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入挖掘历史名人资源促进邺城旅游高质量发展
1
作者 靳语棋 赵伟华 王丽萍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12,共4页
邺城遗址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同时名人旅游资源丰富。邯郸市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历史名人资源,打造名人品牌效应旅游产品,更好地促进当地旅游... 邺城遗址距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不仅具有重大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同时名人旅游资源丰富。邯郸市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深入挖掘历史名人资源,打造名人品牌效应旅游产品,更好地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遗址 名人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开发
下载PDF
邺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
作者 王梦燃 鲁悦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邺城文化历史积淀深厚,传承广远,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却遭受毁灭性破坏。为复原和进一步开发邺城文化,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梳理邺城文化发展历程,钻研发展现状,整理邺城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进而... 邺城文化历史积淀深厚,传承广远,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却遭受毁灭性破坏。为复原和进一步开发邺城文化,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视角,梳理邺城文化发展历程,钻研发展现状,整理邺城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进而从深度挖掘邺城文化、加强景区开发、加强社会力量参与、加强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邺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文化 传承 创新 发展路径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邺城佛造像艺术的开发与保护研究
3
作者 乔丽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102-106,共5页
文章结合近年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邺城佛造像出土的文物概况,探讨在文旅融合视域下,邺城佛造像艺术保护的重要性。依托现有的佛造像资源,结合邺城旅游业开发的现状和条件,将邺城佛造像艺术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实现了佛造... 文章结合近年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邺城佛造像出土的文物概况,探讨在文旅融合视域下,邺城佛造像艺术保护的重要性。依托现有的佛造像资源,结合邺城旅游业开发的现状和条件,将邺城佛造像艺术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实现了佛造像艺术开发与保护的新局面,适应了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文章中对佛造像开发的作用、开发的模式、开发的优势与劣势、开发的旅游价值等,做了深入分析。佛造像的开发应在保护为原则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通过加强宣传和提升文化吸引力,为旅游者提供情感和精神需求,实现佛造像艺术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为邺城旅游业带来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佛造像 文旅融合 保护 开发 艺术 旅游业
下载PDF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邺城遗址实习记
4
作者 黄清行(文/图) 《大众考古》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临漳县西南,西临太行山,地处晋、冀、鲁、豫四省要冲,扼华北平原南北交通之襟喉,历史上军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邺城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历经370余年,6世纪末遭战火焚毁。隋唐以降,伴随邺...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临漳县西南,西临太行山,地处晋、冀、鲁、豫四省要冲,扼华北平原南北交通之襟喉,历史上军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邺城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六朝国都,历经370余年,6世纪末遭战火焚毁。隋唐以降,伴随邺都毁废,流经都城西北角的漳河由于失治而不断泛滥、多次改道,遗址遂掩埋于泥沙之下,不见天日千余年。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邺城考古队,开始围绕城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至今已有40余年,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考古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遗址 文物研究所 考古成果 考古调查 前燕 后赵 临漳县 东魏
下载PDF
