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世东亚视域下的中琉日关系——以萨摩藩侵略琉球后的三国外交策略为例
1
作者 黄子钰 赖正维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7-33,共7页
17世纪初受到日本挟制的琉球向宗主国明王朝隐瞒了实情并美化日本萨摩藩和德川幕府形象。明王朝改变了对琉态度,下令琉球停止朝贡10年;德川幕府意欲以琉球为媒介重开中日勘合贸易;萨摩藩本想吞并琉球,但在德川幕府的外交政策下改变对琉... 17世纪初受到日本挟制的琉球向宗主国明王朝隐瞒了实情并美化日本萨摩藩和德川幕府形象。明王朝改变了对琉态度,下令琉球停止朝贡10年;德川幕府意欲以琉球为媒介重开中日勘合贸易;萨摩藩本想吞并琉球,但在德川幕府的外交政策下改变对琉策略,暗中介入琉球朝贡贸易以从中谋利。萨摩藩入侵后的琉球外交策略与中日两国的对琉政策变化,是17世纪初期东亚区域政治势力的内外冲突和平衡的折射,表明17世纪初期东亚国际区域形势已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东亚 中琉关系 日琉关系
下载PDF
重视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以思想文化面向为中心 被引量:2
2
作者 妥建清 赵建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1-138,共8页
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论域深具影响的"宋代近世说",以贵族政治的式微、平民势力的高涨为指归,从广义文化视域揭橥宋代开启中国的近世。是说参考欧洲历史分期,深入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形成"多元近世"观。分疏内藤湖... 内藤湖南在中国近代史论域深具影响的"宋代近世说",以贵族政治的式微、平民势力的高涨为指归,从广义文化视域揭橥宋代开启中国的近世。是说参考欧洲历史分期,深入中国文化的内在理路,形成"多元近世"观。分疏内藤湖南"宋代近世说"形成的内、外部契机,反思是说引出的种种问题意识,以期洞见中国现代思想曲折展开的历程,进而重新省思中国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藤湖南 宋代近世 多元的近世
下载PDF
从社会时间到社会形态:“近世”概念中的学术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宣朝庆 陈旭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7,共8页
"近世"一词作为重要的学术概念,其意蕴从战国至近代发生了深刻地变迁。由于缺乏对"近世"一词含义的梳理,当下混用"近世"与"近代",以及不同学科间用法不一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学术共同体的... "近世"一词作为重要的学术概念,其意蕴从战国至近代发生了深刻地变迁。由于缺乏对"近世"一词含义的梳理,当下混用"近世"与"近代",以及不同学科间用法不一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从学术共同体的时空体验出发,围绕"近世"含义的演变,发现这一概念经历古今嬗变和中西交融的双重变迁,从一种模糊的时间概念发展为一种对社会基本形态的表达,用以描述宋代之后的平民社会。"近世"概念在内涵上的变化,反映了学术共同体的代际变迁和时代感的变化,对于认识中国学术共同体的集体意识具有重要的指标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 时空体验 社会形态 宋代近世
下载PDF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特质 被引量:1
4
作者 贺根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5-172,共8页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历程是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承担着总结传统和开创未来的双重使命,聚讼千年的唐、宋之争论,相互推演,构成彼此夹杂的诗学传统铸造运动。近世诗学在复古主义泛滥之际不乏有创变的种种诉求,在浮...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历程是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承担着总结传统和开创未来的双重使命,聚讼千年的唐、宋之争论,相互推演,构成彼此夹杂的诗学传统铸造运动。近世诗学在复古主义泛滥之际不乏有创变的种种诉求,在浮世之中感悟人生,谋求思想上的解脱,借以理趣和尚理追求,树立了中国诗学的哲理传统。鼎革之际的社会乱象和游移不居的文人定位深刻影响着诗学的书写风貌,易代之际的诗学凸显了民族文化自新的内在活动。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不仅延续独具民族文化意蕴的千年诗脉,也打造了饱含近世内涵的诗学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文学 宋代近世 易代之际 诗学演进 唐宋变革说
下载PDF
宋代司法公正的制度性保障及其近世化趋向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景良 吴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司法活动欲实现为社会运送正义的价值目标,必须首重制度设计。宋代司法传统中的一系列制度,不仅使仁爱司法理念得到践行、法官职业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还使司法制衡机制得到强化,审判程序设置更加精密,司法辅助制度更加完善。这些举措是... 司法活动欲实现为社会运送正义的价值目标,必须首重制度设计。宋代司法传统中的一系列制度,不仅使仁爱司法理念得到践行、法官职业素养得到提升,而且还使司法制衡机制得到强化,审判程序设置更加精密,司法辅助制度更加完善。这些举措是宋代司法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宋代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宋代司法文化的这种整体性突破与结构性优化,折射出了宋代司法传统的近世化转型趋向,有着深刻的历史成因和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公正 宋代司法传统 整体性突破 近世化趋向 唐宋变革
下载PDF
