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40a西藏羊卓雍错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除多 普穷 +5 位作者 拉巴卓玛 朱立平 张雪芹 普布次仁 德吉央宗 孙瑞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4-502,共9页
羊卓雍错(以下简称羊湖)作为西藏高原三大圣湖之一和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风景旅游景区,其具体面积众说纷纭.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1972-2010年羊湖面积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流域气象站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 羊卓雍错(以下简称羊湖)作为西藏高原三大圣湖之一和藏南重要的高原特色风景旅游景区,其具体面积众说纷纭.本文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1972-2010年羊湖面积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流域气象站资料对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972-2010年湖泊平均面积为643.98 km2.1972-2010年羊湖面积呈波动式减少趋势,其中,1970s平均面积为658.78 km2,之后至1999年面积显著减少;1980s面积为636.55 km2;1990s为635.06 km2;1999-2004年面积有所增加;2004-2010年持续缩小,减幅为8.59 km2/a.湖泊空间变化特点是除了空母错和珍错两个小湖面积变化较小之外,羊湖整体面积呈现萎缩态势,其中东部嘎马林曲入口附近退缩程度最大,达1.62 km.流域气象站资料分析表明,湖泊面积和降水的变化波动存在显著耦合关系,降水变化是羊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流域蒸发量的明显增加,特别是2004年来连续较高的蒸发量是导致近期面积显著减少的重要原因,气温的升高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羊湖的面积变化基本反映了西藏高原南部半干早季风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面变化 遥感分析 羊卓雍错 西藏高原
下载PDF
近40a西藏那曲当惹雍错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拉巴卓玛 德吉央宗 +4 位作者 拉巴 陈涛 次珍 邱玉宝 普布次仁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0-489,共10页
西藏著名圣湖之一的当惹雍错,是藏北高原腹地内陆封闭大湖,对湖泊面积变化的长时间序列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ETM+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对1977-2014年当惹雍错湖泊面积... 西藏著名圣湖之一的当惹雍错,是藏北高原腹地内陆封闭大湖,对湖泊面积变化的长时间序列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高分辨率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ETM+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方法对1977-2014年当惹雍错湖泊面积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流域临近气象站资料,流域冰川等辅助数据对其湖泊面积变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77-2014年当惹雍错湖泊平均面积为835.75 km^2,1977-2014年湖泊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1970s湖泊平均面积为829.15 km^2,1980s和1990s湖泊平均面积分别为827.50和826.42 km^2,2000年之后湖泊面积明显增加,2000s湖泊平均面积与1970s相比,增幅为8.04 km^2.当惹雍错湖泊空间变化特点是,位于最大河流入口处达尔果藏布的湖泊东南部扩大明显,湖泊西南部小湖1于2014年9月开始明显扩大并与当惹雍错有相连趋势;流域冰川融水是当惹雍错主要补给源,近40 a当惹雍错湖泊面积变化是在气温升高的背景下,冰川、降水量和蒸发量三者共同变化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惹雍错 湖泊面积变化 遥感分析 西藏高原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近15年植被空间结构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仝川 雍伟义 +3 位作者 乌云娜 赵利清 姜超 雍世鹏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62-566,共5页
利用 1 985年与 1 999年 TM遥感影像 ,通过地面详查 ,对锡林河流域植被类型及空间结构在近 1 5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过度放牧与草原垦殖 ,锡林河流域各植物群落类型面积在近 1 5年发生了变化 .1 999年与 1 985... 利用 1 985年与 1 999年 TM遥感影像 ,通过地面详查 ,对锡林河流域植被类型及空间结构在近 1 5年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监测与分析 .结果表明 :由于过度放牧与草原垦殖 ,锡林河流域各植物群落类型面积在近 1 5年发生了变化 .1 999年与 1 985年相比 ,羊草、大针茅、旱中生杂类草草原与大针茅、羊草、中旱生杂类草草原 ,分别减少了 2 0 .1 7%与 2 8.4 % ,冷蒿草原面积增加了 4 6.6% ,草原植被被开垦的面积增加了 34 .8% .总体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植被类型 空间结构 动态变化 遥感分析 植物群落类型 草原退化
下载PDF
江苏沿海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盐沼扩展过程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57
4
作者 沈永明 刘咏梅 陈全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3-38,共6页
