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都城规划中的数理哲学与美学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卢涛 李先逵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89,共5页
数在中国古代具有哲学含义和象征意义。社会秩序与政治统治的要求 ,数理又被赋予礼制的秩序。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将数理哲学和礼制含义用于城市布局、空间组织、纪念建筑物设计之中 ,显现出整体美、秩序美、和谐美、中和美、寓义美、礼乐... 数在中国古代具有哲学含义和象征意义。社会秩序与政治统治的要求 ,数理又被赋予礼制的秩序。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将数理哲学和礼制含义用于城市布局、空间组织、纪念建筑物设计之中 ,显现出整体美、秩序美、和谐美、中和美、寓义美、礼乐美等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都城规划 数理哲学 美学
下载PDF
历史早期的都城规划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选择——以早商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潘明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8-712,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两座早商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城市布局,探讨早商都城规划思想及其对后世都邑建设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结果发现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两座商城在城市轮廓、重要建筑物位置等方面有着比较相同的... 目的通过分析两座早商都城(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城市布局,探讨早商都城规划思想及其对后世都邑建设产生的影响。方法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结果发现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两座商城在城市轮廓、重要建筑物位置等方面有着比较相同的处理手段。两座都城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又有着不同的布局特色,反映了微地理环境造成的城市布局差异,同时,都城功能的不同也导致城市布局出现细节上的差异。结论中国古代的都城规划思想可以追溯到早商的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在早商的社会环境之下,已经有了一定的城市规划意识,形成一套初步的都城设计思想并付诸实践。早商的都城规划思想对以后的都邑规划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商 都城规划 郑州商城 偃师商城
下载PDF
论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与都城规划的关系
3
作者 周易知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12-15,共4页
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制到明清北京城,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制度的变迁,其一脉相承又变化诸多。同时,其都城规划与皇帝及其大臣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制度的密切相关,或者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都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 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制到明清北京城,中国封建社会都城制度的变迁,其一脉相承又变化诸多。同时,其都城规划与皇帝及其大臣的思想以及当时的政治制度的密切相关,或者说中国封建社会的都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甚至是控制。文章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的变迁,剖析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成因及其对都城规划的影响,尤其就《考工记》所述的周王城制度与曹魏邺城规划运两条线索所内涵的政治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官僚制度 都城规划
下载PDF
守在四边制度与古代都城规划 被引量:1
4
作者 廉鹏 师晓静 张德勋 《四川建筑》 2008年第3期15-16,共2页
守在四边制度是我国古代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体制之一,对都城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守在四边制度不仅是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而且与整个京畿体系紧密相连,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守在四边制度的范围、特征等... 守在四边制度是我国古代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体制之一,对都城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守在四边制度不仅是都城防御体系的重要一环,而且与整个京畿体系紧密相连,是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守在四边制度的范围、特征等方面分析其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在四边制度 都城规划 方正化 分散化 城乡一体化
下载PDF
礼乐之于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
5
