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方法提取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氧化还原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先宝 冉家荣 +6 位作者 陈甜甜 张雨笛 张敏婷 谢怡俐 侯银萍 贺超 张安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4,共7页
为了探明不同方法提取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氧化还原特性,采用四种典型的方法:加热法、超声法、EDTA法和甲醛-NaOH法分别提取活性污泥EPS,对其组分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甲醛-NaOH法提取EPS含量最高,达到68.59 mg·... 为了探明不同方法提取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氧化还原特性,采用四种典型的方法:加热法、超声法、EDTA法和甲醛-NaOH法分别提取活性污泥EPS,对其组分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甲醛-NaOH法提取EPS含量最高,达到68.59 mg·g^(-1),其次为EDTA法(23.40 mg·g^(-1))、加热法(18.2 mg·g^(-1))和超声法(4.07 mg·g^(-1));化学法(甲醛-NaOH法和EDTA法)对EPS中氧化还原物质的提取效率高于物理法(加热法和超声法);不同方法提取EPS的电子接受能力和电子供给能力分别为0.07~0.30μmol_(e-)·g^(-1)和0.01~0.04μmol_(e-)·g^(-1),其中EDTA法提取EPS的电子接受能力与电子供给能力最高.紫外可见光谱图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图均显示出EPS中存在腐殖类物质,且化学法提取的含量高于物理法;三维荧光光谱图显示出蛋白质和腐殖酸的荧光峰,加热法提取EPS的蛋白质峰荧光强度更高,而化学法提取EPS的腐殖酸峰荧光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胞外聚合物 氧化还原特性 氧化还原物质
下载PDF
烟煤煤粉及热解产物对NO的还原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苟湘 周俊虎 +3 位作者 周志军 杨卫娟 刘建忠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2-17,共6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不同温度下将烟煤煤粉及其热解产物分别对NO进行还原性实验,研究了热解气体、焦炭以及煤粉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煤粉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热解气体因组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还原性。随温度升高,热解气体和焦炭的还原效果...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不同温度下将烟煤煤粉及其热解产物分别对NO进行还原性实验,研究了热解气体、焦炭以及煤粉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煤粉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热解气体因组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还原性。随温度升高,热解气体和焦炭的还原效果均越好。同温度下,在反应前期热解气体对NO的还原作用优于焦炭对NO的还原作用,后期则后者优于前者。煤粉对NO的还原效果均比同温度下的热解气体或焦炭的单独还原效果好,但比各自单独还原的效果总和要差,这是因为同时存在同相还原和异相还原以及二者相互竞争的影响。煤粉还原反应的前期同相还原起主要作用,后期则异相还原起主要作用。加速煤粉热解气体和焦炭的分离有利于煤粉对NO的还原。在煤粉再燃区,没有燃烧的煤粉对NO的还原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烟煤 热解气体 焦炭 NO 还原特性
下载PDF
氯代烃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还原机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文英 高廷耀 +1 位作者 周荣丰 马鲁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烷烃和部分氯代芳烃...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氯代烷烃和部分氯代芳烃在铜电极表面有还原电位,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氯代芳烃不易在铜电极上被直接还原.实验结果为催化铁内电解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废水 循环伏安法 还原特性 催化铁内电解法
下载PDF
Keggin结构和Dawson结构磷钼酸及磷钼钒酸的氧化还原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井淑波 张恒彬 +2 位作者 朱万春 王振旅 王国甲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4-537,共4页
以硫酸为支持电解质 ,在水 - 1 ,4-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自制的两个系列 Keggin结构和 Dawson结构的 1 0种杂多酸的氧化还原特性 ,分析了钼和钒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可逆性 ,讨论了不同钒含量对磷钼钒酸的氧化还原性的影... 以硫酸为支持电解质 ,在水 - 1 ,4-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自制的两个系列 Keggin结构和 Dawson结构的 1 0种杂多酸的氧化还原特性 ,分析了钼和钒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可逆性 ,讨论了不同钒含量对磷钼钒酸的氧化还原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Dawson结构的磷钼酸氧化性强于 Keggin结构的磷钼酸 ;不论是 Keggin结构还是 Dawson结构的磷钼钒酸 ,随着钒含量的增加 ,钒和钼的氧化还原可逆性都越来越差 ,为 Dawson结构磷钼酸和磷钼钒酸的鉴定提供了有效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 磷钼钒酸 氧化还原特性 循环伏安法 KEGGIN结构 DAWSON结构 氧化还原可逆性 杂多酸催化剂
