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6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旁肌脂肪浸润对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孟海 庄皓翔 +2 位作者 苏楠 杨雍 费琦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在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该科室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89例。根据腰椎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分为三组:A组22例(正常),0%~... 目的探讨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在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该科室行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治疗的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89例。根据腰椎椎旁肌的脂肪浸润程度分为三组:A组22例(正常),0%~10%脂肪浸润;B组36例(轻微),10%~50%脂肪浸润;C组31例(严重),>50%脂肪浸润。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比较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指数、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单侧双通道内镜手术并完成随访。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方面,三组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C组术后3 d的腰痛VA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术后1个月的腰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均显著高于A、B组(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腰椎ODI指数方面,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Fischgrund标准结果显示,优39例,良39例,可11例,优良率为87.6%,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严重的腰椎退变患者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减压手术,其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恢复相对较慢,但对总体疗效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 脂肪浸润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微创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内镜、微创和开放式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新武 韦华成 +1 位作者 李昊 魏芳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就诊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MIS-TLIF组、PLIF组三组,每组各50例。比较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指数、病变节段活动度(ROM)。结果PLIF组的手术时间长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和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Endo-LIF组少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Endo-LIF组短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短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满意度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指数、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MIS-TLI、PLIF三种手术方法术后3个月的预后结果相似,PLIF术中透视次数最少,Endo-LIF创伤较小,在降低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优势明显,术后恢复速度较快,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椎间融合术 内镜 微创 开放式
下载PDF
椎旁肌与腰椎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辉 王开众 李忠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0-884,共5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腰痛(low back pain,LBP)为主要临床表现。70%~85%的人在某个年龄阶段会出现LBP症状[1]。2018年有一项Meta分析[2]显示,全球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超过60%的... 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腰痛(low back pain,LBP)为主要临床表现。70%~85%的人在某个年龄阶段会出现LBP症状[1]。2018年有一项Meta分析[2]显示,全球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超过6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LDD,并且全球每年约有2.66亿人患有LDD。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LDD的发病率增高,且发病的年龄日趋年轻化。脊柱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复合体,椎旁肌作为脊柱的支持结构,在维持腰椎稳定性和功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LDD的发生和发展,椎旁肌可能会出现退变,包括肌肉萎缩、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FI)增加等变化,这些变化与LD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椎旁肌与LDD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提出展望,以期提高LDD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旁肌 脂肪浸润 腰椎稳定性 肌肉萎缩 META分析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
4
作者 袁建军 李广 +3 位作者 张权 任志帅 刘岩 田融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19,152,共6页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 目的 分析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DLD)患者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 选取天津市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行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DLD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性下腰痛分为腰痛组和非腰痛组。腰痛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32~77岁,平均(59.36±8.65)岁。非腰痛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30~78岁,平均(56.81±8.03)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功能评分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分析术后持续性下腰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与VAS、JOA评分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值及相关影响因素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价值。