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游羁宦生涯心态变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任夔州通判时期为例
1
作者 索慧敏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9,共6页
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期间游历巴蜀,先后在夔州、南郑、成都等地度过了对他一生有着重要意义和重要转变的8年时光。在这之后,他的诗歌逐渐摆脱江西诗派的藩篱臻于成熟。从入蜀的首站夔州出发,对与夔州时期相关的文... 陆游在乾道六年(1170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期间游历巴蜀,先后在夔州、南郑、成都等地度过了对他一生有着重要意义和重要转变的8年时光。在这之后,他的诗歌逐渐摆脱江西诗派的藩篱臻于成熟。从入蜀的首站夔州出发,对与夔州时期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合宋代通判权利的变化,考察其在夔州任通判时期的心路历程,进而从心态变化角度考察其对文学作品的影响,从而对陆游的文学作品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夔州通判 任职感受 文学作品 心态变化
下载PDF
文康任凤阳府通判事迹辨正 被引量:3
2
作者 许隽超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5-176,共2页
关于<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的生平事迹,弥松颐先生在<关于〈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的家世、生平及其他>(<文史>第24辑)一文中,已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但弥先生对文康于道光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42-1843)分巡天津河间兵... 关于<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的生平事迹,弥松颐先生在<关于〈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的家世、生平及其他>(<文史>第24辑)一文中,已作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但弥先生对文康于道光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42-1843)分巡天津河间兵备道,却于咸丰元年至三年(1851-1853)任安徽凤阳府通判一事颇为困惑,'通判的品位比道台低了好几级,不知文康因何降职'(<文史>第24辑,第339页).前些年出版的<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上海)中载有'文康'的两份原始档案,极有史料价值,可为此困惑找到答案.该书第25册第531页载有咸丰元年(1851)四月'文康'自呈履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康 凤阳府 通判 《儿女英雄传》
下载PDF
北宋名臣赵概通判海州及晚年杭州四老会考述
3
作者 张家超 李千乔 许强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1-37,共7页
赵概是北宋政治家、诗人,游宦经历颇丰,初仕即通判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离任后赴京任朝官,之后连任地方官多起,惟任职时间史乘不详或不确,以致行状缺漏;晚年从居住地南都(今河南省商丘市)千里赴知州赵抃邀约畅游西湖,多位好友前来诗... 赵概是北宋政治家、诗人,游宦经历颇丰,初仕即通判海州(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离任后赴京任朝官,之后连任地方官多起,惟任职时间史乘不详或不确,以致行状缺漏;晚年从居住地南都(今河南省商丘市)千里赴知州赵抃邀约畅游西湖,多位好友前来诗酒酬唱,惟“四老会”成员存疑。结合传世文献考知,赵概通判海州及仕宦初期任职诸地方官大致时间,晚年畅游杭州西湖“四老会”成员分别为赵概、赵抃、吴天常和吴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概 通判海州 赵抃 吴天常 四老会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宋代通判研究述评
4
作者 张彦晓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405-422,共18页
北宋初期,为了节制地方权力并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宋太祖诏令设置通判。通判既为监察官,又为地方行政副首长,既被视为监察系统的一部分,又被赋予了佐理郡政和掌理实际行政事务的职能,在宋代社会对强化地方监察、革除地方割... 北宋初期,为了节制地方权力并防止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再现,宋太祖诏令设置通判。通判既为监察官,又为地方行政副首长,既被视为监察系统的一部分,又被赋予了佐理郡政和掌理实际行政事务的职能,在宋代社会对强化地方监察、革除地方割据隐患、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界关于宋代通判的研究涉及宋代通判设置、性质、职能、选任、考核和评价等诸多方面,然而在地域差异、信息的传递、职权的运作、权力的分配、职能的监督等方面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通判 述评