略论邺城的历史地位与封建割据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存在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名都,如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等古都,其所以都能先后成为国都所在地,无疑首先是由于它们在当时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其次也分别同它们当时的政治形势的需要分不开;再次则同它们各自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 存在于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名都,如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等古都,其所以都能先后成为国都所在地,无疑首先是由于它们在当时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其次也分别同它们当时的政治形势的需要分不开;再次则同它们各自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在这些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它们才有可能先后上升为当时全国性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而且当历史上的全国性经济重心发生位移和当王朝更替而发生政治中心转移的情况以后,上述这些曾作为全国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名都,其地位的变化并不十分显著,充其量不过是由全国性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下降为地区性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而已。换言之,它们的地位的重要性,是经久不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割据 邺城 曹魏政权 河北地区 历史地位 石勒 北齐 袁绍 冀州 文化中心
下载PDF
从洛阳到邺城——北朝墓室画像及象征意义的转变 被引量:7
6
作者 李梅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72,共8页
洛阳与邺城作为北朝前后相继的两个统治核心,墓葬文化面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洛阳到邺城,墓葬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尤其又以墓葬的装饰(即墓室画像)表现得最为显著。本文将以这两个地区的墓室画像为观察点,探讨北朝墓葬的... 洛阳与邺城作为北朝前后相继的两个统治核心,墓葬文化面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洛阳到邺城,墓葬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尤其又以墓葬的装饰(即墓室画像)表现得最为显著。本文将以这两个地区的墓室画像为观察点,探讨北朝墓葬的象征意义及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意义 画像 墓室 北朝 邺城 洛阳 文化面貌 社会文化 墓葬 观察点
下载PDF
河北邺城地区陶瓷窑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信 《文物世界》 2018年第1期45-53,共9页
邺城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白瓷的始烧地点,2014~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邺城地区的窑业情况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陶瓷窑址5处,时代自东汉晚期至北齐。值得关注的是,在邺南城的东北、城内、西南均发现了烧制铅釉瓷胎器与青瓷器的窑场... 邺城地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白瓷的始烧地点,2014~2015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邺城地区的窑业情况进行了考古调查,共发现陶瓷窑址5处,时代自东汉晚期至北齐。值得关注的是,在邺南城的东北、城内、西南均发现了烧制铅釉瓷胎器与青瓷器的窑场,且通过对窑具的分析推测,二者采用相似的窑炉与窑具烧制,仅胎釉与烧造温度不同,由此推测中国白瓷的诞生应为二者共同发展的结果,其中铅釉瓷胎器是隋唐三彩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汉魏十六国 东魏北齐 陶瓷窑址
下载PDF
邺城佛寺的兴衰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岩石 何利群 沈丽华 《中国文化遗产》 2013年第6期82-89,9,共8页
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发掘的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北魏至唐代造像2895件(块),这些造像大多属于东魏北齐皇家寺院,是国内出土佛教造像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展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中原北方地区佛学中心的历史地... 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河北省临漳县邺城遗址发掘的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北魏至唐代造像2895件(块),这些造像大多属于东魏北齐皇家寺院,是国内出土佛教造像数量最多的一次发现,展示了北朝晚期邺城作为中原北方地区佛学中心的历史地位,作为六世纪中叶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邺城周边地区保存了大量佛教遗迹,是继大同云冈,洛阳龙门之后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最集中的地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石窟寺往往和当时的高僧行止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密切关联,伴随着邺城考古队三十年的探索,邺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和佛教艺术史上的历史地位正一步步被揭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佛教造像 考古发现 兴衰 佛寺 华北平原 北方地区
下载PDF
古代邺城的行政建制与城市兴衰 被引量:3
9
作者 田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2,共4页
古代邺城行政建制的变化是邺城兴衰的政治基础。从整个古代中国长时段考察,邺城由春秋时的军事堡垒发展到东汉时的州治所,处于不断上升时期;自曹魏时的王都到北齐时的国都,历经曲折发展至鼎盛;北周以后降为州治所,至宋元明清沦为小镇,... 古代邺城行政建制的变化是邺城兴衰的政治基础。从整个古代中国长时段考察,邺城由春秋时的军事堡垒发展到东汉时的州治所,处于不断上升时期;自曹魏时的王都到北齐时的国都,历经曲折发展至鼎盛;北周以后降为州治所,至宋元明清沦为小镇,退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兴衰起落在中国城市史上是罕见的。尤其是都城时代的邺城,从城市营建与破坏的史实中亦能反映出兴衰之变。邺城的兴衰变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水环境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古代邺城已不复存在,但留下的珍贵历史记忆和重要文化遗产,为今天的城市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建制 市兴衰 古代邺城
