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3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视角下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逻辑
1
作者 戴贝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2,共11页
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和公民道德实践同样包含认识自觉、行为自觉和评价自觉。因此,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有其历... 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实践的角度看,公民道德自觉和公民道德实践同样包含认识自觉、行为自觉和评价自觉。因此,公民道德自觉的生成有其历史逻辑、认识逻辑、行为逻辑和评价逻辑。践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培育公民道德自觉,必须要结合人的现实需求和政治社会条件,通过实践将道德内涵转化为内心的规则,形成对道德要求的自觉认识,通过道德行为将公民道德自觉外化为具体的主动的实践行动,通过道德评价活动使公民自觉选择正义的道德行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实践 公民道德自觉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道德观阐释
2
作者 张士海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2024年第1期19-25,164,165,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要论断,不仅提取和凝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禀赋和核心价值理念,还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语境中相契合的事实支点。其...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的重要论断,不仅提取和凝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禀赋和核心价值理念,还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语境中相契合的事实支点。其中,道德作为衡量个体人格品质、调整社会生活方式、维系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范系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价值 社会生活方式 核心价值理念 人格品质 伦理道德体系 中国语境 道德观
下载PDF
杜威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路径
3
作者 方明军 任昕岳 《山东高等教育》 2024年第1期32-37,89,共7页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质疑了传统道德的孤立、僵化、教条主义、至高无上等特征,可概括为“道德是个体行为与心灵的统一;道德是不断生长的道德;道德是具体情境中的道德”。结合杜威的思维观、兴趣观等教育思想,杜威...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基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质疑了传统道德的孤立、僵化、教条主义、至高无上等特征,可概括为“道德是个体行为与心灵的统一;道德是不断生长的道德;道德是具体情境中的道德”。结合杜威的思维观、兴趣观等教育思想,杜威的道德教育思路体现为: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拥有面对复杂道德情境的清晰判断力;关注学生道德情感上的敏锐性,孕育积极的道德性格力量;基于“经验道德”改造学校德育“三位一体”,构建学生的完整道德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威哲学思想 道德观 道德教育路径
下载PDF
进步与妥协:论“小妇人”三部曲中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
4
作者 马红旗 韩红宇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在其代表作《小妇人》三部曲中有着集中体现。作为读者眼中的“道德传教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契合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显示出她对女性传统身份和家庭角色的关切和肯定。作为进步...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在其代表作《小妇人》三部曲中有着集中体现。作为读者眼中的“道德传教者”,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契合了19世纪美国的社会文化语境,显示出她对女性传统身份和家庭角色的关切和肯定。作为进步女权思想的宣传者,身处第一次女权运动浪潮中的她在作品中表达了争取参政权等女性平等权益的诉求。然而,奥尔科特在表达女性伦理道德进步性观念的同时,其妥协性也得以暴露。奥尔科特的“妥协”可视为她在特定社会条件下表达自己进步主张的一种可行策略。奥尔科特的伦理道德观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进步运动,而且对后世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科特 “小妇人”三部曲 伦理道德观 进步女权思想 妥协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中涵 陈继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0,共7页
道德观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践行基础和典型领域。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践行道德观的基础上,... 道德观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践行基础和典型领域。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形成基础与独特贡献。以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践行道德观的基础上,呈现出工人阶级崛起与社会结构裂变的时代特色。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道德观具有深刻的内涵释义,在产生的根源、阶级属性以及基本立场上有不同的表达,并根植于一套完整的共产主义道德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社会建构的必然结果。道德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表达。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形成,鞭挞了中国封建社会道德的虚伪性,对资产阶级道德的欺诈性进行了批判,奠定了中国式无产阶级道德观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道德观 瞿秋白 中国化
下载PDF
《反杜林论》中的道德观及其当代价值
6
作者 郭静宜 于微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20-23,共4页
杜林基于“永恒道德”这一理论前提,构建了自己的道德观。杜林的道德观及其相关思想对当时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理论上的混乱和思想上的动摇,也对工人运动的实际行动和团结统一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杜林基于“永恒道德”这一理论前提,构建了自己的道德观。杜林的道德观及其相关思想对当时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理论上的混乱和思想上的动摇,也对工人运动的实际行动和团结统一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观点所涉及的“认识基础”“理论前提”等多方面展开了批判,同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同杜林道德观的本质区别。这不仅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论证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科学性,也为后来的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杜林论》 马克思主义 道德观
下载PDF
叔本华与黑格尔在道德观上的情理之争
7
作者 张艳玲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96,共8页
叔本华和黑格尔是同时代、同国度,然而观点迥异的二位哲学家,黑格尔是理性主义者,叔本华则坚持非理性主义,黑格尔讲理,叔本华谈情。叔本华与黑格尔的情理之争在道德观上具体表现为:在道德动力上的同情与良心之争;在道德基础上的人性与... 叔本华和黑格尔是同时代、同国度,然而观点迥异的二位哲学家,黑格尔是理性主义者,叔本华则坚持非理性主义,黑格尔讲理,叔本华谈情。叔本华与黑格尔的情理之争在道德观上具体表现为:在道德动力上的同情与良心之争;在道德基础上的人性与义务之争;在道德形成上的先天本能与后天生成之争。解析叔本华和黑格尔各自道德观上的理论优势和不足,或许能为我们树立科学的道德观提供某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黑格尔 道德观理性 同情心
下载PDF
《新青年》中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8
作者 李中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81,共20页
