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ZT胶治疗肝破裂12例应用体会
1
作者 谢仁东 邱国辉 +1 位作者 罗夏禹 杨炎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8-39,共2页
我院普外科近年来选择性采用医用ZT胶粘合修补治疗肝破裂1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46岁,平均2岁,锐性开放性损伤1例,钝性闭合性损伤11例。血压【12/9Kpa10例,脉搏】100次/分10例,失... 我院普外科近年来选择性采用医用ZT胶粘合修补治疗肝破裂1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3~46岁,平均2岁,锐性开放性损伤1例,钝性闭合性损伤11例。血压【12/9Kpa10例,脉搏】100次/分10例,失血量400~1500ml,ZT胶用量0.5~4.0ml,按熊氏肝脏损伤程度的分级,Ⅰ级1例、Ⅱ级11例。肝脏损伤部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破裂 医用ZT胶 粘合修补 肝脏损伤 肝损伤 丙烯酸正丁酯 闭合性损伤 选择性采用 开放性损伤 游离大网膜
下载PDF
论《西厢记》许渊冲英译本的再叙事
2
作者 杨嘉仪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4-49,共6页
翻译是一种再叙事,经典文学外译构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叙事。以“再叙事”视角考察《西厢记》英译本,探讨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完成对《西厢记》的叙事重构。研究发现,译者通过对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和人物事件的再定... 翻译是一种再叙事,经典文学外译构成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叙事。以“再叙事”视角考察《西厢记》英译本,探讨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完成对《西厢记》的叙事重构。研究发现,译者通过对文本素材的选择性采用、标示性建构和人物事件的再定位,引导读者认识和理解中国经典戏剧《西厢记》的文学与艺术价值。研究旨在拓宽叙事视角的研究范围,为中国戏剧文学外译提供借鉴,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助力推广我国戏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再叙事 选择性采用 标示性建构 人物事件再定位
下载PDF
重述的中国神话:三个《西游记》删节译本的副文本对比分析
3
作者 陶源 顾宠龙 《翻译界》 2020年第2期26-41,共16页
十九世纪,中国经典百回名著《西游记》多次经删节译成英语。其中,三个节译本最具影响力,译者分别是李提摩太(1913)、亚瑟·威利(1942)和余国藩(2006)。基于副文本分析与叙事理论,本文探讨了三个英译本的历时性重构。研究发现,三个... 十九世纪,中国经典百回名著《西游记》多次经删节译成英语。其中,三个节译本最具影响力,译者分别是李提摩太(1913)、亚瑟·威利(1942)和余国藩(2006)。基于副文本分析与叙事理论,本文探讨了三个英译本的历时性重构。研究发现,三个译本都保留了原文的基本结构,将孙悟空作为小说主人公,但译本体裁有所不同:李提摩太将这部经典作品改成了史诗和寓言,亚瑟·威利的译本为民间故事,余国藩的译本则是宗教和寓言的融合。因此,各译本的叙事在不同的副文本元素中得以重构:李提摩太的译本是与基督教对应的天国使命,亚瑟·威利的译本是包含了宗教、历史和讽刺元素的民间故事,余国藩的译本则体现了孙悟空与唐僧的因果报应和救赎。此外,三个译本也推动了该书在西方的累积叙事,使这个展现了东方宗教色彩的猴子故事在西方社会广受欢迎。这些删节版译本为读者带来了立体的阅读感受,表明叙事重构有助于向西方读者普及中国神话和文化。因此,在西方构建这部宗教寓言的累积叙事,有利于提升中国小说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叙事重构 选择性采用 叙事累积性 《西游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