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王学文 李广平 +3 位作者 毕晓雪 张子钊 徐延敏 刘彤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04-1608,共5页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凝血功能、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对凝血功能、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和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3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华法林治疗,43例)、B组(利伐沙班治疗,43例)和C组(达比加群酯治疗,44例)。A组男性22例,女性21例,年龄为(74.56±6.43)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0例。B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为(73.89±6.21)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21例。C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为(74.12±6.38)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A组接受华法林钠片治疗,每日一次,起始剂量为2.5 mg,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每次调整0.5mg,保持INR在2.0~3.0之间;B组接受利伐沙班片治疗,每次15mg,每日一次;C组接受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每次110 mg,每日两次。疗程为2个月。对比3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心房颤动栓塞风险CHA2DS2-VASc评分、心房颤动抗凝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和不良反应(皮肤瘀斑、恶心呕吐、脑卒中、血尿)的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统计3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出血情况。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2个月后,B组和C组Cr、BUN、ALT和AST水平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和C组TT、APTT、PT高于A组,FIB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CHA2DS2-VASc和HAS-BLED评分较治疗前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和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8%(7/43)、4.65%(2/43)、2.27%(1/44);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B组和C组的血栓栓塞形成率和轻微出血率略低于A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能改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老年 预后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d_(3)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昌 梁林辉 +2 位作者 姚永秀 梁大伟 董金华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研究抗凝血药物达比加群酯-d_(3)的合成工艺。以4-氯-3-硝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氘代甲胺盐酸盐为氘代试剂,经氘代甲基化、取代、还原、缩合、环合、水解、亲核等反应得到关键氘化中间体3-{[(2-{[(4-氰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d_(... 研究抗凝血药物达比加群酯-d_(3)的合成工艺。以4-氯-3-硝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氘代甲胺盐酸盐为氘代试剂,经氘代甲基化、取代、还原、缩合、环合、水解、亲核等反应得到关键氘化中间体3-{[(2-{[(4-氰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d_(3))苯并咪唑-5-基)氧亚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而后再经氨解和亲核反应,成功制备稳定的达比加群酯-d_(3),8步反应总产率为6.4%,目标化合物结构经NMR和MS确认,同位素丰度达99.7%。该合成方法原料简单易得、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达比加群酯-d_(3)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药物 达比加群酯-d_(3) 合成工艺 优化 同位素标记
下载PDF
对比仿制与原研达比加群酯胶囊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3
作者 李华麟 庞婕 +1 位作者 赵云峰 尚振海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评估仿制与原研达比加群酯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根据... 目的评估仿制与原研达比加群酯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并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根据其所用药品来源分为原研药组(104例)和仿制药组(106例)。两组患者分别口服原研达比加群酯胶囊和仿制达比加群酯胶囊,每次110 mg,每天2次。所有患者服药时间≥1年,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的有效性指标(脑卒中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再次入院率)和安全性指标[出血事件、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轻微出血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再次入院率、严重出血率、非严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研药组患者轻微出血率、全因死亡率均低于仿制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仿制药对轻微出血事件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OR=2.965,95%CI:1.025~8.576,P=0.045);年龄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OR=3.330,95%CI:1.060~10.465,P=0.039)。结论与原研药物相比,仿制达比加群酯胶囊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疗效可靠,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胶囊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 仿制药 原研药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应用达比加群酯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赵思佳 胡瑶瑶 +1 位作者 朱业 刘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33,38,共6页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心内科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信息,根据相关指南对临床应用、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等情况进行统计... 目的 调查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收集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心内科使用达比加群酯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信息,根据相关指南对临床应用、实验室指标、临床结局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无适应证用药14例,禁忌证12例;给药剂量不足93例,给药剂量过大9例,给药频次不合理13例,与其他抗凝药物转换不合理20例。实验室指标显示,服药1、3、6个月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结局显示,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为3.33%(4/120),大出血发生率为1.67%(2/120),脑出血事件发生率为0.83%(1/120)。结论 本院达比加群酯的临床应用以给药剂量不足最为常见。药师应注重老年患者达比加群酯的规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老年患者 合理用药 抗凝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功能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5
