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 被引量:26
1
作者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8,共9页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由若干民俗环节构成。贯穿春节民俗事象背后的是民众的时间意识,人们将春节视作新旧转换的时间过程。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认为:人生仪礼与时间通过仪式都由分离、阈限与聚合三部分构成,人们在经历了这样的...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由若干民俗环节构成。贯穿春节民俗事象背后的是民众的时间意识,人们将春节视作新旧转换的时间过程。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认为:人生仪礼与时间通过仪式都由分离、阈限与聚合三部分构成,人们在经历了这样的过关仪式后,就实现了新旧不同性质的转化。我们以此理论具体分析中国年节通过仪式的诸种表现,从年节节俗进程中,总结出年节通过仪式的三大类别:岁末时空净化仪式、过年与阈限期间的仪式及迎接新年仪式。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性,中国人年节通过仪式具有以下三种特性:(1)人与自然共同经历的通过仪式,认为在年节中人与万物一道经历时间的新旧更替过程;(2)家族集体经历通过仪式,中国人在时间过渡仪式中重视家族家庭集体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意识;(3)世俗与神圣交融的仪式情境。在年节通过仪式中,人们没有进入所谓纯粹的神圣境界,人们将世俗生活与神圣仪式融合为一,这也是不尚玄虚的中国文化特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阈限 通过仪式
下载PDF
脱节的时代 断裂的时间——谈哈姆莱特悲剧中的通过仪式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子昂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1,共2页
哈姆莱特的悲剧故事中潜藏着一个通过仪式。通过仪式由分离、过渡和融合三个阶段组成。父王被弑标志着王子与过去的分离。置身于过渡阶段之中,他必须做出选择:是融入一个缺乏道德依托的世俗社会,还是回归过去的神性秩序。哈姆莱特把... 哈姆莱特的悲剧故事中潜藏着一个通过仪式。通过仪式由分离、过渡和融合三个阶段组成。父王被弑标志着王子与过去的分离。置身于过渡阶段之中,他必须做出选择:是融入一个缺乏道德依托的世俗社会,还是回归过去的神性秩序。哈姆莱特把这个艰难的选择转化为“to be or not to be”的追问。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性意味的追问。现代性的降临使得过去和未来在当下断裂。身处其中的人们面临着如同哈姆莱特一样,都在经历着一个难以完成的通过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莱特 通过仪式 现代性
下载PDF
读研:研究生的一次“通过仪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技文 《三峡论坛》 2010年第5期69-71,共3页
"通过仪式"理论是象征人类学研究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文章运用范·根内普和特纳的通过仪式理论,对"读研"这一"仪式"活动进行了阐释。研究生"读研"是一次"通过仪式",这一过程... "通过仪式"理论是象征人类学研究中最为经典的理论之一。文章运用范·根内普和特纳的通过仪式理论,对"读研"这一"仪式"活动进行了阐释。研究生"读研"是一次"通过仪式",这一过程是通过者(研究生)经历了前阈限、阈限、后阈限三个阶段得以完成的;其中阈限阶段是整个仪式过程中的核心阶段,也是研究生得以顺利通过和实现人生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读研 阈限 通过仪式
下载PDF
文化认同、通过仪式与社会资源——文化透镜下的《联合早报》挽词广告文本意涵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碧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2-97,共6页
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登载的讣告、挽词及追思广告文本为研究对象,将其概括为四种类型:"讣告"、"悼词"、"泣谢"和"周年纪念",力图透过这种特殊的文本形态来考察当代新加坡华人社会对传统中... 以新加坡《联合早报》上登载的讣告、挽词及追思广告文本为研究对象,将其概括为四种类型:"讣告"、"悼词"、"泣谢"和"周年纪念",力图透过这种特殊的文本形态来考察当代新加坡华人社会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和调适,藉此了解社会资源视野中的华人社会之家庭结构、亲属关系和社会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通过仪式 《联合早报》 挽词 社会资源
下载PDF
人生通过仪式及其戏剧展演——贵州荔波布依族“做桥”仪式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玉平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2-26,共5页
在总体描述贵州布依族"搭花桥"仪式的基础上,将荔波布依族"做桥"仪式视为一种特殊的人生通过仪式,并从仪式戏剧的角度对其展演过程、剧目内容、表现形态进行分析。认为"做桥"仪式作为一种戏剧性的酬神还... 在总体描述贵州布依族"搭花桥"仪式的基础上,将荔波布依族"做桥"仪式视为一种特殊的人生通过仪式,并从仪式戏剧的角度对其展演过程、剧目内容、表现形态进行分析。认为"做桥"仪式作为一种戏剧性的酬神还愿仪式,不仅展现了荔波布依族民间信仰对人类生育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寄托了荔波布依族对家庭平安顺利和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期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仪式 戏剧 做桥 生育傩