作者 张书勤 郭彦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本文以文化学发展的眼光,研究"礼乐"在中国历史上自夏商周发端、春秋战国儒家发展、至秦汉时期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传统城市规划的规范和影响。着重以我国古代都城规划为例,通过对夏商周以来历代宫城的选址、布局及... 本文以文化学发展的眼光,研究"礼乐"在中国历史上自夏商周发端、春秋战国儒家发展、至秦汉时期完善的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古代传统城市规划的规范和影响。着重以我国古代都城规划为例,通过对夏商周以来历代宫城的选址、布局及营建中遵循礼乐的案例分析,来探讨礼乐对我国传统建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传统建筑 都城规划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天文“四象”观念对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
6
作者 韩海雷 赵晓峰 《建筑与环境》 201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本文阐述了“四象”观念的涵义及其起源,论述了“四象”观念对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层面,并以东晋建康城、唐长安城和明清紫禁城为典例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阐发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意匠和设计内涵。
关键词 “四象”观念 古代都城规划 东晋建康城 唐长安城 明清紫禁城
下载PDF
《周礼·考工记》与秦汉都城规划制度的联系探究
7
作者 刘洁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13期94-,96,共2页
城市规划是近代兴起于西方城市地理学领域里的一个常见概念。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对城市规划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理想的城市模型。《考工记》中"匠人建国"即是先人针对理想城市模型所概况的一些简... 城市规划是近代兴起于西方城市地理学领域里的一个常见概念。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对城市规划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理想的城市模型。《考工记》中"匠人建国"即是先人针对理想城市模型所概况的一些简要的成文规范。本文以秦汉两朝都城为例,对《考工记》与秦汉都城规划的联系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考工记》 秦汉都城规划 联系
下载PDF
元大都:蒙汉文化交融的都城规划
8
作者 李珂 《科学24小时》 2021年第11期34-36,共3页
以现今人们对元大都的知晓程度,其影响力虽不如明清北京城,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元大都不仅是明清北京城的前身,还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描述元大都:“全城中划地为方形,划线整齐,建筑房舍。每... 以现今人们对元大都的知晓程度,其影响力虽不如明清北京城,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元大都不仅是明清北京城的前身,还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大都市。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描述元大都:“全城中划地为方形,划线整齐,建筑房舍。每方足以建筑大屋,连同庭院园囿而有余……方地周围皆是美丽道路,行人由斯往来。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可见元大都整体规制整齐,都城构成单位井然,城市干道清晰,都市繁荣,引人遐想。其上承宋辽金都城,下启明清北京城,在城市规划中尽显蒙古草原文化与汉农耕文化的交融,对揭示中国元代都城多民族文化融合营建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明清北京城 元大都 都城规划 民族文化融合 城市干道 农耕文化 马可·波罗
下载PDF
探析我国古代开放式都城对《考工记·匠人》中规划思想的演绎——以宋元两代都城为例
9
作者 任宁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217-220,共4页
《考工记·匠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性都城规划理论,其思想内核与礼治和中央集权相统一,也因此在古代都城规划的历史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宋元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开放式都城,分别分析其对《考工记·匠人》中... 《考工记·匠人》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系统性都城规划理论,其思想内核与礼治和中央集权相统一,也因此在古代都城规划的历史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文章选取宋元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开放式都城,分别分析其对《考工记·匠人》中规划思想的演绎并进行横向对比,旨在证实该规划模式及其思想内涵所具备的优越性,并进一步理解古代开放式都城建设中对于外部条件的处理及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匠人》 都城规划 开放式都城 宋元都城
下载PDF
规划遗产视角下“新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价值(1949—1965)
10
