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体NO/N_2系统等离子体反应NO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余刚 颜峥 +3 位作者 叶丹 王心亮 顾璠 徐益谦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4-356,共3页
首先建立了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量系统,获得了NO/N2和纯N2气体放电的发射光谱,然后用自洽场分子轨道从头计算法得到了N2基态和激发态分子轨道模型。发现NO/N2气体放电等离子体脱除NO主要是通过包括反应速度非常怏的N+NO→N2+O以... 首先建立了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量系统,获得了NO/N2和纯N2气体放电的发射光谱,然后用自洽场分子轨道从头计算法得到了N2基态和激发态分子轨道模型。发现NO/N2气体放电等离子体脱除NO主要是通过包括反应速度非常怏的N+NO→N2+O以及e+N2(A3∑u+)→2N+e和e+N2→N2(A3 ∑u+)+e在内的一系列基元反应进行的,活性N原子是NO还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发射光谱 分子轨道 一氧化氮 还原机理
下载PDF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还原机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文英 樊金红 高廷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 ,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 ,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 ,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硝基苯类... 采用循环伏安法 ,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 ,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 ,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有还原电位 ,也就是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机理 还原 铜电极 反应活性 循环伏安法 表面 电位 类化合物 特性 研究
下载PDF
含碳球团在氧化性气氛中的还原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汪琦 杨兆祥 +2 位作者 孙家富 田济民 李文忠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共4页
根据Stefan流理论,研究了含碳球团在氧化性气氛中的还原机理,建立了极限抗氧化还原速度vRL的计算式。结果表明:当还原速度大于vRL时,还原过程不受氧化性气氛的影响。加热温度一定时,vRL随气相中CO浓度增加和气流... 根据Stefan流理论,研究了含碳球团在氧化性气氛中的还原机理,建立了极限抗氧化还原速度vRL的计算式。结果表明:当还原速度大于vRL时,还原过程不受氧化性气氛的影响。加热温度一定时,vRL随气相中CO浓度增加和气流速度减小而降低,加热温度对vRL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球团 氧化性气氛 还原机理 Stefan流
下载PDF
Fe(Ⅲ)微生物还原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文燕 全向春 +1 位作者 何孟常 杨志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厌氧异养型微生物还原Fe(Ⅲ)的同时可以氧化降解有机物,在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对Fe(Ⅲ)微生物还原的物理、生物化学特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总结了近年来自然环境中Fe(Ⅲ)还原菌的单菌种分离情况和混合菌的降解作用,探讨... 厌氧异养型微生物还原Fe(Ⅲ)的同时可以氧化降解有机物,在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对Fe(Ⅲ)微生物还原的物理、生物化学特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总结了近年来自然环境中Fe(Ⅲ)还原菌的单菌种分离情况和混合菌的降解作用,探讨了Fe(Ⅲ)还原以及有机物降解的机理,分析了Fe(Ⅲ)可能对微生物产生的抑制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还原 环境修复 Fe(Ⅲ)还原 生物降解 电子受体 Fe(Ⅲ) 还原机理 微生物 有机物降解 生物化学特性
下载PDF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研究Ⅱ——氯化血红素存在下的青蒿素还原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扬 朱世民 陈洪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蒿素在玻璃碳电极上于- 1.0 8V处能发生一个 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还原。即使在低至 4 .0× 10 - 8mol/L氯化血红素存在下 ,青蒿素仍可被催化还原 ,阴极过电位降低了 6 0 0mV...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蒿素在玻璃碳电极上于- 1.0 8V处能发生一个 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还原。即使在低至 4 .0× 10 - 8mol/L氯化血红素存在下 ,青蒿素仍可被催化还原 ,阴极过电位降低了 6 0 0mV。配合物EDTA Fe(Ⅲ )具有类似氯化血红素的催化性质 ,它降低了QHS阴极过电位 590mV。在这个体系中 ,青蒿素在碳电极上的还原是一个借助于氯化血红素催化的还原过程 ,氯化血红素的存在降低了青蒿素还原活化能 ,促进了青蒿素的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氯化血红素 催化还原 中草药 还原机理 电化性质 抗疟药 阴极过电位