作者 王蓓 潘天亮 黄加军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凝血功能及踝肱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黄石市第四医院有限公司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NVAF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凝血功能及踝肱指数(AB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于黄石市第四医院有限公司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NVAF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对照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54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趾肱指数(TBI)、ABI、血栓弹力图、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5.46±4.27)s比(52.38±5.03)s]、凝血酶原时间(PT)[(13.14±1.33)s比(15.32±1.57)s]、凝血酶时间(TT)[(22.67±2.21)s比(27.05±3.15)s]、TBI[(0.78±0.13)比(0.84±0.15)]、ABI[(1.11±0.14)比(1.18±0.13)]、R值[(11.43±3.42)s比(14.48±4.51)s]、K值[(8.54±2.18)s比(10.78±3.26)s]、MA值[(46.06±15.11)mm比(55.49±18.26)mm]均显著增加,血清MMP-9水平[(182.47±18.84)μg/ml比(165.52±14.17)μg/ml]显著降低(P<0.05或<0.01)。联合治疗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5.56%)、出血事件总发生率(1.8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52%,14.81%)(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687)。结论: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NVAF患者凝血功能,减少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降低血清MMP-9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达比加群酯
下载PDF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汪蓉 赵刚 +1 位作者 郑春美 武桂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01-0004,共4页
讨论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患开展抗凝干预时,选用不同药物的效果。方法 经过一年(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精心筹备、数据收集,本研究在病例细致筛期间,严格遵循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其中66份选入的样本均符合纳入、排除的条件... 讨论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患开展抗凝干预时,选用不同药物的效果。方法 经过一年(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精心筹备、数据收集,本研究在病例细致筛期间,严格遵循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其中66份选入的样本均符合纳入、排除的条件。进一步分析不同药物的运用成效,借助于随机分组的原则。选取33份组成参照组,以达比加群酯进行治疗。另外的33份样本命名为试验组,选取利伐沙班干预。对每个小组不同阶段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讨论,获取最终的结论。结果 (1)基于两种药物在抗凝治疗中的运用,提示二者对病患肝功能、肾功能的影响不大,结果 无差异性,P>0.05。(2)在凝血、心功能的指标测定期间,发现各组干预后均有一定幅度的波动,P<0.05。每组干预后的数据对照,结果 验证显示为(P>0.05)。(3)不良事件的结果中,仍未发现有较大的波动,P>0.05。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人群接受抗凝治疗期间,无论是以利伐沙班为干预药物,还是选用达比加群酯,二者均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安全性方面无较大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
7
作者 孙西振 蒋培培 王高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预防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40例。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15 mg/次,1次/d)、达比加群酯组(口服达比加群酯,110 mg/次,2次/d)及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起始剂量2.5 mg/次,1次/d,依据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目标值2.0~3.0,华法林每次用量可增减0.625 mg],三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治疗前,且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INR、PT、APTT低于华法林组(P<0.05)。治疗后三组hs-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hs-CRP、Hcy水平低于华法林组(P<0.05);三组血栓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酯组轻微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华法林三种药物均可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脑卒中的发生,但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酯更有利于降低出血风险,改善凝血功能,调节hs-CRP、Hcy水平,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脑卒中
下载PDF
基于Granada-Ⅱ分类法评价达比加群酯在住院患者中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
8
作者 陈倩倩 张斌 李扬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45-350,共6页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所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 problems,DRPs),为临床合理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Granada-II分类法,基于药品说明书、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相关指南制定出达比加群酯的评价标准,对2020年... 目的 评价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所存在的药物相关问题(Drug-related problems,DRPs),为临床合理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Granada-II分类法,基于药品说明书、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相关指南制定出达比加群酯的评价标准,对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所有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的必要性(DRP1、DRP2)、有效性(DRP3、DRP4)及安全性(DRP5、DRP6)进行评价,分析存在的DRPs情况。结果709份住院患者病例中,有289例患者(40.76%)发生了335次DRPs,涉及66次(19.70%)DRP2,48次(14.33%)DPR4,214次(63.88%)DRP5,7次(2.09%)DRP6。按照Granada-II分类法归类,必要性问题66次(19.70%),有效性问题48次(14.33%),安全性问题221次(65.97%)。结论 住院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的DRPs中,较为突出的是安全性问题,为保障住院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师应及时做好药学监护,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药物相关问题 Granada-Ⅱ分类法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中的应用比较
9
作者 邱彬彬 王磊 孙志邈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9期139-142,共4页
目的:分析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抗凝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诊治的102例NVAF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 目的:分析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抗凝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诊治的102例NVAF患者,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观察组使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比两种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栓塞或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少量出血、大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微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水平为(1.15±0.66),低于对照组的(1.68±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VAF患者,在抗凝治疗中,与华法林相比,达比加群酯可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凝血指标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和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对比
