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巧“理”·巧“技”·巧“艺”: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的三重关联
1
作者 曾维林 魏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4,共7页
战国中山国王陵的发掘是河北乃至整个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也蕴含着鬼斧神工的造物艺术。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同属先秦文化范畴。通过文献与出土文物分析,并对比《考工记》的造... 战国中山国王陵的发掘是河北乃至整个中国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发掘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沉淀着2000多年历史文化,也蕴含着鬼斧神工的造物艺术。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同属先秦文化范畴。通过文献与出土文物分析,并对比《考工记》的造物与艺术设计思想,可以发现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之巧“理”、巧“技”、巧“艺”的关联性。其具体体现在创与制的造物理论、关联道与器的技术、器物的文化与审美三个方面。探讨中山国造物艺术与《考工记》之间关系,有助于传承古代人工造物的创作智慧与文化品质,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思想和艺术元素,以为当代造物艺术的进步与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国 《考工记》 造物艺术
下载PDF
《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物用观”研究
2
作者 邓水兰 王奇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69-71,81,共4页
基于造物艺术过程结构体系,聚焦于《天工开物》的造物艺术本体,将“物用观”贯穿于《天工开物》造物艺术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对《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物用观”的挖掘,将其还原于社会语境,全面地建构与还原了《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的内—... 基于造物艺术过程结构体系,聚焦于《天工开物》的造物艺术本体,将“物用观”贯穿于《天工开物》造物艺术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对《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物用观”的挖掘,将其还原于社会语境,全面地建构与还原了《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的内——外“物用观”生态系统,从而有助于人们从“物用观”的视角充分地认识与了解《天工开物》所体现出的传统造物艺术基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造物艺术 物用观
下载PDF
六朝风流,以器论道——《六朝墓葬造物艺术论纲》读后感
3
作者 朱平 《华人时刊》 2024年第6期83-83,共1页
六朝时期政治动荡,但文化得到了多元发展,文学、艺术和宗教等都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时过境迁,当下具有明确六朝时代信息的文物遗存已较为鲜见。它们成为探究彼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重要的物质依凭,对于还原六朝时期文化生活的历... 六朝时期政治动荡,但文化得到了多元发展,文学、艺术和宗教等都呈现繁荣兴盛的局面。时过境迁,当下具有明确六朝时代信息的文物遗存已较为鲜见。它们成为探究彼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重要的物质依凭,对于还原六朝时期文化生活的历史原貌的作用不可或缺。墓葬物品在造物艺术研究中的作用独特且无法替代,它历经千余年的岁月流转而不灭,是我们以器论道,解析其文化和艺术、追慕六朝时代风流的重要符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遗存 造物艺术 繁荣兴盛 读后感 政治动荡 六朝时期 历史原貌 多元发展
下载PDF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造物艺术研究综述
4
作者 王志强 权亚楠 《天工》 2024年第22期6-8,共3页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窥视客家传统工艺审美的窗口。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客家花灯的民俗文化、音乐与舞蹈文化、手工艺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等内容展开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对现有赣闽粤边区客家造物艺术研究进行分门... 赣闽粤边区客家花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窥视客家传统工艺审美的窗口。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围绕客家花灯的民俗文化、音乐与舞蹈文化、手工艺文化及其传承保护等内容展开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对现有赣闽粤边区客家造物艺术研究进行分门别类的综述,探析客家花灯造物艺术的研究动态与路径,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闽粤边区 花灯 造物艺术
下载PDF
论中国造物艺术中的天人合一哲学观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燕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4-120,共7页
本文以“法天象地”、“占天卜地”、“融天入地”、“移天缩地”、“收天纳地”为标题 ,归纳天人合一哲学观在中国造物艺术中的种种表现 ,以期从哲学角度理解和把握中国造物艺术。