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自1982年在江苏沿海栽种以来,在江苏沿海已形成了大片互花米草盐沼。本文通过对历年TM卫星相片上互花米草盐沼的识别、判读及统计,认为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盐沼的年扩展速度在早期较慢,仅为23 4%,中... 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自1982年在江苏沿海栽种以来,在江苏沿海已形成了大片互花米草盐沼。本文通过对历年TM卫星相片上互花米草盐沼的识别、判读及统计,认为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盐沼的年扩展速度在早期较慢,仅为23 4%,中期较快为89%,后期又减慢为48%。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出了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的分布图。此外,就互花米草盐沼对江苏沿海湿地植被演替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展过程 遥感分析 江苏沿海 互花米草 盐沼 分布 湿地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中国北方典型沙尘暴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范一大 史培军 +1 位作者 王秀山 潘耀忠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89-294,共6页
综述了沙尘暴研究的领域和进展 ,提出了利用NOAA/AVHRR数据提取沙尘暴信息和沙尘暴信息密度分割的方法 ,经与气象数据对比验证 ,结果比较满意。结合沙尘暴途经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度 ,对我国北方典型沙尘暴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 综述了沙尘暴研究的领域和进展 ,提出了利用NOAA/AVHRR数据提取沙尘暴信息和沙尘暴信息密度分割的方法 ,经与气象数据对比验证 ,结果比较满意。结合沙尘暴途经区域的土地覆盖类型和植被覆盖度 ,对我国北方典型沙尘暴与下垫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同样的气象条件下 ,沙尘暴途经地区下垫面的土地利用 /覆盖状况和植被覆盖程度决定着沙尘暴的形成与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土地利用/覆盖 植被覆盖度 中国北方 气象条件 遥感分析 气象数据 下垫面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绿地现状遥感分析 被引量:71
6
作者 周文佐 潘剑君 刘高焕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应用 TM影像对南京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研究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了提取正确的生态绿地专题信息 ,对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尝试用 NDVI波段及其它波段组合对南京城市植被进行解译 ,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 ,南京生态绿地... 应用 TM影像对南京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进行研究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了提取正确的生态绿地专题信息 ,对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中尝试用 NDVI波段及其它波段组合对南京城市植被进行解译 ,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 ,南京生态绿地分布很不平衡。紫金山区的林地占主体 ,而繁华的中心城区 ,生态绿地相对总体绿地来说占据的面积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绿地 城市生态系统 遥感分析 南京市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雪盖与植被覆盖重叠关系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雍世鹏 仝川 +1 位作者 雍伟义 裴浩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8-244,共7页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中部锡林浩特市地区为研究区,应用陆地资源卫星TM影像资料,编绘出1:50万植被图;应用1992年12月28日的NOAA气象卫星AVHRR数据,结合地面准同步实测雪深数据及有关气象台站的记录,绘... 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中部锡林浩特市地区为研究区,应用陆地资源卫星TM影像资料,编绘出1:50万植被图;应用1992年12月28日的NOAA气象卫星AVHRR数据,结合地面准同步实测雪深数据及有关气象台站的记录,绘制出雪盖分布范围和积雪深度图。在对雪盖图和植被图叠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1992年冬季研究区积雪掩埋牧草高度等级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积雪分布和草场植被结构的空间重叠对应关系,为牧区积雪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空间关系 遥感分析 草原
下载PDF
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武瑞东 周汝良 +3 位作者 龙勇诚 杜勇 叶江霞 魏晓燕 《遥感信息》 CSCD 2005年第6期24-28,F0003,共6页
通过对滇金丝猴已有科考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评估,综合得出了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生态学知识;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要分析手段,采集处理相关信息,建立空间模型,快速提取了适宜滇金丝猴生存的植物群落/土地覆盖类型和其适宜... 通过对滇金丝猴已有科考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评估,综合得出了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生态学知识;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主要分析手段,采集处理相关信息,建立空间模型,快速提取了适宜滇金丝猴生存的植物群落/土地覆盖类型和其适宜栖息地分布数据,并与由专家手工勾绘的现有种群家域范围数据进行了比较,显示二者具有很高的符合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滇金丝猴适宜栖息地的总面积为7 788.069km2,基本上被分割为9个大的片区,现有种群分布在其中的5个区域,其总面积为6 448.842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适宜栖息地 遥感分析 GIS
