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诊断颈部迷走神经鞘瘤5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海燕 焦丹 +2 位作者 高鸽 王辉 邱金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8期1441-1442,共2页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是常见的周围神经源性良性肿瘤,来源于外周运动、感觉和颅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发生于头颈部者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0%-15%,来源于颈交感干、迷走神经等([1])。该病多见于青壮年人... 神经鞘瘤(neurilemmoma)是常见的周围神经源性良性肿瘤,来源于外周运动、感觉和颅神经鞘膜的施万细胞,又称施万细胞瘤(Schwannoma)。发生于头颈部者占全身神经鞘瘤的10%-15%,来源于颈交感干、迷走神经等([1])。该病多见于青壮年人,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多为单发,生长缓慢,少数可恶变,其恶变率约为8%-1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高频超声诊断 施万细胞 恶变率 颈交感干 神经源性 低回声 超声检查 性别差异 颈动脉体
下载PDF
异位迷走神经体瘤1例
2
作者 陶英杰 刘经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异位迷走神经 罕见病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迷走神经体瘤诊断及治疗
3
作者 王旭东 于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介绍迷走神经体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4年9月~2002年9月收治的5例迷走神经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例迷走神经体瘤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2例,肿瘤完全切除合并颈动脉切除2例,肿瘤大部切除合并... 目的:介绍迷走神经体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84年9月~2002年9月收治的5例迷走神经体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例迷走神经体瘤均经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2例,肿瘤完全切除合并颈动脉切除2例,肿瘤大部切除合并颈动脉切除1例。随访1~19年,肿瘤完全切除4例,无复发和转移,肿瘤大部切除并补加放疗的1例,肿瘤无进一步生长。结论:化学感受器瘤主要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体,迷走神经体瘤实属罕见,术前的B超、CT、MRI/MRA、DSA是术前明确诊断的有效手段,手术切除是治疗的最佳方法,放射治疗可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化学治疗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 迷走神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颅底、颞下凹、咽旁、上颈部迷走神经化学感受器瘤1例
4
作者 唐建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45-145,165,共2页
关键词 神经 治疗 颅底 颞下凹 迷走神经化学感受器
下载PDF
胸内迷走神经主干纤维瘤引起声音嘶哑一例报告
5
作者 王桂洪 臧德安 +1 位作者 宋光华 张军海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0年第3期175-175,共1页
患者女、20岁,声音嘶哑八个月,间接喉镜检查左声带呈麻痹状态。x线胸片:左上纵隔主动脉弓水平气管左前部见一2.0×3.0cm大小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整齐,未见钙化。胸部CT:主动脉弓旁可见一约1.67×1.35cm大小肿块影,外缘光... 患者女、20岁,声音嘶哑八个月,间接喉镜检查左声带呈麻痹状态。x线胸片:左上纵隔主动脉弓水平气管左前部见一2.0×3.0cm大小肿块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整齐,未见钙化。胸部CT:主动脉弓旁可见一约1.67×1.35cm大小肿块影,外缘光滑,内缘与主动脉分界不清,CT值47Hu。B超:主动脉管腔及Dopper频谱正常,主动脉弓旁可见一1.5cm液性暗区,可测出静脉频谱,考虑为血管回声。1988年7月11日手术发现主动脉弓左侧偏前部有一2×3cm大小肿瘤,灰白色、质硬,起源于左迷走神经主干,肿瘤下极距喉返神经发出部外上2.0cm处。分离切除肿瘤后迷走神经主干已不完整,但仍留有神经被膜。病理诊断:神经纤维瘤。术后一年复查,声音嘶哑较术前减轻,间接喉镜检查左声带活动度差,仍呈麻痹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内迷走神经主干纤维 声音嘶哑 病例报告
下载PDF
颈部迷走神经鞘瘤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强平 《黑龙江医药》 CAS 2002年第6期490-490,共1页
神经鞘瘤又称神经鞘膜瘤,是来源于雪旺氏细胞的神经源性肿瘤,故又称雪旺氏肿瘤,大多数为良性,极少数可发生恶变。据文献报道,肿瘤多发生于四肢和躯干,在颈部少见,而发生在颈部迷走神经干更加少见。颈部迷走神经鞘瘤约占头颈部神... 神经鞘瘤又称神经鞘膜瘤,是来源于雪旺氏细胞的神经源性肿瘤,故又称雪旺氏肿瘤,大多数为良性,极少数可发生恶变。据文献报道,肿瘤多发生于四肢和躯干,在颈部少见,而发生在颈部迷走神经干更加少见。颈部迷走神经鞘瘤约占头颈部神经鞘瘤的3~4%。现将我院1991年10月~1998年10月收治的5例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全组5例患者中,男性4人,女性1人,年龄37~45岁,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右侧3例,左侧2例。病史从2周~6月。4例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1例患者有不适感,5例患者均无声音嘶哑,肿瘤最小者3×4×3cm2,最大者8×6×5cm3,3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迷走神经 临床分析 颈部肿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颈部迷走神经鞘膜瘤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邱景山 应根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第6期384-384,共1页
