后8~10天可减少95%终霜冻的威胁。辽西地区气温升高、积温增加和无霜期延长,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特征 热量资源 霜期 辽宁西部
下载PDF
辽宁西部鸟类分布新记录-白头鹎 被引量:2
15
作者 万冬梅 张雷 +3 位作者 冯超凡 刘亚男 樊荣 付化瑞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92-192,共1页
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属雀形目(Passeriformes)鹎科(Pycnonotidae),鹎属(Pycnonotus).其最初只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赵正阶,2001),但自2000年以来,白头鹎分布范围却快速北扩.
关键词 鹎属 辽宁西部 鹎科 张正旺 雀形目 分布范围 指名亚种 长江流域 李东来 繁殖期
下载PDF
辽宁西部晚中生代地层研究之进展及存在问题——辽宁西部晚中生代地层和鱼群研究之四 被引量:22
16
作者 金帆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2-122,共21页
辽宁西部晚中生代地层的综合层序为: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张老公屯组、阜新组和孙家湾组.中西部朝阳—喀左—建昌以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的义县组大致相当于东部阜新—义县—锦州盆地的狭义义县组及其底部的北票尖山含化石沉积夹层... 辽宁西部晚中生代地层的综合层序为:义县组、九佛堂组、沙海组/张老公屯组、阜新组和孙家湾组.中西部朝阳—喀左—建昌以及凌源—三十家子盆地的义县组大致相当于东部阜新—义县—锦州盆地的狭义义县组及其底部的北票尖山含化石沉积夹层;中西部的九佛堂组则可与东部的金刚山、吐呼鲁和九佛堂三个岩组相对比;张老公屯组火山岩在层序上大部分可能位于九佛堂组和阜新组之间.以北票鲟、中华弓鳍鱼和狼鳍鱼为代表的鱼类化石普遍见于中国北方热河群及其相当岩群的下部河湖相地层中,以粒鳞鱼、固阳鱼和副狼鳍鱼为代表的鱼类化石多见于上部的扇三角洲和湖沼相含煤地层中.热河群及相当岩群时代的确定以及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的厘定受制于目前地层和生物化石的研究程度.从鱼群的面貌看,义县—九佛堂组、沙海—阜新组及相当地层的时代可能分别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和早白垩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生物地层学 辽宁西部 鱼化石
下载PDF
辽宁西部早三叠世苏铁植物一新属——Mediocycas gen.nov.及其演化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楠 傅晓平 +2 位作者 张武 郑少林 曹雨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3-434,共12页
报道苏铁植物大孢子叶化石一新属———中间苏铁属(Mediocycasgen.nov.)。标本采集于辽宁省西部,喀左县杨树沟煤矿后山的早三叠世红砬组。这些标本以前曾被处理为疑问化石(Problematicum)。因当时资料不足,所以没有确定属种名称。但鉴... 报道苏铁植物大孢子叶化石一新属———中间苏铁属(Mediocycasgen.nov.)。标本采集于辽宁省西部,喀左县杨树沟煤矿后山的早三叠世红砬组。这些标本以前曾被处理为疑问化石(Problematicum)。因当时资料不足,所以没有确定属种名称。但鉴于这些化石在苏铁类早期起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故对它们作了重新研究。文中除了以喀左中间苏铁(Mediocycaskazuoensisgen.etsp.nov.)为典型种进行描述以外,还对新属、种在苏铁类起源与演化方面的意义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植物 早三叠世 新属 辽宁西部 演化 标本采集 苏铁类 苏铁属 叶化石 大孢子 辽宁 喀左县 中间 起源 属种
下载PDF
辽宁西部地区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早期诊断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世忠 高大鹏 +2 位作者 邸影 蒙淑敏 候传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7,共5页
针对目前低价林领域概念比较混乱、不规范、不统一的现状 ,从森林经营目标的角度定义了低价水土保持林 ,提出并建立了辽宁西部低价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综合因子的评价方法 ,并据此把辽宁西部水土保持林分为低效、中效、高效 3个等级 ,提... 针对目前低价林领域概念比较混乱、不规范、不统一的现状 ,从森林经营目标的角度定义了低价水土保持林 ,提出并建立了辽宁西部低价水土保持林生态效益综合因子的评价方法 ,并据此把辽宁西部水土保持林分为低效、中效、高效 3个等级 ,提出了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的早期诊断思路与途径 ,建立了油松低价水土保持林生态因子的早期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价林 诊断技术 水土保持林 油松 辽宁西部地区 生态因子 生物因子
下载PDF
辽宁西部养老机构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岚 王大鹏 +2 位作者 赵欣 李迎春 张永庆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58-63,共6页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西部养老机构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公办养老机构体育设施较多且呈现标准化,而民办养老机构体育设施非常匮乏;多数老年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进健康”“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西部养老机构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公办养老机构体育设施较多且呈现标准化,而民办养老机构体育设施非常匮乏;多数老年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丰富生活”;体育锻炼时间一般选择在5:00~6:00、10:00左右,每周锻炼2—3次者居多,持续时间大多在20~60min之间,比较合理,但锻炼强度较低;而且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研究旨在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养老机构 老年人 体育生活方式 调查
下载PDF
辽宁西部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梁群 张国林 吴晓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第6期32-34,共3页
利用1971—2010年逐日降雹资料、雷达观测和卫星云图资料,通过气候诊断分析了辽宁西部冰雹发生频率,出现时间以及发生的天气特点。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冰雹发生在3—11月,6—8月占全年的80%;日变化12:00—20:00占70%。主要冰雹路径有5条,... 利用1971—2010年逐日降雹资料、雷达观测和卫星云图资料,通过气候诊断分析了辽宁西部冰雹发生频率,出现时间以及发生的天气特点。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冰雹发生在3—11月,6—8月占全年的80%;日变化12:00—20:00占70%。主要冰雹路径有5条,均由西北进入辽西境内。高空冷涡或冷槽是发生冰雹的主要天气系统;预报冰雹天气时,锋面、高空冷涡、高空冷平流、低空暖平流出现时增加雷达观测次数。研究结果可为辽西冰雹预测预报、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西部 冰雹 时空分布 预测预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