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及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吴群励 梁晓春 +4 位作者 姜楠 孙连庆 栾松 崔丽英 郭赛珊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CVD)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CVD,与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进行比...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CVD)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中医证候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CVD,与常规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进行比较;并进行中医证候归类、5级计分法量化评分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CVD异常率为86.1%,较同步检测的MCV、SCV异常率高(P<0.01);病程、餐后2小时血糖是CVD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CVD各频纤维传导速度与血糖呈负相关。中医证候中阴虚证、血瘀证所占比例>50%;病程长者阳虚比重显著增加(P<0.05);>60岁组阳虚、血瘀证候所占比例较高,阳虚积分显著高于≤60岁组(P<0.01)。阳虚、血瘀、痰湿3种证候积分值越高,CVD异常的危险性越大。结论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测定CVD的敏感性高于NCV,是一种DPN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病程、血糖是DPN患者CVD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阳虚、血瘀和痰湿3种证候及其病变程度对CVD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证候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F反应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吴维华 赵忠新 +1 位作者 张楠 沈玉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研究糖尿病 (DM)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及 F反应 ,探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患病组 2 2 2例 (男 12 0例 ,女 10 2例 )。年龄 18~ 85岁 ,平均 5 9.6岁。对照组 15 5例 (男 76... 目的 研究糖尿病 (DM)患者和健康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CV)及 F反应 ,探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的诊断价值。方法 患病组 2 2 2例 (男 12 0例 ,女 10 2例 )。年龄 18~ 85岁 ,平均 5 9.6岁。对照组 15 5例 (男 76例 ,女 79例 ) ,年龄 18~ 82岁 ,平均 48.6岁。用 Keypoint四道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尺、腓、胫四条神经肘至腕 (至踝 )段 MCV,并在腕 (踝 )点引出 F波。检测指标包括远端潜伏期 (DPL)、近端潜伏期 (PPL)、MCV、F波潜伏期 (Fw PL)、F- M波间期 (F- MIPL)、F波传导速度 (FCV)及 F波比值等。结果  (1) DM组以上四条神经 MCV的异常率依次为 5 1.4%、5 1.6 %、6 8.5 %、45 .2 % ,F反应异常率依次为 5 2 .7%、5 8.0 %、5 3.0 %、6 3.9%。 (2 ) DM组各条神经 F反应各参数异常率普遍较高 (30 .1%~ 5 3.0 % ) ,腓神经和胫神经的 MCV异常率亦高 ,达 6 3.5 %和 41.1%。 (3) DM组和对照组间 F波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P >0 .1)。 (4 ) DM组一项以上参数异常者 16 7例 ,阳性率达 75 .2 % ,多数患者 (92 .1% )临床和电生理结果一致或电生理异常先于临床出现。结论  MCV和 F反应测定是诊断 DPN的敏感指标 ;其中 Fw PL和 F- MIPL最为敏感。应重视多条神经、多个参数的检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F反应 对照研究
下载PDF
肌电图特征联合运动疗法对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肌电图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娆 杨卓 +3 位作者 王丽华 杨昀 张珍珍 诸寅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7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特征联合运动疗法对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EMG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VC)等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特征联合运动疗法对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EMG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VC)等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联用肌电生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别观查两组患者的EMG和MVC指标,并进行临床数据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25,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腕伸肌和指总伸肌的EMG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4,t=7.134;P<0.05);治疗后观察组伸腕和伸肘角度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04,x^2=7.0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VC及波幅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t=7.71;P<0.05)。结论:上肢骨折桡神经损伤患者行肌电图特征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能够对患者的EMG及MCV等指标产生积极影响,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好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运动疗法 神经损伤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与健康人H反射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斯雄 陈璇 刘恋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通过H反射检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周围神经近端功能损害情况。方法测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H反射的潜伏期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0例,H反射的潜伏期比正常人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正常人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容... 目的通过H反射检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周围神经近端功能损害情况。方法测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H反射的潜伏期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0例,H反射的潜伏期比正常人长,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正常人慢。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容易出现周围神经近端功能损害,检测H反射的潜伏期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损害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H反射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消渴病痹证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侯英 孙琳 +3 位作者 王波 孙巍 杨玉辉 李显筑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6期547-547,共1页
消渴病痹证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因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而一直是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观察了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消渴病痹证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的影响。报道如下。
关键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益气养阴活血法 消渴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患者 痹证 益气养阴活血中药 微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绿萝花黄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小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明霞 马雪 +1 位作者 陈佩文 冷伟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10期1347-1353,共7页