资料患者女性,45岁,发现左颈部肿块3年入院。自发病以来,肿瘤生长缓慢,患者无颈部疼痛,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
关键词 颈部迷走神经鞘膜 CT 外科手术学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迷走神经化学感受器瘤1例
8
作者 葛士波 宁丽英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1年第6期351-351,共1页
关键词 迷走神经化学感受器 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颈迷走神经鞘瘤19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王家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98-398,共1页
关键词 颈部肿 迷走神经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表现Horner征的颈动脉鞘内迷走神经鞘瘤1例
10
作者 王付龙 张银喜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年第8期1262-1263,共2页
关键词 HORNER征 颈动脉肿 迷走神经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迷走神经鞘瘤1例报告
11
作者 孙荣华 吴江 +1 位作者 石勇胜 童富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56-957,共2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高,颈部迷走神经鞘瘤较少见,二者同时发病鲜有报道。当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时,可能发生误诊误治。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1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右侧颈部迷走神经鞘瘤,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高,颈部迷走神经鞘瘤较少见,二者同时发病鲜有报道。当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颈部迷走神经鞘瘤时,可能发生误诊误治。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1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右侧颈部迷走神经鞘瘤,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迷走神经
原文传递
颈部副交感性副神经节瘤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经祖 陶英杰 金税 《陕西肿瘤医学》 1999年第4期193-195,共3页
我院自1956~1998年,共收治颈部副交感性副神经节瘤68例,63例经手术治疗。60例为颈动脉体瘤,其中2例恶性;3例迷走神经体病,其中1例为异位。动脉外膜下肿瘤摘出术33例(占52.4%),单纯肿瘤摘出1例;肿瘤大部切除10例(占15.9%... 我院自1956~1998年,共收治颈部副交感性副神经节瘤68例,63例经手术治疗。60例为颈动脉体瘤,其中2例恶性;3例迷走神经体病,其中1例为异位。动脉外膜下肿瘤摘出术33例(占52.4%),单纯肿瘤摘出1例;肿瘤大部切除10例(占15.9%);肿瘤合并分歧部切除19例(30.2%),术后脑血管并发症3例。肿瘤合并颈动脉分歧部切除术前,需行颈动脉压迫锻炼。微机脑血流图(CREG)监测,波幅差≤30%为合格标准。恶性或未切除彻底者术后补加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交感性副神经 颈动脉体 迷走神经 动脉外膜下肿摘出术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鞘瘤与迷走神经鞘瘤的CT定位诊断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弘士 王卓颖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4-488,共5页
目的 探索CT在术前确诊颈交感神经鞘瘤 (SSN)与迷走神经鞘瘤 (SVN)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探查摘除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术前CT资料的 4 5例SSN与 14例SVN ,分析在CT轴面上SSN或SVN与颈总、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的不同位置关系。结果  4 5... 目的 探索CT在术前确诊颈交感神经鞘瘤 (SSN)与迷走神经鞘瘤 (SVN)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探查摘除及病理检查证实并有术前CT资料的 4 5例SSN与 14例SVN ,分析在CT轴面上SSN或SVN与颈总、内动脉及颈内静脉的不同位置关系。结果  4 5例SSN的颈动脉皆移位于肿瘤的外半周 ,其中 4 3例位于颈动脉分叉 (或 )以上颈部者 ,其动、静脉皆紧贴肿瘤 ,显示的 35例颈内静脉也皆移位于肿瘤的外半周 ;另 2例SSN位于颈根部者 ,其动、静脉不紧贴肿瘤。SVN中 2例由于扫描层面不足导致颈内静脉显示不清外 ,其余 12例SVN皆将颈总 (颈内或无名 )动脉与颈内 (或无名 )静脉撑开 ,动脉位于肿瘤内半周 ,静脉位于肿瘤外半周 ,两者在弧形线上呈 90°~ 180°。结论 发生SSN或SVN后CT仍能准确反映颈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与颈总 (内 )动脉及颈内静脉等原有的解剖定位关系。故CT是很有价值的术前确诊SSN或SVN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 迷走神经 CT 定位诊断
原文传递
咽旁间隙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建刚 张燕 +2 位作者 何强 单春光 段乃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904-905,共2页
关键词 头颈部肿 咽旁间隙 迷走神经神经
原文传递
中纵隔迷走神经鞘瘤致慢性咳嗽长期误诊一例
15
