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在置入中出现送管困难的护理体会
1
作者 夏爱萍 朱凤林 +1 位作者 居燕 郭静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Power PICC SOLO)出现置管困难的6例肿瘤患者的置管护理过程。分析Power PICC SOLO置管时出现送管困难的原因,改进Power PICC SOLO导管的修剪方法,摸索患者个性化的置管体位,优化PICC导管... 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Power PICC SOLO)出现置管困难的6例肿瘤患者的置管护理过程。分析Power PICC SOLO置管时出现送管困难的原因,改进Power PICC SOLO导管的修剪方法,摸索患者个性化的置管体位,优化PICC导管推送手法等,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应急策略。在Power PICC SOLO置管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其静脉血管;完善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应急预案;备齐所需物品;静脉治疗核心成员及操作护士应做好充足的自身准备,便于当出现Power PICC SOLO导管送管困难时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 送管困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置管护理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送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
作者 谷林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3期106-111,共6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及需要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本文对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综述,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适用于肿瘤化疗患者及需要长期输液、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本文对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综述,PICC置管过程中送管困难的原因通常包括血管选择、血管痉挛、穿刺体位、操作者因素等,护理人员应针对相关的因素开展预防及实施高效处理方法,提高PICC置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送管困难 血管痉挛 穿刺
下载PDF
混凝土泵送管道压力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婷 王本武 +3 位作者 孙同盼 李智莹 张路敏 吴贤国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7-191,共5页
采用试验获取了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泵送管道控制截面的应变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了混凝土泵送时管道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及管道内壁压力,分析了管道应变、应力和泵送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泵送管道的环向和轴向应力随泵... 采用试验获取了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泵送管道控制截面的应变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了混凝土泵送时管道的环向应力和轴向应力及管道内壁压力,分析了管道应变、应力和泵送压力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泵送管道的环向和轴向应力随泵压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管道的延伸,泵送压力会发生损失。混凝土正常泵送时管道以环向应力为主,同一截面处环向应变约为轴向应变的2~4倍;弯管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弯管段压力损失较直管大,1 m弯管段引起的压力损失值约为5.5 m直管段引起的压力损失值。研究成果为实时掌握混凝土的泵送状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泵 送管 应变监测 压力 压力损失
下载PDF
单手穿刺送管配合正压送管在成人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蒋燕 王晓莉 徐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169-170,共2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加之其多患有慢性病,静脉经反复穿刺,血管条件较,另外化疗可致患者血管受损,危重患者静脉充盈度低,故临床对于静脉穿刺的要求越来越高。静疗专业小组建议"钢针零容忍",浅静脉留置针是传统钢针的...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加之其多患有慢性病,静脉经反复穿刺,血管条件较,另外化疗可致患者血管受损,危重患者静脉充盈度低,故临床对于静脉穿刺的要求越来越高。静疗专业小组建议"钢针零容忍",浅静脉留置针是传统钢针的替代品,具有针体柔软、可全部置入血管、可随血管走向弯曲、可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的特点,在临床已广泛使用[1-2],但其技术要求也较传统钢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单手穿刺送管 正压送管 置管成功率
下载PDF
高大建筑混凝土泵送管道系统优化配置
5
作者 王瑞 《建设监理》 2023年第1期84-88,共5页
混凝土泵送管道系统具有输送距离长、高度高、体量大和高效环保等优点,在建筑工程混凝土输送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向高大建筑高处泵送混凝土时,管路时常发生堵管和爆管现象,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和工期。通过优化混凝土输送泵配置,泵送管道... 混凝土泵送管道系统具有输送距离长、高度高、体量大和高效环保等优点,在建筑工程混凝土输送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向高大建筑高处泵送混凝土时,管路时常发生堵管和爆管现象,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和工期。通过优化混凝土输送泵配置,泵送管道及附件配置,混凝土泵及配管布置,以及混凝土泵送工艺方法等,克服了管路堵管和爆管这一难题,保证了混凝土泵送管路系统连续顺利供料,提升了向高大建筑工程高处泵送混凝土的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大建筑 混凝土泵送管 工艺方法 优化配置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蔡静 胡庆霞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4年第4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需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51例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双手送管法穿刺。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发生率。结果试...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需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51例采用单手送管法穿刺,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双手送管法穿刺。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疼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比90.2%,P<0.05),而患者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比39.2%,P<0.05)。结论单手送管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能让患者的舒适度得到明显改善,满足了患者安全需要,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穿刺 单手送管 传统双手送管
下载PDF
PICC术中送管方法介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岳泰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9年第12期3235-3235,共1页
关键词 PICC术 送管方法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术 PICC导管 肿瘤病人 送管手法 置管长度
下载PDF