下载PDF
氢气作用下硅镁型红土镍矿的低温还原特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丁志广 李博 魏永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9-1675,共7页
以含镍0.82%、含铁9.67%的某硅镁型红土镍矿为原料开展氢气低温还原实验研究,考察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氢气浓度及矿物粒度对镍、铁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为600℃、还原时间90 min及氢气浓度为60%(体积分数)的条件下,红... 以含镍0.82%、含铁9.67%的某硅镁型红土镍矿为原料开展氢气低温还原实验研究,考察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氢气浓度及矿物粒度对镍、铁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温度为600℃、还原时间90 min及氢气浓度为60%(体积分数)的条件下,红土镍矿中镍、铁金属化率分别达到95%和42%。当矿物粒度小于380μm时,矿物粒径对镍、铁金属化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镍铁合金([Fe,Ni])的衍射峰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在600℃时达到最大。且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无定型含镁硅酸盐重结晶生成镁橄榄石相,阻碍镍、铁的还原。通过氢气低温还原,矿物中的氧化镍几乎完全还原,部分铁被还原为金属铁与镍形成了镍铁合金,大部分的铁被还原为铁的低价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镁型红土镍矿 氢气 还原特性 金属化率 镍铁合金
下载PDF
活性碳纤维氧化还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符若文 曾汉民 吴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21,共8页
本文选用一系列活性碳纤维(ACF)及不同氧化剂、还原剂,研究了ACF氧化还原特性,ACF结构、氧化剂结构、电极电位、实验条件以及制备工艺对ACF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氧化还原功能是ACF的基本特征之一,但随所用纤维原料和活化工艺的不同,其... 本文选用一系列活性碳纤维(ACF)及不同氧化剂、还原剂,研究了ACF氧化还原特性,ACF结构、氧化剂结构、电极电位、实验条件以及制备工艺对ACF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氧化还原功能是ACF的基本特征之一,但随所用纤维原料和活化工艺的不同,其氧化还原能力有所不同。ACF对不同的氧化金属离子具有不同的氧化还原容量。与弱氧化性金属离子反应后的ACF还可进一步与强氧化性离子进行氧化还原反应。ACF的氧化还原容量与氧化性金属离子的电子结构无关,但与电极电位有关。ACF的氧化还原和吸附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有一定联系的过程。有利于氧化剂电极电位提高或还原剂ACF电极电位下降的因素(如浓度、pH值、负离子等)均有利于ACF氧化还原容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氧化还原特性
下载PDF
氯代烃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pH值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徐文英 高廷耀 +1 位作者 周荣丰 马鲁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8-321,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代烷烃类化合物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氯代芳烃不易在铜电极上被直接还原.碱性条件有利于中间体碳负离子的形成;在酸性条件下,碳负离子与氢离子...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氯代烃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氯代烷烃类化合物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氯代芳烃不易在铜电极上被直接还原.碱性条件有利于中间体碳负离子的形成;在酸性条件下,碳负离子与氢离子之间反应的几率增大,导致通过溶液的电流值增加.pH值对不同氯代烃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碳链(或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性质、结构、数量和它与氯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铜电极 还原特性 PH值
下载PDF
SnO_2纳米棒的氧化还原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鹤云 赵忠泽 +1 位作者 赵义芬 柳清菊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8,共5页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在NaCl-KCl熔盐介质中,通过焙烧含SnO2纳米颗粒前驱体合成了SnO2纳米棒,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SnO2纳米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nO2纳米棒是表面光滑、结晶完整的金红... 利用室温固相反应在NaCl-KCl熔盐介质中,通过焙烧含SnO2纳米颗粒前驱体合成了SnO2纳米棒,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SnO2纳米棒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nO2纳米棒是表面光滑、结晶完整的金红石结构单晶体,直径为10~20nm,长度为几百纳米到几个微米.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SnO2纳米棒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探讨了SnO2纳米棒的氧化还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纳米棒 程序升温还原 氧化还原特性 催化活性 氧化还原机理
