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逻辑指向与实现路径
1
作者 王兆璟 王刚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2,F0003,共9页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当代变革与未来方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与动力引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有助于全面理解和领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逻辑指向与实现...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当代变革与未来方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与动力引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有助于全面理解和领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逻辑指向与实现路径。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整体呈现出“正”“大”“高”“新”“特”等特征,彰显着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创新引领以及协同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需要秉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价值逻辑、以人为本的人本逻辑以及差异化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特征与逻辑的判断,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该回应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持续深化改革并打造中国高等教育自主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基本特征 逻辑指向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审美认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逻辑指向
2
作者 冯双双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年第5期24-26,共3页
“感”“知”共融、“情”“感”共洽、思维共振、想象共融、心灵共鸣,能让学生审美感知、体验、情感等共在、共融。“感”“知”共融是学生音乐审美认同形成的根基,情感共洽是学生音乐审美认同形成的支撑,思维共振是学生音乐审美认同... “感”“知”共融、“情”“感”共洽、思维共振、想象共融、心灵共鸣,能让学生审美感知、体验、情感等共在、共融。“感”“知”共融是学生音乐审美认同形成的根基,情感共洽是学生音乐审美认同形成的支撑,思维共振是学生音乐审美认同形成的核心,想象共融是学生音乐审美认同形成的关键,心灵共鸣是学生音乐审美认同形成的取向。从音乐审美鉴赏出发,引导学生实现审美认同,实现音乐学科育人的根本目标,让学生拥有更美好的音乐学习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音乐 音乐教育 审美认同 逻辑指向
下载PDF
论高质量教育体系设计的逻辑指向 被引量:10
3
作者 史秋衡 冯路玉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0,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其设计的逻辑指向在产教关系与科教关系的升级过程中得以体现。产教关系经历了产教分离、教育适应产业和产教融合阶段,继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其设计的逻辑指向在产教关系与科教关系的升级过程中得以体现。产教关系经历了产教分离、教育适应产业和产教融合阶段,继而要实现“以教促产”;科教关系经历了科教分离到科教融合的变化过程,最终要实现科教并行。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应实现教育推动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引领社会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更应践行大学的职能与使命,其中高水准国际视野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清晰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逻辑指向,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体系治理现代化改革,最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体系 产教关系 科教关系 逻辑指向
下载PDF
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逻辑指向、价值耦合及实践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赵艳梅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7-53,共7页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逻辑指向 价值耦合
下载PDF
面向2035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指向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安然 袁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206,共9页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主旋律、最强音,更是展望2035教育现代化美好未来至关重要的推进引擎。近年来,受优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征途中出现了诸多阻塞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建设教育强国的主旋律、最强音,更是展望2035教育现代化美好未来至关重要的推进引擎。近年来,受优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征途中出现了诸多阻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壁垒。为此,从本体论、系统论、协同论维度深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内涵,进而构建起以造就英才为人本遵循、以赓续创新文脉为历史指向、以共聚责任为价值追求、以协同创新为实践理路的逻辑链条。在此基础上,从着力育强拔尖创新人才、持续增强服务国家能力、不断优化协同治理模式、有效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出发,形塑高等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力求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2035 高等教育强国 理论内涵 逻辑指向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文化润疆视角下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现状与逻辑指向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婷 《武术研究》 2023年第10期39-42,48,共5页
文章从文化学中的武术文化入手,探讨文化润疆视角下武术文化的传承现状,分别从武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分析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困境;由此,为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历史性逻辑指向、价值性逻辑指向、空间性逻辑指向以... 文章从文化学中的武术文化入手,探讨文化润疆视角下武术文化的传承现状,分别从武术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分析高校武术文化传承的困境;由此,为高校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历史性逻辑指向、价值性逻辑指向、空间性逻辑指向以及主体性逻辑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武术文化 传承现状 逻辑指向 文化润疆
下载PDF
