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59
篇文章
<
1
2
…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祖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7,共5页
本文考察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分期 ,认为将 184 0 - 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分期线是值得讨论和商榷的 ,同时讨论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分期原则、依据 。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
史
分期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实体”对象及对“实体”的认识
被引量:
5
2
作者
高剑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7,共4页
16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引起了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英、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1873年,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又引起了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促使人类的科学、...
16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引起了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英、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1873年,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又引起了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促使人类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得到更迅猛的发展。综观16到19世纪的科技成就,都是建立在"实体"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其基本路径是:近代科学把自然"实体"作分门别类的科学研究,科学"实体"渗透进技术"实体",并催生出经济"实体"。反过来,经济"实体"以及市场的需要又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乃至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近代科学的辉煌,实际上就是关于"实体"科学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革命
“实体”
物质
能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被引量:
3
3
作者
查有梁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2期12-16,共5页
李约瑟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同西方进行长期深入的比较研究后,指出:“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工业的资本主义入手。耗散结构理论为我们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
李约瑟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同西方进行长期深入的比较研究后,指出:“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工业的资本主义入手。耗散结构理论为我们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模式。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的因果关系,决非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式的因果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应是诸因素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因果模式。如果根据历史事实,并上升到现代理论的高度。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这样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应该作为一个耗散结构来分析。大家知道,凡是一个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形成稳定而有序的动态结构,即耗散结构。普利戈金指出,耗散结构总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功能、结构和涨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相互联系
教育理论
系统论
社会经济
相适应
耗散结构理论
诸因素
政治制度
中国
近代
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原因之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朱泽忠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之原因应从其科学技术体系、政治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理论性与实用性、思辨性与科学性上的对立,影响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政治体制、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之原因应从其科学技术体系、政治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理论性与实用性、思辨性与科学性上的对立,影响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政治体制、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束缚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局限性、重农抑商的政策倾向,剥夺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赖以产生和应用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
衰落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红州
《世界研究与发展》
CSCD
1994年第2期1-8,共8页
德国近代科学基本上是从法国引进的,正象德 国革命是再版的法国大革命一样。但是,德国科学 得益于产业革命的推动,又从德国革命中汲取足够 的社会营养,很快地超过了法国科学,成为十九世 纪卅年代到廿世纪初世界科学的中心。 德国科学对...
德国近代科学基本上是从法国引进的,正象德 国革命是再版的法国大革命一样。但是,德国科学 得益于产业革命的推动,又从德国革命中汲取足够 的社会营养,很快地超过了法国科学,成为十九世 纪卅年代到廿世纪初世界科学的中心。 德国科学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很多,其中它所创 造的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即专业科研机构和教席导 师制)是历史的巨大丰碑。 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科技与工业相互结合,这 是德国近代科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德国科学中心地 位能维持百余年的重要原因。 德国科学的致命弱点,乃是德国革命妥协性的 结果。德国导师的终身制以及官办色彩太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研究
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
德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戊戌变法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被引量:
1
6
作者
韩小林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运动,提倡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史
戊戌变法
近代科学技术
资本主义
维新派
科技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蔡元培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
被引量:
1
7
作者
程斯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4-29,共6页
蔡元培是推动我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卓越先驱,曾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教育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加速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蔡元培
近代科学技术
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
科学
代
教育社会化
科教兴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辨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被引量:
5
8
作者
王树松
《高师理科学刊》
2002年第4期100-102,共3页
通过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分析 ,认为科学与技术关系是由相互独立到相互作用 ,形成“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的历史过程 ,并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逻辑的分析、概括。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发展历史
技术
科学
化
科学技术
化
相互独立
相互作用
历史过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科学技术中心的五次转移
9
作者
程黎阳
《科技与管理》
2000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中心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美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末新政教育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0
作者
蔡新职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也正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十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为挽救其统治,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场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前所...
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也正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十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为挽救其统治,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场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变革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历程的完成,掀起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引进与应用的高潮,使近代学术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教育制度
近代科学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苏晓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S2期24-26,共3页
中国传统哲学曾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繁荣,特别是对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到了近代,由于传统哲学强调主客合一,注重人伦道德,贬低科学技术,轻视逻辑分析等,可以说是造成近代科技未能在中国兴起的深层原因之一。
关键词
哲学价值观
近代科学技术
中国传统哲学
逻辑分析
思维方式
整体直觉
反省内求
认识论
自然科
天人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刁培德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3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国家,探索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于去年10月16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包括自然科学史、自然...
为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国家,探索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于去年10月16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包括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以及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七十人,提供论文约五十篇。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以来
社会条件
学术讨论会
落后原因
近代科学技术
中国
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
科学
院
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析近代科学技术没能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13
作者
付忠信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40-41,共2页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近代科学技术却没能在中国产生。古时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近代科学技术却没能在中国产生。古时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旨在发展小农私有制。西汉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后来又逐渐演化成“农桑为本,工商为末”,手工业被置于末业的位置。重农桑、轻贱工商不仅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政策,而且逐渐地成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中国
产生
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剖析
被引量:
1
14
作者
赵淮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S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原因剖析
通商口岸
闭关政策
满清政府
腐朽落后
闭关锁国政策
周边邻国
封建专制
天文地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代科学技术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几点思考
15
作者
王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7-59,共3页
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近代科技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后,随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17世纪前后,由于受到当时的国家社会制度、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之影响,使得中国没能孕育出产生近代科学技术的土...