结果 腰痛组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发生率(47.06%、23.53%)高于非腰痛组(15.38%、1.92%);腰痛组术后3个月VAS、PT高于非腰痛组,JOA评分、LL、SS低于非腰痛组,ΔVAS、ΔJOA、ΔLL、ΔPI、ΔPT、ΔSS小于非腰痛组(P<0.05);DLD患者ΔLL、ΔPT、ΔSS均与ΔVAS、ΔJOA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ΔPI与ΔVAS、ΔJOA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骨质疏松、术中骨性终板损伤、ΔLL、ΔPT、ΔSS均为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影响因素(P<0.05);ΔLL、ΔPT、ΔSS预测DLD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76、0.825、0.731;与ΔLL、ΔPT、ΔSS单独预测比较,ΔLL、ΔPT、ΔSS联合预测的AUC(0.939)明显增大,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均>0(P<0.05)。结论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与DLD患者腰椎术后持续性下腰痛的发生有关,且在预测术后发生持续性下腰痛方面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持续性下腰痛 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 相关性分析 预测
下载PDF
基于临床症候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式
5
作者 解恒革 吕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9-731,共3页
结构性神经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影像学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直接的病因学诊断支持,提高诊断准确性,是痴呆和运动障碍病因学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方法[1]。基于认知、精神行为、运动等症候群特征,从全脑结构出发建立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 结构性神经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影像学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直接的病因学诊断支持,提高诊断准确性,是痴呆和运动障碍病因学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方法[1]。基于认知、精神行为、运动等症候群特征,从全脑结构出发建立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式,有利于建立一体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像诊断指标体系,改进临床诊断路径。1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见症候群与鉴别路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分为痴呆和运动障碍两大症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分子影像标志物
下载PDF
STAT3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珏 陈佩弦 +1 位作者 何玲 孙逸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6-16,共11页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信号通路,大量体内外研究显示该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其激活引发的神经炎症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多项生理生化研究显示STAT3信...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信号通路,大量体内外研究显示该通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其激活引发的神经炎症等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中,多项生理生化研究显示STAT3信号通路在患者体内激活并与多项病理特征存在潜在联系,但其具体作用还存在争议;关于STAT3在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血管性痴呆、亨廷顿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较少,大多集中于药效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发现。本文对STAT3信号通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列举靶向STAT3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治疗该类疾病提供有潜力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神经炎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病外科治疗的发展与趋势
7
作者 宋跃明 丰干钧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093-1096,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持续增加,腰椎外科治疗技术也逐渐向微创化发展。传统开放手术虽然疗效稳定,但可能导致脊柱后方结构的破坏和瘢痕化。目前微创腰椎手术的焦点包括单纯减压、镜下融合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持续增加,腰椎外科治疗技术也逐渐向微创化发展。传统开放手术虽然疗效稳定,但可能导致脊柱后方结构的破坏和瘢痕化。目前微创腰椎手术的焦点包括单纯减压、镜下融合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三个方面。对于单纯减压,腰椎间盘摘除术可以通过显微镜、显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MED)、单侧双通道内镜(UBE)及全内镜(FE)等方式实施。其中FE创伤最小,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PETD)和经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PEID)各有优势,UBE技术则因其灵活性和清晰视野成为近年来的优势技术。对于镜下融合,其主要用于治疗腰椎滑脱症,恢复正常腰椎序列。其中FE-TLIF和UBE-TLIF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融合率高。相比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和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XLIF),OLIF具有创伤小、植骨面大、矫正脊柱畸形等优点,能有效减少腹腔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体来看,腰椎微创技术发展迅速,结合机器人和导航技术将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微创程度,有望推动腰椎退行性疾病向精准化、个体化治疗发展,并降低医疗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外科治疗 腰椎微创手术
下载PDF
全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8
作者 李新武 韦华成 +2 位作者 李昊 廖正文 魏芳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38-42,共5页
目的:比较全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F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TLIF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全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F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TLIF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TLIF组(接受FE-TLIF治疗)和MI-TLIF组(接受MI-TLIF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6个月及1年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MI-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MI-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MI-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椎体间融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LIF与MI-TLIF在术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融合率方面显示出了相似的结果,但FE-TLIF在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上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全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下载PDF