关键词 中国 造物艺术 “天人合一” 哲学观 “法天象地” 风水术 服饰制度 建筑艺术 园林艺术 空间意识
下载PDF
从图腾文化看巴楚造物艺术的流变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先艺 汪笑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3-187,共5页
受图腾意识的深刻影响,巴国与楚国造物艺术经历了从矛盾、并存、耦合到相互融合的发展轨迹,最终形成了以凤、虎组合图腾造型为代表的巴楚造物艺术。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图腾文化角度,对巴楚造物艺术的发生发展做一些新的探讨... 受图腾意识的深刻影响,巴国与楚国造物艺术经历了从矛盾、并存、耦合到相互融合的发展轨迹,最终形成了以凤、虎组合图腾造型为代表的巴楚造物艺术。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图腾文化角度,对巴楚造物艺术的发生发展做一些新的探讨,对其演变历程作一个清楚的勾画,以继续挖掘巴楚造物艺术的文化内涵,探究其本体背后丰富的文化属性和精神皈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 图腾文化 巴楚造物艺术 虎凤复合图腾 虎座立凤
下载PDF
浅析中国古代造物艺术的文化精神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启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99-103,共5页
造物是文化的产物,造物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和伦理政治两大思想特征并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造物活动。器以载道,中国古代造物艺术蕴藏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 造物是文化的产物,造物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和伦理政治两大思想特征并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造物活动。器以载道,中国古代造物艺术蕴藏着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人与物的文与质、人与人和谐有序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造物艺术 天人合一 伦理政治
下载PDF
“道者器之道”——由“道”“器”之辨论张道一的造物艺术观 被引量:4
8
作者 韩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5,共5页
"道"、"器"之辩由来已久,张道一的造物艺术观始终基于"道者器之道"的论断,并由此引发对"造物之主"、造物目的、造物艺术民族化的思考。本文以此为据,总结其造物艺术之"道"。
关键词 “道” “器” 张道一 造物艺术
下载PDF
民间造物艺术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兴业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130-137,共8页
民间造物艺术观念中凝结了民众的智慧及我们民族朴实、勤劳、坚韧、进取的文化基因。本文揭示民间造物艺术在制作、选材、技艺、装饰等诸环节中包含有积极意义的造物观念,结合实例分析民间造物艺术"实用为本"的理念、"... 民间造物艺术观念中凝结了民众的智慧及我们民族朴实、勤劳、坚韧、进取的文化基因。本文揭示民间造物艺术在制作、选材、技艺、装饰等诸环节中包含有积极意义的造物观念,结合实例分析民间造物艺术"实用为本"的理念、"注重与自然亲和"的自然观、"量材加工、物尽其用"的材质观、"创新与人性"相结合的技术理性观念,以及"物为人用、和谐人际"的造物伦理观念,发现它们与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及设计理念,如"功能设计""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关怀设计"等有着相同或类似的主张。通过对民间造物艺术观念的认知和释读,可积极探寻它们对现代设计在理念、实践上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造物艺术 造物观念 现代设计 启示
下载PDF
《周易》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思想影响管窥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轶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8,共5页
《周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众所公认,然而在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似乎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故对蕴含其中的思想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特别是梳理《周易》纲领性、本原性的深刻思想,探讨其... 《周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它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众所公认,然而在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似乎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故对蕴含其中的思想进行全面认识与把握,特别是梳理《周易》纲领性、本原性的深刻思想,探讨其怎样对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的造物艺术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从而成为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思想的源头和依据,因而对其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论文运用比较研究法、例证分析法和归纳研究法,提出《周易》确立了中国古代造物艺术取象比类的关联式思维方法,进而影响到造物的选材、形制和色彩;它运用数学的方法为整体的系统综合设计服务,借助数字比例来确定各部件之间的最佳关系,从而形成组合多样、变化多端、错落有致、杂而不乱的"形式构造方法"。《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本原性著作,其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对后世的造物艺术思想影响是深远的,需要我们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走向新的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国古代 造物艺术思想 制器尚象
