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成效分析
1
作者 武大伟 刘善善 +3 位作者 潘林丽 金丹婷 庞婕 邹秀珍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9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提高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为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联合使用重点药物的住院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23年2月—2023年10月联合使用重点药物的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提高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效果,为抗菌药物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联合使用重点药物的住院患者作为干预前组,2023年2月—2023年10月联合使用重点药物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实施多学科干预措施前后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重点药物联用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联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高于干预前;CRKP检出率、CRAB检出率、重点药物联用率以及重点药物使用强度较干预前下降。结论:多学科协作干预措施对提高住院患者联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效果显著,对指导临床循证用药、精准用药有积极作用,但尚未达标,需继续优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送检率 干预措施 抗菌药物 联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潋漪 杨燕 +1 位作者 李双玉 陈志美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9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杏林医院感染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PDCA管理前)以治疗为目的的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7124例,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杏林医院感染管理系统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PDCA管理前)以治疗为目的的全身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37124例,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7837例,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949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PDCA管理后)的上述患者各26558例、7919例、24433例,作为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法,通过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制订计划、实施方案等步骤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进行全方位管理,比较管理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全身性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60.86%,97.34%,89.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1%,86.91%,64.29%(P<0.001)。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病原学送检率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
3
作者 田丽 张志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0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3742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未采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所有使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在泰安市中医医院治疗的37424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未采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16203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4—9月收治的采用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21221例住院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为84.03%,高于对照组的73.92%(P<0.05)。2组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及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率、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3.87%、81.12%、90.97%,均高于对照组的78.03%、70.35%、80.00%(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信息化管理模式可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从而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遏制细菌耐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将有助于降低医疗负担,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信息化管理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率 抗菌药 耐药
下载PDF
基于项目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王忠杰 黄铭琪 +2 位作者 李仁华 袁喆 钱克莉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
目的调查某院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情况,采取项目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方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1月—12月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情况为对照组,2023年1月—12月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情况为干预组,比... 目的调查某院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情况,采取项目化管理模式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方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1月—12月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情况为对照组,2023年1月—12月医院感染病例送检情况为干预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及无菌性标本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90.32%)高于对照组(82.77%),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率(0.98%)较对照组(1.33%)下降,无菌性标本构成比(40.66%)高于对照组(37.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目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但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 项目化管理模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阅历 崔金兰 +2 位作者 梅兰娟 刘秋淳 田菊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6,共7页
目的 了解某院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5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6—10月采取各项... 目的 了解某院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情况,为后续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1—5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6—10月采取各项综合性干预措施,2022年11月—2023年3月的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分析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无菌标本送检比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62.09%VS 74.04%)、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62.82%VS 92.73%)、无菌标本送检比率(35.17%VS 41.06%)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重点抗菌药物联用前病原学送检率(93.33%)与干预前(90.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抗菌药物使用率(39.93%)低于干预前(4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病原学送检率,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重点药物联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及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未有明显改善,说明相关措施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学送检率 抗菌药物 治疗前 干预措施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管理提高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率效果分析
6
作者 张怀珍 周敬 +1 位作者 魏玲玲 黄廷廷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重点抗菌药物联用、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效果。方法以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调取数据。2021年... 目的探讨通过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提高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重点抗菌药物联用、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效果。方法以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调取数据。2021年7月—2022年6月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6月开始实施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为干预组。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重点抗菌药物联用、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情况。结果干预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由干预前的4362%、8171%、5799%、8750%分别提高到5922%、9463%、6229%、9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通过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的应用,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医院感染诊断、限制类、特殊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均达到国家规范要求。该院现有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门协作管理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病原学送检率
下载PDF
“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三年改进效果追踪评价
7
作者 张静 王蕊 +3 位作者 任心慈 张琪 赵雪丽 李良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30-1437,共8页