下载PDF
高炉硅还原机理探讨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邓守强 施月循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1-5,共5页
实验高炉解剖、生产高炉取样、理论计算和实验室研究表明,高炉内硅还原发生在炉缸渣层以上部位,即炉腹区。在炉缸下部渣铁接触界面上将进行[Si]的再氧化。为确定硅还原机理,进行了硅源与铁水完全分离条件下的硅还原实验,它充分证明了高... 实验高炉解剖、生产高炉取样、理论计算和实验室研究表明,高炉内硅还原发生在炉缸渣层以上部位,即炉腹区。在炉缸下部渣铁接触界面上将进行[Si]的再氧化。为确定硅还原机理,进行了硅源与铁水完全分离条件下的硅还原实验,它充分证明了高炉内硅通过气相SiO还原进入铁水是完全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还原机理
下载PDF
玻碳电极上多巴胺的氧化还原机理 被引量:3
7
作者 冶保献 李风菊 +1 位作者 张俊 靳保辉 《化学研究》 CAS 2003年第1期44-46,50,共4页
用电化学方法和光谱电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多巴胺(DA)在玻碳(GC)电极表面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DA的电氧化是一个单电子转移过程而不是一个双电子转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半醌自由基中间体存在.用多种电化学手段测定了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提... 用电化学方法和光谱电化学方法详细研究了多巴胺(DA)在玻碳(GC)电极表面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DA的电氧化是一个单电子转移过程而不是一个双电子转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半醌自由基中间体存在.用多种电化学手段测定了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提出了新的电极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电极 多巴胺 氧化还原机理 电分析化学 神经递质
下载PDF
苯胺聚合反应中重铬酸盐的还原机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廖川平 顾明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80-583,共4页
应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焙烧实验等手段证明,重铬酸盐氧化聚合苯胺的产物是聚苯胺/Cr(OH)3复合物.这不同于文献中的一般观念.随反应介质酸性的增强,复合物中Cr(OH)3的含量从38.4%逐渐下降到1.3%.强酸性介质有利于重铬酸盐... 应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焙烧实验等手段证明,重铬酸盐氧化聚合苯胺的产物是聚苯胺/Cr(OH)3复合物.这不同于文献中的一般观念.随反应介质酸性的增强,复合物中Cr(OH)3的含量从38.4%逐渐下降到1.3%.强酸性介质有利于重铬酸盐还原为易溶的Cr3+,弱酸性介质有利于重铬酸盐还原为难溶的Cr(OH)3.基于该实验事实,提出了重铬酸盐还原过程的两步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聚合反应 重铬酸盐 还原机理 氧化 Cr(OH)3 弱酸性介质
下载PDF
氯酸盐电还原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顾登平 刘朝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6-320,共5页
本文利用Mo盘-Pt盘旋转电极研究了ClO_3的电还原过程,并根据实验事实提出了一较完整的反应机理。我们首次检测到了ClO_3还原的中间产物ClO_2和Cl(或Cl_2)。其最终产物为Cl^-离子。
关键词 氯酸盐 还原机理
下载PDF
利用跟踪TPR-GC和XRD技术考察LaNiO_(3)的还原机理
10
作者 郑洪元 杜少斌 +2 位作者 马福泰 王瑾 吕光烈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74-476,共3页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对许多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它们被广泛地用作CO氧化的催化剂.陈水华等对SmMeO_3(Me:V、Cr、Mn、Fe、Co)和Tascon等对LaMeO_3(Me:V、Cr、Mn、Fe、Co、Ni)上CO催化活性评价说明,LnMnO_3和LnCoO_3(Ln=La、Sm)活性最...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对许多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它们被广泛地用作CO氧化的催化剂.陈水华等对SmMeO_3(Me:V、Cr、Mn、Fe、Co)和Tascon等对LaMeO_3(Me:V、Cr、Mn、Fe、Co、Ni)上CO催化活性评价说明,LnMnO_3和LnCoO_3(Ln=La、Sm)活性最好,而LaNiO_3则表现和LaCoO_3相似活性,由此可推断这些氧化物具有相似的催化性能.本文用TPR-GC和XRD考察了在还原气氛下,LaNiO_3的还原机理,这对研究其电、磁特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R-GC La_(2)Ni_(2)O_(5) 还原机理
下载PDF