下载PDF
土壤温度和氧化还原特性对冷浸田CH_4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娟 熊又升 +2 位作者 徐祥玉 袁家富 张志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60-3264,共5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普通稻田(GPF)、撂荒复耕冷浸田(RCWPF)和冷浸田(CWPF)的CH4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峰值均出现在水稻分蘖盛期,且都只有一个典型的排放锋,且GPF的CH4排放通...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普通稻田(GPF)、撂荒复耕冷浸田(RCWPF)和冷浸田(CWPF)的CH4排放进行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峰值均出现在水稻分蘖盛期,且都只有一个典型的排放锋,且GPF的CH4排放通量平均值极显著小于RCWPF和CWPF。3种稻田CH4排放通量和温度均呈正相关,且RCWPF和CWPF的CH4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5 cm土壤温度的相关性弱于GPF。土壤氧化还原特性影响CH4排放通量,GPF的CH4排放通量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活性还原性物质含量、Fe2+含量及活性有机还原性物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681、0.689和0.642;除氧化还原电位外,RCWPF和CWPF的CH4排放通量与其他土壤氧化还原特性指标均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土壤还原性强是冷浸田CH4排放通量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浸田 CH4排放 土壤温度 土壤氧化还原特性
下载PDF
硝基苯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及pH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文英 樊金红 高廷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 ,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 ,并且讨论了这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和酸度对它的影响 .结果表明 ,硝基苯类化合物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 ;还... 采用循环伏安法 ,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 ,并且讨论了这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和酸度对它的影响 .结果表明 ,硝基苯类化合物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 ;还原电位在 - 0. 5 8V和 - 1 .32V左右 (vs SCE) ,酸度和碱度均有利于硝基在铜电极上的还原 :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亚硝基 ;酸性条件下 ,得电子后的硝基与氢离子之间反应的几率就增大 ,导致通过溶液的电流值增加 ,另外 ,氢的增加也有利于电极上发生的加成和取代反应 .pH对不同的硝基苯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主要取决于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性质、结构、数量和它与硝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 .实验结果为催化铁内电解法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 循环伏安法 还原特性 PH 催化铁内电解法
下载PDF
酸性介质中Mn(Ⅲ)/Mn(Ⅱ)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米常焕 夏熙 张校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3-185,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n (Ⅲ)/Mn(Ⅱ)ion-pair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acid media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Mn(Ⅲ)/Mn(Ⅱ) pair was a simple pseudo-revers...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Mn (Ⅲ)/Mn(Ⅱ)ion-pair on platinum electrode in acid media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ox process of Mn(Ⅲ)/Mn(Ⅱ) pair was a simple pseudo-reversible one-electron reaction between Mn(Ⅲ) and Mn(Ⅱ).The electrochemical kinetics of the redox reaction on static Pt electrode was a mass transfer controlled one.The calculated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Mn(Ⅱ) was 1.48×10 -6cm 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介质 铂电极 氧化还原特性 Mn(Ⅲ)/Mn(Ⅱ)电对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扩散系数 循环伏安法 电位阶跃法 锰(Ⅲ) 锰(Ⅱ)