唐宋史研究应当翻过这一页——从多视角看“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华瑞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1期14-37,共24页
本文从范式来源、政治背景、中西历史走向比较、被支离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国际宋史学界对唐宋史分期认识的变化以及国内唐宋史研究的实践等6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才成为热点问题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在国内唐宋史研究... 本文从范式来源、政治背景、中西历史走向比较、被支离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国际宋史学界对唐宋史分期认识的变化以及国内唐宋史研究的实践等6个方面,对21世纪以来才成为热点问题的"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在国内唐宋史研究特别是宋史研究中的利弊得失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基本结论是,唐宋史研究应当翻过纠缠于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这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中国 近世 唐宋 变革 文艺复兴 性别
下载PDF
“近代”、“近世”,历史分期与史学观念 被引量:25
7
作者 方秋梅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4-64,共11页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 本文考察了古典时间名词“近代”和“近世”在清末民国时期词义的演化及其给中国史学近代化和近代中国史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认为清末民国时期“近代”和“近世”词义的翻新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时间分期法 ,促进了中国通史研究的近代化 ,促进了专门史、边缘史、近代史研究的发展 ,同时又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广度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间分期法 中国史学 代史 近世
下载PDF
“以法为治”与近世儒家的治道传统 被引量:11
8
作者 任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64,共10页
近世儒家把握到了政治社会演变的强烈法度化特征,提出"以法为治"的典型概括。他们熟用的"法"、"法度"等概念涵盖了礼乐政刑、纪纲法度。法被视为基于天理人情的体现公共实践理性的规则集群,并依据文明演... 近世儒家把握到了政治社会演变的强烈法度化特征,提出"以法为治"的典型概括。他们熟用的"法"、"法度"等概念涵盖了礼乐政刑、纪纲法度。法被视为基于天理人情的体现公共实践理性的规则集群,并依据文明演进经验衍生出了一套法史观,以三代之法与后世之法的张力显示出传统根基上的因承损益机理。而基于礼与政刑的辨析,叶适等人为礼乐优先的儒家法传统强化了社会理论的阐释维度,推进了社会秩序与政刑之治的反思。依据治人与治法的关系,近世儒家还更新了对于政治类型的理论概括,承认"以法为治"、"以法为定"的客观性,从礼法与共治双重主体意义上强调治人的积极性,警惕"任法"模式的偏颇。这种法度中心、礼法本位的儒家治道论,追求一种优良的法治型态,为我们重新理解中华法系的法治资源提供了重要视角,也有益于清理现代国人片面理解法治而产生的迷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法为治" 纪纲法度 近世儒家 治道 "任法"
下载PDF
论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近世的传播和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谷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3,共5页
日本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近世以前,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历经了漫长的传播、渗透和积淀过程;近世以后,道家思想在当时日本的思想文化领域更有了广泛的传播,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他们的影响也日渐深刻。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体现于哲学、宗... 日本深受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近世以前,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历经了漫长的传播、渗透和积淀过程;近世以后,道家思想在当时日本的思想文化领域更有了广泛的传播,道家的思想观念对他们的影响也日渐深刻。道家道教思想的影响体现于哲学、宗教、文学等各个领域和层面,出现了较多受道家道教思想影响的思想家和学派。道家道教思想在日本近世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为日本近世文化所吸收并发挥作用,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家 描教 老庄 日本近世文化 江户文化
下载PDF
贡嘎曲德寺密宗殿壁画的艺术史地位——兼论西藏近世绘画的重要转折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亚莎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66,共11页
关键词 贡嘎曲德寺 密宗殿 壁画 艺术史 西藏 近世绘画
下载PDF
卫生史与环境史——以中国近世历史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新忠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0,共5页