10
作者 冷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6期123-126,共4页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和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30例分到单号者纳入对照组,30例分到双号者...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和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重庆市酉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入组后,采用单双号法对其进行分组,30例分到单号者纳入对照组,30例分到双号者纳入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达比加群酯行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TT、APTT、D-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T、APTT长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均高于达比加群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达比加群酯 非瓣膜性房颤 抗凝 安全性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1
作者 朱子云 张莲红 刘宇恒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出血风险的相关因素和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进行分组,分为出血组(n=50)和非出血组...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出血风险的相关因素和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进行分组,分为出血组(n=50)和非出血组(n=137)。使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风险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Homst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H-L)对模型进行性能评价。并另选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模型外部验证。结果 187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出血的概率为26.74%。根据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高达比加群酯剂量、出血风险评估(HAS-BLED)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高水平肌酐清除率(Ccr)是其保护因素。内部验证H-L检验结果显示,χ^(2)=2.23,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P<0.001,95%CI 0.738~0.883),灵敏度为76.00%,特异性为78.10%,最大约登指数为0.541。另外选取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H-L检验结果显示,χ^(2)=4.97,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P<0.001,95%CI 0.797~0.980),灵敏度为76.70%,特异性为95.00%,最大约登指数为0.717。结论 高达比加群酯剂量、HAS-BLED评分、APTT、D-D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的危险因素,高水平Ccr是其保护因素。其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后发生出血风险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达比加群酯 出血 模型预测
下载PDF
血栓栓塞性疾病药物达比加群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12
作者 孙九德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5-17,共3页
研究血栓栓塞性疾病药物达比加群酯的合成工艺,提高达比加群酯的反应收率与提取纯度。基于达比加群酯概述与基本合成方法,对达比加群酯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1.5 eq乙酰氯下醇解、20℃的温度下... 研究血栓栓塞性疾病药物达比加群酯的合成工艺,提高达比加群酯的反应收率与提取纯度。基于达比加群酯概述与基本合成方法,对达比加群酯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最优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1.5 eq乙酰氯下醇解、20℃的温度下氨解,3.0 eq对甲苯磺酸成盐的条件得到化合物2和以二氯甲烷作为反应溶剂得到化合物3,可以节约投入成本,提高反应收率和提取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酯 合成工艺 反应收率 提取纯度 二氯甲烷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辅助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刘永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6期48-50,67,共4页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用药剂量。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达比加...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最佳用药剂量。方法选取通许县中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达比加群酯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凝治疗,依据用药剂量不同达比加群酯组分为低剂量组(50 mg/次,2次/d)和高剂量组(110 mg/次,2次/d)各30例,比较三组血小板活性、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心肌纤维化指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高剂量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均高于低剂量组、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β-血小板球蛋白(β-TG)、颗粒膜蛋白CD62P、CD63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低剂量组、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Ⅰ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均低于低剂量组、对照组(P<0.05);三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改善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对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且110 mg/次剂量治疗效果更佳,未明显增加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最佳剂量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14
作者 孙蕾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9期41-44,共4页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纳入10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随访1年...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纳入100例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D-二聚体(d-dimer,D-D)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T、TT及APTT较治疗前上升(P<0.05),FIB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LT、D-D及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效果显著,其改善凝血指标的效果与华法林+阿司匹林方案相当,且具有更低的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 华法林 阿司匹林 达比加群酯 出血事件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顽固性呃逆一例
15
