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联宏-微机器人系统的逆运动学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文利 段宝岩 +2 位作者 刘宏 南仁东 彭勃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5期1617-1622,共6页
介绍了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光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改进方案,针对悬索粗调和Stewart平台精调组成的两级调节系统,提出了并联宏-微机器人系统的概念.根据天文观测的要求,建立了宏-微机器人系统的道运动学模型,该模型是对馈源运... 介绍了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光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改进方案,针对悬索粗调和Stewart平台精调组成的两级调节系统,提出了并联宏-微机器人系统的概念.根据天文观测的要求,建立了宏-微机器人系统的道运动学模型,该模型是对馈源运动进行计算机控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宏-微机器人 逆运动学模型
原文传递
一种7DOF机械臂逆运动学解析算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海 蔡英凤 张为公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4-259,共6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雅可比矩阵最优解的数值方法对于有着冗余自由度的7自由度(7DOF)的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有着计算量大、只能求得单一解的不足,提出一种逆运动学的解析算法.在传统6维位姿矩阵的基础上,额外提出一个elbow angle新约束,利用... 针对传统的基于雅可比矩阵最优解的数值方法对于有着冗余自由度的7自由度(7DOF)的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有着计算量大、只能求得单一解的不足,提出一种逆运动学的解析算法.在传统6维位姿矩阵的基础上,额外提出一个elbow angle新约束,利用位姿目标矩阵和该elbow angle共7维约束推导出7DOF机械臂逆运动学的一种可求得冗余解的解析算法,并利用该算法仿真实现了位姿控制和瞄准控制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该7DOF机械臂逆运动学解析算法有着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应用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机械臂 逆运动学模型 ELBOW ANGLE 解析算法 瞄准控制
下载PDF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的3-RPS机器人逆运动学参数标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彭金柱 张建新 曾庆山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8,共8页
并联机器人结构较为复杂,由设计参数求解出的关节驱动不能使其达到理想位姿,然而并联机器人的位姿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为提高并联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的精度,对所设计的3-RPS并联机器人建立逆运动学误差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竞争... 并联机器人结构较为复杂,由设计参数求解出的关节驱动不能使其达到理想位姿,然而并联机器人的位姿精度会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为提高并联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的精度,对所设计的3-RPS并联机器人建立逆运动学误差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竞争的多变异策略差分进化算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标定。在该算法中设计两个分别侧重局部开发和全局探索的种群,每个种群包含3种变异策略,并在每个种群中制定一种竞争制度用来挑选出标定过程中表现最好的策略,确保标定得到的参数最优。使用标定后的运动学参数对逆运动学模型进行修正,并通过Adams验证修正后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收敛速度较差分进化算法提升了50%,且最终收敛值更小;与粒子群算法和差分进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收敛结果不受进化过程中随机性带来的干扰;经该算法标定后,3-RPS并联机器人3个自由度精度较标定前分别提升了73.5%、88.7%、95.2%,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CMDE 参数标定 逆运动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机床运动学模型的加工面形误差影响因素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鹏飞 王建锋 +2 位作者 王晋鹏 李勇 刘守法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面形精度是衡量工件加工面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机床误差是影响工件面形精度的最关键因素。构建了5-DOF串并联机床运动学正解和逆解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对机床的11项误差参数进行设定,研究了误差参数对工件面形误差的影响。... 面形精度是衡量工件加工面精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机床误差是影响工件面形精度的最关键因素。构建了5-DOF串并联机床运动学正解和逆解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对机床的11项误差参数进行设定,研究了误差参数对工件面形误差的影响。研究表明,机床上并联的3个连杆各自的角度误差对工件面形误差的影响非常相近;立柱根部Z向角度误差引起的工件面形误差最大,0. 15°的角度误差引起的工件表面最大面形误差达7. 7 mm;机床上位置误差项对工件面形误差的影响普遍小于角度误差项,立柱根部X向位置误差引起的工件面形误差最大,1 mm位置误差引起的工件表面最大面形误差为1. 374 4 mm。该研究可为机床公差设计、刚度控制以及安装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形精度 运动学正解模型 运动学模型 MATLAB软件
下载PDF
一种水下电动机械臂运动学与奇异性分析
5
作者 黄忠 刘可安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3年第6期72-78,共7页
水下电动机械臂是水下机器人重要的作业工具。水下电动机械臂的控制需要运动学模型,但是不同结构的水下电动机械臂其运动学模型不同。另外,水下电动机械臂存在一些奇异位置,当机械臂位于奇异位置时,机械臂末端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关节位置... 水下电动机械臂是水下机器人重要的作业工具。水下电动机械臂的控制需要运动学模型,但是不同结构的水下电动机械臂其运动学模型不同。另外,水下电动机械臂存在一些奇异位置,当机械臂位于奇异位置时,机械臂末端微小变化可能引起关节位置巨大变化,从而容易损坏机械臂,因此控制中需要规避水下电动机械臂的奇异位置。文章针对一种水下电动机械臂,基于改进D-H参数法推导出机械臂的正、逆运动学方程,建立机械臂运动学模型,求得了机械臂雅克比矩阵,并分析了机械臂奇异位置,同时采用条件数判断机械臂当前关节状态的可操作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章建立的运动学模型可以根据机械臂关节位置精确计算机械臂末端位姿,也可以根据机械臂末端位姿反解机械臂关节位置;当机械臂靠近奇异位置时,条件数呈指数级增长,这说明可以采用条件数规避水下电动机械臂的奇异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电动机械臂 运动学模型 逆运动学模型 雅可比矩阵 奇异性 条件数
下载PDF