下载PDF
并州通判司马光
5
作者 李裕民 《城市研究》 1994年第5X期61-64,共4页
并州通判司马光李裕民在司马光(1019─1086)六十八年的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他的父亲司马池(980─1041),司马光的人品、性格酷似乃父。另一位是司马池的同事和好友庞籍(988─1063),官... 并州通判司马光李裕民在司马光(1019─1086)六十八年的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位是他的父亲司马池(980─1041),司马光的人品、性格酷似乃父。另一位是司马池的同事和好友庞籍(988─1063),官至枢密使。司马光的仕途顺利、成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并州 通判 《资治通鉴》 司马光文集 山西大学 河东路 晋词 知州 新旧党争
下载PDF
李宗勉馆职经历与添差嘉兴府通判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崔玉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1-53,共3页
宋理宗朝重臣李宗勉早年的仕历史料有缺,《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对李宗勉的馆职经历均有记载,但互有不足,通过与《南宋馆阁续录》的记载相比对,李宗勉的馆职经历为:宝庆三年五月至绍定元年十二月任秘书郎,绍定元年... 宋理宗朝重臣李宗勉早年的仕历史料有缺,《宋史.李宗勉传》与《咸淳临安志.李宗勉传》对李宗勉的馆职经历均有记载,但互有不足,通过与《南宋馆阁续录》的记载相比对,李宗勉的馆职经历为:宝庆三年五月至绍定元年十二月任秘书郎,绍定元年十二月至绍定四年任著作佐郎。《南宋馆阁续录》可补两种传记史料之缺,李宗勉于嘉熙三年正月以左丞相兼枢密使同时监修国史。结合李宗勉于宝庆三年五月任秘书郎,可对李宗勉添差嘉兴府通判的经历作补充,李宗勉于宝庆元年五月至三年五月添差嘉兴府通判,由此结合《庆元官品令》可断定李宗勉从嘉定十六年至绍定四年品秩一直为正八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宗勉 馆职 添差通判 官品
下载PDF
略论宋代通判职能及其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8-72,共5页
宋代通判职能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宋太祖、太宗时期开始设置通判,通判具有与长吏均理郡政的行政权,监督知州的监察权,兼管农田水利和部分税收的经济权。宋真宗、仁宗时期通判权力扩大,体现在通判专理郡政,监督武臣知州,兼管常... 宋代通判职能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不断演变。宋太祖、太宗时期开始设置通判,通判具有与长吏均理郡政的行政权,监督知州的监察权,兼管农田水利和部分税收的经济权。宋真宗、仁宗时期通判权力扩大,体现在通判专理郡政,监督武臣知州,兼管常平仓、屯田等方面。宋神宗至北宋末年,通判成为州府的"倅贰",其行政权削弱,并失去了对知州的监察权,但此时通判兼管钱谷、盐茶等,经济权扩大。南宋时期,通判"倅贰"地位无大的变化,监察权淡化,经济权进一步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通判 职能 地方监察 地方政治制度
下载PDF
文康任凤阳府通判事迹辨正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隽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文康 凤阳府通判 辨正 《儿女英雄传》 任职 生平事迹
下载PDF
唐代“通判之官”释义
9
作者 薛璞喆 李慧 《榆林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判"在唐代并非九品序列之官,是为职官当自五代始。但是在唐代基础文献中,多见"通判之官"一词。故笔者检阅相关资料,对唐代"通判"之义做详细阐释。文章指出其有两种含义:一是动词,即"共同参理,分... "通判"在唐代并非九品序列之官,是为职官当自五代始。但是在唐代基础文献中,多见"通判之官"一词。故笔者检阅相关资料,对唐代"通判"之义做详细阐释。文章指出其有两种含义:一是动词,即"共同参理,分曹掌事";二是名词,指"副贰之官",是佐职的泛称,即所谓"通判之官"是也。笔者以为,唐代的"通判"是动词和名词之义兼用的;南唐时,以水部员外郎充"通判"的例证,表明了其具有了正式职官的特征,是其走向职官的标志性变化;北宋初,便置"通判"一职,并明确了它所应具有的行政、监察之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通判之官 释义
下载PDF
宋代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宝璋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0-83,共4页
在中国古代史中,末代通判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职官,它既是州府副长官,又有监察所在州府官员之权。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作用,更值得认真探讨。
关键词 通判 《宋会要》 庆元条法事类 转运司 知州 财经监督 《宋史》 仓库 提点刑狱 转运使
下载PDF