中国道路的逻辑指向和主要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宗礼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2,共3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界的热点。但对于什么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内涵是什么等基本问题,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分歧。进一步廓清中国道路这一概念的含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关于中国道路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界的热点。但对于什么是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内涵是什么等基本问题,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分歧。进一步廓清中国道路这一概念的含义,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对于推进中国道路研究的学理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内涵 中国综合国力 学理化 逻辑指向 内涵和外延 经济社会 道路
下载PDF
两个大局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指向
8
作者 张明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66-69,共4页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鲜明的时代语境.本文从世情国情变化发展的现实逻辑,科学剖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以时代命题的价值逻辑,从...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鲜明的时代语境.本文从世情国情变化发展的现实逻辑,科学剖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以时代命题的价值逻辑,从政党、国家、社会、个体、世界维度,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在实践逻辑上,从加强理论研究、提升核心能力、精准成长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机制体制上,破解时代语境带来的新挑战,担好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大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逻辑指向
下载PDF
国家安全理论研究:问题来源的广泛性与逻辑指向的收敛性
9
作者 唐永胜 马愿 《国家安全论坛》 2024年第3期15-16,共2页
随着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不断拓展,内外因素日趋复杂且相互作用,国家安全理论研究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以不同的视角、途径和方法研究国家安全理论问题。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国家安全学的鲜明定位,即“国家安全学是综合... 随着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不断拓展,内外因素日趋复杂且相互作用,国家安全理论研究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以不同的视角、途径和方法研究国家安全理论问题。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国家安全学的鲜明定位,即“国家安全学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系统研究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规律,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交叉学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学 交叉学科 多学科理论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逻辑指向 :问题 时空领域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振兴乡村的逻辑指向及主要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等教育借助自身的职能发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衔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借助振兴乡村的契机,高等教育在职能深化、分类建设与强化育人等方面探索变革,...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高等教育借助自身的职能发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衔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借助振兴乡村的契机,高等教育在职能深化、分类建设与强化育人等方面探索变革,有助于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逻辑指向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逻辑指向
11
作者 黄徐丰 《中学生物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共1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结构上明桶指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结构上明桶指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在意蕴,可从"出发点""支撑点""落脚点""生长点"4个紧密联系、相互构成的整体来理解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学习 课程内容结构 内在意蕴 义务教育 跨学科 支撑点 生物学课程标准 逻辑指向
下载PDF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因、指向逻辑及其推进路径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昌 赵志纯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22,共10页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词义内涵、概念体系和政策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予以理解和建构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具备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又含有自身的现代性特征和演进逻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以实...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词义内涵、概念体系和政策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予以理解和建构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具备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又含有自身的现代性特征和演进逻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以实然动因和应然动因为基本动力特征,以历史、现实和未来为观照,以增强职业教育的现时及未来适应性;其指向逻辑,以育人和服务为双重发展逻辑,既注重“成物”,又注重“成人”,以促进的人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的现代化需求相融合为最终目标;其推进路径,以理念指引和实践设计为战略机制,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和实践逻辑的内生重构,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构建及其现实性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发展动因 指向逻辑 推进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以文化人逻辑理路的学理分析——基于“文”“化”“人”的三维考量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在以文化人的内在生成逻辑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即“文”“化”“人”。以文化人的逻辑基础是“文”,要用先进的文化“化”人;以文化人的逻辑机制是“化”,“化”是隐性的、从属性的、动态的;以文化人的逻辑指向是“人”,“人”是现实的... 在以文化人的内在生成逻辑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即“文”“化”“人”。以文化人的逻辑基础是“文”,要用先进的文化“化”人;以文化人的逻辑机制是“化”,“化”是隐性的、从属性的、动态的;以文化人的逻辑指向是“人”,“人”是现实的、全面的、发展的、自由的人,当下表征为时代新人。对“文”“化”“人”所处地位的主要依据与前提设定的科学认知,有助于在学理上充分理解以文化人,在实践中有效推进以文化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化人 逻辑基础 逻辑机制 逻辑指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四维向度