索杆夹角可变的3自由度欠约束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涛 丁晓军 +2 位作者 赵虎 郑逸 马建瑞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3-78,共6页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并联机器人,其末端执行器由柔索替代刚性杆进行驱动。研究了一种索杆夹角可变的3自由度欠约束并联机器人,采用矢量闭环原理建立该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该机器人的动力学模...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并联机器人,其末端执行器由柔索替代刚性杆进行驱动。研究了一种索杆夹角可变的3自由度欠约束并联机器人,采用矢量闭环原理建立该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模型;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该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模型补偿的机器人PD控制理论,设计了该机器人的PD控制器;给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使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变化通过机器人的逆运动学转化为柔索长度的变化,以柔索长度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机器人的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 索杆夹角可变 逆运动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 机器人PD控制
下载PDF
基于MATLAB和ADAMS的六自由度并联运动机床运动学仿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滨城 杨丹 顾金凤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8-31,共4页
针对六自由度并联运动机床,论文首先运用MATLAB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求出了其运动学逆解模型,其次在UG软件中建立其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DAMS软件中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杆件的运动仿真曲线,通过与MATLAB求解获得的理论曲线相比较,结... 针对六自由度并联运动机床,论文首先运用MATLAB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求出了其运动学逆解模型,其次在UG软件中建立其三维模型,并将模型导入ADAMS软件中对其进行运动学仿真,得到杆件的运动仿真曲线,通过与MATLAB求解获得的理论曲线相比较,结果是吻合的,从而验证了逆解模型的正确性,为进一步在EMC开放式数控系统的运动模块中建立逆解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床 运动学模型 ADAMS 运动学仿真
下载PDF
索杆高度可变的3自由度欠约束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
8
作者 赵涛 郑逸 +3 位作者 丁晓军 李柯强 杨举彪 朱洋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1-137,共7页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是并联机构中的一种特殊柔性机构,通过使用柔索代替刚性杆驱动末端执行器,其综合了柔性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两方面的优点。研究了一种索杆高度可变的3自由度欠约束并联机器人,根据矢量闭环原理,建立该机器人的逆运动...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是并联机构中的一种特殊柔性机构,通过使用柔索代替刚性杆驱动末端执行器,其综合了柔性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两方面的优点。研究了一种索杆高度可变的3自由度欠约束并联机器人,根据矢量闭环原理,建立该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模型;根据柔索的长度,推导该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采用拉格朗日公式,建立该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该机器人的静力学工作空间;给定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通过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模型得出3根柔索的期望长度,以3根柔索的期望长度作为实验输入,得到3根柔索的实验长度曲线和拉力曲线以及机器人的正运动学轨迹。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工作空间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 索杆高度可变 逆运动学模型 动力学模型 静力学工作空间
下载PDF
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Delta并联机器人简化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刚 刘延杰 +1 位作者 吴明月 韩海军 《机械与电子》 2015年第7期68-72,76,共6页
针对广泛应用于高速抓放操作的Delta并联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并利用约束方程的全微分求解出了动力学模型的显示表达式。建立了机器人的逆运动学以及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机器人从动臂臂杆为轻质碳... 针对广泛应用于高速抓放操作的Delta并联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并利用约束方程的全微分求解出了动力学模型的显示表达式。建立了机器人的逆运动学以及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机器人从动臂臂杆为轻质碳纤维杆,两端为较重的金属附件的特点,建立了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并针对机器人常用的高速抓放轨迹进行仿真,将简化前后的2种动力学模型与ADAMS仿真结果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拉格朗日乘子法 简化刚体动力学模型 逆运动学模型
下载PDF
并联加工机的加工过程仿真
10
作者 郝娟 张建民 王增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用 6参数建模方法建立了 6- PSS型并联加工机的逆运动学模型 ,即由给定刀具位姿求解滑块的位移 ,并根据运动的连续性求出滑块位移的唯一解。根据轨迹规划中得到的不同时刻刀具位姿 ,求出相应的滑块位移 ,并采用三维图形软件开发包 Open... 用 6参数建模方法建立了 6- PSS型并联加工机的逆运动学模型 ,即由给定刀具位姿求解滑块的位移 ,并根据运动的连续性求出滑块位移的唯一解。根据轨迹规划中得到的不同时刻刀具位姿 ,求出相应的滑块位移 ,并采用三维图形软件开发包 Open GL开发了仿真软件 ,以显示 6- PSS的运动过程。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及插补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加工机构 运动仿真 插补算法 逆运动学模型 加工过程 机床 仿真
下载PDF
空间望远镜次镜六自由度调整机构精密控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维帆 曹小涛 +2 位作者 张彬 赵伟国 林冠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1-238,共8页