单手送管法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洁 《青岛医药卫生》 2018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分析单手送管法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儿430例,按照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单手送管组和双手送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留置... 目的分析单手送管法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患儿430例,按照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不同分为单手送管组和双手送管组。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抢救成功率以及纠纷发生率。结果单手送管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抢救成功率以及纠纷发生率与双手送管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针留置时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优于双手送管法,能够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手送管 双手送管 静脉留置针穿刺 急诊患儿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空运医疗后送管理
9
作者 吴丹 胡雪军 +5 位作者 黄太平 刘善收 于明哲 王倩梅 赵霄君 李俊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12期155-158,共4页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高级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术后心力衰竭等的救治中。空运医疗后送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灵活性强、范围广、受地域影响小等特点。但空运医疗后送途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多种并发... 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一种高级的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术后心力衰竭等的救治中。空运医疗后送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灵活性强、范围广、受地域影响小等特点。但空运医疗后送途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多种并发症,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肢体缺血、血栓、脑梗死等,且ECMO使用时间过长也可能造成感染等并发症。基于此,为更好地救治患者,减少空运医疗后送途中并发症的发生,现将ECMO支持下重症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空运医疗后送管理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呼吸道传染 重症 空运医疗后 流程 人员培养 综述
下载PDF
正性心理暗示对患者PICC送管困难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佳 乔利 +6 位作者 徐龙 韩涛 赵莹莹 张静 刘洪岩 谢晓冬 宋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正性心理暗示预防PICC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将307例初次接受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和语言安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性心理暗示。结果观察组1例送管困难,对照组7例送管困难,两组送管困难发生率分别... 目的探讨正性心理暗示预防PICC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将307例初次接受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和语言安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性心理暗示。结果观察组1例送管困难,对照组7例送管困难,两组送管困难发生率分别为0.6%和4.6%。结论正性心理暗示可使患者放松情绪,有利于导管顺利置入上腔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正性心理暗示 送管困难
下载PDF
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明春 张倩 +2 位作者 李平 杨苹 李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862例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 目的探讨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862例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需助手配合率、家属及穿刺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3.49%)、患儿亲属满意度(97.21%)、穿刺者满意度(98.37%)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需助手配合率(17.2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手送管技术进行留置针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患儿亲属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宜在儿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手送管 浅静脉穿刺 置管 儿科
下载PDF
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鲁林花 丁美华 +2 位作者 黄丽芳 陈莉萍 孔月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53-55,64,共4页
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索改良送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6-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嘉兴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需留置PICC导管的住院患者4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送管成功率、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179例(成功率为89.5%),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1例(异位率为10.5%),观察组一次送管成功198例(成功率为99.0%),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异位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改良送管方法,能提高一次送管成功率,降低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确保导管安全留置,为预防导管异位提供临床实践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送管方法 异位
下载PDF
早产儿右下肢静脉PICC送管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舒文 谢丽琴 +6 位作者 陈开珠 曾丽丽 林彩凤 庄志云 郑月惠 戴冬凰 张秀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送管方法在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效果。方法将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包裹无齿镊前端,穿刺者手持无齿镊尾端将导管通过导入鞘远端缓慢送入,同时助手用生理盐水脉冲导管的改良送管方... 目的探讨改良送管方法在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的效果。方法将14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包裹无齿镊前端,穿刺者手持无齿镊尾端将导管通过导入鞘远端缓慢送入,同时助手用生理盐水脉冲导管的改良送管方法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方法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结果观察组送管困难、送管失败重新选择静脉穿刺例数、导管异位率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良送管方法提高了早产儿PICC置管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下肢静脉 改良送管方法 早产儿
下载PDF
PICC置管时引起送管障碍的血管解剖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路必琼 陈海燕 +1 位作者 陈佩 王霞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20期1888-1890,共3页
目的探讨PICC置管时可能引起送管障碍的血管解剖学因素,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出现送管困难的81例患者其置管困难发生时,穿刺血管和导管送入的深度。结果送管障碍发生部位常见于... 目的探讨PICC置管时可能引起送管障碍的血管解剖学因素,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出现送管困难的81例患者其置管困难发生时,穿刺血管和导管送入的深度。结果送管障碍发生部位常见于肘部、上臂肩胛部、胸锁关节外侧,发生率依次为4.73%、8.88%、10.36%,经护理对策处理后成功率分别为37.5%、73.33%、94.29%,各部位之间送管障碍成功纠正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O.01),上臂肩胛部和胸锁关节外侧等部位明显高于肘部。头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穿刺置管送管障碍发生率依次为55%、28.57%、17.25%、62.5%,经护理对策处理后成功纠正率分别为59.09%、70%、84.09%、80%,贵要静脉送管障碍成功纠正率明显高于头静脉(P〈0.05)。结论血管的瓣膜、血管之间的角度、血管腔隙是形成PICC送管障碍的血管解剖学基础,PICC送管障碍的常见位置有肘部、上臂肩胛部、胸锁关节外侧等部位。采取护理对策后置管障碍成功纠正率跟送管的深度有关系,越往深部大血管越易成功纠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血管解剖 送管困难 护理