下载PDF
《海华沙之歌》与通过仪式
6
作者 张艳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英雄被巨鱼吞噬后脱险的主题具有普世性,它保留着成年礼的痕迹。英雄离去-历险-回归的主题群与分离-阈限-聚合的通过仪式的过程相对应。成年礼是最重要的通过仪式之一。而在《海华沙之歌》的"海华沙捕鱼"这一叙事片段中,不仅... 英雄被巨鱼吞噬后脱险的主题具有普世性,它保留着成年礼的痕迹。英雄离去-历险-回归的主题群与分离-阈限-聚合的通过仪式的过程相对应。成年礼是最重要的通过仪式之一。而在《海华沙之歌》的"海华沙捕鱼"这一叙事片段中,不仅出现了离去-历险-回归的主题群,而且重点叙述了海华沙被大鲟吞噬后脱险的经历。从这两个方面可以肯定,这一叙事片段保留了成年礼的痕迹。海华沙捕鱼的故事由朗费罗创造性地重构印第安神话传说中麦尼博兹霍捕鱼的故事而来,该故事所携带的仪式因子依然留存在重构后的故事中,这说明神话传说与宗教仪式之间的联系是根深蒂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华沙之歌》 成年礼 通过仪式
下载PDF
《都柏林人》童年篇与通过仪式
7
作者 史红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02-407,共6页
詹姆斯·乔伊斯本人把《都柏林人》看作是为爱尔兰写的一部"精神史",试图"通过童年、青年、成年以及社会生活这样一个顺序来全方位地展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正是以乔伊斯的这一言论为基点,国内外学者从现... 詹姆斯·乔伊斯本人把《都柏林人》看作是为爱尔兰写的一部"精神史",试图"通过童年、青年、成年以及社会生活这样一个顺序来全方位地展示爱尔兰社会的精神症结"。正是以乔伊斯的这一言论为基点,国内外学者从现代主义角度、精神瘫痪或顿悟、女性角度、宗教、社会背景、美学、文体风格或叙述艺术等多个不同的角度对这部小说中的一篇或几篇进行解读和研究,为全面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究方法。尝试利用社会人类学的通过仪式理论对其童年篇进行一个全新的解析,旨在指出童年篇对整部系列小说行文结构及主旨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仪式 分离阶段 边缘阶段 聚合阶段
下载PDF
通过仪式:在西部的大学生志愿者——从特纳的仪式理论谈起
8
作者 黄金结 《社会工作》 2009年第8期37-39,共3页
维克多·特纳发展了"通过仪式"理论。志愿服务西部是人生的一次洗礼,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是放大了的交融。西部志愿者是受礼者或阈限人,并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为当地人民提供志愿服务,他们追求着人类普遍价值,恶劣的自然... 维克多·特纳发展了"通过仪式"理论。志愿服务西部是人生的一次洗礼,一到两年的志愿服务是放大了的交融。西部志愿者是受礼者或阈限人,并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为当地人民提供志愿服务,他们追求着人类普遍价值,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难的文化适应对他们进行着磨练并使之获取种种力量。志愿服务结束之后,他们的人生地位获得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克多·特纳 通过仪式 西部志愿者 磨练 提升
下载PDF
西藏徒步旅游中的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一种通过仪式 被引量:15
9
作者 卫银栋 徐英 谢彦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8-45,共18页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旅游方式,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但目前关于徒步旅游的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关于徒步旅游体验中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的探讨。文章在对西藏墨脱、冈仁波齐转山、甘丹寺-桑耶寺3条不... 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旅游方式,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但目前关于徒步旅游的理论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关于徒步旅游体验中情境体验与人际互动的探讨。文章在对西藏墨脱、冈仁波齐转山、甘丹寺-桑耶寺3条不同徒步路线的徒步者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以扎根理论为分析方法,结合仪式理论对徒步旅游体验的仪式内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徒步旅游体验相当于一种通过仪式,这种通过仪式发生在逆转阈限中,包含个体通过与人际通过。个体通过表现为徒步者经历原始生存体验、记忆刺点、未知体验、沉浸体验、在场流动性体验和"成瘾"体验后,所获得的个人成长,其高峰体验为个体畅爽体验。人际通过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在互助氛围、群体激励、逆转人际交往、本性暴露、熟悉/陌生人际变化的交往考验后所实现的人际关系上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其高峰体验为群体共睦态体验。经历认知、情感、意志的磨砺与考验的西藏徒步旅游体验,不同于一般的形式符号性通过仪式,是一种实质性的通过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徒步旅游 通过仪式 个体通过 人际通过