乌梅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文晓东 王春玲 +2 位作者 邢诗曼 羊郑薇 苏锦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世界性卫生保健难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乌梅是亚洲国家常用的最古老的草药和保健食品之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世界性卫生保健难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乌梅是亚洲国家常用的最古老的草药和保健食品之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神经保护作用,如抗氧化应激、线粒体保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乌梅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国内外有关乌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乌梅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通道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年以上随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子豪 董健文 +3 位作者 刘仲宇 陈瑞强 齐佳坤 戎利民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大通道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镜下融合手术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28例;女20例,男8例;年龄40~80(58.9±10... 目的分析大通道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3年以上的随访结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接受镜下融合手术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28例;女20例,男8例;年龄40~80(58.9±10.6)岁。病程为1~240(44.0±53.3)个月。诊断为单纯腰椎椎管狭窄5例、单纯腰椎不稳3例、腰椎椎管狭窄合并不稳5例、腰椎退行滑脱12例、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其中26例为单节段,2例为双节段;12例经椎间孔入路,16例经关节突入路;11例(68.8%)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使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价疗效。对随访腰椎CT影像按照Bridwell标准判断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镜下融合手术;手术时间为239~630(399.8±104.4)min。所有病例随访时间为37~61(44.7±6.2)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增加[(12.2±2.1)mm比(8.3±2.8)mm,P<0.05]。术中、术后及随访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椎管内骨块残留压迫行走根。随访期间14例复查腰椎CT;其中13例(92.9%)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大通道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3年以上随访临床疗效令人满意,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微创 脊柱融合术 腰椎 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退行性疾病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照宇 谭黎鑫 +2 位作者 孙凯 鲁尧 李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3-820,共8页
目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脊柱内固定手术中,可以显著提高固定强度,但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是否更具有优势尚缺乏循证医学定论。文章系统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 目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脊柱内固定手术中,可以显著提高固定强度,但与常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是否更具有优势尚缺乏循证医学定论。文章系统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以及Embase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传统椎弓根螺钉与骨水泥强化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对照研究,按相关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和18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共20篇文献,包括1566例患者,其中骨水泥强化螺钉组789例,传统螺钉组777例;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强化螺钉组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椎间隙高度及融合率均高于传统螺钉组(MD=1.60,95%CI:1.14,2.07,P<0.00001;MD=1.26,95%CI:0.62,1.90,P=0.0001;OR=11.24,95%CI:2.86,44.14,P=0.0005),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螺钉组(SMD=0.82,95%CI:0.42,1.23,P<0.0001),术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螺钉松动率均低于传统螺钉组(MD=-0.50,95%CI:-0.78,-0.21,P=0.0007;SMD=-0.49,95%CI:-0.88,-0.10,P=0.01;OR=0.08,95%CI:0.05,0.12,P<0.00001),两组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时更能有效改善术后融合率及椎间隙高度、降低术后螺钉松动率,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骨质疏松 胸腰椎退行性疾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食源性天然产物调控线粒体自噬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雨欣 张彦青 +1 位作者 戚务勤 解军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1-312,共12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功能障碍、神经元结构与功能丧失,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线粒体是机体内能量代谢的中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伤并积累。线粒体自噬作为清除这些受损线粒体的一种... 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功能障碍、神经元结构与功能丧失,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线粒体是机体内能量代谢的中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伤并积累。线粒体自噬作为清除这些受损线粒体的一种方式,在这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通常表现出异常状态,而这种异常状态会加重机体的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最后加快相关病症的进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食源性天然产物,如槲皮素、姜黄素、白藜芦醇以及水飞蓟素等,具有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能力,且呈现出安全低毒、经济高效等独特优势。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天然产物调控线粒体自噬预防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以期为食源性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天然产物 线粒体自噬 神经退行性疾病 Parkin/PINK1通路