卫生史与环境史不仅在研究旨趣上相当一致,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交集,卫生史关注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同样也是环境史的研究课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卫生史可以囊括在环境史之中,而是说就环境史研究来说,从卫生史的角度切入来探求人... 卫生史与环境史不仅在研究旨趣上相当一致,而且在研究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交集,卫生史关注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同样也是环境史的研究课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卫生史可以囊括在环境史之中,而是说就环境史研究来说,从卫生史的角度切入来探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这除了内容和旨趣上接近等缘由外,还因为从卫生史的视角出发,对促进环境史研究的深入开展并更进一步融入国际主流学术颇有助益,而且从卫生史的角度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而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史 环境史 中国近世 现代性
下载PDF
中国近世文学与“近代文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利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17,共7页
近世文学在崇尚以个人为本位的尊重个性的精神及对文学自身特征的重视和探讨等方面与现代文学存在着相通之处,因而成为中国文学从中世进到现代的中介。在近世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毋需也不应楔入所谓"近代文学"(1840年至1919... 近世文学在崇尚以个人为本位的尊重个性的精神及对文学自身特征的重视和探讨等方面与现代文学存在着相通之处,因而成为中国文学从中世进到现代的中介。在近世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毋需也不应楔入所谓"近代文学"(1840年至1919年间的文学)作为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桥梁。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十九世纪末时段,并未出现明显的并足以成为一个新的文学历史阶段重要标志的文学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文学 代文学 文学特征 中国 文学史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下载PDF
近世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以史家、儒医、讼师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2-146,共5页
知识群体的专业化,即指知识群体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地集中并致力于某些或某个方面,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向。这种专业化趋向与知识群体的社会化、职业化趋向紧密关联,同时与知识的社会化进程、地域社会的变动、社会阶层的运动以及... 知识群体的专业化,即指知识群体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地集中并致力于某些或某个方面,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向。这种专业化趋向与知识群体的社会化、职业化趋向紧密关联,同时与知识的社会化进程、地域社会的变动、社会阶层的运动以及社会变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明清时期,知识群体不断裂变,分离出不少具有专业化趋向的群体,史家、儒医、讼师是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群体,这些群体的专业化趋向体现了近世知识群体的内部变化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近世知识群体的专业化有别于现代意义的专业群体所包含的现代学科知识体系、公共服务特性等内涵,但却是知识群体从传统向现代转化的重要环节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 明清时期 社会变迁 知识群体 专业化 史家 儒医 讼师
下载PDF
质点法机器证明视角下的近世几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涛 邹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057-3061,共5页
优化并发展了质点法机器证明算法的核心程序,用Mathematica创建了新的几何定理证明器。拓展了机器证明的研究范畴,首次实现了近世几何的机器证明,且可读性令人满意。在该证明器的帮助下,发现了一些新的近世几何性质,深化了近世几何的研... 优化并发展了质点法机器证明算法的核心程序,用Mathematica创建了新的几何定理证明器。拓展了机器证明的研究范畴,首次实现了近世几何的机器证明,且可读性令人满意。在该证明器的帮助下,发现了一些新的近世几何性质,深化了近世几何的研究成果,并对已有的近世几何研究成果提出一些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点法 机器证明 Mathematica证明器 近世几何
下载PDF
论中国近世文学的开端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利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9,共6页
近世文学代表着封建制后期已包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文学。元代乃至上溯到金末 ,文学中较为明显地体现出某种近世性的倾向 ,包括文学与市民的密切关系、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等特性 ,因而这一时期成为中国近世文学的萌生期。
关键词 近世文学 开端时限 文学特征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世思想史背景 被引量:5
16