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近代科技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后,随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17世纪前后,由于受到当时的国家社会制度、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之影响,使得中国没能孕育出产生近代科学技术的土壤。研究结果认为,封建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近代科技没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轻视科技的社会价值观念阻碍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传统的思维方式禁锢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社会制度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6
作者
刘继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9-24,共6页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以其光辉灿烂的成就,名列世界前茅。为什么从明末以后的三、四百年间,又大大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什么中国仍然很落后?这个问题。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科技人才
闭关政策
复古思潮
新式学堂
封建专制
近代
教育
封建教育
工商业者
机器制造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下)
17
作者
赵红州
《现代化》
1992年第12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德国革命
近代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
高校
科研体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上)
18
作者
赵红州
《现代化》
1992年第1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德国革命
近代科学技术
科学
研究
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条件和背景
19
作者
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本文围绕近代科技产生的社会条件、文化背景和知识前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条件和背景。
关键词
产生条件
近代科学技术
文艺复兴
文化背景
知识前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
20
作者
赵红州
《潜科学》
1993年第1期14-21,58,共9页
关键词
科学
研究
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
德国革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祖林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部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3-47,共5页
基金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批准号 96JAP72 0 0 2 0 )
文摘
本文考察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分期 ,认为将 184 0 - 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分期线是值得讨论和商榷的 ,同时讨论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的分期原则、依据 。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
史
分期线
Keywords
China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arcation line
分类号
N09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实体”对象及对“实体”的认识
被引量:
5
2
作者
高剑平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17,共4页
文摘
16世纪,牛顿力学的建立引起了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英、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1873年,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又引起了近代第二次技术革命,促使人类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得到更迅猛的发展。综观16到19世纪的科技成就,都是建立在"实体"性思维的基础上的。其基本路径是:近代科学把自然"实体"作分门别类的科学研究,科学"实体"渗透进技术"实体",并催生出经济"实体"。反过来,经济"实体"以及市场的需要又极大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乃至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近代科学的辉煌,实际上就是关于"实体"科学的辉煌。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革命
“实体”
物质
能量
分类号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被引量:
3
3
作者
查有梁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学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2期12-16,共5页
文摘
李约瑟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同西方进行长期深入的比较研究后,指出:“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工业的资本主义入手。耗散结构理论为我们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模式。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的因果关系,决非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式的因果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应是诸因素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因果模式。如果根据历史事实,并上升到现代理论的高度。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这样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应该作为一个耗散结构来分析。大家知道,凡是一个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形成稳定而有序的动态结构,即耗散结构。普利戈金指出,耗散结构总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功能、结构和涨落。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相互联系
教育理论
系统论
社会经济
相适应
耗散结构理论
诸因素
政治制度
中国
近代
科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原因之分析
被引量:
3
4
作者
朱泽忠
机构
中共黄冈市委党校
出处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文摘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之原因应从其科学技术体系、政治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在理论性与实用性、思辨性与科学性上的对立,影响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政治体制、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束缚了科学技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局限性、重农抑商的政策倾向,剥夺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赖以产生和应用的土壤。
关键词
中国
近代科学技术
衰落
原因分析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
被引量:
2
5
作者
赵红州
机构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出处
《世界研究与发展》
CSCD
1994年第2期1-8,共8页
文摘
德国近代科学基本上是从法国引进的,正象德 国革命是再版的法国大革命一样。但是,德国科学 得益于产业革命的推动,又从德国革命中汲取足够 的社会营养,很快地超过了法国科学,成为十九世 纪卅年代到廿世纪初世界科学的中心。 德国科学对世界科学的贡献很多,其中它所创 造的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即专业科研机构和教席导 师制)是历史的巨大丰碑。 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科技与工业相互结合,这 是德国近代科学的重要特征,也是德国科学中心地 位能维持百余年的重要原因。 德国科学的致命弱点,乃是德国革命妥协性的 结果。德国导师的终身制以及官办色彩太浓。
关键词
科学
研究
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
德国
分类号
G325.1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戊戌变法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被引量:
1
6
作者
韩小林
机构
嘉应大学政法系
出处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文摘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一次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运动,提倡全面向西方学习,并颁布了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的法令,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史
戊戌变法
近代科学技术
资本主义
维新派
科技传播
Keywords
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reformers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west.