下载PDF
基于虚痰瘀探讨细胞焦亡与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双 谢林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258-263,共6页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亏虚为本,腰府失养,不荣则痛;以痰浊、瘀血互结为标,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症小体介导,依赖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调控的程序性死亡,能导致细胞渗透性肿胀崩解,迅速释放...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正气亏虚为本,腰府失养,不荣则痛;以痰浊、瘀血互结为标,痹阻经脉,不通则痛。细胞焦亡是一种由炎症小体介导,依赖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调控的程序性死亡,能导致细胞渗透性肿胀崩解,迅速释放出大量的炎症因子。细胞焦亡及其相关的炎症因子可引起局部气血运行障碍,津液停聚,痹阻经脉,痰瘀互结,停聚腰府,导致责任椎间盘功能紊乱,促使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提出髓核细胞焦亡、细胞外基质降解是虚证的微观体现,而炎症因子的表达是痰浊、瘀血的微观体现。鉴于此,从虚痰瘀病机探讨细胞焦亡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通过补肾通络、化痰祛瘀等中药作用于细胞焦亡,发挥防治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痰瘀 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细胞焦亡 炎症因子 病机 微观辨证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亭 廖文鳌 +3 位作者 钟文杰 刘希麟 王飞 胡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55-1862,共8页
背景:微创手术目前发展迅速,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与机器人辅助下单边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腰椎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后路微创手术方法,但是何种术式更具有优势,值得探讨。目的:比较不同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后... 背景:微创手术目前发展迅速,机器人辅助下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与机器人辅助下单边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腰椎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后路微创手术方法,但是何种术式更具有优势,值得探讨。目的:比较不同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检查,探讨机器人辅助微创腰椎后路融合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就诊的8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应用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A组),30例应用机器人辅助单边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腰椎融合治疗(B组),另选择26例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分布及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辐射次数、辐射剂量以及辐射时间。以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判断经皮螺钉的精度;评估手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Macnab标准评估手术方案的优良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短于B、C组(P<0.05),但是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A组少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C组的辐照次数、辐照剂量及辐射时间明显高于A、B组(P<0.05);③3组患者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A、B组的置钉精度优于C组(P<0.05);⑤Macnab手术优良率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在并发症上,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⑦结果说明机器人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机器人辅助单边双通道内镜下微创腰椎融合都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相较于传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治疗,机器人辅助下的腰椎微创融合手术效率高,术中辐射更少,内固定精度更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单边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 腰椎退行性疾病 置钉精度
下载PDF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方法探讨槟榔抗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机制
15
作者 张晶 张佐妹 +4 位作者 于书仪 刘俊言 尹德辉 林昱欣 刘颖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290-1303,共14页
目的:研究槟榔(areca catechu L,AC)降血糖、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探究其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筛选数据库及文献得出AC... 目的:研究槟榔(areca catechu L,AC)降血糖、兴奋中枢神经等作用,运用网络药理学等方法探究其治疗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s)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筛选数据库及文献得出AC的主要活性成分和靶点基因;利用GeneCards等数据库获取与DM和NDs相关的疾病靶点基因。运用Rstudio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应用STRING11.5在线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运用分子对接观察AC主要活性成分(配体)与核心靶点(受体)的结合能力。利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槟榔碱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给药浓度。利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槟榔碱对细胞外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评价槟榔碱调节葡萄糖代谢改善DM的功效。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AKT1、TP53、PPARG等因子和PI3K-Akt信号通路作为AC改善DM和NDs的核心靶点和通路。分子对接结果也显示AC的有效成分与DM和NDs的核心靶点有较高的结合能力。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给予槟榔碱0.5 mg/mL的浓度及刺激24 h后,细胞增殖能力最强(P<0.01)。0.5 mg/mL、1 mg/mL的槟榔碱浓度均增加了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P<0.01),且以0.5 mg/mL槟榔碱剂量的药效最好。结论:AC可能通过调节AKT1、TP53、PPARG等因子和PI3K-Akt信号通路来改善DM和NDs。且槟榔碱对细胞的增殖和葡萄糖代谢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 神经退行性疾病 糖尿病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前动力蛋白受体2在心脑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峰 付建华 +1 位作者 张路 姚明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1407,共7页
