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汉郡国并行论 被引量:4
1
作者 汤其领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7,共5页
汉初开国皇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综周秦之分封与郡县为一体,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封国并行的行政体制,制定了一系列对封国控放适度的政策,使封国在维护国家政 权、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中发挥了屏藩枝辅的作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 汉初开国皇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综周秦之分封与郡县为一体,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封国并行的行政体制,制定了一系列对封国控放适度的政策,使封国在维护国家政 权、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中发挥了屏藩枝辅的作用。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景、武及后世诸 帝不断削弱封国,强大郡县,使汉初郡国并行制演变为单一的郡县制,汉政权因此失去了地 方藩护力量。因而,导致了王氏外戚篡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下载PDF
西汉郡国庙之兴废——礼制兴革与统治秩序维护的关系之一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林聪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3期1-8,共8页
西汉郡国庙数量庞大、祭祀隆重,是重要的礼制,它的兴废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高帝、惠帝时期郡国庙的建立,是通过制度神圣化出身寒微的统治家族之计划的一环,是伸张刘氏统治权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文、景、武帝时期郡国庙制已明显不合时宜... 西汉郡国庙数量庞大、祭祀隆重,是重要的礼制,它的兴废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高帝、惠帝时期郡国庙的建立,是通过制度神圣化出身寒微的统治家族之计划的一环,是伸张刘氏统治权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文、景、武帝时期郡国庙制已明显不合时宜,成为诸侯王觊觎王权的正当性来源,对朝廷已由利转弊,不利于维护统治秩序。元帝时期,经学家透过经学义理建构堂皇正大的论述,取得了罢郡国庙的彻底成功。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顺应了皇权对郡国庙有害统治秩序之维护的认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礼制兴革与统治秩序维护的关系,以及西汉经学与现实政权的具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郡国 礼制 统治秩序
下载PDF
汉初郡国并行政体试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巴新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6期36-40,共5页
在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政体问题上,传统的观点依据“大一统”--进步、分封--倒退这一简单机械的理论模式,认为汉初郡国并行、实行分封相对于秦朝的君主专制是历史的倒退。笔者在既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措置,又认同社会意识及措置制... 在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政体问题上,传统的观点依据“大一统”--进步、分封--倒退这一简单机械的理论模式,认为汉初郡国并行、实行分封相对于秦朝的君主专制是历史的倒退。笔者在既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及措置,又认同社会意识及措置制约社会存在的前题下,认为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是采取的一种合乎时宜地迈向君主专制政体的过渡性措施.顺从社会惯性、符合黄老思潮,更多地为中央政权网罗士人,是包蕴在这一政体中有利于建固政权的良性机制.汉朝正是在这些基础上不失时机地一步步走向中央集权的.回观秦朝迅兴速灭,不能不说是与悖于时宜密切相关.诚然,春秋战国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为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并行 君主专制政体 郡县制 汉初 法家思想 黄老思想 中央集权 秦王朝 吴楚七国之乱 商品经济
下载PDF
西汉郡国并行制探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史云贵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53-155,共3页
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刘邦在吸取秦二世灭亡的教训和成功运用分封承运天下基础上的独创,对于西汉政治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郡国并行制的演变过程也对汉代政治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郡国并行制 演变 王国 中央 西汉 政治制度
下载PDF
西汉郡国庙兴废政治思想史的考察
5
作者 张立克 卢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3-115,共3页
郡国立庙乃西汉独特的宗庙礼制文化,亦是其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以西汉郡国庙的兴废为线索,探究汉初以来皇权主导下郡国立庙背后的政治意图,结合元帝时期"议罢郡国庙"过程中皇帝与儒生关于废除郡国宗庙背后不同的政治思想,可以... 郡国立庙乃西汉独特的宗庙礼制文化,亦是其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以西汉郡国庙的兴废为线索,探究汉初以来皇权主导下郡国立庙背后的政治意图,结合元帝时期"议罢郡国庙"过程中皇帝与儒生关于废除郡国宗庙背后不同的政治思想,可以了解西汉郡国庙的兴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 皇权 公权 教化 儒生
下载PDF
《续汉书·郡国志》户口数谬误辨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60-61,共2页
《续汉书·郡国志》对东汉时期各郡国的户口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记载,但是通过与《汉书?地理志》户口数记载的比较和对同一郡国户数与口数的比较,某些谬误得以显现。该文以文献、考古资料为依据,针对玄菟郡、辽东郡户口数谬误进行辨... 《续汉书·郡国志》对东汉时期各郡国的户口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记载,但是通过与《汉书?地理志》户口数记载的比较和对同一郡国户数与口数的比较,某些谬误得以显现。该文以文献、考古资料为依据,针对玄菟郡、辽东郡户口数谬误进行辨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汉书·郡国志》 户口数 谬误
下载PDF
“马邑之谋”与汉武帝开置郡国的西扩
7
作者 阿其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59-65,共7页