下载PDF
青海大武煤田推覆构造遥感分析与含煤远景区预测 被引量:9
9
作者 吕录仕 毛耀保 +3 位作者 吴军虎 赵小峰 张承兆 张发德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3-46,共4页
边远地区遥感找煤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青海大武煤田地处地体缝合带,构造十分复杂。通过遥感线性断裂构造解译及对比分析,发现并确定煤田内主要断裂构造—逆冲断裂。在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及其对煤系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圈定推覆体... 边远地区遥感找煤已经成为遥感应用的重要领域。青海大武煤田地处地体缝合带,构造十分复杂。通过遥感线性断裂构造解译及对比分析,发现并确定煤田内主要断裂构造—逆冲断裂。在逆冲推覆构造形成及其对煤系控制分析的基础上,圈定推覆体下远景含煤区3处,其中一处已被钻探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分析 逆冲推覆构造 含煤远景区 线性断裂构造
下载PDF
青海省隆务河流域森林、灌丛植被遥感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桂琛 周立华 +2 位作者 彭敏 罗修岳 魏振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85-391,共7页
青海省隆务河流域为青海省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本文根据遥感影像资料(以TM为主)并结合对该区的野外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隆务河流域的森林、灌丛植被。该区具有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森林分布的一些重要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有关... 青海省隆务河流域为青海省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本文根据遥感影像资料(以TM为主)并结合对该区的野外调查,研究并综合分析了隆务河流域的森林、灌丛植被。该区具有青藏高原边缘地带森林分布的一些重要特征,并据此提出了有关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见。根据本区的森林资源状况及分布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森林生存密切联系的生境条件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本身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隆务河流域 遥感分析 森林植物 青海
下载PDF
青海省湟水地区森林灌丛植被遥感分析及其主要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桂琛 周立华 +3 位作者 彭敏 罗修岳 魏振铎 周国英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719-725,T001,共8页
湟水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带 ,界于北纬 36°0 2′~ 37°2 8′,东经 1 0 0°41′~1 0 3°0 4′之间。海拔 1 650~ 4395m,总面积为 1 61 2 0 km2。本研究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以TM为主 ) ,结合以往野外... 湟水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带 ,界于北纬 36°0 2′~ 37°2 8′,东经 1 0 0°41′~1 0 3°0 4′之间。海拔 1 650~ 4395m,总面积为 1 61 2 0 km2。本研究根据卫星遥感影像资料 (以TM为主 ) ,结合以往野外调查工作 ,研究并综合分析了湟水地区的森林、灌丛植被及其主要特征。森林灌丛植被的遥感解译采用综合分析法。研究表明湟水地区森林灌丛植被具有明显的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其分布多集中于黄土低山丘陵与中高山地形结合地带 ,即黄土覆盖的边缘交错区域。这一空间分布特征可能与本区的黄土覆盖边缘地区的多样化生态地理特点存在一定的联系。生境的干湿状况直接影响本地区天然林的分布特征、森林灌丛植被覆盖率的高低、森林的类型结构和种类组成 ,并成为人工造林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本区森林灌丛植被长期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 ,具有人类活动的明显痕迹。人类活动的规模范围、作用方式、影响强度等因素成为本区森林灌丛植被及其生境变化与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湟水地区 森林灌丛植被 遥感分析
下载PDF
南京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俊杰 何隆华 陈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0-763,共4页
城市化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为剧烈的部分,具有独特的区域环境,其中城市内部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研究。南京市是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城市热... 城市化使得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城市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为剧烈的部分,具有独特的区域环境,其中城市内部温度显著高于周边郊区的热岛效应是一个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和研究。南京市是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但对其研究很少。利用两个时相的MODIS 31波段数据,生成南京城市亮温场,分析了南京热场的分布、大小,利用亮温场均值、方差和相对温度评价城市热岛强度,并对两个时相城市热场的范围及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认为由于MODIS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和实时免费接收政策使其用来动态监测城市热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南京 亮温 热场 城市热岛 城市化 南京市 热场 遥感分析 MODIS数据 城市热岛效应 卫星 城市环境问题 城市热岛强度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37