为满足空间望远镜在轨主动光学控制需求,需要精密调整次镜相对于主镜的六自由度位姿,为此,针对6-PSS Stewart平台构型的次镜精密调整机构,设计完成了基于并联机器人关节空间方法的运动控制系统。以DSP和FPGA为核心处理器,编码器为反馈元... 为满足空间望远镜在轨主动光学控制需求,需要精密调整次镜相对于主镜的六自由度位姿,为此,针对6-PSS Stewart平台构型的次镜精密调整机构,设计完成了基于并联机器人关节空间方法的运动控制系统。以DSP和FPGA为核心处理器,编码器为反馈元件,集成电机三相桥为驱动元件,设计完成了次镜六自由度调整机构的运动控制电路。基于次镜调整机构的顶层逆运动学模型和底层连杆控制系统,设计完成了次镜六自由度调整机构的运动控制算法,该方法参数易于调整,利于工程实现,满足空间运动机构高可靠性调整需求。试验结果表明,该运动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全行程内0.7μm(位移)和3"(角度)运动调整精度需求,能够满足空间望远镜主动光学调整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望远镜 STEWART平台 逆运动学模型 运动控制 主动光学
下载PDF
水轮机修复专用机器人的位姿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所丽娜 周欣荣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1-4,共4页
为实现水轮机修复专用机器人的位姿控制,依据神经网络可以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这一特性,采用融合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建立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针对机器人的结构特点,改进了神经网络的输出训练样本,设计了用遗传算法学习神经网络权系数的... 为实现水轮机修复专用机器人的位姿控制,依据神经网络可以逼近任何非线性函数这一特性,采用融合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建立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针对机器人的结构特点,改进了神经网络的输出训练样本,设计了用遗传算法学习神经网络权系数的软件实现方法,并提出了应用轨迹插补算法取得轨迹中间点位姿.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大提高机器人的位姿控制准确度,并能快速地实现位姿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机维修 机器人 位姿控制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逆运动学模型 轨迹插补算法
下载PDF
小型自适应翻转攀爬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思南 马凝 杜巧玲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22-331,共10页
为解决高空作业的危险性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小型自适应翻转攀爬机器人。机器人由5个连杆和4个关节组成,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关键连杆的位置,并按照设定距离实现跨步、翻转动作。提出了翻转机器人的翻转控制算法,并利用PID(Proportio... 为解决高空作业的危险性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小型自适应翻转攀爬机器人。机器人由5个连杆和4个关节组成,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关键连杆的位置,并按照设定距离实现跨步、翻转动作。提出了翻转机器人的翻转控制算法,并利用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闭环控制算法提高翻转机器人的攀爬动作精度。通过实验可知,翻转机器人的单次跨步平均耗时为29 s,跨步距离最大相对误差为4. 5%,平均相对误差为2. 1%,最大负重3. 79 kg,可实现稳定的连续攀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杆机器人 PID算法 逆运动学模型
下载PDF
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轨迹规划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亚青 刘雄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85-389,共5页
建立所设计的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模型后 ,提出 1种计算拉力的算法 .以动平台末端执行器能实现∞型的轨迹为目标 ,进行运动规划 ,研究绳的运动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 ,绳的速度值和加速度值 ,始终不大于动平台末端执行器的... 建立所设计的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模型后 ,提出 1种计算拉力的算法 .以动平台末端执行器能实现∞型的轨迹为目标 ,进行运动规划 ,研究绳的运动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 ,绳的速度值和加速度值 ,始终不大于动平台末端执行器的速度值和加速度值 .绳的加速度值和末端执行器的加速度值 ,同属 1个数量级 .同时 ,一些绳的拉力的变化不大 (处于“关”的状态 ) ;而另外一些绳的拉力的变化很大 (处于“开”的状态 ) .这些运动轨迹规划的仿真结果 ,能为以后该机构的运动控制方案的研究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提供依据 .文中提出的运动轨迹规划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 轨迹规划 并联机器人 运动学模型 拉力
下载PDF
Kinemat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novel eight-wheel lunar rover
15
作者 高海波 张朋 +1 位作者 邓宗全 胡明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9年第6期751-755,共5页
A new kind of eight-wheel lunar rover is developed, which is a complex closed-chain system and has good capabilities of climbing slope, surmounting obstacles and adapting to uneven terrain.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 A new kind of eight-wheel lunar rover is developed, which is a complex closed-chain system and has good capabilities of climbing slope, surmounting obstacles and adapting to uneven terrain.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of the novel eight-wheel lunar rover is introduced, forward and inverse kinematic models of the rover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closed-chain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and instantaneous coincidence coordinate. Based o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ts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Wheel slippages are separated and calculated, and a method for closed-loop control modification using wheel slip estimation during the model establishment is proposed.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motion control of lunar ro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matic modeling locomotion system eight-wheel lunar rover lunar rover
下载PDF
Kinematic Model Extraction for Serial Manipulators Which Have in Different Topologies in Vpython Environment
16
作者 Ece Yildirim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5年第9期503-509,共7页