“马邑之谋”是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由“和亲”转为“征战”的一个转折点。它是汉武帝精心谋划的欲以一役之功制服匈奴的重大战略性事件;此后汉武帝陆续西向开置郡国,亦是应征剿匈奴的战事需要而展开的;尤其是他所采用的以实力威服异族... “马邑之谋”是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由“和亲”转为“征战”的一个转折点。它是汉武帝精心谋划的欲以一役之功制服匈奴的重大战略性事件;此后汉武帝陆续西向开置郡国,亦是应征剿匈奴的战事需要而展开的;尤其是他所采用的以实力威服异族,开置郡国以“通西域,断匈奴右臂”,以及在暂不宜置郡的地方建属国以统领之等种种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邑 汉武帝 开置郡国 西扩
下载PDF
《续汉书·郡国志》永昌郡人口辨
8
作者 王瑰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8-83,共6页
晋人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所载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永昌郡的户口数,以永昌郡处地之偏远而户口之繁盛却远超绝大部分内郡,以及口户比的失于常理,近代以来遭到了不少质疑。但若把当时民族人口增长的特殊情况和华夏人口的一般情况... 晋人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所载顺帝永和五年(140年)永昌郡的户口数,以永昌郡处地之偏远而户口之繁盛却远超绝大部分内郡,以及口户比的失于常理,近代以来遭到了不少质疑。但若把当时民族人口增长的特殊情况和华夏人口的一般情况区别开来审视,并联系当时汉国家主导的国际格局对南方丝绸之路空前繁荣的推动,以及在此背景下永昌郡的开发程度,又不难发现其实《郡国志》所载永昌郡户口数其实是值得起信赖和推敲的。对历史时期民族人口的估计,不能轻易否定史籍的记载,而也应关注其特殊时期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汉书·郡国志》 永昌郡 哀牢 民族人口 西南丝绸之路
下载PDF
论郡国并行体制的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德荣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第4期148-150,共3页
郡国并行体制作为汉代国家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权力分配及统属关系的一种形式 ,属于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范畴 ,而非时贤所论的政体概念 ,体现了鲜明的地方分权性质。
关键词 郡国并行 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 复合制
下载PDF
郡国并行体制积极作用的阶段论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德荣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8期149-151,共3页
肇始于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分封 ,形成于同姓王的出现 ,贯串汉初六代的郡国并行体制 ,对汉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研究者对其褒贬不一 ,或誉之 ,或毁之 。
关键词 郡国并行制 分封 西汉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中所见汉代郡国级行政区划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媛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78,共7页
《说文解字》记载了较多的汉代行政区划名称,文章对《说文解字》进行整理,将其与《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对比,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说文解字》中出现的汉代郡国级行政区划的数量及其分布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汉代 郡国 行政区划
下载PDF
汉武帝十三刺史部所属郡国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周振鹤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68-69,67,共3页
恩师谭其骧先生撒手而去已一年了,十四载耳提面命岂能忘怀,然几次提笔都未成文,于是以此小论寄托哀思,并纪念太老师顾颉刚先生冥诞一百周年。
关键词 汉武帝 司隶校尉 郡国 顾颉刚 行政区划 中央政府 朔方 汉书 监察官员 三州
下载PDF
汉初“郡国并行”政体刍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孔怀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47-50,共4页
汉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存的政治体制。对于这种特殊政体,历来褒贬不一,普遍的看法认为刘邦此举是对秦始皇实行“海内为郡县”的倒退,其后果引起了“吴楚七国... 汉初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教训,剖裂疆土,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实行郡县、封国并存的政治体制。对于这种特殊政体,历来褒贬不一,普遍的看法认为刘邦此举是对秦始皇实行“海内为郡县”的倒退,其后果引起了“吴楚七国之乱”,给汉初社会带来了不安和灾难。本人对此不敢苟同,试图通过本文就汉初这种政体对社会的影响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一、两种不同的分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廿六年),秦王政灭六雄,统一中原后,建立了封建集权的中央政治体制。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后,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什么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郡国并行 汉初社会 分封制 郡县制 吴楚七国之乱 行政制度 刘邦 诸侯 皇帝制度
下载PDF
西汉郡国特设官署官印略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人聪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0-64,共5页
汉代在郡国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中,有因当地物产之宜或某种需要而特设的专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及《续汉书·百官志》的记载,这些特设的专官种类很多,包括有农、林、水、工、盐、铁、畜牧等各个方面。在西汉时,这些郡国的... 汉代在郡国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中,有因当地物产之宜或某种需要而特设的专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及《续汉书·百官志》的记载,这些特设的专官种类很多,包括有农、林、水、工、盐、铁、畜牧等各个方面。在西汉时,这些郡国的特设官一般隶属于中央的官署管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志 西汉 郡国 汉书 官印 大司农 著录 都尉 西河 汉武帝
下载PDF