作者 许皓 李百浩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9,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后,如何实现“封建帝都”“消费城市”向“社会主义首都”的转换是新生政权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北京经历了一场规模宏大而内涵深刻的城市改建,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遗产是遗产保护领域涌现的新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后,如何实现“封建帝都”“消费城市”向“社会主义首都”的转换是新生政权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北京经历了一场规模宏大而内涵深刻的城市改建,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遗产是遗产保护领域涌现的新议题,其核心是对建成空间蕴含的规划价值的认同。作为社会主义现代性作用于城市空间的结果,天安门广场、南北中轴线、东西长安街、街坊式住区、城市公园等空间结构要素蕴含着独特的规划智慧,是一种典型的规划遗产。文章基于规划遗产的视角,追溯“新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还原空间建构历史中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此基础上发掘规划遗产价值。研究有助于从结构关联的维度,加深对现代北京城市遗产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构建了一套分析规划遗产要素形成过程及价值认知的方法,以显示规划作为一种遗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遗产 城市规划 都城规划 城市空间结构 社会主义城市 苏联专家
下载PDF
秦咸阳规划中象天法地思想初探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斌 武廷海 王学荣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5-72,共8页
象天法地思想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古代不同尺度的空间,产生了具有象天法地特征的分野、城市、建筑、园林、器物等。秦代是大一统国家制度的创制期,在都城规划中创立了象天法地的思想与方法,以彰显天下一统、皇权至上的前所未有之大格局。... 象天法地思想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古代不同尺度的空间,产生了具有象天法地特征的分野、城市、建筑、园林、器物等。秦代是大一统国家制度的创制期,在都城规划中创立了象天法地的思想与方法,以彰显天下一统、皇权至上的前所未有之大格局。基于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天文复原,揭示秦咸阳规划中象天法地的两个具体模式,即秦昭襄王时期以渭北为中心的"横桥南渡"模式,和秦始皇时期以渭南为中心的"阿房渡渭"模式;并进一步探讨秦咸阳规划中两个象天法地模式转换的社会文化背景,说明秦咸阳象天法地的思想与方法开启了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的一个新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都城规划 秦咸阳 象天 法地
下载PDF
“天有求绎”与“地法九宫”——西周雒邑规划的“象天法地”
12
作者 徐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4-51,共8页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仰观俯察”精神,投射于城市规划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象天法地”传统。以西周都城雒邑规划为例,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为基础,探讨“象天法地”规划思想和方法的成型及其在雒邑营建中的表现。雒邑规划综合运用“象天”和...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仰观俯察”精神,投射于城市规划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象天法地”传统。以西周都城雒邑规划为例,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为基础,探讨“象天法地”规划思想和方法的成型及其在雒邑营建中的表现。雒邑规划综合运用“象天”和“法地”的手法,树立了中国古代城市“象天法地”规划的典范,影响深远。以雒邑规划为出发点,可以为商代都城和西汉长安的规划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都城规划 西周雒邑 象天法地
下载PDF
《西印度群岛法》与西班牙殖民时期美洲总督区首府规划研究
13
作者 曹康 李怡洁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1年第2期46-69,共24页
西班牙在殖民西属美洲过程中编制了一系列法律规范殖民活动,这些法律被简称为《西印度群岛法》。该法包括指导殖民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条文,是通过归纳实践经验、借用相关理论、沿袭相关法律等方式拟定。这些条文与殖民地规划实践的相互... 西班牙在殖民西属美洲过程中编制了一系列法律规范殖民活动,这些法律被简称为《西印度群岛法》。该法包括指导殖民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条文,是通过归纳实践经验、借用相关理论、沿袭相关法律等方式拟定。这些条文与殖民地规划实践的相互影响关系是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值得研究。文章概述《西印度群岛法》的各个版本,梳理城市规划条文的主要内容及其演进,并将其与西属美洲殖民地前后四个总督区首府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相关联,探索西属美洲殖民地城市规划的总体特征,即务实与守法、共性与差异、秩序与灵活的复杂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班牙 拉丁美洲 殖民地城市 都城规划 规划条例
下载PDF
从《西都赋》看西汉长安的建筑及规划
14
作者 孙新飞 《时代建筑》 2013年第6期128-129,共2页
班固的《西都赋》中有大量文字记录和描写了西汉长安城市和建筑,具有建筑史研究的重要的价值。文章通过对《西都赋》的研读,尝试分析西汉长安城的建筑形制、选址规划在中国城市建筑史进程中的继承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西都赋》 都城选址与规划 建筑形制
下载PDF
汉长安城轴线变化与南向理念的确立——考古学上所见汉文化之一 被引量:8
15
作者 段清波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25-33,共9页
