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9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影响因素及培养途径研究
1
作者 吕姝 曹璐璐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明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对帮助幼儿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内涵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并结合幼儿教师成长过程,探索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加... 明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因素和培养途径对帮助幼儿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内涵和影响因素的深入剖析,并结合幼儿教师成长过程,探索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认知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园所氛围、在实践中深化、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等途径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职业道德认知 培养途径
下载PDF
“亲亲相隐”中道德认知的视角差异
2
作者 许文涛 张凯丽 汪凤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3,共9页
“亲亲相隐”问题中的道德认知易受个体自我中心的影响,因此其视角差异值得关注。通过三个研究比较了人们在当局者-旁观者视角下对“亲亲相隐”的道德认知,并考察了重要个体(自我建构和社会赞许性)和情境(错误严重性、社会关系和道德领... “亲亲相隐”问题中的道德认知易受个体自我中心的影响,因此其视角差异值得关注。通过三个研究比较了人们在当局者-旁观者视角下对“亲亲相隐”的道德认知,并考察了重要个体(自我建构和社会赞许性)和情境(错误严重性、社会关系和道德领域)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对“亲亲相隐”的道德判断具有稳定的跨视角一致性;(2)相对旁观者视角,在当局者视角下个体的道德决策体现了更低的“亲亲相隐”倾向;(3)相对旁观者视角,在当局者视角下个体对“亲亲相隐”的道德认知分离程度更低,且更高的错误严重性促进了这一差异;(4)这些视角差异未受个体自我建构和社会赞许性的显著影响,并在多种道德领域中保持稳健,且仅存在于亲近者违法犯错的情况下。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人对“亲亲相隐”的复杂态度,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道德认知中的关系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道德认知 道德判断 道德决策 认知视角
下载PDF
权力感对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来自fNIRS的证据
3
作者 陈梦一 祝大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
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权力感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1)启动不同权力感组对不同道德事件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2)启动高权力感组中,体育情境比一般情境引起更强的皮层活动;启动低权力感组中,反社会行... 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权力感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认知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1)启动不同权力感组对不同道德事件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2)启动高权力感组中,体育情境比一般情境引起更强的皮层活动;启动低权力感组中,反社会行为图片比亲社会行为图片引起更强的皮层活动。在4类道德事件中均发现启动高权力感组在左侧DLPFC的相对显著激活;一般情境下发现启动高权力感组在左侧OFC的相对显著激活,而体育情境事件下的激活差异不大。研究表明,左侧DLPFC是权力感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关键脑区;左侧OFC则反映权力感对道德认知影响的情境依赖性。启动高权力感大学生的认知过程主要表现为对情绪反应的抑制,以及基于规则的理性推理;启动低权力感大学生则表现为对道德事件的认知控制反应,以及基于结果的非理性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心理学 道德认知 权力感 体育专业大学生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
下载PDF
论道德认知 被引量:25
4
作者 窦炎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20,共6页
"实践—精神"的认知形式是道德认知过程区别于其他认知过程所特有的最高认知形式,也是保证道德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环节。从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中有可能大体上理解和把握以"实践—精神"为方式的道德认知机... "实践—精神"的认知形式是道德认知过程区别于其他认知过程所特有的最高认知形式,也是保证道德能够成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根本环节。从对伦理思想史的考察中有可能大体上理解和把握以"实践—精神"为方式的道德认知机制。道德认知的功能在于,以道德理想、道德信念、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方式为中介,将社会道德应然性及时、恰当、有效地转化为认知—行为主体的道德行为,实现德心与德行的结合,塑造和养成人类的德性,从而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内容 道德认知形式 道德认知机制 道德认知功能 道德认知评价
下载PDF
算法推荐引发道德认知偏差的症候、成因与规制
5
作者 王晓丽 黄元丰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1,共9页
认知主体的技术具身与分化、认知对象的数字解蔽与遮蔽、认知环境的精准架构与固化、认知载体的价值中立与偏向是算法推荐技术赋予道德认知的双重语境,不仅为精准把握人的道德认知需求、驱动人的道德提升提供了现实可能,还引发了道德认... 认知主体的技术具身与分化、认知对象的数字解蔽与遮蔽、认知环境的精准架构与固化、认知载体的价值中立与偏向是算法推荐技术赋予道德认知的双重语境,不仅为精准把握人的道德认知需求、驱动人的道德提升提供了现实可能,还引发了道德认知的偏差问题。算法推荐技术引发的道德认知偏差,以话语陷阱、情感极化、信息茧房为表征,以认知图式异化、认知理性缺位、认知空间窄化为生成逻辑,其生成与算法剥夺造成智能依赖、技术僭越带来主体式微、资本外溢引发价值遮蔽密切相关。规制算法推荐引发的道德认知偏差,需要以算法素养提升破解算法宰制、以人的逻辑超越算法遮蔽、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算法方向,重塑人的主体性及其与算法技术、算法平台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 算法治理 道德认知 认知偏差
下载PDF
当代青少年道德认知与法治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6
作者 余泳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9期0065-0067,共3页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认知和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挑战和法治考验。论文首先分析了当代青少年道德认知...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认知和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网络技术的普及,青少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挑战和法治考验。论文首先分析了当代青少年道德认知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融合路径的相关策略,即课程整合与协同教学、实践活动与体验学习、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联动、以及建立评价与反馈机制。这些策略旨在促进青少年道德认知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进而提升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道德认知 法治教育 融合路径
下载PDF
青少年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
7