低镁钒钛磁铁矿的还原机理
11
作者 闫占辉 张建良 +3 位作者 邢相栋 王振阳 刘兴乐 任山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开发利用辽宁朝阳地区低镁钒钛磁铁矿资源,本文以石墨粉为还原剂,研究还原温度、碳氧比等因素对内配碳球团还原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方法对还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镁钒钛磁铁矿与攀西地区... 为开发利用辽宁朝阳地区低镁钒钛磁铁矿资源,本文以石墨粉为还原剂,研究还原温度、碳氧比等因素对内配碳球团还原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方法对还原机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镁钒钛磁铁矿与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相比,易于还原.当还原温度超过1 150℃时,球团均能快速进行反应;配碳比增加有利于反应分数的提高.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球团内部先后出现浮氏体、新生钛铁矿和FeTi2O5等过渡相,还原产生的金属铁从矿物颗粒外表面到内部依次析出,金属铁相不断增加并聚集长大,球团内部新生相界面逐渐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镁钒钛磁铁矿 还原温度 还原机理 碳氧比
下载PDF
含碳球团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杨学民 郭占成 +4 位作者 王大光 谢裕生 黄典冰 孔令坛 杨天钧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在1223-1473K的N2气氛下研究了石墨粉粒度、铁精矿粉粒度、温度、碳含量地含碳球团的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粉和铁精矿粉粒度越小,还原温度和碳含量越高,含碳才还原速度越大,基于碳气化反应、气相扩散和界面反应和... 在1223-1473K的N2气氛下研究了石墨粉粒度、铁精矿粉粒度、温度、碳含量地含碳球团的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粉和铁精矿粉粒度越小,还原温度和碳含量越高,含碳才还原速度越大,基于碳气化反应、气相扩散和界面反应和含碳球团的速度方程均能较好地处理本研究的数据,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出的碳敢化反应和界面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27.7和294.14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球团 还原速度 还原机理 速度方程 熔融还原
全文增补中
柔红霉素氧化还原机理的研究
13
作者 程圭芳 屈海云 +1 位作者 何品刚 方禹之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58-159,共2页
应用电化学模拟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采用 UV、FS、CD现场检测 ,辅之以 CV和
关键词 柔红霉素 氧化还原机理 电化学模拟
下载PDF
硝基三唑化合物的电化学还原机理
14
作者 彭会明 施明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021-1021,共1页
关键词 放射增敏剂 硝基自由基 歧化现象 硝基三唑化合物 电化学还原机理
下载PDF
利用跟踪TPR-GC和XRD技术考察LaNiO_3的还原机理及其还原可逆性考察
15
作者 杜少斌 王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年第2期49-55,共7页
本文利用TPR、TPR-GC和XRD技术详细地研究了镍酸镧(LaNiO_3)的还原机理.同时还利用TPO和TPR考察了还原后样品的氧化还原可逆性.结果说明:LaNiO_3分两步还原,其中单电子还原过程伴随着三电子还原过程的同时进行.LaNiO_3还原中间产物为单... 本文利用TPR、TPR-GC和XRD技术详细地研究了镍酸镧(LaNiO_3)的还原机理.同时还利用TPO和TPR考察了还原后样品的氧化还原可逆性.结果说明:LaNiO_3分两步还原,其中单电子还原过程伴随着三电子还原过程的同时进行.LaNiO_3还原中间产物为单斜晶点的LaNiO_3;此外,还原后的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酸镧 还原机理 可逆性
下载PDF
碳钢钝化膜在碳酸盐溶液中的阴极还原机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志成 黎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146-1151,共6页
本文采用动电位和恒电流技术研究了pH8.31-11.37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低碳钢钝化膜的阴极还原机理。认为钝化膜的还原与溶液pH值密切相关,当8.31≤pH≤9.80时,Fe_2O_3还原为Fe和Fe0H^+;当9.80<pH≤11.37时,Fe_2O_3还原为Fe_3O_4和Fe(C... 本文采用动电位和恒电流技术研究了pH8.31-11.37的碳酸盐缓冲溶液中,低碳钢钝化膜的阴极还原机理。认为钝化膜的还原与溶液pH值密切相关,当8.31≤pH≤9.80时,Fe_2O_3还原为Fe和Fe0H^+;当9.80<pH≤11.37时,Fe_2O_3还原为Fe_3O_4和Fe(CO_3)_2^(2-)。两反应的控制步骤均为FeOH^(2+)+2e→Fe(OH)_(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纯化膜 碳酸盐溶液 阴级还原机理 动电位 恒电流技术
全文增补中
FMNH介导偶氮苯还原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佳宸 郑大威 +5 位作者 王圣博 王娇娇 孙国辉 张娜 赵丽娇 钟儒刚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98-1604,共7页