作为近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落地生根必然要面临如何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接”的问题。《新青年》通过... 作为近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落地生根必然要面临如何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接”的问题。《新青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阐释、传播,为批判中国传统旧道德确立了基本坐标,也为建构新道德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引导。对《新青年》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是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为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中国化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对传统道德观的创新发展
9
作者 陈红娟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6期32-38,共7页
以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国情,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围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内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论断。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明确了“个体-国家”双互动的道德价值指向... 以习近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国情,对传统道德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围绕“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内容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张、新论断。习近平关于道德建设重要论述,明确了“个体-国家”双互动的道德价值指向,实现了对传统道德价值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拓展了“信仰-能动”的道德提升路径,实现了对传统道德主体论的超越与创新;建构了“榜样-制度”的引导保障机制,实现了对传统道德践履论的完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 传统道德观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新青年》时期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阐释
10
作者 李中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36-48,共13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新青年》作为文化启蒙的重要平台,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青年》时期,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 在中国近代史上,《新青年》作为文化启蒙的重要平台,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青年》时期,陈独秀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和重新解读,主张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指向,构建符合无产阶级利益的新道德体系。陈独秀不仅在理论上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道德本质等一系列问题,还通过具体的革命活动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践价值。他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力量,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运用于中国的具体革命实践中,积极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工人觉醒与争取自身权利,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南。《新青年》时期陈独秀对道德问题的思考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为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江右王门罗念庵的道德观
11
作者 刘蓉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罗念庵的道德观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道德观,其特点是“认迹作理”“务外而遗内”;中期的道德观,有从外转内的迹象,但仍未到达浑融一体的境界;晚年的道德观,从性理转向良知,直接从良知、本体、“情”的角度评论道德议题。罗念庵道德观的... 罗念庵的道德观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道德观,其特点是“认迹作理”“务外而遗内”;中期的道德观,有从外转内的迹象,但仍未到达浑融一体的境界;晚年的道德观,从性理转向良知,直接从良知、本体、“情”的角度评论道德议题。罗念庵道德观的变化,本质上是其体悟良知程度的变化。这正说明人在悟道的过程中,存在“彻悟”与“证悟”两种境界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念庵 道德观 心学 悟道 良知 心体
下载PDF
《周处除三害》:一个现代反英雄的道德观
12
作者 王英杰 《影剧新作》 2024年第3期101-108,共8页
电影《周处除三害》通过主角陈桂林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现代反英雄的形象,探讨了正义与杀戮的主题。陈桂林在面对终极生命的挑战时,选择通过除掉社会“三害”来追求个人的救赎和社会的正义。从反英雄的道德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影片中陈桂林... 电影《周处除三害》通过主角陈桂林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现代反英雄的形象,探讨了正义与杀戮的主题。陈桂林在面对终极生命的挑战时,选择通过除掉社会“三害”来追求个人的救赎和社会的正义。从反英雄的道德视角出发,深入剖析影片中陈桂林所面临的道德困境与内心挣扎,探讨这一反英雄形象如何映射并挑战现代社会的主流道德价值观。通过对主角形象的解构分析,旨在理解个体在复杂社会背景下如何在道德灰区中寻找正义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处除三害》 反英雄 道德冲突 社会道德观
下载PDF
主体性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观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成因、对策剖析
13
作者 谭贵中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1期63-69,共7页
主体性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观教育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当前主体性及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社会主义道德观与主体发生抵牾的问题和道德观教育引导方法上的道德教育引导方法中灌输与自我教育方法的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 主体性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观教育研究极具现实意义。当前主体性及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社会主义道德观与主体发生抵牾的问题和道德观教育引导方法上的道德教育引导方法中灌输与自我教育方法的矛盾。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发现其背后深层的原因是: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中社会化要求和主体性发挥的冲突、主体性及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客体的退场和主体的凸显。结合问题及其原因,可以得出相关对策:让主体性与客体性对立统一。具体来说,道德观教育应将人的社会化工作和自由全面发展有机统一,道德观教育引导应将灌输和疏导两种方法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观教育 现实困境 主体性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从嵌入到互嵌:中华传统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性分析
14
作者 潘俊杰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0期5-17,共13页