作者 李贵林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5期0057-0060,共4页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的内化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探索了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教...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的内化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本研究以青少年群体为样本,探索了道德认知与法治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对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和法治观念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示范等方面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深远。学校环境也是影响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校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法治观念。社会文化对青少年道德观及法治观的塑造同样具有影响,这要求我们加强公众道德和法治教育。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道德认知 法治观念 家庭教育 社会文化
下载PDF
美德是否可教?高等教育对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鲍威 陈得春 佟琳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71,共16页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敏感性,内化学生的道德伦理,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面对外部社会道德的转型变迁,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承诺和新时代重要使命,促进学生的良性道德认知发展,成为重要的学术与实践议题。本...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敏感性,内化学生的道德伦理,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面对外部社会道德的转型变迁,高等教育能否实现其社会职能的承诺和新时代重要使命,促进学生的良性道德认知发展,成为重要的学术与实践议题。本文探索建构高校学生道德认知的观测指标体系,将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置于社会-家庭-高校的多元综合情境中,利用全国高校学生调查数据,清晰当代青年道德认知特征。基于有序逻辑斯特回归与夏普里值分解,在兼顾社会与家庭影响作用的同时,着重聚焦剖析高等教育院校影响五大教育要素,即院校组织禀赋、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师生互动、朋辈效应在学生道德认知发展中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有利于拓展我国高等教育德育机制的理论认知,为建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道德教育平台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影响 高校学生 道德认知 道德教育 夏普里值分解
下载PDF
超越双加工:道德认知的复合模型进路
9
作者 殷杰 艾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60,共7页
道德认知过程中情绪与理性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重要问题。格林尼提出的道德判断双加工理论是描述道德认知过程影响最为广泛的道德心理模型,但是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过于强调情绪和理性的竞争关系,二是缺乏对包含语... 道德认知过程中情绪与理性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重要问题。格林尼提出的道德判断双加工理论是描述道德认知过程影响最为广泛的道德心理模型,但是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过于强调情绪和理性的竞争关系,二是缺乏对包含语境在内的其他影响因素的考察。在道德研究的神经科学领域,莫尔针对双加工理论的两点不足提出了“事件—特征—情绪”复合模型,指出认知过程中情绪和理性的相互作用,强调了语境社会知识在道德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道德认知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系统。相比双加工理论,该模型在道德认知方面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体现了神经科学复合模型进路才是道德认知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双加工理论 EFEC复合模型
下载PDF
亲亲相隐:检验道德认知的差序效应
10
作者 许文涛 张蕾 汪凤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936,共8页
“亲亲相隐”是一桩饱受争议的道德公案,实证考察其中的道德认知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人的道德结构。研究1直接验证了道德决策中“亲亲相隐”现象的存在,研究2进一步考察了道德判断与决策的差序效应及个体社会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研究... “亲亲相隐”是一桩饱受争议的道德公案,实证考察其中的道德认知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人的道德结构。研究1直接验证了道德决策中“亲亲相隐”现象的存在,研究2进一步考察了道德判断与决策的差序效应及个体社会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研究3探究了道德义务感的中介作用。整个研究表明,“亲亲相隐”根植于中国人“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的道德认知中,不同社会关系下所感知到的人际道德义务差异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亲相隐 差序格局 道德认知 社会价值取向 道德义务感
下载PDF
学生道德认知的经验根源、价值及生成
11
作者 张晓文 《中小学德育》 2023年第4期26-29,共4页
学校德育体系建构是我国新时代道德教育的学校回应。挖掘学生经验的德育性,克服学生已有道德认知的二元论思维定式,有利于坚定学生道德认知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价值世界的中心角色,厘清学生道德认知的理性势态。贯通学生经验与学校德育... 学校德育体系建构是我国新时代道德教育的学校回应。挖掘学生经验的德育性,克服学生已有道德认知的二元论思维定式,有利于坚定学生道德认知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价值世界的中心角色,厘清学生道德认知的理性势态。贯通学生经验与学校德育体系之间的枢纽,拓展教师的道德认知范畴,积极鼓励学生改造已有道德认知的经验来源,实现学生道德认知的经验价值及经验世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德育 道德教育 学生德育 道德认知
下载PDF
王浩,唐爱民:在线学习对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推理发展有积极作用
12
《中小学德育》 2023年第7期80-80,共1页
王浩,唐爱民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年第3期《在线学习如何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基于42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Meta分析》一文指出,随着在线学习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教育成效愈发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对在线学习如何影响学生的道德发... 王浩,唐爱民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年第3期《在线学习如何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基于42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Meta分析》一文指出,随着在线学习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教育成效愈发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对在线学习如何影响学生的道德发展尚存争议。为此,有必要实施纳入更广泛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线学习在道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教育成效 准实验研究 道德认知 道德推理 教育研究与实验 META分析 道德教育