目的追踪评价连续三年推进“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的改进效果,为今后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3年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2020年基线调查结果为改进前组,2021—2023年持续推进专项行动改进... 目的追踪评价连续三年推进“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行动的改进效果,为今后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3年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2020年基线调查结果为改进前组,2021—2023年持续推进专项行动改进目标为改进后组,采取完善信息系统、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全员多层次培训宣教、规范医疗行为和病原学送检流程、强化监管效能等措施,动态追踪指标并及时跟进策略,通过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开展监测并获取数据。应用R 4.1.3统计软件,比较两组指标的差异和不同年份数据变化趋势以评价改进成效。结果推进专项行动改进目标三年,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有所降低,且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P<0.001)。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由39.38%提高到85.40%,血培养送检率由14.11%提高到49.28%,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由31.76%、55.97%增至92.11%、99.10%,联合使用重点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由83.09%增至97.74%,且均随着年份变化呈逐年增高趋势(均P<0.001)。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下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01)。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保持在90%以上,采集标本与感染部位相符率由73.26%提高到91.67%,且随着年份变化呈逐年增高趋势(P<0.05),其中内科科室相符率最低,重症医学科相符率最高。结论连续三年持续推进专项行动改进目标,保持动态评估,大大提高了临床医务人员对病原学标本送检指征和时机的准确把握,规范了诊疗行为,从而引导临床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细菌耐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病原学 改进 追踪评价 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下载PDF
品管圈在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8
作者 路维玲 李永杰 杜英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24期171-174,共4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88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的912... 目的观察品管圈在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指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淄博市市立医院收治的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88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住院的912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采用品管圈。比较2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并统计研究组的目标达成率、改善幅度及活动的无形成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为78.29%(714/912),高于对照组的40.94%(364/889)(χ^(2)=261.282,P<0.001)。研究组品管圈目标值为68.52%,经计算,得出活动目标达成率为135.39%,改善幅度为91.21%。雷达图显示,全体圈成员各维度均获得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对提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有显著效果,且有助于促进相关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率 目标达成 改善幅度
下载PDF
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9
作者 魏晓珉 曹侠 +3 位作者 王增金 刘菊 肖伟 沈令广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4期2507-2512,共6页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抗菌药物管理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7-12月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措...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抗菌药物管理和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使用治疗性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22年7-12月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措施的患者为干预组,2023年1-12月的患者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指向性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后,不同级别抗菌药物治疗前前病原学送检率、医院内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指向性病原学送检率均显著提高,且与干预前及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点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干预前组(87.92%)、干预组(88.76%)及干预后组(90.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组、干预组及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0.18%、11.35%、11.97%,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多重耐药菌发现率为0.18%,明显低于干预前的0.25%及干预组的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六西格玛联合目标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但医院内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及重点抗菌药物联用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仍未达到标准,需要在下一阶段进一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 目标管理 病原学送检率 多重耐药菌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策略研究
10
作者 李久民 王淑娟 +2 位作者 张磊 张金平 孙志强 《管理学家》 2024年第15期46-48,共3页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造成了耐药菌的产生,以及患者耐药性的增强,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与检验过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河北省承德县中...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及不合理应用,造成了耐药菌的产生,以及患者耐药性的增强,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威胁。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标本的采集、运送与检验过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文章以河北省承德县中医院为例,深入分析开展多元化培训、优化病原学标本检测流程、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和完善信息化建设等四项策略,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病原学送检率 管理策略
下载PDF
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在提高血培养标本送检率及送检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徐丽华 任霄剑 +3 位作者 张婷 刘金芝 范晓婷 刘艳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在规范血培养送检、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7-2018年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为研究资料。2017年1-12月为干预前组,2018年1-12月为干预后组。2017年12月开始成立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 目的探讨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在规范血培养送检、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7-2018年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为研究资料。2017年1-12月为干预前组,2018年1-12月为干预后组。2017年12月开始成立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并逐步实施其他干预措施。比较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血标本送检率、血培养送检方式、标本污染率及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全院治疗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血标本送检率分别为22.29%、30.16%、60.30%,高于干预前的14.91%、18.55%、4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培养双套及以上送检构成比由干预前的15.48%提升至干预后的26.97%。干预后血培养污染率较干预前降低(1.02%VS 2.98%),干预后血培养阳性率较干预前升高(11.67%VS 9.52%)。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11%,低于干预前的37.88%;干预后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4.67%、2.56%,低于干预前的15.60%、3.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性抗菌药物联用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开展环节质控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血培养送检率,改善了血培养的送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部门协作 血培养 抗菌药物 送检率 质量
下载PDF
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的管理策略 被引量:17
12
作者 纪灏 张静 +1 位作者 窦颖 范小红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方法通过加强信息化以及传统管理方式,对比2012年至2014年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结果多种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目的探讨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方法通过加强信息化以及传统管理方式,对比2012年至2014年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结果多种管理方式切实提高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以及接受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分别从2012年的34.74%、33.55%、74.20%,上升至2013年的54.59%、45.89%、86.69%和2014年的64.86%、56.08%、85.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方法管理进一步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验样本送检率 多方法 管理 抗菌药物
下载PDF
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万艳春 高刻 +1 位作者 刘艳秋 韩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2-827,共6页