再谈辛弃疾江阴签判卸任后的行踪——兼论稼轩任广德军通判之说不可信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国黄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第2X期8-14,共7页
从乾道元年(1165)至乾道四年(1168),是辛弃疾史传中的一段空白,历来研究者对此论述不一。或以为乾道元年仍在江阴签判任上而后两年则失职流落金陵,或以为此期间流落吴江而事历不详。其实辛弃疾于乾道元年卸去江阴签判任后至乾道三年在... 从乾道元年(1165)至乾道四年(1168),是辛弃疾史传中的一段空白,历来研究者对此论述不一。或以为乾道元年仍在江阴签判任上而后两年则失职流落金陵,或以为此期间流落吴江而事历不详。其实辛弃疾于乾道元年卸去江阴签判任后至乾道三年在吴、楚各地漫游,有可能于乾道三年春由楚地潜入金国作敌情考察,秋后结束漫游生活重返金陵。近年来有人据“新发现”的材料论定辛弃疾离江阴签判任后曾任“广德军通判”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江阴签判卸任后的行踪 去金国考察 不可能任广德军通判
下载PDF
通判不始于宋
12
作者 李裕民 《晋阳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47-47,共1页
通判不始于宋李裕民通判一职,传统的说法是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创设,目的在于牵制知州,防止藩镇割据。《宋史》卷167《职官志》说:“宋初惩五代藩镇之弊,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令刑部郎中贾王比等充。”李焘《续... 通判不始于宋李裕民通判一职,传统的说法是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创设,目的在于牵制知州,防止藩镇割据。《宋史》卷167《职官志》说:“宋初惩五代藩镇之弊,乾德初,下湖南,始置诸州通判,令刑部郎中贾王比等充。”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乾德元年四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判 《南唐书》 《十国春秋》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中国历史大辞典 第二把手 藩镇割据 五代十国 《宋史》 周必大
下载PDF
李宗勉与台州——以《重修台州通判厅记》为中心的探讨
13
作者 崔玉谦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88-90,105,共4页
李宗勉为宋理宗朝前期宰相,目前学术界对于李宗勉已有部分研究成果。通过考察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相关史料,关于李宗勉生平主要事迹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可进行补充探讨:李宗勉于台州知府任上所作《重修台州通判厅记》可补传记史料之阙,李... 李宗勉为宋理宗朝前期宰相,目前学术界对于李宗勉已有部分研究成果。通过考察已有的研究成果、梳理相关史料,关于李宗勉生平主要事迹还有以下几个问题可进行补充探讨:李宗勉于台州知府任上所作《重修台州通判厅记》可补传记史料之阙,李宗勉至迟于绍定五年八月仍在台州知府任上,其调任直秘阁兼婺州知州是在绍定五年八月之后。结合《重修台州通判厅记》记载可知李宗勉于绍定四至五年间知台州仅是行使知州差遣,前任知州叶棠虽名义上已卸任知州差遣但仍保留了台州知州的官职,故台州在绍定四、五年两年间出现了罕见的知州官、职、差遣分离情况,史料中出现关于李宗勉官职的记载混乱与南宋后期官场上盛行的"过呼"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宗勉 台州 通判 知州 过呼
下载PDF
宋巴州通判宗泽与南龛《古楠赋并叙》
14
作者 苟小梅 《四川文物》 1997年第3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巴州 泰山刻石 川陕革命根据地 自任以天下之重 通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收复失地 诗经·国风 道光十一年 周成王
下载PDF
翁仲”读成“仲翁翰林”贬为“通判”
15
作者 西贝辛 《今传媒》 1995年第Z1期56-56,共1页
翁仲”读成“仲翁翰林”贬为“通判”秦朝有位武将名阮翁仲,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异常,将兵守边,战功赫赫。翁仲死后,人们便在其陵园刻造石像,以示纪念。相传康熙皇帝一获出游,随从文臣甚众。当来到这座陵园的,康熙突然心血来潮,... 翁仲”读成“仲翁翰林”贬为“通判”秦朝有位武将名阮翁仲,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异常,将兵守边,战功赫赫。翁仲死后,人们便在其陵园刻造石像,以示纪念。相传康熙皇帝一获出游,随从文臣甚众。当来到这座陵园的,康熙突然心血来潮,想考考他们,便指着这里的石人问一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仲 翰林 通判 康熙皇帝 学识渊博 陵园 守边 武将 文臣 州府
下载PDF
东坡通判杭州期间词作散论
16
作者 梅大圣 尹吉凤 《黄冈师专学报》 1998年第3期46-51,共6页