目的:探究绿萝花黄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小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高脂高糖组8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PN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究绿萝花黄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小鼠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9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高脂高糖组80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PN模型,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卡波糖组(150 mg/kg)和绿萝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各13只,治疗不同时间(10、20、40 d)时比较各组小鼠体重、血糖、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热痛反应敏感程度,血清TNF-α、IL-1β水平,坐骨神经组织形态学和NF-κB信号通路体内表达水平;培养乳鼠坐骨神经原代施万细胞,分为正常组、LPS组、LPS+阿卡波糖组(40μg/ml)、LPS+绿萝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80、40、20μg/ml),药物干预后检测不同时间(12、24、48 h)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水平和NF-κB信号通路蛋白、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治疗40 d,与模型组比较,阿卡波糖组、绿萝花黄酮高、中剂量组小鼠体重逐渐升高(P<0.05),血糖水平逐渐降低(P<0.05),热痛反应时间、坐骨神经MNCV、SNCV逐渐缩短(P<0.05),坐骨神经病理改变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体内外实验结果均显示,阿卡波糖以及高、中剂量绿萝花黄酮干预后TNF-α、IL-1β水平逐渐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和p-IKKβ/IKKβ、p-IKKα/IKKα比值以及NF-κB、IKKβ、IKKα、NF-κB p65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逐渐减少(P<0.05)。结论:绿萝花黄酮可降低DPN小鼠血糖水平,改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轻坐骨神经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绿萝花黄酮 小鼠 施万细胞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炎症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南京地区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新胜 董煌 姜亚军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末端潜伏期(ML)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南京地区40例GBS患者224块肌肉和201条神经进行了检测。结果:202块肌肉EMG异常(...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末端潜伏期(ML)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南京地区40例GBS患者224块肌肉和201条神经进行了检测。结果:202块肌肉EMG异常(90.2%),158条MCV减慢(78.6%),168条ML异常(83.6%);GBS患者在电生理检测中有很高的异常率,且与病程有密切关系。结论:结合临床作者认为,南京地区GBS与北方GBS大致相同,以周围神经脱髓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 患者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肌电图 格林-巴利综合征 电生理检测 EMG 末端 肌肉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荣东 张明娟 +1 位作者 魏建蓉 李桂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第23期195-196,共2页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检测126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设为观察组: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检测126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设为观察组: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97例的MCV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MCV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MCV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症状者差异更显著(P《0.01).年龄越大、病程越长,MCV的减慢越明显.下肢MCV减慢较上肢更为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CV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2型搪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依据;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可以出现MCV改变下肢MCV的减慢较上肢明显;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延长,MCV减慢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正常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运动神经潜速率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邸旭辉 于绍斌 +2 位作者 朱琳 白雪 马银霞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1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一个点刺激检测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方法:对80例前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患者的正中神经肘—屈指浅肌潜速率按距离不同分成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实测潜伏期计算出的潜速率,距离不同的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 目的:探讨一种一个点刺激检测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方法:对80例前臂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患者的正中神经肘—屈指浅肌潜速率按距离不同分成3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实测潜伏期计算出的潜速率,距离不同的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距离短的潜速率慢。把实测潜伏期减去1ms后计算得出的潜速率,距离不同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测潜伏期减去1ms后进行计算,距离不同的各组潜速率相同。此方法可用于仅限于一个刺激点的运动神经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潜速率
下载PDF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10
作者 徐新智 赵黎 +3 位作者 黄耀添 吕荣 王军 张慧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1-132,共2页
目的 :采用对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 ,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下肢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变化 ,为有关该病病因学研究及其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用丹麦产维迪KEYPOINT 4C诱发电位仪 ,对 5 3例 ,男 3 9例 ,女 1... 目的 :采用对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 ,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下肢神经和肌肉功能的变化 ,为有关该病病因学研究及其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用丹麦产维迪KEYPOINT 4C诱发电位仪 ,对 5 3例 ,男 3 9例 ,女 14例 ,年龄 0 5~ 15岁 ,平均 ( 2 7 48± 3 7 43 )个月 ,临床确定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患者进行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 :5 3例患儿 75侧患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发现 ,有 47例 68侧( 88 7% )均有异常改变。只有 6例 7侧 ( 11 3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本研究发现支持有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的神经肌肉学说 ,为该病诊断及治疗后效果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病因学 治疗 疗效 检测 下肢运动
下载PDF
低能量氦-氖激光对周围神经再生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研究
11
作者 徐新智 吕荣 +1 位作者 王军 张慧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24期3651-3652,共2页
目的该研究通过对兔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等多项目的观察,探索低能量氦-氖激光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44只体重2.5kg左右的家兔随机分为4,8,12及16周4个观察组,照射组各用兔6只,对照组各用5只。麻醉后,均切断左侧腓总神经,用9/0尼龙... 目的该研究通过对兔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等多项目的观察,探索低能量氦-氖激光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用44只体重2.5kg左右的家兔随机分为4,8,12及16周4个观察组,照射组各用兔6只,对照组各用5只。麻醉后,均切断左侧腓总神经,用9/0尼龙单丝对端吻合神经外膜。照射组在术后1天开始用8318-B型低能量氦-氖激光仪经皮肤照射L5~6脊髓节段,每天照射15min,共照射14d。对照组不照射,均按期观察。结果术后4周,可在照射组看到细小而稀少的再生轴突,对照组直到术后8周才能看到(P<0.01)。照射组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动作电位波幅照射组也优于对照组。胫前肌肌纤维横纹,照射组16周时很清楚,对照组不甚清楚。展趾功能到术后16周时,照射组与健侧相同,对照组才恢复到照射组12周的水平。结论低能量氦-氖激光促进了脊髓运动神经细胞功能,加速了轴突再生,促进神经修复后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氖激光 轴突再生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展趾反射 周围神经再生
下载PDF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钮晓勤 周铃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4期291-292,共2页
目的 分析82例糖尿病(DM)患者的肌电图,探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在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I组)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Ⅱ组)的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82例DM患者,58例正常成人进行MCV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所测... 目的 分析82例糖尿病(DM)患者的肌电图,探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在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I组)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Ⅱ组)的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82例DM患者,58例正常成人进行MCV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所测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CV与正常对照组的MCV比较有显著差异;DM病程>5年和<5年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1)MCV为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提供客观依据。(2)DM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已有MCV改变。(3)MCV的测定表现为下肢较上肢减慢明显。(4)随DM的病程延长,MCV减慢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 应用 糖尿病
