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
1
作者 马丽 封亮 +1 位作者 赵曦 余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404-41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结合康复运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结合康复运动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伴上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taVNS 0 Hz(n=20)、taVNS 30 Hz组(n=20)、taVNS 300 Hz组(n=20)、taVNS 3000 Hz(n=20)组,4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不同频率的taVNS刺激,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ta-VNS治疗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在假刺激组中,只夹电极但不给与刺激。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30 d、治疗45 d后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4组FMA评分无显著差异(F=0.195,P=0.90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治疗30 d及45 d后,4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同时taVNS 300 Hz组治疗45 d后的FMA评分最优(48.81±20.30);不同治疗方案在治疗30 d前后、治疗45 d前后FMA指标的差值均具有差异(P<0.001),其中taVNS 300 Hz组治疗45 d前后的FMA评分差值最大(9.81±1.69),具有临床意义。结论taVNS结合康复运动能促进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taVNS 300 Hz治疗组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康复
下载PDF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及非难治性抑郁症的脑效应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庆燕 罗屹 +3 位作者 马跃 郭春蕾 高山山 方继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11,共8页
目的:比较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与非难治性抑郁症(nTRD)患者的脑功能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4例TRD(TRD组)与31例nTRD(nTRD组)患者,2组均行8周的taVNS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17项汉密尔顿... 目的:比较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与非难治性抑郁症(nTRD)患者的脑功能效应机制。方法:纳入24例TRD(TRD组)与31例nTRD(nTRD组)患者,2组均行8周的taVNS治疗,治疗前后均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作为主要临床疗效指标,冗思量表(RRS)为次要临床疗效指标。采用混合效应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低频振幅(ALFF)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HAMD-17评分均显著下降,nTRD组RRS评分显著下降(均P<0.001)。fMRI结果显示,治疗前nTRD组在左侧丘脑/下丘脑/苍白球及右侧初级视觉皮质ALFF值均显著低于TRD组(均P<0.001)。治疗后,nTRD组左侧中央后回与右侧中央前回ALFF值显著升高(P<0.005,P<0.001),右侧岛叶ALFF值显著降低(P<0.001);TRD组左侧中央后回ALFF值显著升高(P<0.005),右侧岛叶ALFF值显著降低(P<0.001)。混合效应分析显示,左侧眶部额中回与右侧小脑Crus2是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脑区(均P<0.005);nTRD组治疗后左侧眶部额中回与右侧小脑Crus2的ALFF值均显著降低(P<0.05,P<0.001),TRD组治疗后左侧眶部额中回与右侧小脑Crus2的ALFF值均显著升高(P<0.001,P<0.05)。结论:taVNS治疗抑郁症有效,但对TRD患者反刍思维改善方面疗效欠佳。TRD与nTRD的脑机制存在差异。taVNS可调制抑郁症关键脑区,如岛叶、眶部额中回,小脑可能与taVNS调制抑郁症的脑机制有关,这可能是其治疗TRD与nTRD的多个靶点;taVNS治疗TRD与nTRD可能存在不同的脑效应机制。这些不同的脑区突出了抑郁症治疗的复杂性和个体化性质,需进一步研究以充分了解TRD和nTRD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 难治性抑郁症 低频振幅 静息态磁共振成像 脑效应
下载PDF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雷欢 安军明 +1 位作者 曹坤 武纹帆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89-93,共5页
失眠障碍是一种以入睡困难或易醒、睡眠质量下降与睡眠时间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理论认为失眠多由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下降与营卫不和所致。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是一种... 失眠障碍是一种以入睡困难或易醒、睡眠质量下降与睡眠时间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理论认为失眠多由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下降与营卫不和所致。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是一种将低频脉冲电刺激作用于耳廓皮肤感受区的非侵入性神经调节技术,其机制主要与耳-迷走神经反射有关,刺激耳区局部能够调节机体神经递质和炎症反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现通过查找和整理相关文献,从中医理论、西医机制、刺激部位、参数运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来总结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失眠障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思路,有助于推动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 失眠障碍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综述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上肢功能的疗效
4
作者 谢敏 王梦寰 +1 位作者 耿宝峰 江钟立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1期649-654,共6页
目的:研究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上肢机器人、手功能机器人、治疗性作业活动... 目的:研究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对照组12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上肢机器人、手功能机器人、治疗性作业活动等作业治疗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激活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2组FMA-UE、ARAT、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MA-UE、ARAT、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FSS评分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MEP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且观察组ME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2组MEP波幅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感觉运动皮层和前额叶皮层被显著激活(PFDR<0.05)。结论:作业治疗可以改善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taVNS联合作业治疗能更好地激活大脑感觉与运动皮层,促进大脑功能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作业治疗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上肢运动功能 运动诱发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下载PDF