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和对结合中契合的学理性探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立足道德观契合的视角,中华传统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是中华传统道德基因从“隐性在场”到“显性自为”的时代要求,是... 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和对结合中契合的学理性探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立足道德观契合的视角,中华传统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是中华传统道德基因从“隐性在场”到“显性自为”的时代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道德观从“原生态”到“再生态”的理性呼唤,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文化认同”到“理论自觉”的必然结果。中华传统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道德本体论、道德认识论、道德方法论等方面形成了对话交流、融通互促的内嵌式结构,使得二者的高度契合成为可能。面向新时代道德实践,必须把握好根与魂、古与今、内与外、体与用的逻辑关系,坚守文化叙事定力,增强文化建设动力,彰显文化传播魅力,凝聚文化发展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传统道德观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浅析《罪恶之家》不同人物的道德观
15
作者 王香怡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4年第10期0025-0027,共3页
《罪恶之家》是英国现代戏剧家普里斯特利的代表作,是一部西方忏悔体类文学作品。这部戏剧作品呈现了不同年龄段的道德观,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也映射出了处于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的道德观。本文根据柏林一家人所属年龄段的不同,将... 《罪恶之家》是英国现代戏剧家普里斯特利的代表作,是一部西方忏悔体类文学作品。这部戏剧作品呈现了不同年龄段的道德观,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也映射出了处于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的道德观。本文根据柏林一家人所属年龄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了三类——处于青春时期的希拉和埃里克,处于青年时期的杰拉尔德,以及处于中年时期的柏林先生和柏林太太,以此为基础解读他们的道德观。文章旨在分析此部戏剧中不同人物对待自身罪恶的态度,进而揭示不同年龄段的道德观,并以此来探究当时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性的丑恶。希望本文研究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戏剧的内容,也希望能为研究此剧本的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观 年龄 《罪恶之家》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主要内容及其本质特征
16
作者 彭琦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2期82-84,共3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具有科学性的道德观。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特征,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并且对我国道德体系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是具有科学性的道德观。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本质特征,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并且对我国道德体系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道德观 主要内容 本质特征
下载PDF
马克思道德观基础新论——精神和肉体关系视角下的马克思“道德论”与“反道德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升 赵亭亭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问题提出所谓的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甚至“反道德论”。这一肇始于马克思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无涉。马克思是从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性,并...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英美学者就马克思思想中的道德问题提出所谓的马克思的“非道德论”甚至“反道德论”。这一肇始于马克思的文本现象并不能说明马克思思想与道德无涉。马克思是从精神和肉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重新思考理性,并把辩证理性作为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从马克思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两种思想的批判中可知,我们既不能认为肉体和精神完全一致,也不能将其完全对立,而必须在精神和肉体的对立统一中理解道德。马克思的道德形而上学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确立起来的,而这个道德形而上学又被融合到历史唯物主义之中。马克思从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上批判了资本家和资本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道德观 辩证理性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道德观的交融及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糜海波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98,共6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理论主张,既是对“人类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又是对“历史必然目的”的理论澄明,持有对资本主义道德的批判精神和以人民解放、自由和发展为旨趣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唯物史观为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和理论主张,既是对“人类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又是对“历史必然目的”的理论澄明,持有对资本主义道德的批判精神和以人民解放、自由和发展为旨趣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揭示了道德与经济关系之间的必然联系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强调道德的实践能动作用,把人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道德标志。唯物史观与道德观的内在融合启示我们,对社会进步的总体评价包含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两个基本方面,这样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才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社会进步不应以“牺牲道德进步”为代价,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 道德观 交融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下载PDF
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道德观发展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149,共5页
本文梳理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道德观的发展脉络,以便对理想主义道德观与现实主义道德观产生的背景进行分析,考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道德观从神权道德观到王权道德观,再到人权道德观,最后回归宗教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关键词 人权道德观 主权道德观 神权道德观 宗教道德观
下载PDF
《北虏风俗》中的道德观探析
20
作者 王若明 赵佳慧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5-59,共5页
《北虏风俗》是一部记录蒙古族民俗的文献,采用“平列分目体”,分条目对蒙古族民俗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内容涉及当时蒙古族社会的各个方面,为研究蒙古社会和蒙汉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通过探讨《北虏风俗》记载的蒙古族风俗,得以窥见萧... 《北虏风俗》是一部记录蒙古族民俗的文献,采用“平列分目体”,分条目对蒙古族民俗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内容涉及当时蒙古族社会的各个方面,为研究蒙古社会和蒙汉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通过探讨《北虏风俗》记载的蒙古族风俗,得以窥见萧大亨对当时蒙古族精神世界的关注,从生态道德观和伦理道德观两个角度来探析蒙古族的道德观,展现蒙古族意识形态的规则和立场,及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以期对今人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虏风俗 道德观 生态 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