本文从苏轼通判杭州的处境和心态出发,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对其通判杭州时的词作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创作遵循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自成一家”的文艺思想,且大多是“感事”而作。他早岁初试词笔时就已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 本文从苏轼通判杭州的处境和心态出发,以作品本体为立足点,对其通判杭州时的词作做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创作遵循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自成一家”的文艺思想,且大多是“感事”而作。他早岁初试词笔时就已摆脱了“词为艳科”的羁绊;其后在朝为官辍笔,是“不为”而非“不能”;通判杭州后,其政治角色发生转换,词作渐多,而格调高雅,感情深沉,以此作为探寻生路的一种精神方式。故,把东坡通判杭州之际的词作定位在“发期”,或谓其词的开拓创新这时仅仅是在萌动中的提法是不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通判 杭州市 创作心态 审美理想
全文增补中
浅谈北宋前期通判的职能
17
作者 张金鑫 《今古文创》 2023年第6期51-53,共3页
公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借北上御敌之机,掌握了兵权,待大军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在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拥护下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起了宋朝。宋朝建立以后,为了革除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在赵普的建议下,为了... 公元960年,后周将领赵匡胤借北上御敌之机,掌握了兵权,待大军行至陈桥驿时,赵匡胤在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拥护下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起了宋朝。宋朝建立以后,为了革除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宋太祖赵匡胤在赵普的建议下,为了能够实现“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1],于是在平定湖南之后,首次任命刑部郎中贾玭等通判湖南诸州。而通判的设立,其执掌范围更是涉及地方治理的多个方面,如农田水利、赋税仓库、监察官属等等,本文将从通判的监督长吏、刑讼听断、兴修水利、领兵御敌、察举地方和掌管财政等几个方面简单地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通判 职能
下载PDF
归有光通判顺德府事考
18
作者 赵福寿 《邢台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8-37,共10页
归有光任顺德府通判,专司马政,以无事为得职,天灾之年却能体恤民情,勇于担责而有所作为;作为著名文学大家,提倡以文明道,并体现于其在顺德府创作的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中,为顺德府留下相当丰厚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 归有光 通判顺德府 无为而治 以文明道
下载PDF
清代萨拉齐厅通判刑事司法职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万军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6,共7页
清代萨拉齐地区属于蒙汉杂居地区,萨拉齐通判享有刑事司法管辖权,对普通刑事案件享有一定的独立审判权。萨拉齐通判的独立刑事司法职能被限于轻微刑案。清政府原本在蒙古边疆地区所设计的多元司法运作体系,在基层刑事司法实践中有时也... 清代萨拉齐地区属于蒙汉杂居地区,萨拉齐通判享有刑事司法管辖权,对普通刑事案件享有一定的独立审判权。萨拉齐通判的独立刑事司法职能被限于轻微刑案。清政府原本在蒙古边疆地区所设计的多元司法运作体系,在基层刑事司法实践中有时也成为影响审判效率的障碍因素。清政府这种因地制宜的刑事司法政策,通过这种边疆刑事治理策略,在实践中一定程度地调整了蒙古地区刑事法律关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丰富了中华法律文化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萨拉齐厅通判 蒙汉关系 基层刑事司法职能
原文传递
“倅”之“通判”义考
20
作者 周翠英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59,共4页
文章考察发现,南宋《会稽志》和《宾退录》中均明确记载"通判为(曰)倅",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倅"表示"通判"义的语言事实,历代职官辞典及类书中也记载"倅"为"通判"之别名,但现代通行的... 文章考察发现,南宋《会稽志》和《宾退录》中均明确记载"通判为(曰)倅",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倅"表示"通判"义的语言事实,历代职官辞典及类书中也记载"倅"为"通判"之别名,但现代通行的权威辞书却没有收录"倅"之"通判"义这一义项。基于此,文章建议权威辞书能够根据史实订补"倅"之"通判"义,以使"倅"之义项更加全面、读者理解文献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判 辞书释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