经外耳皮肤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章晓峰 刘勇 金振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讨经外耳皮肤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联合双侧上肢训练(BA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105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taVNS组、BAT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3组均接受... 目的探讨经外耳皮肤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联合双侧上肢训练(BA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105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taVNS组、BAT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taVNS组增加taVNS,BAT组增加BAT,联合组同时增加taVNS和BAT,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图测量三角肌、肱三头肌和伸腕肌的均方根(RMS),采用盒子积木试验(BBT)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各肌肉RMS、BBT评分和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t|>6.124,P<0.001),联合组最优(F>18.162,P<0.001)。结论taVNS和BAT均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肌力,提高手的灵活度和上肢运动功能;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外耳皮肤迷走神经电刺激 双侧上肢训练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文哲 高宏 +2 位作者 曹燕飞 李小玲 王嗣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4期522-523,共2页
目的观察耳迷走神经电刺激与常规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失眠症受试者随机分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和常规耳穴压豆组,两组均为30例。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应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刺激耳甲区进行治疗;... 目的观察耳迷走神经电刺激与常规耳穴压豆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老年慢性失眠症受试者随机分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和常规耳穴压豆组,两组均为30例。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应用耳迷走神经刺激仪刺激耳甲区进行治疗;常规耳穴压豆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对比两组受试者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耳穴压豆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相较于常规耳穴压豆组治疗后PSQI评分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老年慢性失眠症在临床疗效、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优于常规耳穴压豆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失眠症 迷走神经电刺激 耳甲区
下载PDF
浅论基于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的肠病耳治思路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文哲 李少源 曹燕飞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195-198,共4页
通过梳理中医关于胃肠疾病诊治的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原理,提出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治疗胃肠疾病的方法。分析认为,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是通过电刺激耳甲区迷走神经体表分支治疗疾病的经皮无创疗法,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通过梳理中医关于胃肠疾病诊治的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神经科学原理,提出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治疗胃肠疾病的方法。分析认为,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是通过电刺激耳甲区迷走神经体表分支治疗疾病的经皮无创疗法,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控肠神经系统(即脑-肠互动)是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的生理基础,且经络相连是耳穴和胃肠病密切相关的基础,亦是构建基于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的肠病耳治的中医理论基础。故在肠病耳治思想的指导下,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术可运用于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与术后肠梗阻等胃肠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 胃肠疾病 肠病耳治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郑莉 鲍治诚 +2 位作者 张琪 任绪艳 苏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1-696,共6页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独墅湖医院和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机器人组(n=20)和联...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独墅湖医院和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20)、机器人组(n=20)和联合组(n=20)。3组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作业治疗,机器人组行假taVNS联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联合组行taVNS联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及其手指部分评分、患侧腕背伸肌和指伸肌收缩时的肌电均方根值(RMS)以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治疗后,各组FMA-UE及其手指部分评分、腕背伸肌和指伸肌RMS、TMS-MEP潜伏期和振幅均较治疗前改善(t> 2.099,P <0.05),联合组各项指标最优(F> 9.106,P <0.001)。结论 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塑,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康复机器人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利凯 萧禹 王立童 《中国康复》 2023年第11期659-663,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2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2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和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检测皮质潜伏期(CL)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并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量表(MBI)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CL、CMCT较治疗前减少(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FMA-UE、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taVNS联合tDCS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经颅直流刺激 脑卒中 上肢功能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病人疼痛及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倩含 张宇清 +3 位作者 杨森 李孝强 陈立平 申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9-435,共7页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病人的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AHZ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对急性期带状疱疹(acute herpes zoster,AHZ)病人的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AHZ病人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组)和治疗组(T组),每组31例。T组在左耳耳甲处给予taVNS,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S组在左耳耳甲处给予假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出院后1周、4周、12周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治疗前、出院后4周、12周的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分,治疗前、出院后1周、4周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中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和现时疼痛指数(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状态焦虑量表评分(state-anxiety inventory,S-AI),住院期间盐酸羟考酮片使用例数与曲马多的日平均使用量,病人发展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例数。