13
作者 曾永年 冯兆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9-536,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建立了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数据处理与参数反演,建立了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数模型,并利用1986~2000年Landsat-TM/ETM+遥感数据,对近15年来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建立了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数据处理与参数反演,建立了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数模型,并利用1986~2000年Landsat-TM/ETM+遥感数据,对近15年来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519.97km2,其中以轻度沙漠化土地为主。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玛多宽谷盆地南缘与黑河宽谷盆地北缘之间,沿西北—东南走向的低山丘陵展布,分布于河谷,湖滨、古河道及山麓洪积扇等地形面上,呈斑块状、片状和带状分布。1986~1990年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年增长率为21.87%,沙漠化土地的变化表现为沙漠化土地快速蔓延。1990~2000年沙漠化土地年扩展率为2.73%,虽然沙漠化扩展速率降低,但在进一步扩展的同时,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总之,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黄河源区沙漠化过程呈现为正在发展和强烈发展的态势。但在不同时段上沙漠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80年代末沙漠化土地增长率高,沙漠化过程表现为沙漠化土地的迅速蔓延;进入90年代沙漠化土地增长相对减缓,但中度沙漠化土地则保持直线增长的趋势,呈现出以沙漠化程度的加重为主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高寒草地 土地沙漠化 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下载PDF
近30年青海三江源西部干旱区草地退化特征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邵景安 芦清水 张小咏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3-656,共14页
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2004年的3期遥感图像(70sMSS、90sTM和2004年TM/ETM),研究了近30年青海三江源西部干旱区草地退化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时段内,草地退化发生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10%左右,且以草地覆盖度轻度下... 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2004年的3期遥感图像(70sMSS、90sTM和2004年TM/ETM),研究了近30年青海三江源西部干旱区草地退化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时段内,草地退化发生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10%左右,且以草地覆盖度轻度下降为主,其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退化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轻度沙化/盐化,相应比重占10%以上。草地退化面积呈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退化程度呈东南向西北降低格局,而退化类型也由复合型向单一型过渡。整个时段内,草地退化面积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沙化面积增加较快。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间草地退化面积差异显著。海拔4800~5100m范围内为草地退化发生的主要分布区,4500~4800m和5100m以上草地退化基本相当。退化率较高的坡度级别介于2~8。之间,类似于草地面积随坡度变化的基本趋势。不同坡向呈阴坡、半阴半阳坡高于阳坡的态势。脆弱的基底、极端气候年际间周期波动等限制性因子控制着草地退化的基本格局,人为扰动则决定草地退化的强度和速度。总体看来,研究区地带性自然条件决定的荒漠化草地已占据主导地位.人类活动相对较弱,草地退化程度增加趋势不明显,新的草地退化现象不十分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时空差异 干旱区 遥感分析 三江源区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土地利用演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刘高焕 励惠国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2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利用多时相的 TM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 ,圈定油田集中区 ,并提取其土地利用要素 ;就 1984~ 1999年15年来 ,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内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油田集中区是处于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快 ,... 本文利用多时相的 TM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 ,圈定油田集中区 ,并提取其土地利用要素 ;就 1984~ 1999年15年来 ,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内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油田集中区是处于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快 ,变化的面积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油田集中区 土地利用 遥感分析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嘴海域表层悬浮泥沙分布和运动遥感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左书华 李蓓 杨华 《水道港口》 2010年第5期384-389,共6页