下载PDF
两宋造物艺术之审美趋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杰 马姗姗 《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8-103,共6页
两宋造物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一次重要转折。在思想领域,理学的产生与文人所倡导的审美趣味给造物艺术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文化领域,绘画艺术的侵染使得一部分器物脱离了实用功能,转而变为欣赏品;在社会领域,市民... 两宋造物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是中国设计艺术发展历程中一次重要转折。在思想领域,理学的产生与文人所倡导的审美趣味给造物艺术带来了巨大影响;在文化领域,绘画艺术的侵染使得一部分器物脱离了实用功能,转而变为欣赏品;在社会领域,市民阶层的兴起带动民间设计蓬勃发展,中国古代民间造物体系发端于此。与汉唐相比,两宋造物在走向严谨与理性的同时,又向着世俗性与生活化发展,其整体风貌也随之发生了根本转变,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造物艺术 审美趋向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论造物艺术的意识形态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喻仲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共6页
造物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物质性与精神性以及身体性和符号性的统一体。造物艺术是一种身体的控制术,其意识形态性主要表现于它对人的身体及其感知的构建和控制,在身体的快感及审美的愉悦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人的控制。
关键词 造物艺术 身体 意识形态
下载PDF
民间造物艺术的自然伦理思想对生态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家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6-17,共2页
传统民间造物艺术中的自然伦理思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道德伦理关系的体现,它表现在民间造物艺术中造物思想、材料选择、加工技艺、用物传物等诸多方面,追求的是人、造物、自然之间的协调与亲和关系。这种自然生态伦理观念,不仅是设... 传统民间造物艺术中的自然伦理思想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道德伦理关系的体现,它表现在民间造物艺术中造物思想、材料选择、加工技艺、用物传物等诸多方面,追求的是人、造物、自然之间的协调与亲和关系。这种自然生态伦理观念,不仅是设计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体现,同时也启示我们,建立一种以"和谐之道"为主的设计观,平衡或协调多种复杂的关系,遵循自然、社会、人类协调发展的规律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造物艺术 自然伦理 生态设计 和谐
下载PDF
民间造物艺术的材质观念及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兴业 《设计艺术研究》 2013年第2期13-18,共6页
造物艺术总是借助材料来实现其结构、形态与实用功能的,选材观念是造物艺术观念中的重要命题。通过对民间造物选材观念的分析,认为其中蕴含了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物尽其用以及注重物质材料情感特性等观念,梳理阐明它们,并探讨这些造物... 造物艺术总是借助材料来实现其结构、形态与实用功能的,选材观念是造物艺术观念中的重要命题。通过对民间造物选材观念的分析,认为其中蕴含了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物尽其用以及注重物质材料情感特性等观念,梳理阐明它们,并探讨这些造物观念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以其引起业界对民间造物艺术的关注,积极探究其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造物艺术 选材观念 现代设计 启示
下载PDF
论民间造物艺术的致用节用观念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兴业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0-93,共4页
从人类造物的历史来看,造物艺术都是因"用"而生,因"用"而不断发展演进的。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民间造物艺术的致用、节用、惜物观念,认为基于"利人"的实用性观念贯穿于民间造物的各个品类,是民间造物艺术... 从人类造物的历史来看,造物艺术都是因"用"而生,因"用"而不断发展演进的。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民间造物艺术的致用、节用、惜物观念,认为基于"利人"的实用性观念贯穿于民间造物的各个品类,是民间造物艺术最为典型的特征;其次,用物惜物的节用观不仅仅是立于实用,也包含有民众对造物艺术的浓重的情感因素。本文通过梳理、阐明它们,积极探究其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造物艺术 致用 节用 惜用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中方圆范式的推演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汇鑫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期186-189,共4页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方圆范式,是通过劳动形成意识沉淀为审美形态,有意识地抽取、概括进行形式语言分析,有助于理解事物背后的特定规律。点、线是基本元素,为方、圆等原型形成奠定了基础;九宫格和米字格的格律是方圆范式的基本规律。方...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方圆范式,是通过劳动形成意识沉淀为审美形态,有意识地抽取、概括进行形式语言分析,有助于理解事物背后的特定规律。点、线是基本元素,为方、圆等原型形成奠定了基础;九宫格和米字格的格律是方圆范式的基本规律。方圆范式的造物意象决定着审美风尚的造型骨架,并贯穿在审美风尚之中,使中华面貌的审美风尚呈现出整体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 方圆范式 推演
