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78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大华 宋为群 +3 位作者 程亦男 袁英 汪洁 马佳妮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予以低电流密度(0.028 mA/cm2,低密度组)、中等电流密度(0.057 mA...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电流密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5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予以低电流密度(0.028 mA/cm2,低密度组)、中等电流密度(0.057 mA/cm2,中密度组)和高电流密度(0.080 mA/cm2,高密度组)电刺激(每组各15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评价量表(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测验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不同电流密度组患者治疗后FMA‑UE(F=284.343,P=0.000)、ARAT(F=180.427,P=0.000)和mBI(F=487.159,P=0.000)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各组间FMA‑UE(F=2.293,P=0.000)和ARAT(F=2.572,P=0.0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高密度组和中密度组FMA‑UE(t=2.426,P=0.029;t=2.140,P=0.035)和ARAT(t=2.537,P=0.024;t=2.353,P=0.028)评分均高于低密度组。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尤以电流密度0.057和0.080 mA/cm2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13例病例系列报告
2
作者 徐祝菲 高立超 +4 位作者 金思怡 姜源 唐兰芳 陈志敏 王颖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2,共7页
背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延误诊治。目的分析儿童PCD的临床特征和遗传谱。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历系统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PCD基因阳性患儿的性别、发病和... 背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延误诊治。目的分析儿童PCD的临床特征和遗传谱。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通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病历系统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收治的PCD基因阳性患儿的性别、发病和确诊年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等临床信息。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纳入中国PCD相关基因阳性的PCD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起至2023年12月31日,总结中国PCD病例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及其在中国各地区分布。主要结局指标中国PCD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型。结果13例PCD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7例(53.8%),女6例。中位发病年龄为9.0岁(3 d至14.3岁),中位诊断年龄为11.3岁(24 d至14.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伴咳痰11例(84.6%),鼻窦炎10例(76.9%),发热7例(53.8%),支气管扩张、内脏转位和肺不张各6例(46.2%),鼻塞、流脓涕和符合Kartagener综合征各4例(30.8%)。13例患儿共检测到8个基因的突变,其中DNAH11基因突变4例(28.6%),DNAH5基因突变3例(21.4%),CCDC114、DNAH9、DNAAF3、ODAD1、CCNO和RSPH1基因突变各1例;23个双等位基因突变位点,ACMG判定为致病8个,可能致病7个,意义未明(VUS)8个;对8个VUS位点进一步行蛋白功能软件预测均为有害。文献复习72篇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报告进入本文分析,PCD 391例,相关基因阳性316例,共检测出PCD相关基因40个。基因变异位点频率排名最高的前5位为DNAH5(21.2%)、DNAH11(17.7%)、CCDC40(7.9%)、HYDIN(6.6%)、CCNO(6.0%)。PCD病例临床表型最常见的是长期咳嗽伴咳痰(91.3%)、慢性鼻窦炎(87.0%)、支气管扩张(70.6%)和肺功能异常(64.2%)。北京、上海和浙江地区均以DNAH11和DNAH5基因变异为主,重庆以HYDIN基因变异(19.1%)为主,广东以DNAH1基因变异(22.2%)为主,广西以RSPH4A(13.3%)、HYDIN(10.0%)、DNAH11(10.0%)、CCDC40(10.0%)和ZMYND10(10.0%)基因变异为主,湖南以DNAH5(18.2%)和DNAAF4(13.6%)基因变异为主。结论中国最常见的PCD相关基因是DNAH11和DNAH5,临床表型以长期咳嗽伴咳痰、慢性鼻窦炎等呼吸道症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 儿童 基因 中国
下载PDF
PRRT2基因c.776del突变致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3
作者 黄森 钟展华 +3 位作者 陈伟能 何若洁 廉羚 姚晓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报道1例典型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该患者为26岁女性,病史10年,表现为安静状态下突然运动出现发作性四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无感觉先兆,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发作时和发作间期意识清... 报道1例典型的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c dyskinesia,PKD)患者。该患者为26岁女性,病史10年,表现为安静状态下突然运动出现发作性四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无感觉先兆,持续数十秒后自行缓解,发作时和发作间期意识清醒,存在明显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正常,头颅磁共振及脑电图未见异常,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有相似表型的父亲存在PRRT2基因c.776del移码突变。根据PKD诊断标准,该患者可确诊为PKD,经奥卡西平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预后较好。PKD为罕见的运动障碍疾病,该患者症状典型,其基因突变位点在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中尚未报道,因此,本文丰富了PKD致病基因突变谱,为PKD遗传咨询提供依据,同时可增加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性疾病 移码突变 临床表现 PRRT2
下载PDF
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行为视觉训练的效果
4
作者 王雪 王立平 +3 位作者 宋宁 刘兰群 周洁 吴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功能评价视觉功能。结果训练后,患者右眼和左眼视力均明显改善(Z_(右眼)=-3.601,Z_(左眼)=3.012,P<0.01);斜视三棱镜度显著减小(t=8.930,P<0.001);近立体视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行为视觉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视力,减轻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眼球运动障碍 行为视觉训练
下载PDF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临床观察
5
作者 张玲 张国庆 +6 位作者 陈赟 朱玲玲 张君宇 童婷婷 汪俊丽 柳刚 张闻东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9-44,共6页