下载PDF
泵送混凝土输送管受力性能研究
15
作者 刘昊 武大伟 刘浩宇 《建筑施工》 2023年第12期2495-2497,共3页
针对现有超高混凝土泵送技术较为传统,缺乏细致的理论指导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输送管的受力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精细的混凝土泵送流体数值模型和混凝土输送管固体数值模型,进行流固耦合... 针对现有超高混凝土泵送技术较为传统,缺乏细致的理论指导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混凝土泵送过程中输送管的受力状态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精细的混凝土泵送流体数值模型和混凝土输送管固体数值模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重点探究了混凝土泵送过程中流场压力的变化与损失情况,以及其对输送管自身结构的影响,并与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实数据较为吻合,精度良好,可以为超高混凝土泵送技术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混凝土泵 润滑层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PICC送管困难的处理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嘉旋 陈妙霞 黄群爱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42例置入PICC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对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送管困难10例。发生送管困难的可能原因,其中1例精神紧张,5例插管鞘送入位置不佳,...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42例置入PICC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观察,对发生送管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送管困难10例。发生送管困难的可能原因,其中1例精神紧张,5例插管鞘送入位置不佳,1例静脉瓣阻碍,1例锁骨下静脉畸形,1例血管疤痕狭窄,1例与体位摆放有关。解除精神紧张、调整插管鞘位置、边推生理盐水边送管,改变体位;对症处理后有7例送管成功;3例拔出导管另选血管再置管,1例仍有血管可选,穿刺成功,送管顺利,2例已无血管可选,即在B超引导下辅助置管成功。10例均经胸片证实PICC管头在T5~7水平。结论患者精神紧张,插管鞘送入位置不佳,血管选择不当,有静脉瓣,血管畸形、疤痕狭窄,患者体位等是送管困难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 送管困难 护理
下载PDF
安全型留置针穿刺送管法的改进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春伟 陈燕 +2 位作者 伍成霞 陈波涛 李桃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0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适合安全型留置针的送管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8例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边退针芯边送管法穿刺416例次;观察组根据患者血管等级采用改进方法送管穿... 目的探讨适合安全型留置针的送管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8例应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边退针芯边送管法穿刺416例次;观察组根据患者血管等级采用改进方法送管穿刺384例次。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结合临床探索出的适合安全型留置针的改进方法送管安全、实用,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型留置针 静脉穿刺 送管方法
下载PDF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对预防PICC送管困难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谷小燕 徐海英 +1 位作者 何秋山 姚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20-2221,共2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5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1例,观察组采用0.25 mg/m L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导管,两组...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预防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将入选的5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1例,观察组采用0.25 mg/m L地塞米松溶液预处理导管,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预处理导管,两组导管浸泡时间均≥3 min,且均按标准操作置入PICC。比较两组送管困难发生率及平均送管完成时间。结果:观察组送管困难发生率为2.14%,对照组为8.19%,观察组平均送管时间为(31.451±4.606)s,对照组为(90.472±10.35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能有效预防PICC送管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PICC 血管痉挛 送管困难
下载PDF
输液热敷贴预防PICC送管困难和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常娟 孙红娟 张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输液热敷贴在预防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和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置管前后使用输液热敷贴,比较2组患者送管困难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 目的探讨输液热敷贴在预防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送管困难和机械性静脉炎中的效果。方法将96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置管前后使用输液热敷贴,比较2组患者送管困难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送管困难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输液热敷贴能够降低PICC送管困难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热敷贴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机械性静脉炎 送管困难
下载PDF
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急诊科静脉留置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程彦彦 马少勇 李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急诊科的应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为提高抢救成功率争取有效地时间。方法:选择急诊科2015年5~7月急诊120运送入院病人270例,根据急诊患者入院登记本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将前136例设为...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在急诊科的应用,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为提高抢救成功率争取有效地时间。方法:选择急诊科2015年5~7月急诊120运送入院病人270例,根据急诊患者入院登记本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将前136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单手送管法进行留置针的穿刺,后134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双手送管法进行静脉穿刺。结果:观察组单手送管法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单手送管法节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抢救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结论:正确选择静脉穿刺送管方式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于急诊科病人及时静脉输血、输液和静脉给药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单手送管 急诊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