作者 余强强 段朝阳 刘子青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本文报道一则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因服用达比加群酯胶囊而引起顽固性呃逆等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患者系罹患脑卒中多年的老年男性,平素有心房颤动史,且遗留有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构音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等脑卒中后遗症。该患者2023... 本文报道一则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因服用达比加群酯胶囊而引起顽固性呃逆等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患者系罹患脑卒中多年的老年男性,平素有心房颤动史,且遗留有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构音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等脑卒中后遗症。该患者2023年7月因口服华法林抗凝效果欠佳,故将其换用为达比加群酯胶囊,后出现顽固性呃逆。考虑到该患者的既往史及呃逆与服用达比加群酯存在前后的因果关系,遂考虑为该药的不良反应。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在对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转换抗凝药物时,应对患者进行综合监测评估,及时关注患者用药后的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脑卒中 顽固性呃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加速稳定性评估程序在达比加群酯胶囊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徐扬洋 章晓骅 徐丹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46-50,共5页
目的采用加速稳定性评估程序(Accelerated st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ASAP),通过短期强条件下稳定性研究,建立达比加群酯胶囊的降解动力学模型,筛选包装方式并预测长期稳定性。方法利用ASAPprim软件设计2周的实验方案,温度范围55℃... 目的采用加速稳定性评估程序(Accelerated stability assessment program,ASAP),通过短期强条件下稳定性研究,建立达比加群酯胶囊的降解动力学模型,筛选包装方式并预测长期稳定性。方法利用ASAPprim软件设计2周的实验方案,温度范围55℃~75℃,相对湿度范围0%RH~50%RH,利用经湿度校正的Arrhenius方程建立达比加群酯胶囊杂质A的降解动力学模型,预测不同包装下达比加群酯胶囊的长期稳定性。结果降解动力学模型拟合良好,拟合参数R^(2)>0.9,Q^(2)>0.8。采用拟合模型预测达比加群酯胶囊可在40℃/75%RH条件下放置6个月,在25℃/60%RH条件下放置2年,与加速及长期稳定性试验实测结果一致。此外,ASAP研究发现,HDPE瓶(内置干燥剂)包装下杂质A的增长低于双铝包装,即HDPE瓶(内置干燥剂)包装的稳定性优于双铝包装,该结果与实测值一致。结论ASAP建立的降解动力学模型能在较短时间内筛选合适的包装方式,并准确预测达比加群酯胶囊杂质A的增长趋势,是一种高效且预测可靠的评估模型,可为后续稳定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稳定性评估程序 达比加群酯胶囊 降解动力学模型 包装方式 稳定性预测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心衰合并房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17
作者 喻宏伟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达比加群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芪苈强心胶囊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心功能指标水平、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高峰射血率(peak filling rate,PER)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均降低,且观察组QTd较对照组更低(t=2.469,P=0.017);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达比加群酯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心房颤动发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达比加群酯 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ABCB1及CES1基因多态性与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谷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郎晓青 周捷 +2 位作者 巢益群 罗卓卡 查志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39-143,共5页
研究ABCB1和CES1基因多态性与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谷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检测ABCB1和CE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通过anti-IIa染色法测定达比加群酯的浓度,分析遗传变异与药物谷... 研究ABCB1和CES1基因多态性与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谷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1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检测ABCB1和CES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通过anti-IIa染色法测定达比加群酯的浓度,分析遗传变异与药物谷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筛选出1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ABCB1基因中,rs2235013和rs2235033显示显著遗传变异(D′=0.96, r2=0.82),但与达比加群酯的谷浓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相反,CES1 rs2302719基因的TG和GG型患者达比加群谷浓度(51.98±8.06和57.71+9.06)显著高于TT组(42.44±3.88)(P<0.05),该基因型被认为是影响谷浓度的重要保护性因子。结论 CES1 rs2302719多态性与达比加群谷浓度呈正相关,提示其在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B1 CES1 遗传变异 达比加群酯 谷浓度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19
作者 杜芮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西安630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西安630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术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和对照组(45例,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PCI后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APTT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PCI后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MACE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后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MACE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安全性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对凝血功能和预后的影响
20
作者 刘汉桃 高巍巍 《大医生》 2024年第11期53-55,共3页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心房颤动(AF)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CHD合并AF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接受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合并心房颤动(AF)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CHD合并AF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接受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与观察组(41例,接受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血小板计数(PLT)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治疗前,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PLT、CRP水平均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治疗CHD合并AF患者对其凝血功能的改善效果与华法林钠联合阿司匹林相当,且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更低,安全性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凝血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