汉长安城并不是一次性设计建造实施的产物,期间经历草创、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在汉长安城存续期间,先后存在着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前期的轴线为霸城门至直城门大街,西汉后期轴线为安门大街。南北向轴线形成于王莽时期,三大标志性建... 汉长安城并不是一次性设计建造实施的产物,期间经历草创、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在汉长安城存续期间,先后存在着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前期的轴线为霸城门至直城门大街,西汉后期轴线为安门大街。南北向轴线形成于王莽时期,三大标志性建筑:南郊礼制建筑群、三原天齐祠、子午道的建造或更名,意味着贯穿长安城的南北向超长基线的确立,同时也意味着汉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南向理念、南北郊祀、左右对称、轴线意识的最终形成。南北郊祀、南向,南郊礼制建筑,加之轴线、左右对称的观念逐渐成为都城建设的规划原则,支持并不断强化天子居住地的唯一性和绝对权威性。作为汉文化构成要素之一的都城规划原则,不仅在东汉时几乎被全盘接受并传承下来,而且在其后的时代都得到遵循,直至明清北京城,彰显出其悠久的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长安城 轴线 汉文化 南向理念 都城规划
下载PDF
图说北京城市中轴线
16
作者 晏晨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0-52,共3页
城市中轴线是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贯穿城市古今的重要文脉,作为古代都城规划和历史文化的结晶,侯仁之先生认为中轴线代表了北京空间结构的最大特点。中轴线集中体现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建中立极”的都城规划思想... 城市中轴线是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贯穿城市古今的重要文脉,作为古代都城规划和历史文化的结晶,侯仁之先生认为中轴线代表了北京空间结构的最大特点。中轴线集中体现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建中立极”的都城规划思想,并形成了“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北京城格局。对于这样一条重要的城市轴线,其形象不仅出现在明清两代的宫廷绘画中,也构成了现代城市规划和遗产保护的基础以及无与伦比的魅力城市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轴线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现代城市规划 城市风貌 城市轴线 都城规划 空间结构 遗产保护
下载PDF
东汉三公府位置考论——附论其曹司构成及其职掌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晨亮 《镇江高专学报》 2021年第4期73-78,共6页
《通典》卷二十《职官二》所载(太尉府)“府门无阙”与永平十五年(72年)三公府变化有关。结合《后汉书》《汉官仪》,由历史学方法考证可知,永平十五年(72年)前、后,苍龙门—耗门大街以南分别为司徒府、司空府、太尉府,太尉府、司徒府、... 《通典》卷二十《职官二》所载(太尉府)“府门无阙”与永平十五年(72年)三公府变化有关。结合《后汉书》《汉官仪》,由历史学方法考证可知,永平十五年(72年)前、后,苍龙门—耗门大街以南分别为司徒府、司空府、太尉府,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东汉三公府规划之际就设计了府门、门阙、南阁、百官朝会殿、家眷居舍等功能性建筑,该类建筑成为后汉中央机构发挥效能的重要场所;太尉十二曹、司空十二曹、司徒十五曹的设置存在重叠,该制度为三公“三分政事”成熟化的标志,提高了三公处理政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三公 都城规划 列曹
下载PDF
元大都城区规划
18
作者 关庆飞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2年第11X期94-95,共2页
元大都这座译译伟大的都城在忽必烈的统治下成为了世界上最庞大最有名的城市之一。尽管有着蒙古族的祖先以及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众多的都城建设者的因素,大都仍然是纯粹的中国化的产物。而事实上,大都不仅和传统的都城规划紧密联系,并且... 元大都这座译译伟大的都城在忽必烈的统治下成为了世界上最庞大最有名的城市之一。尽管有着蒙古族的祖先以及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众多的都城建设者的因素,大都仍然是纯粹的中国化的产物。而事实上,大都不仅和传统的都城规划紧密联系,并且比此前的中国地域内的都城规划都要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大都 都城规划 传统
原文传递
《南齐书》编纂之政治目的——以《南齐书·魏虏传》为例
19
作者 王云帆 《炎黄地理》 2021年第7期13-16,共4页
萧子显在《魏虏传》中通过记载南齐使者与拓跋宏对话关于南朝禅让的问答,体现南朝迭代的合理性,暗含了萧衍代齐为天命所向。对北魏佛教、都城规划以及使者来访的记述,彰显了南朝文化的领先地位。全文通过叙述北魏的历史以及与南朝之间... 萧子显在《魏虏传》中通过记载南齐使者与拓跋宏对话关于南朝禅让的问答,体现南朝迭代的合理性,暗含了萧衍代齐为天命所向。对北魏佛教、都城规划以及使者来访的记述,彰显了南朝文化的领先地位。全文通过叙述北魏的历史以及与南朝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南朝统治的正统地位以及文化的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宏 《南齐书》 北魏佛教 禅让 都城规划 使者 正统地位 南齐书
下载PDF
紫气东来:六朝台城规划方向的渊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91,共3页
21世纪初考古发掘表明,六朝台城大致为长方形,其纵轴方向为北偏东25度,是一座倾斜的皇城。本文将其与古代中国天文学结合进行探讨,阐释六朝台城方向为北偏东25度的渊源和文化含义。六朝都城规划设计中象天法地的都城营建思想,很可能来... 21世纪初考古发掘表明,六朝台城大致为长方形,其纵轴方向为北偏东25度,是一座倾斜的皇城。本文将其与古代中国天文学结合进行探讨,阐释六朝台城方向为北偏东25度的渊源和文化含义。六朝都城规划设计中象天法地的都城营建思想,很可能来源于观测斗牛星宿之间紫气的天象,即紫气东来思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都城规划 风水 星宿 天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