下载PDF
肌电图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诊断周围神经损伤
13
作者 许虹 杨丹 文薇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1997年第4期179-181,共3页
对13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肌电图(EMG)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损伤神经支配的168块肌肉,EMG均为神经原性损害。166条受损神经MCV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或缺失,其中周围神经完全断伤29.52%,严重损伤21.69%,中度损伤21.08%,轻... 对13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肌电图(EMG)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损伤神经支配的168块肌肉,EMG均为神经原性损害。166条受损神经MCV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或缺失,其中周围神经完全断伤29.52%,严重损伤21.69%,中度损伤21.08%,轻度损伤27.71%。本文认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位和损伤程度的判断EMG和MCV是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肘管综合征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宏亮 李身泰 +3 位作者 李明 宋永周 张华 马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不同的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效果,探讨MNCV在肘管综合征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将行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的6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依据尺神经跨肘段MNCV分为3组:甲组(MNCV>... 目的观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不同的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手术效果,探讨MNCV在肘管综合征分型中的应用。方法将行尺神经松解皮下前置术的6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依据尺神经跨肘段MNCV分为3组:甲组(MNCV>40m/s)20例;乙组(MNCV30~40m/s)20例;丙组(MNCV<30m/s)20例。术后比较3组环指和小指麻痛感、感觉检查、握力、骨间肌萎缩、爪形手程度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综合疗效甲组、乙组、丙组优良率分别为90.0%(18/20)、85.0%(17/20)、45.0%(9/20),甲组和乙组综合疗效均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和乙组术后骨间肌萎缩、握力及爪形手恢复情况均好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CV可单独作为肘管综合征的分型指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当MNCV>40m/s时为轻度,可以保守治疗,但需定期复查MNCV,如果MNCV继续减慢,则应采取手术治疗;当MNCV介于30~40m/s时应手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当MNCV<30m/s时,应及早手术治疗,但手术后仍可遗留残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分型
下载PDF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测定在Ⅱ型糖尿病人周围神经损害中的诊断作用
15
作者 吕本儒 毛淑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5年第Z1期20-23,共4页
本文通过68例Ⅱ型糠尿病人和30例对照组正常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关系研究发现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胫神经的H—反射的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正常人有极显著性差... 本文通过68例Ⅱ型糠尿病人和30例对照组正常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关系研究发现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胫神经的H—反射的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正常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Ⅱ型糠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与病人年龄、病程无关,与糠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尿病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H—反射
下载PDF
消痹汤联合温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秀萍 刘启华 徐向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7期2772-2774,共3页
目的探讨消痹汤联合温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 目的探讨消痹汤联合温针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痹汤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观察组治疗3周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MCV、SCV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57.45%(2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3/47),与对照组的4.26%(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采用消痹汤与温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其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消痹汤 温针灸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预后
下载PDF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徐桂芳 邵安华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诊断
下载PDF
电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对肌力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楠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对肌力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加用电针治疗。结果:研究组桡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对肌力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均给予甲钴胺治疗,研究组加用电针治疗。结果:研究组桡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甲钴胺治疗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可提高肌力、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桡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后桡神经损伤 电针 甲钴胺 肌力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远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吉兰-巴雷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爱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3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测定远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于诊断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将2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36例非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作对照;在肘及腕部两点,刺激正中或尺神经干,分别于外展母短肌或外展小指肌上记录其动作电位。在膝和踝部... 目的探讨测定远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于诊断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将2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与36例非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作对照;在肘及腕部两点,刺激正中或尺神经干,分别于外展母短肌或外展小指肌上记录其动作电位。在膝和踝部两点,刺激腓总神经干,于伸趾短肌上记录。结果在22例研究组中,测得正中、尺神经的MCV减慢及尺神经的RL延长有显著意义;正中神经的RL及腓总神经MCV和RL改变都有极显著意义。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病变主要影响髓鞘,但若病变严重不能排除轴突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远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80例糖尿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观察分析(摘要)
20
作者 王晓姝 罗晓红 何杨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24-24,共1页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我们采用丹表DISA公司生产的1500型肌电图仪对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观察分析 左右不对称 运动传导速度 糖尿病患者 结果分析 速度测定 神经鞘细胞 肌电图仪 诊断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