下载PDF
《通过仪式》中的戏剧情景
10
作者 陈光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8-91,共4页
戈尔丁《通过仪式》是一部日志体小说,记述了主人公从英国乘船前往澳大利亚的航行见闻。这艘航船实际上是英国乃至西方文明社会的缩影。船上的特殊环境和情景使不同乘客内心的邪恶充分地暴露出来。戏剧情景是这部小说的鲜明特色,也是贯... 戈尔丁《通过仪式》是一部日志体小说,记述了主人公从英国乘船前往澳大利亚的航行见闻。这艘航船实际上是英国乃至西方文明社会的缩影。船上的特殊环境和情景使不同乘客内心的邪恶充分地暴露出来。戏剧情景是这部小说的鲜明特色,也是贯穿这部小说的主线,起到了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仪式 戏剧情景 人物 主题
下载PDF
作为通过仪式的凉山彝族“尼木措毕”及其象征意义——基于甘洛县格尔家支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小芳 阿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尼木措毕”是彝族民间最大型的祭祖仪式,是死者的终极“归宿”,也是生者不可避免的责任。如今该仪式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彝族文化语境中认为祖灵具有赐福与致祸后代的双重属性,死后及时举行“尼木措毕”仪式,先祖... “尼木措毕”是彝族民间最大型的祭祖仪式,是死者的终极“归宿”,也是生者不可避免的责任。如今该仪式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彝族文化语境中认为祖灵具有赐福与致祸后代的双重属性,死后及时举行“尼木措毕”仪式,先祖将赐予福禄,反之则会遭到祸患。基于象征人类学的视野,运用仪式过程理论,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尼木措毕”仪式及其象征意义进行阐释,并揭示仪式活动背后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集体行动应对现实苦难的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尼木措毕” 通过仪式 阈限
下载PDF
女哈吉与通过仪式——基于青海循化穆斯林女性朝觐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淑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70-74,共5页
在穆斯林社会,朝觐为妇女的身份变迁提供了良好的场域。通过朝觐前、中、后的仪式活动和心路历程,穆斯林妇女由"朝觐者"成为"哈吉",她们在完满功课、完善自身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女哈吉 通过仪式 青海循化 女性朝觐者
下载PDF
无法通过的“通过仪式”——《海的女儿》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彩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1-104,共4页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海的女儿》作出了新的解释。文章在确定文学和仪式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海的女儿》是“通过仪式”的一次再现。同时,也分析了《海的女儿》是一部充满了仪式化叙述效果的作品。这些都是它在艺术上获得...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海的女儿》作出了新的解释。文章在确定文学和仪式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了《海的女儿》是“通过仪式”的一次再现。同时,也分析了《海的女儿》是一部充满了仪式化叙述效果的作品。这些都是它在艺术上获得了经典地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童话 通过仪式 仪式化叙述
下载PDF
从外人到自己人:通过仪式的转换性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翁玲玲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7,共8页
以汉人妇女由“外人”转换为“自己人” ,此一重大社会界限的身份转换关口为主题 ,以通过仪式为分析的理论架构进行探讨 ,试图说明汉人妇女如何转换其外人的身份 ,取得“自己人”的位置 。
关键词 仪式 身份转换 通过仪式 社会网络 权力
下载PDF
《海边的卡夫卡》与通过仪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小英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3-24,共2页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海边的卡夫卡》作出了新的解释。文章论证了《海边的卡夫卡》这一作品充满了仪式化叙事效果,是通过仪式的一次再现。这也是这部作品风靡世界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通过仪式 分离阶段 边缘阶段 聚合阶段
下载PDF
论莫言《锦衣》中女性的通过仪式
16
作者 陶倩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7-80,共4页