分类号
K25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蔡元培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
被引量:
1
7
作者
程斯辉
机构
湖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4-29,共6页
文摘
蔡元培是推动我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卓越先驱,曾提出一系列关于发展近代科学技术教育的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加速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蔡元培
近代科学技术
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
科学
代
教育社会化
科教兴国
Keywords
Cai Yuanpei
edu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times
分类号
G40-092.6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辨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被引量:
5
8
作者
王树松
机构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高师理科学刊》
2002年第4期100-102,共3页
文摘
通过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分析 ,认为科学与技术关系是由相互独立到相互作用 ,形成“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的历史过程 ,并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做逻辑的分析、概括。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发展历史
技术
科学
化
科学技术
化
相互独立
相互作用
历史过程
Keywords
science,technology
history
techology-sciencize
science-techologize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N09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科学技术中心的五次转移
9
作者
程黎阳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处
《科技与管理》
2000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中心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美国
分类号
G321.9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末新政教育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0
作者
蔡新职
机构
武汉大学
出处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二十世纪初的十年,也正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行将灭亡前的十年。清政府在内外交困之际,为挽救其统治,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这场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变革促进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历程的完成,掀起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与方法的引进与应用的高潮,使近代学术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教育制度
近代科学技术
Keywords
The late Qing dynasty's new policies
Educational system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
1
11
作者
苏晓云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S2期24-26,共3页
文摘
中国传统哲学曾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繁荣,特别是对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到了近代,由于传统哲学强调主客合一,注重人伦道德,贬低科学技术,轻视逻辑分析等,可以说是造成近代科技未能在中国兴起的深层原因之一。
关键词
哲学价值观
近代科学技术
中国传统哲学
逻辑分析
思维方式
整体直觉
反省内求
认识论
自然科
天人合
分类号
B01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刁培德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3年第1期32-34,共3页
文摘
为深入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于西方国家,探索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正确途径,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于去年10月16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包括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学以及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七十人,提供论文约五十篇。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关键词
近代
以来
社会条件
学术讨论会
落后原因
近代科学技术
中国
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
科学
院
思想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析近代科学技术没能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13
作者
付忠信
机构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40-41,共2页
文摘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的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曾领先于世界各国。然而,由于封建专制统治,近代科学技术却没能在中国产生。古时中国以农业为主,农业成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重农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措施。战国商鞅变法内容之一即是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旨在发展小农私有制。西汉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后来又逐渐演化成“农桑为本,工商为末”,手工业被置于末业的位置。重农桑、轻贱工商不仅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政策,而且逐渐地成了人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中国
产生
原因
分类号
F0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剖析
被引量:
1
14
作者
赵淮
机构
重庆江津市委党校
出处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S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原因剖析
通商口岸
闭关政策
满清政府
腐朽落后
闭关锁国政策
周边邻国
封建专制
天文地理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代科学技术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几点思考
15
作者
王俊
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政法系
出处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7-59,共3页
文摘
英国学者李约瑟提出近代科技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后,随即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17世纪前后,由于受到当时的国家社会制度、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传统思维方式等方面之影响,使得中国没能孕育出产生近代科学技术的土壤。研究结果认为,封建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近代科技没在中国产生的根本原因;轻视科技的社会价值观念阻碍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传统的思维方式禁锢着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社会制度
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6
作者
刘继德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9-24,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以其光辉灿烂的成就,名列世界前茅。为什么从明末以后的三、四百年间,又大大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什么中国仍然很落后?这个问题。
关键词
近代科学技术
科技人才
闭关政策
复古思潮
新式学堂
封建专制
近代
教育
封建教育
工商业者
机器制造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下)
17
作者
赵红州
出处
《现代化》
1992年第12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德国革命
近代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
高校
科研体制
分类号
G325.1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上)
18
作者
赵红州
出处
《现代化》
1992年第11期7-11,共5页
关键词
德国革命
近代科学技术
科学
研究
教育
分类号
G325.1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条件和背景
19
作者
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
机构
和田师专政史系
出处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文摘
本文围绕近代科技产生的社会条件、文化背景和知识前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条件和背景。
关键词
产生条件
近代科学技术
文艺复兴
文化背景
知识前提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
20
作者
赵红州
出处
《潜科学》
1993年第1期14-21,58,共9页
关键词
科学
研究
科学技术
近代科学技术
德国革命
分类号
G325.16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分期问题的讨论
张祖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实体”对象及对“实体”的认识
高剑平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查有梁
《社会科学研究》
198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衰落原因之分析
朱泽忠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
赵红州
《世界研究与发展》
CSCD
199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戊戌变法与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
韩小林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蔡元培与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
程斯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辨析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王树松
《高师理科学刊》
200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近代科学技术中心的五次转移
程黎阳
《科技与管理》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清末新政教育变革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蔡新职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试析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苏晓云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记“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
刁培德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简析近代科学技术没能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付忠信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剖析
赵淮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近代科学技术为何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几点思考
王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刘继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下)
赵红州
《现代化》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上)
赵红州
《现代化》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近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条件和背景
艾尼瓦尔江.努尔买买提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德国革命与近代科学技术
赵红州
《潜科学》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1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