目的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联... 目的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联合通调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对比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脱落1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TF和N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及血清TF和NGF水平升高程度、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运动障碍 气虚血瘀证 通调针刺 转铁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基于视频库的翻转课堂在运动障碍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6
作者 吴盛 王波 +2 位作者 欧阳志远 罗巍 岑志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5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库的翻转课堂在运动障碍疾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建立运动障碍疾病标准化诊断视频库。将2020年6—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阶段医学生分为对照组和教改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改组采... 目的探讨基于视频库的翻转课堂在运动障碍疾病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建立运动障碍疾病标准化诊断视频库。将2020年6—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阶段医学生分为对照组和教改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教改组采用翻转课堂法。课后2组学生进行国际帕金森和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3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3)评估,统计与标准分的差距。2组互换教学模式,再次评估MDS-UPDRS-3量表。最后,进行2组间教学满意度的评价比较。结果第一阶段结束,对照组与标准分差值Δ_(A1)为(7.43±2.60)分、教改组与标准分差值Δ_(B1)为(4.90±2.62)分,教改组小于对照组(P<0.05)。第二阶段结束,2组学生评分与标准分差值Δ_(A2)和Δ_(B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基于视频学习的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帕金森病的诊断思路和查体方法。同时在学生满意度方面也有很大的优势,体现了这种方法在运动障碍疾病教学中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帕金森病 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 运动障碍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帕金森病管理模式效果研究
7
作者 冯彩霞 王增帅 +2 位作者 穆海林 杨涵轩 塔米尔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4280-4285,共6页
背景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目的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 背景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增加了医保的疾病负担,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在PD患者的社区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目的探讨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的效果,以期提高社区医生的PD综合管理能力,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诊治的102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主动干预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社区管理,主动管理组患者接受以PD为亚专业的社区医生的主动管理,管理内容包括用药调整、运动康复、饮食营养、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功能障碍管理等。分别于患者回归社区的1周内(管理前)和6个月时(管理后)对患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单日左旋多巴等效剂量、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四部分(UPDRS-Ⅳ)、Hoehn-Yahr(H-Y)分期、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DQ-39)。结果管理6个月时,主动管理组患者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于管理前,UPDRS-Ⅲ评分、UPDRS-Ⅳ的其他并发症维度得分、PDQ-39得分低于管理前(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主动管理组患者管理前后的PDQ-39得分差值与其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社会支持、交流、身体不适维度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值为0.651~0.893,P<0.05),与UPDRD-Ⅳ得分差值呈正相关(rs=0.338,P<0.05),而与UPDRS-Ⅲ得分差值不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主动管理组患者PDQ-39降低的可能性是对照组患者的11.769倍(95%CI=4.340~31.918,P<0.001)。结论以运动障碍专科医生为主导、社区医生为中心的PD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PD社区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社区管理模式 生活质量 全-专结合 运动障碍专科医生 社区医生 队列研究
下载PDF
S100钙结合蛋白β与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
8
作者 李婷 郑丽娜 +1 位作者 张叶 王黎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194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非抑郁组102例(0~13分)及抑郁...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PD患者194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非抑郁组102例(0~13分)及抑郁组92例(≥14分)。运动障碍采用Hoehn-Yahr(H-Y)分级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进行评分,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100β及α-syn水平与患者抑郁及运动障碍的关系。结果抑郁组体质量指数低于非抑郁组,H-Y分级、UPDRS-Ⅲ评分、S100β、α-syn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Y分级、UPDRS-Ⅲ评分、S100β、α-syn为P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D患者S100β水平与H-Y分级、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0.698,P=0.005;r=0.637,P=0.011);α-syn水平与H-Y分级、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r=0.654,P=0.021;r=0.611,P=0.035)。ROC曲线显示,S100β、α-syn诊断PD患者抑郁的截断值分别为486.65μg/L、3894.27 ng/L,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95%CI:0.812~0.923)、0.761(95%CI:0.714~0.828),S100β曲线下面积显著优于α-syn(P<0.05)。结论PD患者血清S100β、α-syn水平与其抑郁发生及运动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基 Α突触核蛋白 抑郁 运动障碍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基于fMRI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宁 李晓宁 刘佳惠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06-110,共5页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运动功能障碍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这种具有极高空间分辨率的评估手段,结合局部与全局的fMRI研究方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运动功能障碍作为脑卒中患者的常见伴随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这种具有极高空间分辨率的评估手段,结合局部与全局的fMRI研究方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卒中后运动障碍的脑功能变化,并对针刺促进卒中后运动障碍康复的中枢机制进行探索,以期为针刺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FMRI 针刺 运动障碍 脑网络