下载PDF
Mo-Fe-S三元包合物氧化还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楚宝 郭纯孝 +1 位作者 张致贵 徐丽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7期627-631,共5页
本文结合电化学测量和量子化学计算对Mo-Fe-S三元包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用铂电极测得的该包合物在0.1MKClO_(4)-DMF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显现出两对氧化-还原峰,由此得到的电化学参数与EHMO计算结果都表明,电位较正的一对峰相... 本文结合电化学测量和量子化学计算对Mo-Fe-S三元包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用铂电极测得的该包合物在0.1MKClO_(4)-DMF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显现出两对氧化-还原峰,由此得到的电化学参数与EHMO计算结果都表明,电位较正的一对峰相应于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可逆。电位较负的一对峰相应于Mo(Ⅴ)/Mo(Ⅳ)的氧化还原反应半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图 氧化还原反应 量子化学计算 Fe(Ⅱ) Fe(Ⅲ) 氧化还原特性 铂电极 包合物
下载PDF
小麦根质膜原位膜微囊与翻转膜微囊的氧化还原特性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全胜 梁厚果 +1 位作者 焦新之 倪晋山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6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用二相法和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分别制得小麦根质膜的原位膜微囊和翻转膜微囊。两者比较可知:质膜内外两侧均表现出较高的氧化还原活性;膜内侧的NAD(P)H氧化和Fe(CN)还原速率高于外侧。质膜内外两侧都能还原EDTA-F... 用二相法和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分别制得小麦根质膜的原位膜微囊和翻转膜微囊。两者比较可知:质膜内外两侧均表现出较高的氧化还原活性;膜内侧的NAD(P)H氧化和Fe(CN)还原速率高于外侧。质膜内外两侧都能还原EDTA-Fe3+,但外侧的还原活性高于内侧。质膜内外两侧均有O2吸收,同时都可被SHAM刺激,被KCN抑制。质膜内侧和外侧都可产生,最适PH值为6.0;既可被SHAM刺激,也可被SOD、过氧化氢酶和KCN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质膜 原位膜微囊 翻转膜微囊 氧化还原特性
下载PDF
高铅渣还原过程渣性能及其还原特性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雅茹 陈傲黎 +3 位作者 户可 李小明 赵俊学 袁方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2,共4页
液态高铅渣的还原过程中炉渣物理化学性能变化对其还原特性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高铅渣的主要物化性能指标及其研究方法及分析检测手段基础上,对目前铅渣物理化学性能及还原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运用热力学软件分析计算了高铅... 液态高铅渣的还原过程中炉渣物理化学性能变化对其还原特性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高铅渣的主要物化性能指标及其研究方法及分析检测手段基础上,对目前铅渣物理化学性能及还原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运用热力学软件分析计算了高铅渣还原过程的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高铅渣还原反应中,从热力学角度,渣系的所有物相中,无论是和C反应还是和C0反应,Pb_8ZnSi_6O_(21)都是最容易被还原的。在温度>700℃条件下,Pb_8ZnSi_6O_(21)和Pb_4SiO_6与C直接还原反应比与C0还原反应更容易进行,但是对Pb_2SiO_4和Pb0没有明显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铅渣 物理化学性能 还原特性 Factsage
下载PDF
VO-TPP,VO-TCIPP和VO-TpyPP氧化还原特性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致隆 孙宇梅 +1 位作者 吴爱萍 何明威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3,9,共4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VO-TPP,VO-TClPP和VO-TpyPP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钒氧卟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存在准可逆性,VO-TClPP中钒氧中心离子的还原半波电位为—0.781 V,卟啉环的还原电位为—1.141 V。结果还表明:推电子基团有利...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VO-TPP,VO-TClPP和VO-TpyPP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这3种钒氧卟啉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存在准可逆性,VO-TClPP中钒氧中心离子的还原半波电位为—0.781 V,卟啉环的还原电位为—1.141 V。结果还表明:推电子基团有利于中心离子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TPP VO—TClPP VO—TpyPP 氧化还原特性 循环伏安法 钒氧卟啉化合物 半波电位
下载PDF
TPR法研究铜基添钾催化剂的还原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艳丽 毛建卫 《浙江化工》 CAS 1997年第3期19-22,共4页
以Cu-ZnO-Al2O3为母体,分别添加0.5%、1%、2%。5%K2O和不添加K2O,组成一系列合成低碳醇催化剂,应用TPR法考察了催化剂还原特性,根据TPR曲线拟合出了还原反应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催化剂 还原特性 碳醇 TPR法