结果:随访过程中部分病人脱落,最终58例完成研究,S组28例,T组30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在治疗出院后1周、4周、12周的NRS评分,出院后4周、12周的SRSS评分以及治疗出院后1周、4周的PRI和PPI及S-A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与S组相比,T组在出院后1周、4周的NRS评分和以上各时间点的SRSS、SF-MPQ和S-AI评分,均显著降低;住院治疗期间,T组平均每日曲马多使用量较S组明显降低(P<0.05);T组病人住院期间的盐酸羟考酮片的使用例数及后期发展为PHN的例数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AHZ病人早期行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病人睡眠、缓解病人焦虑状态及不良情绪、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可以降低PHN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急性期带状疱疹 焦虑 睡眠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在卒中后运动功能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梦真 伍文清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56-58,共3页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50%~60%的患者遗留肢体运动障碍,影响生活质量。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一种新型神经康复疗法,已被证明能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目前关于VNS改善卒中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尚...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50%~60%的患者遗留肢体运动障碍,影响生活质量。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一种新型神经康复疗法,已被证明能促进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目前关于VNS改善卒中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VNS在卒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脑卒中康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电刺激 卒中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张峰 钟冬祥 +6 位作者 金旗 詹智 林大卫 管丽华 龚辉 葛均波 周达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1期122-127,138,共7页
目的探索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MCT组、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目的探索在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MCT组、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组,每组8只。MCT组和VNS组均行VNS刺激仪植入,MCT组及VNS组在植入1周后,分别按体质量注射M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VNS组注射野百合碱后1周开启迷走神经刺激仪直至实验结束。3组大鼠均在基线、2周、3周行血压、心率监测,并在基线、3周行心脏超声评估心脏各指标。动物超声测得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右室面积变化分数。造模3周后,测量肺动脉收缩压及右室肥厚指数,免疫组化观察肺中小动脉增厚程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环磷酸鸟苷、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的表达水平。结果MCT注射3周后,与对照组相比,MCT组及VNS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1),提示肺动脉高压大鼠造模成功;与MCT组相比,VNS组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肥厚指数、肺中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显著下降(P<0.01),肺动脉加速时间、肺动脉主干内径、右室收缩末内径、右室舒张末内径、右室面积变化分数显著降低;ELISA检测提示VNS组较MCT组交感神经活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水平及局部炎症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从而改善大鼠肺中小动脉重构、肺动脉压力和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迷走神经电刺激 交感神经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志凤 戴溪斌 +1 位作者 唐晨 李小六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38-42,共5页
脑卒中是导致长期获得性残疾的主要原因。将康复与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的技术相结合的干预措施有望增强脑卒中患者康复。近年来,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作为一种神经调节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逐渐显... 脑卒中是导致长期获得性残疾的主要原因。将康复与增强神经突触可塑性的技术相结合的干预措施有望增强脑卒中患者康复。近年来,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作为一种神经调节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方面逐渐显示出积极作用。本文介绍了现有的VNS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迷走神经电刺激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组胺H_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菲菲 董晓阳 +1 位作者 陈琴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08-1213,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V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对TBI昏迷大鼠前额叶皮层组胺H_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TBI...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V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对TBI昏迷大鼠前额叶皮层组胺H_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TBI)、刺激组(TBI+VNS)和Orexin-1受体(OX_1R)拮抗剂组(TBI+SB334867+VNS)。应用VN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组胺H_1受体(H_1R)表达的变化。结果:刺激组18只大鼠中12只出现翻正反射;假刺激组4只出现翻正反射;拮抗剂组9只出现翻正反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刺激组大鼠PFC区的H_1R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刺激组和拮抗剂组(P<0.05)。结论:VNS可改善脑外伤后昏迷大鼠的意识状态,有望成为TBI昏迷促醒的一种新的电刺激方法,其促醒机制可能与PFC区H_1R水平的上调有关,Orexin-A可能通过OX_1R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电刺激 脑外伤 昏迷 促醒 组胺H1 受体 食欲素A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及脑组织中p-CRE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佳 关智媛 +4 位作者 孙守元 金晶 李鸣明 卜玉洁 张廷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2-706,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电刺激(V N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 C AO)/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MCAO/再灌注组(MCAO组,n=12)大鼠仅行MCAO/再灌注,MCAO/再灌注+VNS组(MCAO+VNS组,n=12)大鼠在接...