利用Landsat-5/7卫星影像资料,建立了长江口南汇嘴水域表层悬沙遥感模式,结合实测含沙量资料对南汇嘴海区表层水体悬沙分布及泥沙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汇嘴附近海域总体上含沙量较高,在0.5~1.5kg/m3变化。高含沙量多出现在杭... 利用Landsat-5/7卫星影像资料,建立了长江口南汇嘴水域表层悬沙遥感模式,结合实测含沙量资料对南汇嘴海区表层水体悬沙分布及泥沙运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汇嘴附近海域总体上含沙量较高,在0.5~1.5kg/m3变化。高含沙量多出现在杭州湾口中部、南汇嘴浅滩,杭州北岸芦潮港附近含沙量为0.5kg/m3左右。悬沙的浓度及范围随大、小潮和洪、枯季的不同而不同。悬沙的浓度及范围随潮差和风速增大而增大,南汇嘴边滩含沙量一般洪季高于枯季,杭州湾水域水体含沙量一般是冬季高于夏季。长江口与杭州湾之间存在着泥沙交换,长江口水沙以直接和间接2种方式进入杭州湾,而南汇嘴近岸水域则是交换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沙 遥感分析 长江口 南汇嘴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分析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7
作者 费鲜芸 赵庚星 高祥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518,共4页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研究已成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领域的一个热点 ,本文从数据来源 ,指标提取 ,分析方法三个方面 ,分析了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因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遥感分析 研究综述 驱动因子
下载PDF
沿海防护林体系热效应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述礼 金昌杰 关德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5,共5页
沿海防护林体系热效应的遥感分析王述礼,金昌杰,关德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RemoteSensingAnalysisontheHeatEffectsofCoastalShelterbeltSys... 沿海防护林体系热效应的遥感分析王述礼,金昌杰,关德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RemoteSensingAnalysisontheHeatEffectsofCoastalShelterbeltSystem.¥WangShuli;J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 沿海防护林体系 热效应 遥感分析
下载PDF
晋陕蒙接壤区林草覆盖变化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颜长珍 吴炳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5-471,共7页
以晋陕蒙接壤区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象为信息源,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从中提取林草覆盖空间数据。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林草地面积332.19×104hm2,占总面积的56.87%,其中林地占13.72%... 以晋陕蒙接壤区1986年和2000年的TM影象为信息源,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两期全区土地资源数据库,从中提取林草覆盖空间数据。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林草地面积332.19×104hm2,占总面积的56.87%,其中林地占13.72%,草地占86.28%。14年间林草植被净增加了2.29×104hm2,占林草面积的0.69%,总的变化趋势是林草覆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调节功能趋向衰减。林地被毁、草地开垦和沙漠化是林草覆盖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其新增部分主要是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建设措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陕蒙接壤区 林草覆盖变化 遥感分析
下载PDF
孤东油田植被演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刘高焕 励惠国 《地球信息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5-9,F0002,共6页
本文利用从1984-2001年多时相的TM和ASTER等遥感数据,对孤东油田近二十年来的植被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油井建成后,被破坏的... 本文利用从1984-2001年多时相的TM和ASTER等遥感数据,对孤东油田近二十年来的植被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油井建成后,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并向着顺向演替的方向发展,目前孤东油田的生态环境正在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油田开发 植被 遥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