心脑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前动力蛋白受体2(prokineticin 2,PK2)是新发现的一种分泌性蛋白,通过与其受体(prokineticin receptor,PKR)1或2结合,在许多生理... 心脑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前动力蛋白受体2(prokineticin 2,PK2)是新发现的一种分泌性蛋白,通过与其受体(prokineticin receptor,PKR)1或2结合,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PK2/PKRs相关的众多研究显示,该信号通路在心脑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PK2/PKRs将可能成为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动力蛋白受体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小脑症状与影像学特征
17
作者 邱新晖 邱涛 +2 位作者 刘美辰 李天白 乐卫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0-576,共7页
小脑的病理、病理生理及神经影像改变可发生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小脑特定区域的神经元激活和神经变性,可能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多种临床症状的发生和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 小脑的病理、病理生理及神经影像改变可发生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小脑特定区域的神经元激活和神经变性,可能参与了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多种临床症状的发生和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小脑相关症状的临床评估方法和神经影像研究。研究结果提示小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和情绪异常等症状的发生相关;建立基于小脑的多维度、系统性临床和影像评估方法,将有助于加深小脑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并为疾病的早期症状识别、鉴别诊断、治疗等精准化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影像 运动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评估方法
下载PDF
眼动追踪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烽 赖江峰 +2 位作者 蓝诚红 刘清云 邵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8-913,共6页
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眼球运动均会受到干扰,并且是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见和早期特征,表征眼球运动对诊断很重要,有助于跟踪疾病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近年来,眼动追踪技术已被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相较于传统... 在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眼球运动均会受到干扰,并且是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见和早期特征,表征眼球运动对诊断很重要,有助于跟踪疾病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近年来,眼动追踪技术已被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相较于传统的认知评估方法,该技术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灵敏定量。眼动追踪数据证实,执行功能障碍在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很常见,而阿尔茨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的特点是注意力缺陷,使用眼动追踪评估癫痫认知功能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种方法已显示出优势。现就眼动追踪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追踪 神经退行性疾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症 癫痫
下载PDF
抗神经退行性疾病复方药物研究进展
19
作者 徐泽澳 江海燕 +4 位作者 范潇予 李万芳 包捷 徐成 靳洪涛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9期967-972,共6页
目的综述抗神经退行性疾病复方药物开发原则,总结近年来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发的复方药物,介绍复方药物作用机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复方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数据库,对已开发或进入临床试验的复方药物及药物... 目的综述抗神经退行性疾病复方药物开发原则,总结近年来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开发的复方药物,介绍复方药物作用机制,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复方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数据库,对已开发或进入临床试验的复方药物及药物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目前已在受体抑制药、单克隆抗体药、神经保护药、炎症抑制药等药物的研究有显著进展,这些药物通过多靶点作用,能够改善记忆和认知能力,明显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为提高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状态带来了新的希望。结论抗神经退行性疾病复方药物具有显著治疗优势,但由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无法逆转等问题在开发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生物信息技术、精准医疗和纳米递释系统等新兴技术的结合可为复方药物开发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复方药物 炎症抑制 神经保护 多靶点 纳米递释系统
下载PDF
脊柱内镜技术在脊柱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20
作者 鲁辉 韩硕 +1 位作者 刘融 马学晓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2-86,94,共6页
近百年来,在经历了三代技术更迭后,脊柱内镜技术早已“脱胎换骨”,历经第一代YESS技术、第二代TESSYS技术及第三代的偏心环锯理念(ZESSYS技术)、可视化技术(TESSYS-Iess技术)和开放式手术视角下的脊柱内镜技术(Endo-Surgi技术)等一系列... 近百年来,在经历了三代技术更迭后,脊柱内镜技术早已“脱胎换骨”,历经第一代YESS技术、第二代TESSYS技术及第三代的偏心环锯理念(ZESSYS技术)、可视化技术(TESSYS-Iess技术)和开放式手术视角下的脊柱内镜技术(Endo-Surgi技术)等一系列理念和技术革新,凭借切口小、创伤小、可视化、并发症少及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当今脊柱领域的“新宠”,并将在人工智能、介导现实、计算机手术导航、机器人及5G医疗等一系列前沿科技的加持下,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脊柱退行性疾病 应用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