下载PDF
高频深部脑刺激改善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分子机制-音猬因子
10
作者 刘风雨(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0-840,共1页
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targeting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STN-DBS)可有效缓解进展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运动障碍。DBS需要依赖高频(通常指≥100 Hz)电刺激才能发挥疗效,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 丘脑底核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targeting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STN-DBS)可有效缓解进展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运动障碍。DBS需要依赖高频(通常指≥100 Hz)电刺激才能发挥疗效,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已有研究表明,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作为一种分泌蛋白,能够在高频刺激下从神经元中释放,并通过影响细胞膜上谷氨酸转运体表达调控胞外谷氨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猬因子 深部脑刺激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高频刺激 电刺激 SHH
下载PDF
首届上海国际肝豆状核变性研讨会/第十届国际帕金森病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会议纪要
11
作者 刘慧 范存秀 王晓平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248-248,共1页
2024年6月28—30日,首届上海国际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 WD)]研讨会和第十届国际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 PD)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主办... 2024年6月28—30日,首届上海国际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 WD)]研讨会和第十届国际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 PD)暨运动障碍疾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多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WD和PD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运动障碍疾病 帕金森病 治疗策略 会议纪要 最新研究进展 威尔逊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下载PDF
系统化康复治疗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的效果
12
作者 陈薇 郭宇 《武警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09至2023-09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收治的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系统化康复治疗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22-09至2023-09在武警黑龙江总队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收治的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基础理疗和推拿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运动疗法主导的系统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出现感染、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比较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等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感染、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总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90.76±3.72)vs.(79.58±3.85),P<0.01],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2.36±0.69)vs.(5.47±1.34),P<0.01];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化康复治疗损伤所致膝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的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化康复 疼痛 膝关节运动障碍 实施效果
下载PDF
治疗气虚血瘀型肌张力高及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赵春艳 李翔 江杨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24-0028,共5页
探究对气虚血瘀型肌张力高及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 探究对气虚血瘀型肌张力高及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使用中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平衡功能障碍程度、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肌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肌张力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气虚血瘀型肌张力高及运动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使用中药与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肌张力与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气虚血瘀型 肌张力高 运动障碍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线上APP指导运动障碍儿童康复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李宇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线上APP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对于运动障碍儿童来说,这类应用程序不仅能够提供紧急救助服务,而且还能推进全面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的综合措施。合理运用“Hero”可以帮助儿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协调性、趣味性,方便快捷地促... 线上APP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对于运动障碍儿童来说,这类应用程序不仅能够提供紧急救助服务,而且还能推进全面预防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的综合措施。合理运用“Hero”可以帮助儿童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协调性、趣味性,方便快捷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预防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残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APP 运动障碍儿童 康复训练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欣然 李瑞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 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用的参数、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未来应进一步探讨NMES作用的具体机制及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障碍 康复 综合疗法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经颅电刺激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刺激参数应用规律 被引量:2