“郡国并行”制的最早倡导者——王绾——兼论郡国并行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敬民 《齐鲁学刊》 1986年第1期3-7,共5页
汉高祖刘邦在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一方面“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度;另一方面大封刘氏诸王,实行封国制。这种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推行的两种政治体制,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道的“郡国并行”制度。刘邦是“郡国并行”制的最早推行者,却不是最... 汉高祖刘邦在铲除异姓王的过程中,一方面“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度;另一方面大封刘氏诸王,实行封国制。这种在一个中央政权之下推行的两种政治体制,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道的“郡国并行”制度。刘邦是“郡国并行”制的最早推行者,却不是最早的倡导者。最早倡导“郡国并行”制的是秦时的王绾。王绾,秦始皇时丞相,其生平事迹史书记载甚少。长期以来,史学界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王绾是反对郡县制,主张殷周分封制的儒家孔孟正统学派的代表,或者保守派的代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愿以管见,求教诸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并行制 分封制 郡县制度 秦始皇 中央政权 刘邦 生平事迹 异姓王 保守派 封国
下载PDF
西汉郡国制评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星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25-30,共6页
史称“汉承秦制”,但是西汉王朝在国家的结构形式中,一反秦王朝严格推行郡县制的政策,采取了郡国并行的郡国制。分封诸侯王本是秦王朝在建国过程中否定了的历史陈迹,难道真是历史的逆转、倒退?我认为并非如此。封国的再度出现自有它的... 史称“汉承秦制”,但是西汉王朝在国家的结构形式中,一反秦王朝严格推行郡县制的政策,采取了郡国并行的郡国制。分封诸侯王本是秦王朝在建国过程中否定了的历史陈迹,难道真是历史的逆转、倒退?我认为并非如此。封国的再度出现自有它的历史需要,而它的存在也对当时社会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企图对西汉的郡国制作出新的估价,也就是说对西汉封国来个再认识,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王朝 诸侯王国 郡国并行 秦王朝 封国 郡县制 汉高祖 刘邦 楚汉战争 中央集权制
下载PDF
论西汉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对郡国的监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向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4-67,共4页
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刺史制度是西汉监察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是在郡国并行背景下的新的选择。王国傅、相与诸侯王的矛盾是建立刺史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刺史监察郡国.不仅扩大了监察范围.也使西汉的监察制度化。刺史监察制对西汉基本结束... 汉武帝时期建立的刺史制度是西汉监察制度的一大变化,它是在郡国并行背景下的新的选择。王国傅、相与诸侯王的矛盾是建立刺史制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刺史监察郡国.不仅扩大了监察范围.也使西汉的监察制度化。刺史监察制对西汉基本结束郡国并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并行 傅、相 诸侯王 刺史
下载PDF
试论顾炎武在人文地理学方面的贡献——《天下郡国利病书》精要之所在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俪生 《社科纵横》 1992年第5期1-4,共4页
顾炎武是经学家,史学家,在人文地理学方面平生也积贮了大量的资料。 顾炎武,谱名继绅,字忠清,学名绛。入清后更名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又尝署蒋山傭。昆山县千墩镇人。生于明万历41年(公元1613),卒于清康熙21年(公元1682),终年70年... 顾炎武是经学家,史学家,在人文地理学方面平生也积贮了大量的资料。 顾炎武,谱名继绅,字忠清,学名绛。入清后更名炎武,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又尝署蒋山傭。昆山县千墩镇人。生于明万历41年(公元1613),卒于清康熙21年(公元1682),终年70年(虚龄)。 他平生的学术风貌,是“经世济用”。这和他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顾氏是江东大族,诗书门第。而他所受他继嗣祖父的影响特别深。据张穆《亭林年谱》所记,顾绍芾,字德甫,号蠡源,曾跟随其父(按即炎武的曾祖)历官广西、山东、南京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亭林 顾绍芾 忠清 德甫 明万历 历官 昆山县 利病
下载PDF
汉代郡国督察制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刚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65-71,共7页
汉代幅员辽阔,人口盛时多达六千余万,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汉王朝制定了一套以刺史为中心内容的行之有效的督察地方的制度。本文试图就这一制度作一初步的论者,以求教于大家。 (一) 汉代地方督察制度的建立有... 汉代幅员辽阔,人口盛时多达六千余万,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汉王朝制定了一套以刺史为中心内容的行之有效的督察地方的制度。本文试图就这一制度作一初步的论者,以求教于大家。 (一) 汉代地方督察制度的建立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西汉初年,曾废秦所置监御史。所谓监御史,又称“监察御史”,“掌监郡”;又简称为“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秦统一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 督察制度 二千石 监察御史 州牧 后汉书 郡守 汉武帝 监察官 长吏
下载PDF
两汉郡国“举明经”制度小考
20
作者 傅希亮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69-70,共2页
郡国举明经是汉代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至迟产生于西汉平帝元始年间。郡国所举明经录取者被分为高、上、中、下四个等级,其前三等一般被任命为郎中、太子舍人、王家郎或郡国文学。这种制度与太学取士制度比较接近,专取经学... 郡国举明经是汉代选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至迟产生于西汉平帝元始年间。郡国所举明经录取者被分为高、上、中、下四个等级,其前三等一般被任命为郎中、太子舍人、王家郎或郡国文学。这种制度与太学取士制度比较接近,专取经学之士。与其它入仕途径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国 明经 取士制度 太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