In this study, we aim at obtaining inverse kinematic model of a serial manipulator using spatial operator algebra. For testing the inverse kinematic algorithm, the Vpython software program which has simultaneous view ... In this study, we aim at obtaining inverse kinematic model of a serial manipulator using spatial operator algebra. For testing the inverse kinematic algorithm, the Vpython software program which has simultaneous view and software working, is used. The aim is to measure the inverse kinematics modeling work on different serial manipulator mechanisms with spatial vector algebra. The algorithm is used with the same reference inputs on the recursive, exact and nonrecursive manipulators. During the tests, the permitted error tolerance is 0.01 cm. The graph plo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fit for the error toler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operator algebra inverse kinematic Vpython.
下载PDF
Simulating the Inverse Kinematic Model of a Robot throug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Co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of Robotics
17
作者 Jose Tarcisio Franco de Camargo Estefano Vizconde Veraszto Gilmar Barreto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12期960-968,共9页
Teaching robotics necessarily involves the study of the kinematic models of robot manipulators. In turn, the kinematics of a robot manipulator can be described by its forward and reverse models. The inverse kinematic ... Teaching robotics necessarily involves the study of the kinematic models of robot manipulators. In turn, the kinematics of a robot manipulator can be described by its forward and reverse models. The inverse kinematic model, which provides the status of the joints according to the desired position for the tool of the robot, is typically taught and described in robotics classes through an algebraic way. However, the algebraic representation of this model is often difficult to obtain. Thus, although it is unquestionable the need for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verse kinematic model of a robot, the use of ANN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the design stage can be very attractive, because it allows us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the robot before the formal development of its model. In this way,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latively quick way to simulate the inverse kinematic model of a robot, thereby allowing the student to have an overview of the model, coming to identify points that should be corrected, or that can be optimized in the structure of a ro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engineering education.
下载PDF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SPKM165, a five-axis serial-parallel kinematic milling machine 被引量:6
18
作者 XIE FuGui LIU XinJun +1 位作者 ZHANG Hui WANG JinSo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193-1205,共13页
A five-axis serial-parallel kinematic milling machine, the SPKM 165, is introduced. This machine consists of a three-degree of-freedom parallel module and a two-degree-of-freedom serial table. The SPKM 165 is capable ... A five-axis serial-parallel kinematic milling machine, the SPKM 165, is introduced. This machine consists of a three-degree of-freedom parallel module and a two-degree-of-freedom serial table. The SPKM 165 is capable of five-face machining. A discussion of the inverse kinematics of the five-axis control is provided. A dimensional synthesis procedure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motion/force transmissibility. Finite-element analysi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tiffness of a CAD model before the machine was manufactured. Kinematic calibration was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nd effector. The results of a calibration experiment are presented. The stiffness of the developed machine was then measured. Mill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nd the test piece showed that the developed machine has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ial-parallel kinematic machine dimension synthesis stiffness evaluation kinematic calibr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