作者 孟自力 洪永青 +2 位作者 宋应健 陈炜 包敏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2-463,共2页
患者男,70岁,因“反复、顽固性咳嗽4年,加重2周”于2011年4月24日入院。患者以干咳为主,无寒战、发热,无鼻塞、打喷嚏,无胸闷、气喘,无反酸、嗳气等症状,咳嗽与季节、环境、体位及进食无明显关联,咳嗽剧烈时严重影响生活和睡眠。
关键词 慢性咳嗽 迷走神经 长期误诊 中纵隔 顽固性咳嗽 打喷嚏 患者
原文传递
颅内迷走神经鞘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赵奎明 杨冬 +2 位作者 袁越 张哲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0-262,共3页
颅内迷走神经鞘瘤(vagusnerveschwannoma)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十多年前已被认识。目前报道的病例不多,而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对该病的了解还比较局限,多与舌咽神经鞘瘤、副神经鞘瘤一起归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为了提高神经外科医... 颅内迷走神经鞘瘤(vagusnerveschwannoma)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十多年前已被认识。目前报道的病例不多,而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对该病的了解还比较局限,多与舌咽神经鞘瘤、副神经鞘瘤一起归为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为了提高神经外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迷走神经鞘瘤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疾病进行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文献复习 颅内 颈静脉孔区神经 神经 神经 外科医生 疾病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鞘瘤1例
17
作者 李敏捷 徐家兔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437-1438,共2页
患者,男.58岁,因“鼻咽癌放疗后4年,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年”入院。体检:右锁骨上一黄豆大小包块,质韧,边界清,活动度尚可。鼻内镜检查见鼻咽部瘢痕挛缩。未见异常隆起及新生物。
关键词 迷走神经 鼻咽肿
原文传递
游走性颈部上纵隔迷走神经鞘瘤一例
18
作者 崔捷 张海林 +1 位作者 钟外生 陈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8-309,共2页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周围神经Schwann鞘细胞所形成的单发或多发、有包膜、生长缓慢的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神经鞘瘤以发生在颈部的周围神经或颅神经多见.颈部迷走神经鞘瘤主要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可伴有或无声嘶.跨颈部上纵隔的迷走神...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周围神经Schwann鞘细胞所形成的单发或多发、有包膜、生长缓慢的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神经鞘瘤以发生在颈部的周围神经或颅神经多见.颈部迷走神经鞘瘤主要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可伴有或无声嘶.跨颈部上纵隔的迷走神经鞘瘤很少见,而在颈部和上纵隔之间上下游走的迷走神经鞘瘤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迷走神经 上纵隔 游走性 周围神经 良性肿 无痛性肿块 生长缓慢 主要表现
原文传递
咽旁间隙肿瘤的CT诊断及手术进路选择
19
作者 陈纪伟 林国础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咽旁间隙位置深在,邻近颅底,结构复杂。此间隙解剖特点使得发生于或累及这一间隙的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成为颌面外科临床上颇感困难的问题。咽旁间隙肿瘤对患者危害较重,且手术复杂难度大。治疗的前提取决于对其部位、范围及与周... 咽旁间隙位置深在,邻近颅底,结构复杂。此间隙解剖特点使得发生于或累及这一间隙的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成为颌面外科临床上颇感困难的问题。咽旁间隙肿瘤对患者危害较重,且手术复杂难度大。治疗的前提取决于对其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结构关系的准确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旁间隙 CT诊断 手术进路 腮腺肿 颈动脉体 茎突前间隙 迷走神经 涎腺 混合
下载PDF
颈静脉球体瘤超声诊断1例
20
作者 范爱娟 牟海萍 张允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05-905,910,共2页
患者男,42岁。右颈部触及肿物10余天,肿块无明显压痛,活动度可。超声检查:于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探及大小约3.2 cm×2.4 cm×3.5 cm实性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图1),其结节将颈内静脉推向外侧,颈... 患者男,42岁。右颈部触及肿物10余天,肿块无明显压痛,活动度可。超声检查:于右侧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分叉处探及大小约3.2 cm×2.4 cm×3.5 cm实性低回声包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回声欠均匀(图1),其结节将颈内静脉推向外侧,颈内动脉推向后下方,CDFI显示:其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图2)。超声诊断:右侧颈部实性占位病变,考虑神经鞘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球体 迷走神经 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