目的 探讨二级综合医院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某二级综合医院的所有住院患者中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为干预前组,2022为干预后组,比较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前后医院感... 目的 探讨二级综合医院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某二级综合医院的所有住院患者中上报的医院感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为干预前组,2022为干预后组,比较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前后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指标。结果 2021年全年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为66.07%,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后,2022年全年送检率达91.55%,符合规范要求的≥9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5,P<0.01)。实施干预改进措施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有效的干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但质控指标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 干预 效果评价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抗菌药物管理对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浩 房华 +4 位作者 汪瑞忠 瞿静华 沈孝峰 陈华萍 顾文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A02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管理(AMS)对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改进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为干预前,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全院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总送检率...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管理(AMS)对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改进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为干预前,2017年7月至2017年12月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全院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总送检率、接受限制使用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以及血培养送检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送检标本的构成比。结果微生物标本总送检率、限制级和特殊级送检率分别由AMS干预前的49.46%、47.82%和69.91%提高至干预后的61.94%、62.11%和83.45%,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血培养送检率由50.79%提高至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送检标本中的呼吸道标本占比由53.46%降至51.66%(P<0.01),血培养标本由11.96%升至15.32%(P<0.01),无菌体液标本由3.60%升至4.10%(P<0.05)。结论通过AMS协作干预有效提高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改进送检标本质量,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管理 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血培养 痰培养 无菌体液培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5
作者 陈淑珍 毛丽洁 +1 位作者 郑秀云 庄丹雯 《护理学报》 2012年第17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方式提高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自由呼吸圈,收集痰培养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并设计查检表,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品管圈活动方式提高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方法由10名护士组成自由呼吸圈,收集痰培养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并设计查检表,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对策,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以后,切实降低了痰培养标本的未及时送检率,从改善前的51.4%下降至15.9%,完成了目标设定值。结论采用品管圈方法对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进行质量改进,有利于提高痰培养标本的及时送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痰培养标本 及时送检率
下载PDF
跨科室构建品管圈对提高痰培养及时送检率的效果及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殷莹 刘双玉 陈玲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380-382,共3页
目的通过跨科室构建品管圈,制定详细的痰标本采集及运送操作规程,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及时送检率,并统计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在检验科及呼吸科共选择10名圈员组成"自由呼吸圈",分析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明确目... 目的通过跨科室构建品管圈,制定详细的痰标本采集及运送操作规程,提高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及时送检率,并统计对圈员综合能力的影响。在检验科及呼吸科共选择10名圈员组成"自由呼吸圈",分析痰标本未及时送检的原因,明确目标责任分工,制定并实施对策、效果评价及运用,统计圈员综合能力的变化。实施跨科室构建品管圈活动,痰标本平均送检率由49.6%提高至83.5%,标本送检时间(2.2±0.3)d较活动前的(3.2±0.2)d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0.3±0.4)d也较活动前的(16.4±0.5)d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圈员的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管理意识、解决问题能力较活动前普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跨科室构建品管圈进行质量改进,可增加科室间协作,有效提高痰标本及时送检率,有效提高圈员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标本 送检率 品管圈 跨科室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桂英 李雅柠 +1 位作者 徐金平 杜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7期2500-2502,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标本送检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送检率,从而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2015年1-12月该院各科室开展了以"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查找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 目的探讨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临床医生对微生物标本送检重要性的认识,提高送检率,从而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 2015年1-12月该院各科室开展了以"提高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查找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的原因,经过要因解析、对策拟定、实施、效果确认,最终形成《检验科品管圈标准化手册》。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从46.58%上升至78.84%,达到了预期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使住院患者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明显提高,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住院患者 微生物送检率
下载PDF
应用品管圈提高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痰标本送检率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淑芳 徐凌 +1 位作者 柯玲玲 邢丽娟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207-1209,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痰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于2016年4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对活动前后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痰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痰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呼吸内科于2016年4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并实施,对活动前后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痰标本送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住院病人痰标本送检率达到91.98%(χ~2=42.358,P<0.001),较活动前的62.07%有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能提高住院病人的痰标本送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痰标本 送检率 观察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的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晓东 何志鹏 +4 位作者 罗强 李娅斐 孙蕾 田碧文 刘博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8期2776-2778,2799,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的有效方式,为医院感染管理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DCA循环法,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方面对标本送检率不达标的科室进行管理,增加标本送检率。结果通过10个月的改进措施,目标科室治...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的有效方式,为医院感染管理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基于PDCA循环法,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方面对标本送检率不达标的科室进行管理,增加标本送检率。结果通过10个月的改进措施,目标科室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总体送检率(含限制类、特殊类)分别由26.93%、32.07%、72.70%上升至70.92%、77.11%、92.31%,均达到并超过国家相关要求,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由原有的9.11 d缩短至8.28 d。结论PDCA循环法的运用显著提高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标本送检率,从整体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治疗性抗菌药物 标本送检率 医院感染管理
下载PDF
运用六西格玛提高呼吸内科痰标本送检率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春英 章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29期4419-4420,共2页
关键词 六西格玛 呼吸内科 痰标本送检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