下载PDF
论六世纪邺城文学在北朝文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燕鹏 孙继民 《邯郸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1-26,40,共7页
文章阐述了邺城文学在北朝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方面邺城文学继承了北魏洛阳时期文学的大部分成果,"北地三才"的文学才能在东魏北齐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隋朝初年的著名文士"北地三杰"的童年时期都在东魏,他们... 文章阐述了邺城文学在北朝文学史上的地位。一方面邺城文学继承了北魏洛阳时期文学的大部分成果,"北地三才"的文学才能在东魏北齐得到了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隋朝初年的著名文士"北地三杰"的童年时期都在东魏,他们文学才能的成长在北齐,真正得到海内外的一致推崇则是在隋朝初年。所以邺城文学在北魏洛阳文学和隋初文学之间扮演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世纪 邺城文学 北朝文学史 地位
下载PDF
邺城佛教造像的三维重建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蕾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1-245,共5页
邺城作为六世纪中国北方佛教中心,其出土的大量佛像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邺城佛教造像的三维影像重建探索,为文物的三维影像拍摄和Agisoft Photoscan软件实际使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将会对邺城佛像全方位空间信息... 邺城作为六世纪中国北方佛教中心,其出土的大量佛像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邺城佛教造像的三维影像重建探索,为文物的三维影像拍摄和Agisoft Photoscan软件实际使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将会对邺城佛像全方位空间信息的采集和展示以及完整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帮助,必将在其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佛教造像 数字摄影测量 三维影像重建 Agisoft Photoscan软件
下载PDF
论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凤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8,共4页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 华北南部的漳河流域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邺城一带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南北朝分裂割据的政治背景下,西魏、北周占据了古都长安,北魏的都城洛阳成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对峙的前沿地带。相比而言,邺城基本处于东魏、北齐的疆域中心,符合古代建都的一般原则:居天下之中的区位原则、堪舆学的风水相宜原则、山川险固的国都安全原则、掌控全国的天下襟喉原则。同时又具备农业生产水土、气候条件和工商业繁荣的自然资源等经济地理因素。自商朝以后,邺城曾数次成为分裂割据背景下北方政治、军事中心,袁绍、曹操据此地以争天下,后赵、前燕先后于此地建都立国,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地理因素。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深厚人文地理环境,共同构成了东魏、北齐定都邺城的地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北齐 邺城 自然环境 人文地理
下载PDF
邺城瓦当分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焦智勤 《殷都学刊》 2007年第2期43-54,共12页
邺城出土的瓦当,从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各时期都有发现。瓦当是建筑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遗物,瓦当图案和文字的变化,往往跟这些城邑的兴衰同时发展演进,也跟同时期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美术的发展相适应,作为都城文化更具有时代特色。... 邺城出土的瓦当,从春秋战国至南北朝各时期都有发现。瓦当是建筑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遗物,瓦当图案和文字的变化,往往跟这些城邑的兴衰同时发展演进,也跟同时期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美术的发展相适应,作为都城文化更具有时代特色。邺城瓦当对研究邺城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瓦当 瓦件
下载PDF
晋阳、邺城出土的北齐陶碓制作工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彤 谭琛 +2 位作者 马志强 周翔 周华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北齐时期的晋阳与邺城分属于不同的地区,却因相似的政治历史地位而联系起来,它们由于地域、文化等的差别,使这两个地区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陶器的造型及制作工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立足于北齐时期晋阳与邺城所出土的陶碓... 北齐时期的晋阳与邺城分属于不同的地区,却因相似的政治历史地位而联系起来,它们由于地域、文化等的差别,使这两个地区有着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陶器的造型及制作工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立足于北齐时期晋阳与邺城所出土的陶碓展开讨论,通过对比分析,探究两地陶碓制作工艺的异同,还原历史,为中古时代北方地区社会生活史及文物保护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晋阳 邺城 陶碓 制作工艺