仪式理论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对于揭示戏剧文学之魅具有重要作用。在莫言的新作《锦衣》中,一方面,女性成为重要的观照对象,在仪式过程中表现出特定的象征意蕴;另一方面,女性身份重建的过程与分离—阈限—交融的"通过仪式&... 仪式理论是文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对于揭示戏剧文学之魅具有重要作用。在莫言的新作《锦衣》中,一方面,女性成为重要的观照对象,在仪式过程中表现出特定的象征意蕴;另一方面,女性身份重建的过程与分离—阈限—交融的"通过仪式"过程相对应。通过戏剧与仪式的内在互动,揭示出《锦衣》中女性身份重建的可能及困境问题,从而延伸了文本的现实意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仪式 《锦衣》 女性身份
下载PDF
通过仪式的表征与传播——传播意义上“告”的文化阐释
17
作者 赵尚 《文化与传播》 2020年第3期69-73,共5页
自商代开始,表示传播的"告"就有多个涵义,而作为"通过仪式"的表征与传播,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商代的"告祭"之"告",表示商王朝面对风险与挑战时信仰性的通过仪式;西周春秋时期国家间的&qu... 自商代开始,表示传播的"告"就有多个涵义,而作为"通过仪式"的表征与传播,则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商代的"告祭"之"告",表示商王朝面对风险与挑战时信仰性的通过仪式;西周春秋时期国家间的"赴告"之"告",表示寻求他国认同的通过仪式;汉代以后朝廷的"布告"之"告",表示传播关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通过仪式。无论哪种作为通过仪式表征与传播的"告",都在传播与传承作为社会粘合剂的某种价值观念与规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仪式 表征 传播
下载PDF
从“中心”到“边缘”——论戈迪默《偶遇者》中的通过仪式与身份建构
18
作者 王青璐 《大连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32-37,共6页
《偶遇者》中白人女性朱莉随丈夫离开富裕的非洲“中心”区域,移居贫困、落后的“边缘”穆斯林村落。从通过仪式的角度来看,朱莉是在经历“分离——阈限——聚合”三个仪式阶段的过程中重塑自我身份。在新的社区中,朱莉放弃了外国人的... 《偶遇者》中白人女性朱莉随丈夫离开富裕的非洲“中心”区域,移居贫困、落后的“边缘”穆斯林村落。从通过仪式的角度来看,朱莉是在经历“分离——阈限——聚合”三个仪式阶段的过程中重塑自我身份。在新的社区中,朱莉放弃了外国人的特殊待遇,主动适应新的家庭身份,积极融入社区,承接本应由当地男性知识分子完成的改善社会生活条件的任务。小说反映了戈迪默对全球化潮流的反思,对中心与边缘区域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期盼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丁·戈迪默 《偶遇者》 通过仪式 身份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土家族婚俗“通过仪式”的理论分析
19
作者 林翠云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3-56,共4页
土家族婚俗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运用象征人类学的“通过仪式理论”观照这一仪式,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分离阶段,娶亲前的准备工作都可归纳进这一阶段;其次是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土家族婚俗的核心,即... 土家族婚俗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运用象征人类学的“通过仪式理论”观照这一仪式,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分离阶段,娶亲前的准备工作都可归纳进这一阶段;其次是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土家族婚俗的核心,即最为盛大的结婚仪典;最后是融合阶段,婚嫁仪典完成后便属于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新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关系得以确立。以“通过仪式”理论来分析土家族婚俗,有利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中进一步理解并保护这一民俗文化,唤醒土家族民众对历史的记忆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婚俗 通过仪式 仪式过程 仪式内涵
下载PDF
仪式身体的动态表述:雍和宫金刚法舞的“通过仪式”及象征
20
作者 李博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2期184-188,共5页
北京雍和宫的金刚法舞不但历史悠久,且拥有完备的展演仪式。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借鉴人类学“通过仪式”理论,结合维克多·特纳的阈限概念,对雍和宫的金刚法舞仪式进行结构性审视,将其分解为“通过仪式”中“分离”“边缘”与... 北京雍和宫的金刚法舞不但历史悠久,且拥有完备的展演仪式。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借鉴人类学“通过仪式”理论,结合维克多·特纳的阈限概念,对雍和宫的金刚法舞仪式进行结构性审视,将其分解为“通过仪式”中“分离”“边缘”与“聚合”大致吻合的三个动态性仪式阶段。在对各阶段身体实践进行微观解读的同时,探求金刚法舞的深层仪式结构,进而对金刚法舞仪式象征的显性指向与隐性指向进行双重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法舞 通过仪式 阈限 雍和宫 象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