下载PDF
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思考
13
作者 赵德俊 《成才之路》 2023年第11期133-136,共4页
“道德认知”是构建德育课堂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其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要以导向性为基础,并重视培养过程。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存在教育方法有误、教学观念有待... “道德认知”是构建德育课堂最重要的内涵之一,其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要以导向性为基础,并重视培养过程。道德认知模式下的德育课堂构建存在教育方法有误、教学观念有待优化、德育与课程分离等情况,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以道德认知模式的内在原则为指导思想,优化教学团队的教育方法,以内容深度融合实现课程德育的一体化,以此构建高效德育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德育课堂 指导思想 教育方法 融合
下载PDF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启示价值
14
作者 方聪 魏运军 《品位·经典》 2023年第23期102-104,共3页
近年来,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话题持续升温。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不可少地需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普遍规律之一。其对当下思政一体化的启示大致可以分为横向纵... 近年来,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话题持续升温。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不可少地需要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普遍规律之一。其对当下思政一体化的启示大致可以分为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包含思政教育目标等一体化规定、教师培养体系化规范、教育评价体系化等六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教育评价体系
下载PDF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建构观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增俊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5,29,共6页
关键词 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 道德认知 道德发展 道德判断 认知结构 社会角色 儿童 建构观 道德问题
下载PDF
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正维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7期67-69,81,共4页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 道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文章在分析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科尔伯格将理论运用于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提出的采用道德讨论策略和公正团体策略促进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的方法。据此提出中国学校德育应该摒弃只对有关道德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应加强学生自身的主体建构,改善其道德认知的结构,提高其道德行为的水平以发展其道德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学校德育
下载PDF
论道德认知 被引量:4
17
作者 汪才明 《滁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押道德认知是由道德范畴、概念、规则为内容和以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为形式的统一。20世纪西方关于道德认知的研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应注意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统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的规律... 押道德认知是由道德范畴、概念、规则为内容和以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为形式的统一。20世纪西方关于道德认知的研究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应注意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统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的规律,突出主体性道德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内容 道德形式 道德认知能力
下载PDF
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 被引量:8
18
作者 汪才明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道德认知是由道德范畴、概念、规则为内容和以道德推理、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为形式的统一。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应注意道德内容与道德形式的统一,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的规律,突出主体性道德教育等。
关键词 道德认知 道德内容 道德形式 道德认知能力
下载PDF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连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90-92,共3页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推动了学校德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的转型,对扭转西方社会剧变的思想混乱和德育危机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我国的德育在目标、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推动了学校德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的转型,对扭转西方社会剧变的思想混乱和德育危机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我国的德育在目标、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给我国德育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认知发展 道德认知能力 德育改革
下载PDF
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54
20
作者 殷融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31-1346,共16页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明,当道德词以白色呈现、不道德词以黑色呈现时被试的判断反应更快。实验2显示,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黑色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白色背景上,被试会在道德评判任务中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通过情境实验发现,相比明亮环境,在黑暗环境中完成实验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研究证明,黑白颜色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黑白颜色刺激知觉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作用,且环境的亮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道德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隐喻表征 道德认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