实体瘤的低氧微环境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针对肿瘤低氧的靶向化疗药物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策略。偶氮苯中的偶氮基团具有低氧激活的特异性,能够在常氧条件下稳定存在而在低氧条件下发生还原裂解,因此一些偶氮苯衍生物前药也因其具... 实体瘤的低氧微环境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针对肿瘤低氧的靶向化疗药物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策略。偶氮苯中的偶氮基团具有低氧激活的特异性,能够在常氧条件下稳定存在而在低氧条件下发生还原裂解,因此一些偶氮苯衍生物前药也因其具有肿瘤低氧靶向潜力,近年来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研究。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在辅酶还原型黄素单核苷酸(FMNH)作用下的偶氮苯还原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势反应路径为偶氮苯首先经过连续的两步1e^(-)/1H^(+)转移形成1,2-二苯肼,然后依次再发生第3次1e^(-)/1H^(+)转移、氮氮裂解和第4次1e^(-)/1H^(+)转移后最终形成两分子苯胺。其中,前两步1e^(-)/1H^(+)转移需要克服最高能垒,为反应的控速步骤。这些结果为设计开发新型的肿瘤靶向性低氧激活前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低氧激活前药 还原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肿瘤低氧
下载PDF
制备钯金属纳米颗粒的还原方法及还原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华华 杨靖 王亚琼 《过滤与分离》 CAS 2012年第3期15-19,共5页
对于燃煤的IGCC系统中,通过水煤气(CO+H2)的转换来分离H2/CO2,已成为捕集分离CO2主要手段,而对于具有独特透氢性能钯因素则是分离氢气的主要介质,钯掺杂的氢气分离膜则越来越被研究所关注。然而钯纳米颗粒粒径大小及钯的团聚问题已成为... 对于燃煤的IGCC系统中,通过水煤气(CO+H2)的转换来分离H2/CO2,已成为捕集分离CO2主要手段,而对于具有独特透氢性能钯因素则是分离氢气的主要介质,钯掺杂的氢气分离膜则越来越被研究所关注。然而钯纳米颗粒粒径大小及钯的团聚问题已成为钯功能发挥的最大障碍,因此发展和完善钯纳米颗粒的合成和钯盐的还原则显得越来越重要。介绍钯还原方法和各还原剂的还原机理,特别是对现在最被研究者广泛应用的化学还原法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为制备钯纳米颗粒提供一些参考,同时为实现钯掺杂的氢气分离膜的最大氢气透过率和分离性能,研究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气体分离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分离 钯纳米颗粒 还原 还原机理
下载PDF
钽在NaCl-KCl-K_2TaF_7熔体中的电化学还原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国勋 Barhoum A +1 位作者 Lantelme F Chemla M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3期52-57,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位和计时电流三种暂态技术,研究了钽离子在720℃NaCl-KCl-K_2TaF_7熔体中的阴极过程。实验表明,Ta^(5+)的电还原反应为可逆的一步五电子过程Ta^(5+)+5e^-(?)Ta(可逆)。用三种方法测得 Ta^(5+)的扩散系数 D_(Ta)非常... 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位和计时电流三种暂态技术,研究了钽离子在720℃NaCl-KCl-K_2TaF_7熔体中的阴极过程。实验表明,Ta^(5+)的电还原反应为可逆的一步五电子过程Ta^(5+)+5e^-(?)Ta(可逆)。用三种方法测得 Ta^(5+)的扩散系数 D_(Ta)非常一致,并分别为1.15×10^(-5),1.10×10^(-5)和1.15×10^(-5)cm^2·s^(-1)。还研究了含氧离子杂质对钽还原电极过程的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 阴极过程 还原机理 电化学
下载PDF
Mg在BaTiO_3瓷中抗还原机理研究
20
作者 湛灿辉 江涛 卢振亚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7,共3页
研究Mg在BaTiO3瓷中的抗还原作用。采用CO、CO2还原气氛中烧结制作不同含Mg量(摩尔分数为0.05%~0.25 %)BaTiO3瓷试样。实验结果表明含Mg的BaTiO3瓷比不含Mg的BaTiO3瓷体积电阻率高8~9数量级。试样XRD谱线计算,晶胞参数a,c随Mg含量的... 研究Mg在BaTiO3瓷中的抗还原作用。采用CO、CO2还原气氛中烧结制作不同含Mg量(摩尔分数为0.05%~0.25 %)BaTiO3瓷试样。实验结果表明含Mg的BaTiO3瓷比不含Mg的BaTiO3瓷体积电阻率高8~9数量级。试样XRD谱线计算,晶胞参数a,c随M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电子探针显示Mg均匀分布。显微结构分析推断,Mg既固溶于A位(MgBa)又固溶于B位(MgTi),杂质缺陷结构(MgTI)的受主电离复合还原气氛产生的氧缺位(VO)的施主电离,从而大大降低了施主电离的电子浓度。因此,MgTi的存在是BaTiO3瓷抗还原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 钛酸钡瓷 还原机理 受主电离 施主电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