下载PDF
畲族民间造物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8-21,共4页
畲族传统造物艺术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服饰、餐饮器具、建筑、宗教信仰造物方面遗存丰富,但面临着造物品类的消失、手工技艺失传以及对造物意涵体认模糊等生态困境。文章认为应采取文化生态学的整体观,保护畲族造物艺... 畲族传统造物艺术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服饰、餐饮器具、建筑、宗教信仰造物方面遗存丰富,但面临着造物品类的消失、手工技艺失传以及对造物意涵体认模糊等生态困境。文章认为应采取文化生态学的整体观,保护畲族造物艺术及其村落文化的原真性、统一性和整体性;应将畲族传统造物艺术中的“非遗”纳入整个生态保护体系之中,其中传承人是活态传承的典型主体,生产性保护是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而现代科技和观念是活态传承的文化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造物艺术 文化生态学 传统村落 整体保护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区域设计史研究:传统造物艺术体系构建的基础 被引量:1
18
作者 明娜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38,共3页
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对其进行研究需要以大量基础研究为前提,而设计史研究是其中较为基础的部分。当前中国的设计史研究面临着自身专业发展和与国际设计史研究接轨的双重压力,处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转折创新... 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对其进行研究需要以大量基础研究为前提,而设计史研究是其中较为基础的部分。当前中国的设计史研究面临着自身专业发展和与国际设计史研究接轨的双重压力,处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转折创新期,区域设计史研究为此提供了探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物艺术体系 区域研究方法 设计史 区域史 整体史
下载PDF
基于“艺术列传”窥探《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的体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倍雷 《湖南包装》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艺术列传"规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概念与范畴,《晋书·艺术列传》是正史中最早为"艺术"立传的史书,与占卜、百工等有关"技术"皆在"艺术列传"里,并也以"艺术"范畴而立传,从技术的... "艺术列传"规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概念与范畴,《晋书·艺术列传》是正史中最早为"艺术"立传的史书,与占卜、百工等有关"技术"皆在"艺术列传"里,并也以"艺术"范畴而立传,从技术的观念上阐释艺术列传的内涵。《天工开物》所包含食、衣、住、行、用等有关的"技术"与造物的"形制"的主要内容,皆属于"艺术列传"中"百工"技术方面的内容,"艺术列传"强调"技术"范式与路径,为《天工开物》提供了"书写"的依据和理论支撑,也为《天工开物》造物艺术以"技术"为体系中心确立了方法与方向。同样,《天工开物》所列入的"火炮"等内容,又被它之后的《清史稿·艺术列传》纳入了"艺术列传"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考工记》 艺术列传 造物艺术
下载PDF
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空间性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娟 钟志强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8-94,共7页
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在创作思想与艺术思维等方面颇有渊源,也因之具有比较分析的价值,可以从艺术表现之空间性寻绎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空间性及其蕴含的创作思想。从空间视角看,六朝造物艺术较多采用散点透视法而咏物赋则聚焦于中... 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在创作思想与艺术思维等方面颇有渊源,也因之具有比较分析的价值,可以从艺术表现之空间性寻绎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空间性及其蕴含的创作思想。从空间视角看,六朝造物艺术较多采用散点透视法而咏物赋则聚焦于中心物象。就空间结构而言,二者较为接近,主要通过小中见大的点睛之笔传递创作主体对艺术的感悟和人生体验。在空间层次表现方面,六朝咏物赋与造物艺术都通过虚实相交的方式有层次地表达文艺作品的艺术性空间。虽然技艺形式的表现不尽相同,但皆善于经营处理“有无相生”的关系,而追求“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咏物赋 造物艺术 空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