下载PDF
硫酸锶矿还原特性和循环流化床焙烧研究
17
作者 兰计香 仲兆平 《洁净煤燃烧与发电技术》 1999年第4期29-38,共10页
在实验了锶矿还原特性的基础上,于床截面为0.23m×0.23m、矿处理量(20~40)kg/h的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还原焙烧硫酸锶矿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了循环流化床还原焙烧锶矿的操作条件。在控制适宜的操作条件下... 在实验了锶矿还原特性的基础上,于床截面为0.23m×0.23m、矿处理量(20~40)kg/h的循环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还原焙烧硫酸锶矿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了循环流化床还原焙烧锶矿的操作条件。在控制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硫酸锶矿焙烧的还原率可达80%以上,吨产品碳酸锶的煤耗为1.42吨以下。与传统的反射炉相比,锶矿还原率提高了12%以上,节煤达30%以上。焙烧熟料松散不结块,有利于后部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锶矿 循环流化床 还原特性 焙烧
下载PDF
Bacillus fusiformis对Cr(Ⅵ)的还原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文立乾 赵长青 陈武勇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2,共5页
探讨了Bacillus fusiformis作为处理制革中Cr(Ⅵ)的一种新生物材料的可行性。首先在LB培养基中加入Cr(Ⅵ),检测了Bacillus fusiformis在含Cr(Ⅵ)培养基中生长后细胞内外的Cr(Ⅵ)和总铬含量;然后研究了不同Cr(Ⅵ)初始浓度、... 探讨了Bacillus fusiformis作为处理制革中Cr(Ⅵ)的一种新生物材料的可行性。首先在LB培养基中加入Cr(Ⅵ),检测了Bacillus fusiformis在含Cr(Ⅵ)培养基中生长后细胞内外的Cr(Ⅵ)和总铬含量;然后研究了不同Cr(Ⅵ)初始浓度、温度、pH值、细胞生物量对Bacillus知iformis处理Cr(Ⅵ)的影响,并在最适温度、pH值、细胞生物量条件下,对菌株连续培养以检验其对Cr(Ⅵ)的持续还原能力;最后探究了制革中常见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Bacillus fusiformis处理Cr(Ⅵ)的方式可能主要为胞外还原。当初始Cr(Ⅵ)浓度不超过50mg/L、温度32—37℃、pH值7.0~8.0、细胞生物量6.7×10^11 CFU/mL时,Cr(Ⅵ)的去除率较大。在连续培养过程中,菌株具有持续的生长和还原Cr(Ⅵ)的能力。在各种金属离子的比较中得出Cu^2+对Bacillus fusiformis处理Cr(Ⅵ)有较强的促进作用,Al^3+、Fe^3+次之,Cr^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Bacillus fusiformis的还原特性可为处理制革中的Cr(Ⅵ)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 BACILLUS fusiformis 六价铬 还原特性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NO氧化还原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春雪 周奇 +1 位作者 张应州 余刚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36-40,共5页
NO还原和NO氧化是等离子体烟气脱硝过程中客观共存的两种脱除反应类型。NO通过还原反应被脱除时,被还原成无需处理的N2,缩短了反应流程。建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硝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等离子体NO氧化还原两种脱除反应的影... NO还原和NO氧化是等离子体烟气脱硝过程中客观共存的两种脱除反应类型。NO通过还原反应被脱除时,被还原成无需处理的N2,缩短了反应流程。建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硝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多种因素对等离子体NO氧化还原两种脱除反应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还原特性 NO氧化特性 等离子体NO脱除
下载PDF
富硒乳酸菌亚硒酸盐还原特性及产硒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金泽 李静 +3 位作者 郭耀东 刘哲 黄一刚 裴金金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9-144,共6页
以前期分离筛选自秦巴富硒区的富硒乳酸菌为材料,探索无机硒转化为纳米单质硒的转化合成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发现纳米硒在其在细胞胞内外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胞外。研究富硒乳酸菌的不同细胞组分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能力... 以前期分离筛选自秦巴富硒区的富硒乳酸菌为材料,探索无机硒转化为纳米单质硒的转化合成机理。采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发现纳米硒在其在细胞胞内外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胞外。研究富硒乳酸菌的不同细胞组分对亚硒酸盐的还原能力,结果显示富硒乳酸菌主要通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和延胡索酸还原酶等的作用将亚硒酸盐还原为纳米硒单质。采用Zeta电位分析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分析纳米硒的特性,结果说明富硒乳酸菌转化产物为纳米单质硒,且其外包裹多糖、蛋白质等多种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乳酸菌 纳米单质硒 还原特性 合成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