下载PDF
秦汉邺城钩沉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润珍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6期111-115,共5页
自齐桓公筑邺,邺址未变,其地即今古邺三台遗址。秦汉时期,邺在地理上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秦军据此攻赵,汉高于此置魏郡,东汉灵帝时为冀州治,曹操于此建魏都,邺成为北方中心城市。袁绍初治州城,讲究规整,奠定了邺内城外郭的基... 自齐桓公筑邺,邺址未变,其地即今古邺三台遗址。秦汉时期,邺在地理上对于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秦军据此攻赵,汉高于此置魏郡,东汉灵帝时为冀州治,曹操于此建魏都,邺成为北方中心城市。袁绍初治州城,讲究规整,奠定了邺内城外郭的基本格局。曹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街区呈棋盘状的邺城城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邺城 建筑布局
下载PDF
邺城遗址的勘探发掘与研究——徐光冀研究员学术报告会纪要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剑 《四川文物》 2005年第1期87-89,共3页
本文是徐光冀研究员关于邺城遗址的勘探发掘与研究学术报告会纪要,介绍了邺城遗址的历史沿革和前人的研究情况,以及近年来考古队在邺城遗址的发掘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为大遗址考古工作方法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徐光冀 邺城遗址
下载PDF
邺城城制对古代朝鲜、日本都城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牛润珍 《韩国研究论丛》 2007年第2期271-289,共19页
一、邺城城制的变化与特点邺城城制肇始于东汉时期的袁绍,经曹操重新布置设计,后赵石勒、石虎重建改建,东魏北齐高欢、高洋规划与扩建,历时37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颇为规整的古代都城制度。从形制看,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 一、邺城城制的变化与特点邺城城制肇始于东汉时期的袁绍,经曹操重新布置设计,后赵石勒、石虎重建改建,东魏北齐高欢、高洋规划与扩建,历时37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颇为规整的古代都城制度。从形制看,邺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俗称"七五城",考古实测东西2400米,最宽处2620米,南北170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邺城 古代都制度 洛阳 古代朝鲜 外郭 高欢
下载PDF
从邺城到许、洛——曹魏军事重心区域的转移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26,共26页
汉末三国时期,曹氏父子先后施行了两次军事重心区域的转移。曹操放弃了南征刘表、孙权的战略构想,将霸府和中军主力的休整基地由许都迁往邺城,以冀州为王业之本,促进了北方统一战争的胜利。曹丕称帝后在洛阳、许昌设置首都与陪都,并把... 汉末三国时期,曹氏父子先后施行了两次军事重心区域的转移。曹操放弃了南征刘表、孙权的战略构想,将霸府和中军主力的休整基地由许都迁往邺城,以冀州为王业之本,促进了北方统一战争的胜利。曹丕称帝后在洛阳、许昌设置首都与陪都,并把邺城附近的数万户士家徙居河南,稳定了与吴、蜀交兵的战局,使中原的社会经济得以顺利恢复,从而为后来魏晋灭蜀、平吴战争的获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曹丕 邺城 霸府 许昌 洛阳 中军
下载PDF
曹操对邺城的经营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瑞泽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21-25,共5页
东汉时期的邺城作为河北平原南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邺城早期成为袁绍的军事阵营,曹操占据邺城之后,对邺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建,奠定了曹氏政权的稳固根基,又以此展开全国范围... 东汉时期的邺城作为河北平原南端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战略价值。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邺城早期成为袁绍的军事阵营,曹操占据邺城之后,对邺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兴建,奠定了曹氏政权的稳固根基,又以此展开全国范围的统一战争,并在此后多次修建邺城,提高其地位,使邺城成为当时全国五大都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邺城 营建
下载PDF
论古代邺城的兴废与生态环境的变迁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冰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75-80,共6页
"六朝古都"邺城自春秋时期兴起,后逐渐发展成为县治所、郡治所、州治所,进而升为曹魏王都;到北朝,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曲折发展至鼎盛。邺城的兴起发展乃至鼎盛有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优越的自... "六朝古都"邺城自春秋时期兴起,后逐渐发展成为县治所、郡治所、州治所,进而升为曹魏王都;到北朝,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曲折发展至鼎盛。邺城的兴起发展乃至鼎盛有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优越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水环境也是其重要原因。然而,丧失都城地位的邺城,在隋唐时降为县级城市,至宋熙宁中又沦为冷清小镇,直至明清都是如此。与此同时邺城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黄河、漳河改道,原有运河废弃,新的运河偏离邺城东较远,致使邺城在隋代以后衰而不兴,其荒凉落寞景象,也在政客、文人笔下一览无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邺城兴废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