作者 宋俭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26,共4页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中国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独有的话语,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史话语。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世思想史的一大传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中国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独有的话语,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史话语。将外来思想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并为我所用,是中国近世思想史的一大传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正是以这一思想史为背景的,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尤其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不可忽视这一思想史背景,尤其不可忽视这一思想史背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近世思想史
下载PDF
日本近世戏作小说的中国文学思想渊源 被引量:4
17
作者 勾艳军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戏作是日本近世诞生的以滑稽戏谑或风流情趣为主要特征的通俗小说群。戏作在形成之初受到孔子"游于艺"思想、以及唐宋年间"戏作诗"的深刻启示,既是文人在本业以外的学问或艺术领域的精神寄托,也是其涉足通俗文学的... 戏作是日本近世诞生的以滑稽戏谑或风流情趣为主要特征的通俗小说群。戏作在形成之初受到孔子"游于艺"思想、以及唐宋年间"戏作诗"的深刻启示,既是文人在本业以外的学问或艺术领域的精神寄托,也是其涉足通俗文学的遁词或曰免责之词。戏作借鉴了庄子"寓言"的表现方式,试图在虚诞外表下寄托深刻的讽刺内涵,不过,戏作的讽刺并不尖锐而且呈现出逐渐消退的趋势。戏作者通常都怀有既骄傲又自卑的复杂心态,这与李渔等中国戏曲小说家如出一辙,其根源都在于将小说戏曲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之作的儒家文学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世 戏作 游于艺 寓言 李渔
下载PDF
近世日本的油菜技术及其文化生活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钱露露 叶磊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7-301,共5页
随着近世油菜用途的转变,其栽培管理技术和制油加工技术相比前代有了显著进步。在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呈现出整地精细、用种量少、高肥栽培等发展特点,而在制油加工技术方面则是发明了"立木法",进一步提高了油菜籽的出油率。油... 随着近世油菜用途的转变,其栽培管理技术和制油加工技术相比前代有了显著进步。在栽培管理技术方面呈现出整地精细、用种量少、高肥栽培等发展特点,而在制油加工技术方面则是发明了"立木法",进一步提高了油菜籽的出油率。油菜栽培管理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油菜生产的特定区域化趋势,而制油加工技术的进步则加速了菜油在民间的普及与流通。菜油的全面普及引发了近世日本文化生活层面的巨变,极大地促进了大众艺术和文化出版领域的繁荣和兴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日本 油菜 栽培管理技术 制油加工技术 文化生活
下载PDF
“近己则俗变相类”钱穆与近世儒家传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锋 《天府新论》 CSSCI 2018年第1期43-51,共9页
在近世趋于平铺散漫的社会结构中,宋儒藉宋学重建社会政治中心,在君臣、官民之间沟通整合,教化提升,于国史变迁中推演出立国规模的新气象。这一脉络对于我们理解近世精神传统十分关键。宋儒活跃其间的近世社会,体现出与中古门第传统颇... 在近世趋于平铺散漫的社会结构中,宋儒藉宋学重建社会政治中心,在君臣、官民之间沟通整合,教化提升,于国史变迁中推演出立国规模的新气象。这一脉络对于我们理解近世精神传统十分关键。宋儒活跃其间的近世社会,体现出与中古门第传统颇为不同的平民自由气质,门第与平民之嬗变也具现于近世思想文化竞争中。宋儒生发之道统论,显示社会下层渐转超政治上层,萃成中国文化大传统的核心精神,即政学相维与士统重建。钱穆主张"不忘我故以求通之人伦政事",建立近世传统与现代中国的有机联系,因此仍是一个有待探索的时代新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近世 儒家 道统 平民 门第
下载PDF
关于中国近世文学公共领域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剑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文学公共领域的充分发展是健全政治公共领域的前提, 解读中国近世政治演进的过程要从解读这一时期文学公共领域的发展状况入手。自明中叶以后, 中国近世的社会批判思潮和倡导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并通过明代的文社、清代的茶馆... 文学公共领域的充分发展是健全政治公共领域的前提, 解读中国近世政治演进的过程要从解读这一时期文学公共领域的发展状况入手。自明中叶以后, 中国近世的社会批判思潮和倡导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不断发展, 并通过明代的文社、清代的茶馆及书场、晚清的报刊等载体向社会民间传播, 这说明中国近世具备了萌生文学公共领域的条件。但文化专制主义横行的生存环境也使中国近世文学公共领域存在许多不足: 一是批判性不足, 二是地域色彩浓厚, 三是独立性不强, 四是向政治公共领域转型不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世公共领域 文学公共领域 市民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