16
作者 修靖云 马良宵 +4 位作者 马凌慧 孙天祎 钱旭 张秦墉 王修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刺激参数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刺激参数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2000年1月-2023年5月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探究核心腧穴及电刺激参数应用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79篇,提取128组数据。TEAS核心腧穴主要包括外关、手三里、足三里、合谷、内关、阳陵泉等,上下肢最常用配伍为手三里-外关、阳陵泉-足三里;电刺激参数中频率选择多样,100 Hz最常用,刺激弛缓型偏瘫上肢腧穴时亦多选用2 Hz;其他电刺激参数应用较一致,多选用脉宽200~250μs的双向对称方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t DCS刺激电极多置于脑部M1运动区在头皮的投影,安全刺激强度为1~2 mA。结论 采用TEA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应根据卒中后不同康复阶段患者肌肉状态选择刺激腧穴及电刺激参数,尤需关注刺激频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运动障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电刺激参数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从“动筋调气”探析痉挛性运动障碍的针刺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洲 马良宵 +5 位作者 钱旭 马凌慧 张秦墉 孙天祎 修靖云 王修琰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85-89,共5页
痉挛性运动障碍是因大脑或脊髓损伤导致的以肢体痉挛、关节挛缩为主要表现的运动功能障碍。本研究总结梳理了针灸临床治疗痉挛性运动障碍的几种特色针法,以期为优化针刺临床方案及抗痉挛刺法的研究提供依据及思路。通过归纳比较头针运... 痉挛性运动障碍是因大脑或脊髓损伤导致的以肢体痉挛、关节挛缩为主要表现的运动功能障碍。本研究总结梳理了针灸临床治疗痉挛性运动障碍的几种特色针法,以期为优化针刺临床方案及抗痉挛刺法的研究提供依据及思路。通过归纳比较头针运动针法、动气针法、浮针疗法、筋针疗法、滞动针疗法、动筋针疗法以及恢刺法等常用有效的抗痉挛方法,发现其共性特点是动态留针与带针运动,即针刺调理经脉气血与运动拘急经筋的结合。基于“动筋调气”理念的运动类针刺法有助于缓解中枢损伤所致的肢体痉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及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运动障碍 动筋调气 刺法 恢刺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障碍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秀龄 李洵桦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6-358,共3页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障碍 神经系统 发作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 发作性非运动源性运动障碍 遗传学 卡马西平
下载PDF
阵发性运动障碍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军杰 王向波 贾建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总结阵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诱发因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特点。方法收集阵发性运动障碍患者25例,均进行神经科常规检查以及视频脑电和核磁共振扫描,部分患者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并对其诱发因素、发病年龄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 目的总结阵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诱发因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特点。方法收集阵发性运动障碍患者25例,均进行神经科常规检查以及视频脑电和核磁共振扫描,部分患者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并对其诱发因素、发病年龄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观察对抗癫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25例患者中,散发14例,有家族史患者8例,继发性3例。其中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样徐动症/运动障碍共19例,对小剂量卡马西平治疗有显著效果。结论不同类型的阵发性运动障碍诱发因素不同,对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也不同;继发性阵发性运动障碍要重视原发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运动障碍 阵发性运动源性舞蹈样手足徐动症/运动障碍 阵发性非运动源性运动障碍 卡马西平
下载PDF
自拟丹星止颤方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障碍、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胡楠 闫咏梅 +5 位作者 李涛 杨一帆 彭涛 刘泽华 徐培丽 谢欣纯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丹星止颤方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障碍、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丹星止颤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鱼藤酮溶液灌胃制备P... 目的观察自拟丹星止颤方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障碍、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丹星止颤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鱼藤酮溶液灌胃制备PD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28 d。造模成功后,丹星止颤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丹星止颤方混悬液11.1、22.2、44.4 g/(kg·d)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美多芭混悬液112.5 mg/(kg·d)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0.4 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28 d。采用网格实验及旋转杆实验观察小鼠运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区α突触核蛋白(α-Syn),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p65、α-Syn蛋白。结果小鼠移动潜伏期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星止颤方中剂量组<丹星止颤方高剂量组<丹星止颤方低剂量组、模型组,旋转杆保持时间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星止颤方中剂量组>丹星止颤方高剂量组>丹星止颤方低剂量组、模型组(P均<0.05)。小鼠中脑黑质区α-Syn阳性细胞比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星止颤方中剂量组<丹星止颤方高剂量组<丹星止颤方低剂量组、模型组(P均<0.05)。小鼠脑组织TLR4、NF-κB p65、α-Syn蛋白表达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丹星止颤方中剂量组<丹星止颤方高剂量组<丹星止颤方低剂量组、模型组(P均<0.05)。结论自拟丹星止颤方可改善PD小鼠运动障碍及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LR4/NF-κB通路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丹星止颤方 运动障碍 神经元损伤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