14
作者 张明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7期59-61,共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耀眼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原创性论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智慧与使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论,从中国式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一个耀眼的高频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原创性论述,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政治智慧与使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论,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旗帜方向、总体布局和国际视野维度,全面深刻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本质要求 逻辑指向
下载PDF
论阅读对发展中学生作文能力的促进作用
15
作者 汤国铣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6-79,共4页
解决中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问题必须抓好阅读。阅读能使中学生养成书面语言习惯 ,从中掌握作文方法 ,并帮助他们形成创新思想。在这些方面有了进步 。
关键词 书面语言习惯 词语理解力 语感能力 诵读 语修逻 摹仿 迁移 逻辑指向 中学生 作文能力 作文方法
下载PDF
大学教师的科研公共性解析——基于“动力源”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仲彦鹏 王韵晨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1年第2期25-31,87,共8页
科学研究活动关涉各方,大学教师科研公共性的形成、彰显抑或缺失,是多方力量在一定时期内彼此交织并保持适度张力的结果。基于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式”,构建起大学教师科研公共性的“动力源”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市场... 科学研究活动关涉各方,大学教师科研公共性的形成、彰显抑或缺失,是多方力量在一定时期内彼此交织并保持适度张力的结果。基于伯顿·克拉克的“三角协调模式”,构建起大学教师科研公共性的“动力源”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市场和大学学术共同体是大学教师科研公共性的主要动力源,分别遵循着行政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在现代大学教师科研活动进程中,行政逻辑、市场逻辑持续不断输入,与学术逻辑相互交织,共同发挥效力,在运行中形成了互嵌式的政府、市场和大学学术共同体间逻辑均衡的动力场。遵循科研规律,科学调适三方“动力源”间的两种逻辑平衡动力场、三种逻辑均衡动力场,将有助于探寻大学科研发展进步的合理路径,彰显大学教师科研的公共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科研公共性 动力源 逻辑指向
下载PDF
如何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7
作者 刘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88-88,共1页
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必须准确把握这一伟大思想的逻辑始发、逻辑关联及逻辑指向。溯源其逻辑始发,找准牢记初心的源动力;梳理其逻辑关联,增强使命担当的驱动力;明确其逻辑指向,聚合民族复兴的... 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必须准确把握这一伟大思想的逻辑始发、逻辑关联及逻辑指向。溯源其逻辑始发,找准牢记初心的源动力;梳理其逻辑关联,增强使命担当的驱动力;明确其逻辑指向,聚合民族复兴的向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关联 源动力 使命担当 民族复兴 逻辑指向 向心力 伟大思想 驱动力
下载PDF
标补词that的省略——认知功能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莫启扬 文旭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9,共8页
标补词that的省略不是任意的,也不受认识性主句语法化、真值声明和歧义消解等因素的制约。决定that是否可以省略的是谓补分句命题是否发生转喻:当命题发生转喻时,that不可以省略;当命题不发生转喻时,that可省可留。命题是否发生转喻是... 标补词that的省略不是任意的,也不受认识性主句语法化、真值声明和歧义消解等因素的制约。决定that是否可以省略的是谓补分句命题是否发生转喻:当命题发生转喻时,that不可以省略;当命题不发生转喻时,that可省可留。命题是否发生转喻是由主句动词的逻辑指向决定的。that的去时间化功能使谓补分句由陈述转为指称,这是命题转指的前提;that还具有使结构清晰化的语篇功能和提示受话者进行转喻理解的人际功能。这三个功能决定了当命题发生转喻时that不可省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t省略 谓补分句 转喻 去时间化 逻辑指向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学发展的范式重构
19
作者 李海龙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1期143-144,共2页
高等教育研究所承担的使命不仅在于衡量发展质量、为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还带有打,上国家标签的任务。建构一套“国家特色”与“国家模式”的话语方式,也是这门学科发展的主要目标。高等教育学强调“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模式”... 高等教育研究所承担的使命不仅在于衡量发展质量、为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还带有打,上国家标签的任务。建构一套“国家特色”与“国家模式”的话语方式,也是这门学科发展的主要目标。高等教育学强调“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话语”为基调的逻辑指向,折射出以“国家主义”建立学科权威的想法。这使得我们更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希冀用研究对象的经验来塑造高等教育学的科学性与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所 高等教育学 范式重构 中国话语 话语方式 国家主义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逻辑指向
原文传递
翻译教学呼唤“美育”——评阅TEM8中的英译汉部分有感
20
作者 林一樵 《当代外语研究》 2003年第3期41-49,共9页
本文曾发表于2003第1期的《中国翻译》,发表之后,在读者中产生的 反响较大。今年3月8日,又将举行全国的英语八级考试,现征得作者同意,将 本文在本刊转载。
关键词 翻译教学 英译汉 翻译美学 美学分析 美育 译文 “朦胧” 逻辑指向 英语专业 八级考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