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电刺激(V N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 C AO)/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MCAO/再灌注组(MCAO组,n=12)大鼠仅行MCAO/再灌注,MCAO/再灌注+VNS组(MCAO+VNS组,n=12)大鼠在接受MCAO/再灌注的同时行右侧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两组大鼠均在再灌注24h后采用Zea Longa评分法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TTC实验检测脑梗死区体积,TUNEL法检测脑损伤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损伤区组织中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CREB(p-CREB)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损伤区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CAO组相比,MCAO+VNS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善(P<0.01),脑梗死体积减少(P<0.01),脑组织细胞凋亡减少(P<0.01);MCAO+VNS组大鼠脑梗死区组织中p-CREB蛋白表达(P<0.01)和Bcl-2的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0.01),Bax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1),但CREB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VNS可显著改善MCAO/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降低脑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CRE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电刺激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大脑中动脉阻断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和下丘脑Orexin-A及其受体OX1R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晓阳 刘丹 +1 位作者 黄菲菲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44-749,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脑外伤(TBI)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可能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和刺激组。应用VN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用ELISA、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VNS)对脑外伤(TBI)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可能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和刺激组。应用VNS治疗脑外伤后昏迷大鼠,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用ELISA、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FC)和下丘脑组织的Orexin-A及OX1R表达。结果:刺激组30只大鼠中20只出现翻正反射,假刺激组30只中8只出现翻正反射;将3组的Orexin-A及OX1R含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刺激组Orexin-A及受体OX1R水平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VNS可提高脑外伤昏迷大鼠意识状态,其可能机制为上调PFC及下丘脑部位Orexin-A及OX1R水平,因此VNS有望成为脑外伤后昏迷促醒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迷走神经电刺激 促醒 昏迷 OREXIN-A OX1R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琴 黄菲菲 +1 位作者 董晓阳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和刺激组。TBI后昏迷大鼠给予VNS治疗,观察其...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和刺激组。TBI后昏迷大鼠给予VNS治疗,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实验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α1R)含量。结果:假刺激组和刺激组大鼠各30只,观察行为学变化发现,刺激组中20只出现翻正反射,假刺激组仅8只出现翻正反射;将3个实验组中α1R含量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刺激组α1R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VNS可改善TBI后昏迷大鼠的意识状态水平,对促进TBI后昏迷大鼠的觉醒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FC去甲肾上腺素α1R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电刺激 脑外伤 昏迷 促醒 去甲肾上腺素α1受体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魏天祺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指用一种可植入装置刺激迷走神经的治疗方法,即通过外科手术将螺旋电极缠绕于颈部内迷走神经上,将刺激装置埋在胸前,调整装置参数与模式,使刺激器自动刺激迷走神经达到治疗目的。迄今为... 迷走神经电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是指用一种可植入装置刺激迷走神经的治疗方法,即通过外科手术将螺旋电极缠绕于颈部内迷走神经上,将刺激装置埋在胸前,调整装置参数与模式,使刺激器自动刺激迷走神经达到治疗目的。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有5万多例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主要应用于难治性癫痫和持续性、复发性抑郁,此外,VNS对记忆功能障碍、脑外伤、脑缺血的改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然而,这些治疗作用机制还不明晰。本文现将迷走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VNS方法、常见的临床应用和可能机制及在康复医学中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电刺激 复发性抑郁 难治性癫痫 螺旋 记忆功能障碍 刺激 外科手术 STIMULATION 脑缺血 装置参数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5-羟色胺2A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董晓阳 冯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促醒作用及对前额叶皮质5-HT2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刺激组和拮抗剂组,每组18只。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外伤昏迷模型。拮抗剂组注入...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促醒作用及对前额叶皮质5-HT2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刺激组、刺激组和拮抗剂组,每组18只。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脑外伤昏迷模型。拮抗剂组注入OXR1受体拮抗剂SB334867,采用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刺激组和拮抗剂组。观察其行为学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5-HT2A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刺激组12只苏醒,拮抗剂组9只苏醒,假刺激组4只苏醒。5-HT2A受体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空白对照组、拮抗剂组、假刺激组、刺激组(χ^2=11.464,P=0.009)。结论迷走神经电刺激可提高脑外伤昏迷大鼠意识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5-HT2A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昏迷 迷走神经电刺激 5-羟色胺2A受体 食欲素A 大鼠
下载PDF
长期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肥胖鼠摄食和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亭亭 陈霞 +2 位作者 李昌阳 高兴亚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s stimulation,VNS)对肥胖鼠摄食、体重、摄食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营养性肥胖鼠(dietary induced obesity,DIO)随机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VNS组。VNS组大鼠体内植入自主研发的闭环芯... 目的观察膈下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s stimulation,VNS)对肥胖鼠摄食、体重、摄食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营养性肥胖鼠(dietary induced obesity,DIO)随机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VNS组。VNS组大鼠体内植入自主研发的闭环芯片并高脂饲养90天,芯片电刺激膈下迷走神经;假手术组体内植入不工作的芯片;对照组不做手术。术后每天测量所有动物体重、日进食量。90天后处死所有动物,分离并称重双侧附睾脂肪垫。反转录PCR法(RT-PCR)半定量检测摄食神经肽:重组人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RP)、神经肽Y(NPY)、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因子编码的肽(CART)、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的含量。结果 VNS组大鼠体重增加量[(124.3±15.5)g vs.(263.1±16.8)g,P=0.013],总摄食量[(1998.7±37.2)g vs.(3312.6±40.9)g,P=0.021]以及附睾脂肪垫重量[(15.9±2.3)g vs.(22.7±2.6)g,P=0.035]明显低于假手术组。VNS组大鼠下丘脑促摄食神经肽AgRP(P=0.027)、NPY的含量(P=0.019)低于假手术组,而抑制摄食的神经肽POMC高于假手术组(P=0.011)。结论 膈下迷走神经电刺激可显著减少大鼠摄食量,减轻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迷走神经电刺激 体重 摄食 摄食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